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一、在淺析圓明園的部分工程結構樣式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圓明園被焚燒的歷史。

為何圓明園為何被焚燒?

就是因為晚清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的那一場著名戰爭:英法聯軍登陸大沽後攻陷通州,打算侵犯北京。到城外後一部分軍隊赴圓明園進行徹底掠奪。圓明園中有無數的珍寶,裝飾也非常豪華。徹底掠奪這些寶物實在令人難以容忍。聯軍剛到天津大沽時恰逢八月,十月即進入北京,媾和談判由此開始。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圓明園遺址

那時清朝皇帝咸豐帝避難於熱河(今河北省),恭親王奉命展開嫌和談判。之前因為英國領事及眾多洋人被中國士兵拘禁於圓明園中,所以在談判時聯軍主張先釋放被拘禁的洋人後才能談判。於是英國領事及洋人被釋放,但其中有十二人已死。具體原因是因為受縛三日不給食物,其中十二人因不堪虐待而死去。

因此英國特使埃爾金非常憤怒,並考慮要採取必要的措施給中國人以強烈刺激,使之刻骨銘心,而不致再重演如此無視國際法的野蠻行為。於是他與英國將軍格蘭德一道商量後得出結論:燒圓明園為最佳方案。

因為圓明園是中國朝廷所珍視的離宮,而且規模宏大,壯觀異常,燒燬它對中國朝廷必有刻骨銘心的功效。法國將軍蒙特邦反對此方案,說即使中國人行為野蠻,燒燬如此美麗壯觀的建築也極為不妥。但英方的埃爾金與格蘭德將軍不肯退卻,最終於10月18日清晨放火燒燬圓明園。大火延燒至19日,全園化為焦土。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此前聯軍提出過各種媾和條件,但中國方面均不接受。聯軍認為採用拖延戰術到任何時候都不會奏效,所以威脅若不答應其條件,則將全部燒燬圓明園和北京皇宮。

18日聯軍放火燒燬圓明園。聽到圓明園被燒的消息清廷方面驚恐萬分,且狼狽不堪。於是聯軍於19日大火熊熊燃燒之際提出再次談判,若清廷方面不答應嫌和條件也將燒燬北京皇宮。

恭親王非常狼狽,立即答應聯軍要求,媾和條約因此得以簽訂。假如圓明園不被燒燬留存至今,則無論作為中國國寶,還是作為東方名園,抑或作為18世紀巴洛克風格壯麗輝煌的建築輸出東方後的紀念物,都可成為文化史上的珍貴紀念。毀於大火實在可惜。

此後雖曾數次計劃重建但絕非易事。況且晚清政府自此開始內憂外患,無暇顧及此事,最終歸於放任不管。縱然如此,之後此處仍為禁區,四周建有高牆,衙役環視看守。

因圓明園宮殿大部分是木構建築,所以付之一炬後如今了無蹤跡,僅剩下建築物遺址,如同羅馬廢墟。而清朝滅亡,中華民國建立後,早先派出的看守也不知所蹤,遊人開始自由出入。而且勢力此消彼長的北京權勢人物還逐漸損壞圓明園遺構,或拿走磚瓦修建自家公館,或取之建造自家庭園,如今以上遺存的建築也不見蹤影。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外國記者拍攝的圓明園被焚後的老照片

二、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判斷圓明園結構式樣

1921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博物館館長西廉訪華調查圓明園遺址,拍攝照片後回國,於1926年出版了《中國宮殿》一書。這是一本有關北京紫禁城及其他中國宮殿,附有大量照片,分上、下二冊的精彩書籍。自西廉在世界範圍內發表有關長春園西洋建築的信息後,特別在中國人中間產生了極大震動,理由是連西洋人都能就此發表詳細意見,而如今中國人若不對此加以關注則不成體統。

所以此後中國人逐漸開始關注圓明園。1930年,我國首家國家建築組織"中國營造學社"成立,專門研究我國古代傳統建築史。該學社為圓明園的逐漸荒廢感到惋惜,與北平(今北京)圖書館一道在中山公園舉辦了"圓明園遺物與文獻"展覽會,大力提倡保護圓明園遺址,並印刷發行了"圓明園特刊號"。這就是《中國營造學社會刊》第二卷第一冊,其中詳細記載著圓明園的情況。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其畫作是如何真實,明確判斷當時圓明園的結構和式樣。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諧奇趣復原圖

諧奇趣

該園正中有高大建築,遠處左右有圓形翼狀物凸出,其端部有八角形建築,前面就是噴泉。再向北走西側有"蓄水樓",但如今不知所蹤,似乎過去是一個用於儲水的大容器形建築。與之相對東面有"養雀籠",該建築有扇通往東面的門,兩側佈滿金屬網,大概當時在裡面飼養孔雀等鳥類。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花園門下的外國人

花園門、海晏堂

其北側建築當時似乎是養鳥宮人居住的場所。由此建築再向北走正中有門,叫"花園門"。其內部有以植物造成的迷宮,但叫花園。如今以上建築部分完全損壞,僅留有遺蹟,當時的設計圖卻描繪得十分周全。環行其中正中央稍高處有一閣樓,出口即作於此。其後方也有建築物,再後面山上也建有亭子。稍退回不遠向東穿過養雀籠可看見一條河溝,河溝上架橋,橋正面有座大型建築物叫"海晏堂"。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方外觀復原圖

方外觀

又有座建築物南面朝向海晏堂正前方北側,叫"方外觀"。這是座長方形建築,從兩側上樓梯可直接登上二樓。海晏堂正前方即蔣友仁設計的噴泉,非常壯觀。正中有池,四周排列十二生肖動物像,可按照所設定的時間自動噴水。過海晏堂向後行走可看見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築物,叫"遠瀛館"。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大水法復原圖

大水法

其南面有"大水法",中國人將噴水譯為"水法",因此"大水法"就是"大噴水"的意思。其正中造池,中間設有許多噴水裝置。"大水法"前左右各立有九層塔,水也從塔中噴出。與北面"遠瀛館"相對設有一個極其富麗壯觀之皇帝寶座,坐此可以觀水。從這裡再向東走有一個門,其東面有山叫"線法山"。實際上是一個小山丘,山上有建築,從建築上可以眺望四方。

過此門後又有門,該門東面有一個巨大長方形池塘,池塘東面有許多西洋建築。猜想是官吏和其他各類宮人的居所。

從圓明園遺址老照片和復原圖上,淺談圓明園的工程結構樣式

圓明園全景圖

如上述,乾隆32年首次在長春園建造西洋風格建築和法國凡爾賽風格噴泉。如大家所看到的都是一些用漢白玉建造的非常華麗的宮殿建築和噴水工程,以及非常漂亮的庭園和花園迷宮等。它們充分發揮當時意大利巴洛克建築風格。如剛才所說如果能原樣保存下來,那麼將作為東方國寶令人興味盎然。可惜被英法聯軍完全燒燬。

參考文獻:

《中國宮殿》

《古代建築藝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