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眼部的哪些病變?

在糖尿病患者中,眼的各種組織均可受糖尿病性代謝紊亂的影響而發生糖尿病眼部的其他病變,其中以視網膜病變最常見,另外還有糖尿病性白內障、角膜病變、青光眼、麻痺性斜視及玻璃體積血等。

糖尿病性白內障是如何發生的?

白內障是糖尿病引發的眼科疾患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大多發生在年輕患者,稱為真性糖尿病性白內障;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合併老年性白內障,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白內障的時間要早,發展更快,主要表現為遠近視力均減退,發展緩慢,早期戴合適眼鏡還可以保持良好的視力。

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眼部的哪些病變?

有時有多視現象。嚴重時白內障可發展到視力下降至0.1或只能看見眼前手指數。有糖尿病患者發展較快,從初發期到成熟期,各人不同,有數月、數年或數十年不等。白內障發生的原因是眼球內的晶狀體核脫水硬化致混濁,年齡愈大,混濁程度愈甚。

老年人血中谷胱甘肽、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減少,微量元素比例失調如缺硒,血中氧的含量下降等,使晶體局部新陳代謝障礙,晶體蛋白變性,引起混濁;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出現代謝紊亂,並使房水渾濁,更加快了白內障的發生和發展;還有長期吸收紫外線等輻射線也是一個原因。

糖尿病性白內障首先要控制糖尿病,血糖長期高服降糖藥物血糖未控制達標者,要儘早應用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同時可用白內停,障眼明等藥物治療。

更重要的是要預防白內障的發生,老年人儘量減少燈光下近距離工作及閱讀的時間,適當地補充一些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有條件的可服谷胱甘肽。徹底治療方法是做白內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還可做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圍術期要控制好血糖,手術後要及時檢查眼底。

糖尿病性青光眼是怎麼回事?

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眼部的哪些病變?

2型糖尿病併發青光眼多發生在40歲以上人群,且青光眼的發生多與血糖控制不良有關。患者中以併發閉角型青光眼佔首位,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其次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男性略多於女性;另外還有開角型青光眼及其他繼發性青光眼。患者出現眼脹、眼痛、頭痛、噁心等症狀,白天視物呈濛霧狀(霧視),夜晚看燈光則有虹視(有彩虹圍繞燈光),測眼壓高。

青光眼治療的方法是降低或控制眼壓,促使房水排出,因此根據青光眼的病因病機,可選擇藥物或手術治療。(用藥請一定到正規醫院遵循醫囑)

1.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首選藥物治療,先用β‐受體阻滯藥抑制房水生成,如0.5%噻嗎洛爾(噻嗎心安)、0.25%貝特舒等;眼壓控制不滿意加用縮瞳藥,如1%毛果芸香鹼(匹羅卡品)等,使小梁網間隙增寬,促進房水排出;通過單用和聯用兩類藥品仍不能控制眼壓或不能耐受者,可選用1%腎上腺素,該藥也能增加房水排出。藥物治療無效或效果不滿意,宜採用激光小梁成形術,術後常輔用藥物治療。通過上述治療眼壓控制仍不理想,只能選用手術治療。術前眼壓較高者可用口服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口服甘油或靜注20%甘露醇,儘可能使眼壓降至正常。

2.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

一經確診,首選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只限於為手術作準備及手術後眼壓控制不良或手術危險很大等情況下。急性發作期患者眼壓高,應先用藥物降眼壓,首選20%甘露醇靜滴,必要時可用1%毛果芸香鹼和噻嗎洛爾點眼,或加用乙酰唑胺口服。有條件時可作激光周邊虹膜打孔,激光周邊虹膜成形或激光瞳孔成形,解除瞳孔阻滯。術前要使眼壓降至正常,眼壓控制後,檢查房角,如50%以上房角開放,仍可選擇虹膜根切術,否則應選擇小梁切除術等濾過手術。術後眼壓控制不良者應用藥物輔助治療。

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眼部的哪些病變?

3.惡性青光眼

惡性青光眼的處理需特別謹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條件許可時首選全視網膜光凝術。晚期青光眼喪失視功能,有嚴重疼痛,出現大皰性角膜炎時,可選擇睫狀體冷凍或眼球摘除。青光眼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與診斷,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行眼科檢查,必要時做青光眼排除檢查。

患糖尿病時為什麼會出現角膜病變?

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角膜病變是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角膜病變,繼發性是指糖尿病患者行眼科手術後所引起的角膜併發症。糖尿病時山梨醇通路代謝異常,使山梨醇在組織中大量堆集,由此造成細胞內的高滲狀態,使細胞外液滲入引起細胞水腫,特別是雪旺氏細胞的水腫。因細胞缺氧導致神經節段性脫髓鞘和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而肌醇代謝的異常使神經組織內肌醇含量減少,導致了神經興奮傳導速度下降。糖尿病患者的角膜上皮的基底膜和前彈力膜連接較正常差,特別是上皮修復時的滑動及有絲分裂過程較慢,這可能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現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的病理基礎之一,而細胞的神經供應對正常上皮的有絲分裂亦是至關重要的。

角膜知覺減退是糖尿病性角膜病變的基本病變;而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則是病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使角膜上皮屏障作用減低或喪失。隨著病情加重,必然會引起角膜上皮糜爛,繼而發展成角膜潰瘍且反覆發作,易繼發感染致眼內炎。

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眼部的哪些病變?

出現糖尿病角膜病變時臨床上以發現糖尿病患者出現反覆發作的角膜潰瘍、乾眼症為多,需根據病情選用藥物治療。應用神經營養藥物及促進代謝藥物,如維生素A、神經生長因子、神經節苷酯、乙基嗎啡滴眼液、複方維生素B2滴眼液等。角膜基質炎患者在嚴密觀察及抗生素配合下小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角膜潰瘍患者局部可應用氯黴素滴眼液、卡那黴素滴眼液、色甘酸鈉眼液等;合併細菌感染者,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會出現麻痺性斜視?

糖尿病患者有時會出現複視、斜視、眼肌運動障礙、眩暈及走路不穩等,當遮蓋一眼時,症狀會好轉。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患者應及時進行眼科治療。其病因主要是糖尿病長期控制不良,高血糖毒性導致神經病變,使支配眼肌的神經發生病變,並可同時伴有營養神經的小血管病變,使眼肌活動障礙而發生斜視等表現。

治療主要為控制血糖,應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甲鈷胺等;糖尿病病情穩定者可考慮行三稜鏡或手術矯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