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反流”不仅仅与“吃”有关

【核心阅读】

觉得喉咙老有东西卡着,心窝不舒服,反复咳嗽,还老有反酸、烧心的感觉……这到底是患上了什么病?有网友开玩笑:是你把秋衣穿反了!玩笑归玩笑,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你很可能患了胃食管反流。那什么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患者该注意什么?

症状复杂多样

平时偶尔遇到几次反酸、反胃是不是就患上了胃食管反流呢?其实不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瑞芳介绍,在临床中常常会遇到很多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患者出现的症状并不是那么典型。

当正常人在过度饮食之后,胃部要靠更多的胃酸来协助消化食物,这时也会出现反酸、打嗝、反胃的症状。此外,一些容易焦虑紧张的人也常会出现烧心症状,使用抗焦虑的药物之后,烧心症状会明显好转。所以单凭这些一过性的、其他疾病引发的烧心、反酸等类似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症状并不能直接确诊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致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通常表现为胃灼热、反酸,但是也有部分本病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咽部老有异物感,干咳,甚至发生哮喘,那是因为胃食管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而引起咽喉炎,出现声嘶,咽部不适或异物感。

反流物误入呼吸道还可能发生咳嗽、哮喘,这种哮喘无季节性,常在夜间发生阵发性咳嗽和气喘。个别患者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会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当出现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时还可能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而反流物还会刺激机械感受器引起食管痉挛性疼痛,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向背、腰、肩、颈部放射,酷似心绞痛。

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分,目前必须采用综合诊断技术。王瑞芳介绍,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下咽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医生一般会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再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患病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患上胃食管反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肯定和吃有关”。可事实是没那么简单。

王瑞芳介绍,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

引起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常见的因素有:生理性因素,例如妊娠、负重劳动等;疾病因素,肥胖、便秘、食管裂孔疝等;治疗因素,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贲门失弛缓症术等药物和手术;精神心理因素,紧张、焦虑等情绪;饮食因素,高脂肪食物、刺激性食物、巧克力等;生活习惯,吸烟、长期饮酒等。

虽然不仅仅和“吃”有关,但饮食不当的确是其中重要原因。例如,辛辣酸甜、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使其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改变生活习惯对改善胃食管反流患者症状有一定作用。王瑞芳建议,在饮食方面,患者要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高脂肪食物,少食巧克力和咖啡,戒烟、戒酒,过于肥胖的患者还应减轻体重。

胃食管反流病大多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发作或反流症状加重。因此建议,少吃多餐,睡前4小时内不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因为在吃太饱的情况下,食管下段括约肌不能有效关闭,以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吃得过饱容易引起胃中压力增加,胃排空延缓,胃气上逆导致反流。

此外,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当人在恐惧、焦虑、抑郁和绝望时,胃酸分泌减少,而愤怒时增加。从中医角度分析病机,情志不畅,忧郁恼怒,肝失疏泄,横逆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或肝郁化火,火灼胃阴,胃失润降,食管失于濡润,损伤胃及食管黏膜而诱发此病。

除了注意饮食和情绪,胃食管反流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等。如果在改变生活方式后,仍没有改善,建议患者到专业医院进行咨询治疗。

(三明日报记者 林芳芳 通讯员 徐倩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