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背山面水,典型的寺庙风水。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背山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面水

水泥桥连接着神佛与俗世,桥下两条货运铁轨,墨锈的颜色,大约每隔半个小时,总有一条铁轨上,会有厚重的货运列车低啸着震动而过,就像神佛脚下来回穿梭的守护兽。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佛寺,历来是让人心怀期冀,接受驯化、净化的去处。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与一位刚结婚的体育老师相约去佛寺,那时的我纯粹无聊,那时的她已有人妻的烦扰,我看着她在佛祖面前跪了好久,郑重的烧香、烧纸。

回去的路上,我问她:“灵验吗?”

她说:“不知道。”

我说:“那为什么还要拜?”

她说:“只有这点寄托了。”

我看着她如画的眉毛和好看的双眼皮,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后来,过了好多年,一次人生的改变,入佛寺成了我迄今为止的闲时常态。

一入佛寺心似海,我的心很小,常常陷在一些境况里出不来,并非迷信,是需要高高在上的大佛为我倾听,我愿意在他垂悯的眼神里,诚挚的交代我的内心,我不要保佑,我只需要一种仪式般的净化和宁静。

我想,如我们,每一个去佛寺的平凡人,也许都有着深藏的渴望和目的吧!

这样的人佛交往,不会深到宗教经义,只需佛在世间在物相——佛像,足以......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圣水寺的佛像据说已远近闻名,从观音殿里拜佛出来,迎面看见三位尼姑,尼姑们不拜佛,径直走向迦南殿的庭院处。

原来从迦南殿折转而上的台阶两侧已布满恢弘精美的佛像雕塑。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台阶大门用两对龙守护,一对应该叫“美满”,雌龙的头发与亲吻,雄龙的缠绕与微笑,雏龙张开双手,懵懂的接受呵护。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另一对应该叫“幸福”,在几乎所有的古代物件中,一直以威严、凌厉、庄重出现的龙啊,眼神里也有了类似俗世欲望的憧憬,那上扬的嘴角啊,一定是幸福到不自觉的扬起。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用龙守护的通道,是以罗汉的视角看待众生,摆脱轮回,涅槃解脱的罗汉们,是小乘世界的神,以他们的果位,渡已就好,何难渡人!这些拾阶而上心怀祈求的人啊,随着日月轮替不知还有多少,百年后再来的人也许就是前一轮回来过的人啊!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好在菩萨可以渡人,唐代的繁华修饰着宋代的清逸,包裹着菩萨健美匀称的身形,舒朗的眉目,垂悯的眼神。哪里的工匠?居然可以用单一红泥塑造出肌肤的丰盈!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凤凰喙周的细羽和肉裙,经得起数倍的放大细品,细腻如生,似神兽真身在某个风雨如骤不为人知的夜里降临于此,凌空幻化泥形。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菩萨的莲座不再如基台般垫在脚下,盛放的莲花饱含坚实的莲子,以大光明的力量托举着菩萨健美的身躯,在工匠的想象里可以渡人的菩萨应该拥有女性的美丽。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在阴和阳构成的世界里,阴是女性,致柔致水,但菩萨的背脊和手势无不表现着阳的力量和不可犯逆。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十年雕塑,终成盛景,据说雕塑家是绵阳江油的农民,不似古代的手工匠人含蓄,怕破坏作品的整体性,会专挑不显眼处刻名,这个骄傲的匠人把“李能胜”加电话号码再加支持他的方丈名,一并刻在雕塑群最显眼的核心,让人在游览中凛然而升的崇敬,忽然在看到姓名和电话的那一刻全化为忍俊不禁,真是可爱的人啊!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顶着香火的压力,能耐心支持并等待这“手艺不错”的农民工匠,在佛寺的主径折腾十年之久,禅师的大名亦是值得铭刻的。这样的禅师,哪怕只能遥远的瞻仰也是好的啊!

圣水寺的香火一直是很旺的,虽然有资料说建于唐代,重新修葺于清代,但这寺并不是被历代朝廷重视的寺院。

相对于皇家和官廷之气浓厚的寺院,这座由民间力量供养的寺院更能呈现民间审美的表达和民众对规制的自觉尊重。

观音殿内左右梁柱的龙,是翻腾于海和跃腾于天的对应守护,守护之龙向下呲牙,是用神兽的凶狠镇慑前来侵犯的妖邪和恶孽。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大雄宝殿谨慎而排的狻猊,按规制本因承受梁柱的重量而应该表现出威慑与严肃,但俗世的喜庆颜色却让它们如佛祖殿门前可爱的宠物。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房顶上暖色装饰和笑眯眯的神话人物,颜色清丽些许斑驳脱色的细节画作。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呲牙长啸假装威严的小脊兽,与不合封建建筑规制的招财猫。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糖果般配色层层重叠的琉璃瓦片。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躲在暗处也被细心雕绘的屋檐。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这些动人的执着与执拗,真是让人很难想象是出自谁手!方丈禅师?民间手艺人?大众信徒?还是难以言喻的三方融合?

给予空间回予天地,在我心中,如此般民间寺院呈现的审美表达,很难用“艺术”这种学术性的西方概念性词来概括吧。

当民间手艺遇上佛寺,是审美还是艺术,一座自由生长的网红佛寺

摄于绵阳圣水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