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一生最怕擁有這三種不好的習慣

曾國藩:人一生最怕擁有這三種不好的習慣

曾國藩:人一生最怕擁有這三種不好的習慣

近年來“積極廢人”這個詞頻繁出現於網絡。

所謂“積極廢人”就是指那些每天叫囂積極努力,定下無數偉大目標,卻沒有在行動上作出相應奮鬥,最後湮滅在混吃等死中的人。

但是,誰生來就想當一個“積極廢人”呢?如果有機會我們肯定也想打破怪圈,走上屬於自己的人生巔峰。

下面,就讓“逆襲達人”曾國藩,帶我們來走出“積極致廢”的三個致命點吧!

懶散,是庸人不能偉大的根源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懶散,是一個人無能的根源。

說到懶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惰性,其實,就連人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在三十歲左右時,也是很懶散的。

曾國藩二十七歲考中進士後,他早年唸書的刻苦和勤奮都得到了回報。於是他就像很多經過多年寒窗苦讀,終於揚眉吐氣的讀書人一樣,開始放飛自我。

雖然當時的曾國藩,不像我們現在的高三學子一樣把試卷和課本丟得滿天飛,但也是花了一年時間四處走親訪友,而後從二十八歲入京開始,在此後近十年的“升官發財”裡,他一年年地丟掉了當年“挑燈夜讀”的好習慣,慢慢變得懶散起來。

直到他開始意識到這樣下去,自己終會變成當初討厭的那種官場老油條,國家的蛀蟲,於是他立下了“不為聖人,便為禽獸”的目標。

為了克服懶散,曾國藩從早起開始養成好的習慣。他給自己定下“黎明即起,絕不戀床”的目標,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斷斷續續的,但是為了讓自己堅持下去,他起初沒有做別的安排,僅僅是早起來看一看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且還叫了好友來監督自己。

等慢慢養成習慣之後,他就開始安排固定讀書的類型,他說“吾惟盡一分心做一日事,至於成敗,則不復計較。”

就這樣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就算晚年讀瞎一隻眼,依然不曾間斷。在這種“拙看似慢,實則最快”的修煉中,他終於克服了懶散,真正做到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驕傲,是天才隕落的最快途徑

曾國藩曾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如果說普通人不能變得偉大的根源是懶散,那麼讓一個天才隕落的最快途徑,就是驕傲。

其實,在很多人眼裡,曾國藩幾乎和“驕傲”這個詞沾不上邊,因為在世人眼中,他是一個連背書都背不過小偷,連考七次才考上秀才的“榆木疙瘩”。

但其實並非如此,縱觀“晚晴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才華雖然比不上張之洞的少年天才,十五歲就中舉成名;也比不上左宗棠名震湖南官場,成為官場的“無冕之王”;更不要說官二代的李鴻章。

但是沒有家庭背景,沒有天生聰慧,甚至後天也才華平平的曾國藩,硬是從二十九歲開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從小小的翰林編修一路高歌猛進,官至二品大員。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曾國藩是很驕傲的,他認為他的才華不顯,但是為人正直勤奮,他雖然毫無背景,但是品德高尚,他的這一份驕傲來自於他堂堂正正的逆襲。

所以他自然瞧不慣那些承蒙家族庇佑而欺上媚下的二世祖們,更瞧不上那些自恃才華卻連實事都做不了一件的翰林“老官”們。

但後來,他發現,原來成年人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官場也不是隻需要赤膽忠心就足夠,於是他開始“戒驕戒躁”。

他說“戒傲字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要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要義。勤所以儆惰也,謙所以儆傲也。勤能且謙,則大字在其中矣。”

就像戒懶惰一樣,戒掉驕傲也要從最簡單的不輕笑他人開始,學會換位思考後,他慢慢懂得了別人的不易。

佛語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所以,在後來曾國藩遇到還是小秘書的左宗棠時,能夠正視左宗棠的才華,並對其予以肯定和重用,一手將他捧上高位,成為他官場上最大的貴人;

另外,在曾國藩一手建立的“湘軍”成為晚清第一軍隊後,他雖然有了傲視群雄的能力,但不管身邊的下屬怎麼暗示,他都堅持不分裂不自立,因為他沒有被這些成績衝昏頭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所以不願意因為個人私慾而讓天下百姓再陷入戰爭之苦。

他洗去“驕傲”的鉛華,脫掉自己身上那層“庸俗”的外衣,做起了一個“包容大度”、“心懷天下”的小聖人。

粗心,是所有人成大事的阻攔

要說除了驕傲和懶惰之外,曾國藩認為,做人做事最大的失敗因素全在細節。正如《道德經》所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越是重要的事情,細節越能決定成敗。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成就,並不是取決於他做了多震驚天下的大事件,而是他在小細節的地方怎麼處理。

曾國藩就是一個事無鉅細的人,他的細心,有些甚至讓人難以置信。

道光二十年,30歲的曾國藩在立下了學做“聖人”的遠大志向後,他便向當時的大儒唐鑑請教怎麼自我管理。

唐鑑告訴他,寫日記就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於是曾國藩就開始寫日記。

剛開始的時候,他的日記就像流水賬一樣,只不過是記錄當天發生的一些事情,後來經過唐鑑的推薦,他開始學習另一個大學士倭仁寫日記的方法:

把每天讀過的書,見過的人和說過的話,在腦子裡面細細思量後再寫到日記裡,並根據這些記錄來反省自己,還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對。

而且,幾乎在曾國藩的所有家書裡,他都詳細描寫自己在路上的見聞,京城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對弟弟學業的寄託,家中事務處理的意見等雜事。甚至他連家裡那些沒有什麼大用處的布片、線頭,都要求家人必須有序分放。

像寫日記,關心親人,家中物品擺放這些事情,說來簡單,但粗心的人,往往處理不好。要麼忘記,要麼一團亂。

俗話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小事上粗心,大事上更容易犯糊塗。

細心的曾國藩,就是在這些一次次的事無大小中,養成了萬事小心的習慣。

正是因為“粗中有細”的好習慣,讓曾國藩成為識人有術的伯樂,讓他能從良莠不齊的官場裡,擇選出許多有用的人才,為晚清注入最後一絲活力;

也正是這樣的細心,讓他杜絕了戰爭中的任何僥倖成分、形成了曾國藩獨一無二的“打硬仗”風格,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湘軍”。

人說“他為人處世上不如胡林翼,口才氣場上不如左宗棠,靈活手段上不如門徒李鴻章,指揮打仗上不如九弟曾國荃。”

但他戒除了“懶散、驕傲、粗心”之後,卻成為了比胡林翼自律,比左宗棠謙遜,比李鴻章嚴謹,比曾國荃穩重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

這些年曾國藩屢被今人提及,也並不是因為他的天資橫溢或是才華驚人,而是我們都知道他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卻通過這些普通人都可以輕易上手的操作,修煉成了一個眾人仰望的“完人”。

所以,從今天開始,戒驕戒躁,戒惰戒糙,慢慢修煉自己,人人皆可為堯舜,相信你我最後哪怕不及先賢,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