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腸鏡有多疼?醫院現場採訪,這倆人說出這樣的結論,你怎麼看?

對於做腸鏡(特指普通腸鏡),有人說是近乎崩潰的一場洗禮;也有人說是稍微忍忍就好了;也有人說,做完這次,再也不會做了;還有人說,我兩年做一次,健康最重要!面對這些人的說法,我們會做怎樣的選擇呢?做腸鏡到底有多難受?我們在醫院現場採訪了兩位患者,聽聽他們怎麼說。

做腸鏡有多疼?醫院現場採訪,這倆人說出這樣的結論,你怎麼看?

患者甲(不明原因腹洩):做腸鏡還是比較尷尬的,畢竟是要從肛門進入身體,開始很不好意思!但是在醫生的鼓勵下,還是選擇做腸鏡,畢竟這點尷尬和健康是沒法比的。伴隨著腸鏡的深入,感覺裡面有氣體,於是就腹部脹痛。醫生讓我轉移注意力,但是我做不到,因為疼痛佔據了我的整個身體。

患者乙(腹部疼痛):做腸鏡是比較難受,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沒覺得很疼,可以忍受。再說了,不管多疼都得做啊,早做檢查能及時發現問題,如果是發現了息肉還能接著切除。為了健康,這點疼根本不算什麼。

可見,兩位做過腸鏡檢查的患者都有不舒服的感覺,只是疼痛程度不一致。單從心理上講,患者甲就略顯猶豫,不夠積極主動,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患者甲是為了健康主動去做腸鏡,在他的主觀意識裡,做腸鏡是必須的。

做腸鏡有多疼?醫院現場採訪,這倆人說出這樣的結論,你怎麼看?

那麼,做腸鏡究竟有多疼?這是沒有統一答案的,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疼痛忍受力均不同。在做腸鏡檢查時,黃大夫遇到過疼得嗷嗷叫的患者,也遇到過比較安靜的患者。但可以肯定的是,伴隨著腸鏡的改進和從業人員技術的提升,這種疼痛會越來越輕。

黃大夫想說的是,不管有多難受,對於有必要做腸鏡檢查的患者來說,一定不要拒絕。

為什麼要做腸鏡?

在癌症的防治上,有兩個公認的世界標杆,一個是美國的腸癌,另一個是日本的胃癌。讓我們把目光轉向美國!

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美國2019年腫瘤統計報告》顯示,1991-2016年這25年來,美國腫瘤死亡率總體下降27%,相當於死亡人數減少262萬人,其中結腸癌死亡率下降了53%。這樣的下降比例是不是很讓人震驚?

普及癌症防治知識,推廣內鏡篩查,是美國結腸癌死亡率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美國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都要檢查結腸鏡,以防控結腸癌。而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者不足15%。為什麼這麼低呢?原因是多方面。

做腸鏡有多疼?醫院現場採訪,這倆人說出這樣的結論,你怎麼看?

1. 認識不夠

大眾對腸鏡的重要性缺乏認知。任何影像檢查,包括X線、CT、MRI等,都比不上直觀的肉眼觀測。因此腸鏡既是大腸癌的篩查手段,又是其確診的“金標準”。

2. 恐懼

做腸鏡難受,已經被傳播開來。一傳十,十傳百,這使得沒做過腸鏡的人也有了心理上的恐懼。做腸鏡前,需要口服藥物清潔腸道,還要多飲水,使排出的大便無糞渣,這也給患者增加了心理負擔!

3. 不夠普及

伴隨著健康中國的進程,中國體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腸鏡還未被列為普通檢查項目。想做腸鏡,還是得去醫院,而去醫院則要面臨排隊或者預約的繁瑣程序當中。按美國每1萬人配備2.5名麻醉師的比例,中國至少還缺少30多萬名麻醉專業人員,這也是無痛腸鏡難推廣的原因之一。

做腸鏡有多疼?醫院現場採訪,這倆人說出這樣的結論,你怎麼看?

4. 價格

中國每年消化道內鏡檢查大約 5000 萬例,其中無痛內鏡檢查佔10%。僅從這一數據上就能看出,無痛胃腸鏡的價格,還不能被大多數老百姓所接受。

面前是一條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其直徑約一釐米,在頂端有一個高清攝影頭,而這條軟管要通過你的肛門進入直腸、大腸,時長大約20分鐘。這期間可能是疼痛難忍,也可能只是輕微的不適。為了更健康,你會從容面對並接受腸鏡的洗禮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