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会对我们个人理财产生什么影响吗?

头条金融


10月20日,银保监会发文对规模逾10万亿人民币得结构性存款进行规范。新规对结构性存款中的衍生品业务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并强调收益与风险必须匹配,这将打压市场上“假结构”存款的生存空间,结构性存款规模将面临大幅缩水。

1.背景

在资产新规推出之后,作为银行最重要的吸储工具的保本理财逐步退出市场,存款业务成为银行的重中之重。银行没有存款,贷款业务受阻,结构性理财呼之欲出,成为银行最重要的吸储利器。在银行保本理财消失以及P2P暴雷频频,居民家庭存款选择减少,需求增加,结构性理财推出刚好符合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2.目的

虽然结构性理财是资管新规下的产物,但由于同时满足银行和个人客户的需求,本身是个好的理财工具。但是这两年各种奇奇怪怪的结构性存款满天飞,总额高达10万亿之多,而这种高息无风险产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利率下降很慢,不利于降低融资利率,挤出了社会资金流动性,于是乎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成为必然。

3.对社会的影响

结构性存款业务的规范将会对银行存款业务造成影响,加剧银行间的竞争,特别是中小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另外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利率,企业融资变得稍微轻松一点点,释放资金流动性。

4.对个人理财的影响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规范将降低市场规模,使得结构性理财产品数量的减少,这样的话,可能并不像以前那样随时都可以买得到

不过其实也没关系,因为结构性存款本身也不是保本保收益的,只是因为是银行的产品,老百姓才以为保本保收益。既然都不是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对于个人理财来说,可以考虑其他理财工具,例如一些券商的理财,基本上理财收益可能更高一点。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个赞吧!


修行路上的韭菜


结构性存款不是理财,但也不是普通存款,它和存款、理财都有一定的关联。


结构性存款和普通存款的关系


结构性存款本质上就是存款,是银行的表内业务,银行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及存款保险。中资性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基本上是100%保本的,个别外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是90%或95%保本,不过这样的产品不多。所以,如果你是从国内的银行买的结构性存款,可以视作保本产品。


和普通存款不同的是,结构性存款是不保利息的,根据监管层的说法,投资者拿到的是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而不是“利率”,而且这个收益率是不确定的。结构性存款有一个收益率上限,还有一个收益率下限,比如2%~4%,但是最终拿到哪个收益率,要看产品的收益规则和挂钩的资产标的的表现。


不过,现在的结构性存款大部分都是假结构,也就是储户能100%拿到这个高收益。


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的关系


结构性存款在销售方面,要和银行理财执行一样的标准,购买门槛最低1万元,银行要进行“双录”,即录音录像,结构性存款也要有登记编码,可以在“中国理财网”查到。


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的不同之处在于,结构性存款属于银行表内业务,本质上是存款,能保本;银行理财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本质上是理财,不保本。


假结构性存款被整治,投资者可以买的保本产品又少了一样


银行之所以大力发行假结构性存款,是因为保本理财要退出了,但是现在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在7万亿元以上,根据资管新规,要在2020年底之前退出,这部分资产要向表内转,而结构性存款是保本理财的最佳替代品,产品的购买门槛、购买方式、期限、收益率都差不多,客户接受程度很高。


但是根据监管要求,假结构性存款不能再卖了,对保守型客户来说,真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不稳定,吸引力要小很多,今后能保本的产品又少了一样。不过银保监会给了银行12个月过渡期,这期间还是可以买到高利率的结构性存款。只不过,今后再买结构性存款,不能闭着眼睛买了,最好看清楚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规则。


小斯笔记


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会对我们个人理财产生什么影响吗?

因为理财新规的发布,追求保本的产品,只能往结构性存款去买。

保本银行理财已死:但结构性存款可以继续。未来,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的银行会加大结构性存款发行。2018年前4个月,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大幅度增长,主要是为了突破存款上限的假结构性存款增长迅猛。未来央行很可能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放开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对存款利率上浮的倍数限制,从而大额存单会分流一部分当前保本理财的需求。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是指由我行通过在存款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交易(包括但不限于期权、调期、远期等)而设计的一种产品,存款人(投资者)通过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以使存款收益与汇率、贵金属价格、利率、股价等特定金融指标挂钩,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有望获得较高收益。

监管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那就是要压制不正规的结构性存款的发展。

那么,未来结存的收益会更加趋于理性化,并非保收益的了。


立马财经


为什么要对结构性存款严监管?

所谓结构性存款,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通过利率,汇率,股指,黄金等商品等等的波动性挂钩,从而使存款拥有较高收益机会的产品。

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内存款利率大幅走低、银行吸储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外资银行于2002年发行了首款结构性存款产品。2018年以来,银行存款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禁止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中国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

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问题。甚至有的银行发行假的结构性存款,不设置投资挂钩标的,实为高息揽储。

对结构性存款监管的内容

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结构性存款定义,严格区分结构性存款与一般性存款;要求银行制定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提出结构性存款的核算和管理要求;规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执行衍生产品交易相关监管规定;参照执行《理财办法》关于理财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加强结构性存款合规销售;强化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依法依规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

广大投资者能明显感受到的,是要求结构性存款参照执行《理财办法》关于理财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实施专区销售和录音录像,设置1万元的销售起点,并要求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加强结构性存款合规销售。

对个人理财的影响

第一,严格的监管,必然使市面一些“结构性存款”逐步减少或者消失,尤其是不挂钩任何金融衍生产品,纯为高息揽储的假的结构性存款。投资这部分产品的投资者少了一些实质“无风险投资“的渠道。

第二,更有助于普通消费者了解这种产品,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有助于投资者养成合理 正确的投资理念,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身情况投资理财产品。


理财经理李玉娟


首先来了解下相关背景。

【背景】

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现行监管规定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要求参照执行《理财办法》关于理财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实施专区销售和录音录像,设置1万元的销售起点,并要求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加强结构性存款合规销售。

【何为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的本质仍是存款,结构性存款是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超出保本收益的部分通过衍生品工具投资获得,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现实中,吸引投资者得高收益是银行自身为投资者支付的,提高了银行负债端成本。

【特点】

我国银行结构性存款的特点有二,一,近期高速增长,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个人结构性理财,主要是对“保本”理财的替代。二,假结构性存款盛行,假结构为:在期权部分设置了大概率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并且不行权情况下收益较高且不需要受制于利率自律机制约束,从而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

【影响】

首先,加强监管,规范监管,肯定会使的相关的理财产品减少,最明显就是当下一些“假结构性存款”即那些收益率高的产品会消失,对个人理财收益最直接的就是当下收益率会降低。

其次,市场监管越严格,越规范对个人或者企业都是利大于弊的,理财是长期的,规范的市场能够避免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雷”,减少客户损失等同于创造收益。



杂牌伪球迷


你好,我是简七,6年专注理财科普教育。

先说一下,不管经济情况如何,我们在投资理财时,最重要的还是关注产品的投资方向,与经济情况关系不大。

结构性存款是收益增值产品,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在普通的存款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汇率产品的一种创新存款理财产品。

结构性存款通常是本金100%保护,所承担的风险只是利息可能发生损失,而本金不会有任何损失。

它的流动性比较差,在结构性存款期间不得提前支取本金。因此如果在投资的时候,你需要注意资金流动的问题。

同时,结构性存款并不等于完完全全保本和低风险,因为有些银行推出结构型存款的投资金融衍生品的比例较高,此时结构型存款可能就是非保本型的了,所以谨慎投资仍然是关键。

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学会自己分析,不能光听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价值,请帮我点个赞吧~


简七读财


随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相继落地后,“保本型”理财产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就要求所有投资者一定要转变理财观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


结构性存款正是在资管新规出台后,被各大商业银行拿来当做自己的主要揽储工具,原因就在于它是打着过去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最佳替代品”的名义出现的,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保本”是一种基本需要,哪怕是收益率较低些也无妨。

由于结构性存款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揽储重要工具,又备受广大用户欢迎,于是各大商业银行大打结构性存款牌,有些甚至都不具备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资质,也在发行所谓的“假结构性”存款产品,而这正是监管部门目前要严厉整顿的对象,也是整治市场乱像的手段之一。

实际上,监管机构对市场上存在的“假结构性存款”产品进行强监管,对于我们投资者购买结构性存款来说是一件好事,省的不小心购买了此类产品而遭受本金亏损,毕竟那些“假结构”存款产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构性存款。

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一般都是由“存款+期权”两部分构成的,因此保本不保息。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都能达到预期年化收益率的上限。有关结构性存款的文章,我之前在头条上发布太多了,大家要是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东震木头条号进行搜索或者直接评论区留言。


总的来说,监管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管理,并不会对我们投资者构成太大的影响。而且结构性存款属于保本产品,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万元以下能得到全额保障,安全性比较高,但它的投资门槛相对较高,1万元起购,有的要求5万元甚至10万元起购。只要是真正的结构性存款,那么投资银行存款的部分几乎没有风险或者很小,关键就在于投资金融衍生品的比例。我认为结构性存款比较适合对收益要求2不高,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在定制时将风险降至最低,即“100%保本型”的。


东震木


要知道会不会对我们个人理财产生影响,首先得知道监管机构是如何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的。
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这个通知主要讲了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与存款进行区分

结构性存款算存款吗?这份通知明确了它的定位。结构性存款要纳入存款进行管理,该交存款准备金的要交,该交存款保险费用的要交。但与此同时结构性存款又不同于一般的储蓄存款,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要有开设衍生品业务的资质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二、按照理财进行销售

理论上结构性存款的风险比银行理财要低。结构性存款的风险等级普遍为PR1级,银行理财一般为PR2级。即使这样,结构性存款依然要像其他理财产品一样,该双录双录,该风险披露就风险披露。包括销售起点,设立理财专区等方面要与理财保持一致。

三、新老划断

本通知设定了12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老产品还能发行,但是规模不能比以前要高。老的结构性存款到期以后就要按照新的政策来执行。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三点要求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有没有什么影响。
监管机构的三方面规定从长远来看肯定是有利于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但这些规定可能短期内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无法保证

这次下发的《通知》主要就是为了杜绝“假结构性存款”。“假结构性存款”就是虽然名义上是保本浮动收益理财,最终变成了保本保收益的理财。因为产品设定的低利率触发条件几乎不可能达到。它成了银行高息揽储的工具。以后的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存款,可能要通过对产品说明书的描述来进行综合判断了。

二、购买方式会相对复杂

以前有些银行销售结构性存款是不会进行双录的,客户就像办理存款一样办理结构性存款。以后就需要客户到银行网点进行双录,做风险评估了。对客户来说,购买方式会稍微复杂,但同时客户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至少飞单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三、风险识别能力需要提升

无论是资管新规的出台,还是这份通知的落地,监管机构都在致力于打破银行的刚兑。打破刚兑对于客户来说属于短痛,但是不打破刚兑就会激增银行揽储成本,引发引发较大的金融危机,这就属于长痛。长痛不如短痛。投资者只能跟随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尽可能避开利率较低的结构性存款。

总结:

规范结构性存款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收益无法保证,购买方式相对复杂等。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监管机构会逼着银行提升投研能力,客户买到的结构性存款利率也会越来越高。

银行研究僧


面对资产管理新规出台和实施以后,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和理财产品净值型趋势,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呈现出较强的理财产品替代性,并导致出现了异常火爆的态势。

伴随着监管部门资产管理新规的出台、保本理财产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以存款的“保本”优势和收益的理财产品优势的双优组合而呈现出井喷之势。

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增结构性存款规模仅为1.8万亿元,年末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95万亿元;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进一步达到9.62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6.95万亿元增长了2.66万亿元,增长幅度达到38%。2019年,银行结构性存款呈现继续扩张的态势,2019年3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历史性地创纪录达到11.19万亿元,今年前一个季度新增1.57万亿元。

但是银行结构性存款的火爆背后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出现,甚至一些假结构性存款充斥银行存款市场和理财市场,并对正常的存款秩序和理财市场秩序形成较大的冲击,并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首先,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和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未来银行结构性存款将出现重整和规范,这对未来的银行结构性存款产生重大的影响

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本意是投资者将合法持有的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存放在银行,银行则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将部分资金嵌入一定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从而使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与利率变动、汇率变动、股票价格变动、商品价格变动、一定的金融市场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投资物变动挂钩,从而实现一定的高收益并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金融产品。

从挂钩的标的来看,比较典型的结构性存款主要有:利率挂钩型结构性存款、汇率挂钩型结构性存款、信用挂钩型结构性存款、股票挂钩型结构性存款和商品挂钩型结构性存款。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流动性、收益率类型、本金是否存在风险等还能继续进行细分。

实际上,我国的结构性存款已经从2004年开始,并最早是以外汇存款资金挂钩的结构性存款为主要产品,后来随着结构性业务从外汇结构性存款扩展到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但都是不温不火。只是随着我国资产管理新规的出台,100万亿理财产品寻找新的替代方式,特别是30万亿银行理财产品寻找新的稳定性强的替代投资理财品,银行结构性存款才以其保本性能和理财一样高的收益而成为存款和理财市场的新宠,从而呈现出井喷式火爆的格局。

但结构性存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规范性行为,最大的不规范结构性存款就是假结构性存款。

当民营银行经智能化存款将结构性存款推向了极致并成为高息揽存的利器时,监管部门及时地对民营银行智能化存款进行窗口指导和谈话,虽然没有完全叫停民营银行的智能化存款,但是民营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无论是从宣传、推进的幅度和金额都受到了严格的约束。

2018年9月28日银保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写明:结构性存款本金纳入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并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费。这个办法被认为是明确了银行结构性存款是存款而非理财,从而正名了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存款身份,从而终结了银行结构性存款到底是存款还是理财的争议。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治理和规范仍然没有停止监管的脚步,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个被民间称为监管23号文的通知,名义上是要求对银行结构性存款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排查,但是监管的意图非常明确,除对所谓的结构性存款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清理之外,对“假结构性存款”的清理才是监管未来的重点,这也预示着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全面清理规范已经势在必行。

今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再一次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区分结构性存款和一般存款,结构性存款销售应当参照银行理财销售规定等。这个通知被认为是银行结构性存款将要按照存款销售方式和投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从而为假结构性理财套上了紧箍咒。

因此,未来结构性存款将改变半野蛮生长的态势,进一步规范将成为必然,而这也将对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清理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对结构性存款的购买者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面对监管部门假结构性存款的清理和规范,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购买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到底是下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呢?

一是从根本上来讲,清理规范银行的假结构性存款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购买者影响是不利的,从根本上会降低银行结构性存款购买者的收益率?

假结构性存款之所以假,就是本来应该挂钩衍生品的投资最后却没有挂钩而导致收益的稳定性。

“假”结构性存款之所以称为假,要么就是将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浮动收益异化为相对固定收益,从而导致变相刚性兑付和固定收益;要么就是在结构性存款挂钩的结构条件设计上成为不可能触发的条件,将本质上结构性存款产品本质上异化为高息存款产品。

这种结构性的异化对金融市场秩序和银行的有序竞争是不利的,但是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购买者却是有利的,即将本来浮动的、可能难以实现的高收益变成了没有任何风险的高收益。

而随着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清理和监管从严,这种高收益的稳定特性将不复存在,存款人将再一次失去稳定的投资理财产品方式,从而对稳健的理财投资者非常不利。

二是结构性理财的购买者将不得不面临收益可能受损失甚至没有收益的风险?

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行为规范以后,银行结构性存款的资金必须真实地与所投资的衍生品进行挂钩,这就导致结构性存款可能有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存在低于预期收益的情形,甚至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没有收益的情况,这对结构性存款的购买者来说,收益的风险加大了。

三是监管清理规范结构性存款对于培养投资人的投资风险意识、培养理财投资的理性投资非常重要。

本来理财就是有风险的,但是由于以前保本理财产品甚至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存在,理财投资者对理财的风险意识并不健全,甚至很多人仍然分不清楚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的区别。

随着资产管理新规的实施,所有的理财产品打破了刚性兑付,这本来是一次理财市场的成长期机会,但是由于结构性存款的异军突起,以其保本和变相保息的高收益极大地冲击理财市场的理性形成,从而形成了一个没有风险的高收益洼地,并成为理财资金的避风港。

随着结构性存款的规范,购买结构性存款将面临实实在在的收益风险,从而对未来理财市场甚至存款市场的市场化风险形成是十分重要的,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要经历收益风险损失的考验,从而建立投资理财的风险意识。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样,结构性存款也将面临收益的风险,因此投资购买者也一定要分析市场,提高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才是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给购买者带来的最大影响。


财经文化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