當李鴻章下屬12年,卻在陷害左宗棠關鍵時刻說了句公道話

通過之前五篇關於中法戰爭地介紹,我們講了關於該戰的“派系之爭”。奇怪的是,在李鴻章手底下幹了12年的李秉衡,竟然沒有幫助淮軍、沒有幫助潘鼎新。為左宗棠的愛將王德榜說了公道話,致使“借王德榜打擊左宗棠”的陰謀沒有得逞。

他真的不明白潘鼎新乃是李鴻章的愛將?不明白李鴻章護犢子嗎?不知道左李乃是政敵嗎?不明白李鴻章乃是慈禧更倚重的人嗎?

然而,他卻選擇了說公道話,當然怎麼說的,因為上文“李鴻章潘鼎新死咬王德榜,左宗棠張之洞力保之”

他的名字就叫李秉衡。

(1)李秉衡為什麼沒有幫助潘鼎新

李秉衡在主管這場戰爭陸戰的後期過程中,卻依然重用湘軍、桂軍、楚軍等,對淮軍地使用並非重點。特別是在潘鼎新死咬王德榜的關鍵階段,也在實質上站在了王德榜一邊兒——證明王德榜參加了“鎮南關—諒山大捷”。

當李鴻章下屬12年,卻在陷害左宗棠關鍵時刻說了句公道話

鎮南關

雖然,他也說戰場環境比較複雜,潘鼎新在後方得知的消息比較滯後。同時,也對王德榜進行批評。然而,明白人都知道:實質上打了潘鼎新嘴巴子兒。由此,我們不得不生出一個疑問。

李秉衡正因為在李鴻章手下做久了,才會對淮軍有很大意見。李秉衡在李鴻章治下當了12年直隸官員。那麼,李秉衡為和與李鴻章關係一般呢?

第一,李鴻章雖然是直隸總督,但直隸問題並不直接管轄,主要工作放在北洋。作為直隸官員的李秉衡,更多的是服從布政使領導。

因為巡撫、總督、布政使之間的工作劃分問題。直隸沒有巡撫只有總督,因此,李鴻章更多的是執行總督身份。但是,李鴻章因為長期在京城做官,之後因太平天國運動進入軍事領域,所以,他並沒有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實政工作經驗。

當李鴻章下屬12年,卻在陷害左宗棠關鍵時刻說了句公道話

李鴻章很有自知之明,接受清廷任命其擔任直隸總督時,他就向清廷指出:未來的工作將以洋務為主,直隸工作全部按照曾國藩在任時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由此,李鴻章並不是住在總督府保定,而是在北洋大臣的駐地天津。

李鴻章對於直隸的工作,總體上屬於畫圈、簽字、做決定的角色,更多的是尊重布政使的“常務副省長”身份。李秉衡更多的是在布政使領導下工作。

第二,淮軍軍紀和軍官品德建設方面的問題,導致李秉衡作為地方官與淮軍有較多衝突。

在李鴻章手下工作時間越長,與淮軍交往越多,對於這位被李鴻章讚譽為“北直隸廉吏第一”的人來說,對他們其實越是反感。

自1870年代開始,淮軍上下就逐漸控制直隸地區的軍政,特別是北洋的防區主體就是直隸,因此,淮軍與直隸地方各級官員的交往非常多。但淮軍軍紀、貪腐問題之嚴重,在湘楚淮三大鄉勇起身的“正規軍”中是最差的。也正因為這一原因,李秉衡最終因為舉報上級貪腐而被調離直隸。

當李鴻章下屬12年,卻在陷害左宗棠關鍵時刻說了句公道話

張之洞作為總督主管廣東廣西軍政要務。但在具體工作分工上,兩廣總督對廣東的民政管理比較多,對廣西其實管理相對少很多。廣西巡撫獨立性較大。一般的潛規則是總督府在哪裡,哪個省的軍政其實都是總督拍板兒。廣西巡撫和廣西提督權力就大些。

中法戰爭期間,潘鼎新就參劾過張之洞瞎指揮,直接指揮馮子材、王德榜等將領,造成自己形同被架空。戰後,李秉衡也對張之洞經常插手廣西政務有所不滿。

(2)李秉衡為何在1888年到1894年賦閒在家

“戰法戰爭”結束後,我方以馮子材、王德榜等人為代表的前線軍官並不服氣,一直想找機會再次對法國侵略者給予打擊。同樣,法軍方面也有將領也是如此。但總體上,在張之洞、李秉衡等人地“約束”下,中法雙方間並沒有出現大的衝突。

由此,李秉衡從1885年到1888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重新佈防、撫卹陣亡負傷人員、獎賞有功人員、廣西地區民生重建、吏治問題修理整頓等問題上。

當李鴻章下屬12年,卻在陷害左宗棠關鍵時刻說了句公道話

1886年3月3日(光緒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56歲的李秉衡向清廷上奏:微臣病體增劇,重任難勝,籲懇天恩,俯準開缺回籍調理。

總體上的病情是:肝陽上衝。主要造成病重的因素有:勞累、水土惡劣、煙瘴侵襲。因此,肝燥血虛需要精心調養。而且時間比較長,恐怕難以速愈。

最終,他又說了說目前的工作基本都已經完成。總督張之洞可以兩省統籌民政;提督蘇元春佈置有方。所以,朝廷可以安心讓我回去養病。

對於李秉衡的無奈,清廷也是知道的。例如張之洞攬權問題。潘鼎新就曾在“中法戰爭”中,指責張之洞架空自己。

清廷對於李秉衡的奏旨在四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奏章上奏三個月後下達旨意:著賞假一個月,毋庸開缺。

當李鴻章下屬12年,卻在陷害左宗棠關鍵時刻說了句公道話

之後,李秉衡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越勘界問題上。到了次年,勘界出現問題,清廷對李秉衡給予了批評但寬免了其責任。直到1888年,李秉衡終於得到旨意,准許其辭職。一辭就是六年。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剛一復職他就遇到了甲午戰爭,詳見下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