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醫改的“陽西答卷”

<table> 縣域醫改的“陽西答卷”

通過設立影像診斷中心和心電診斷中心,實現縣域內影像和心電檢查統一診斷、統一管理。

/<table><table> 縣域醫改的“陽西答卷”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家診療服務。

/<table><table> 縣域醫改的“陽西答卷”

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打通縣域醫療服務“最後一公里”。

/<table><table>
縣域醫改的“陽西答卷” /<table>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這在醫療資源不豐富的廣東粵東粵西粵北各縣(市)區如何實現?

如何在欠發達地區,降低群眾看病成本,讓其在家門口就能切實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縣級、鎮級、村級醫療機構如何提高水平,並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揮作用?

基層醫療機構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何才能贏得基層群眾信任,讓群眾看病不再“小病就去陽江市區,大病就去廣州”?

為了推動健康廣東建設,推進分級診療機制,破解上述難題,2017年,省衛生健康委選定有50多萬人口的陽江市陽西縣作為我省醫聯體建設改革15個試點縣之一。兩年來,在陽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縣成立了由3間縣直公立醫院與8間鎮衛生院組建成的陽西總醫院,在區域內構建了聯通縣、鎮、村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網絡,初步實現了“提質量、降費用、強基層、保健康”的改革目標。

兩年艱苦努力,陽西縣醫療改革終於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縣域內住院率提升了7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下降10.1%,運營成本中的藥佔比下降了20個百分點。該縣醫療綜合服務能力得到顯著增強,縣級醫院能順利開多學科微創手術,三、四級手術比例明顯增加;5個專科獲評市重點專科,2個專科獲評省特色專科;鎮衛生院門診、住院病人數量明顯增多;醫務人員收入大幅度提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明顯增強;群眾滿意度明顯增強。

統籌:楊世華

圖片均由陽西縣委宣傳部提供

構建聯通縣、鎮、村的醫療服務網絡

“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在陽西沙扒鎮,一名患兒被床邊護欄卡住頸部導致意外窒息,送到鎮上的衛生院,患兒的家長這時已經驚慌失措。

陽西縣總醫院的下沉幫扶醫生徐廷斌用了20多分鐘,把患兒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同時聯繫縣級醫院啟動搶救綠色通道,最終確保了患兒的身體康復。

“過去老百姓不信任我們鎮上的醫療水平,小病就去陽江市區,大病就去廣州。不僅衛生院發展不起來,醫療水平也提高不了,形成了惡性循環,老百姓的負擔也加重了。”沙扒鎮衛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破解這一惡性循環的關鍵在於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

“針對醫院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我縣實施橫向整合3間縣級公立醫院,縱向聯合8間鎮衛生院組建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的改革策略,成立了陽西總醫院,同時,將村衛生站納入統一管理,實現了縣、鎮、村醫療資源的融合,為運營管理一體化打下基礎。”陽西縣總醫院院長洪家文介紹。

為了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水平,該縣縣級醫院與鎮衛生院建立聯合病房和專家工作室,鎮衛生院和村醫建立導師制,建立醫師定期巡診制度,實現了縣域內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基層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縣級專家的診療服務,徐廷斌就是總醫院派到沙扒鎮衛生院的眾多下沉幫扶醫生之一。

“我們這裡不像一線城市,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這就要求我們集中資源,實現縣醫院集團內部的優勢互補。之前我們每個醫院都有一套智能管理部門,很多科室也重複建設,這可能對發達地區的醫院不成問題,但我們這裡是欠發達地區,哪裡有那麼多人力和物力?!”洪家文介紹說,該縣總醫院統一設立了職能管理部門、公共資源中心和公共業務中心,合理分配資源,做到醫共體內醫療機構人員、業務、藥械、財務、信息和醫保支付管理“六統一”。

“有了這幾個統一,鎮裡衛生院和村裡衛生所的水平也得到了保障,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洪家文介紹,比如,該縣通立設立影像診斷中心和心電診斷中心,實現縣域內影像和心電檢查統一診斷、統一管理,在該縣任何一家衛生院拍的CT,都會發回到總醫院診斷中心,統一分析和提供診療方案。

有了這幾個統一,不僅各級醫療水平有了保障,運營成本也得到了降低,百元成本耗材由改革前的29.8元降到了17.1元。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支,該縣醫務人員收入也得到了提升,人員經費支出由改革前的36.6%升至45.3%,高水平的醫生不再想“孔雀珠三角飛”了。

為了讓全縣縣、鎮和村各級醫療機構發揮作用,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實施改革以來,該縣還按照“基層首診、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原則,制定縣域內各級醫療機構雙向轉診病種指引,充分發揮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各自技術和服務優勢,上下聯動,形成暢通無阻的雙向轉診渠道。

具體表現在,該縣以病種管理為導向,制定了醫共體雙向轉診病種管理規範,引導分類收治,從而讓醫療資源得到集中和高效利用。比如縣人民醫院重點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救治能力,縣中醫院則重點推動康復理療、治未病、醫養結合等特色專科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對於鎮一級衛生院,則承擔常見病診療、慢性病治療管理等任務,開展下轉病人的接續治療、康復、護理等。

實踐證明,這套上下聯動的體系很有效率。據統計,截至2019年8月,醫共體內上轉病人3213人次,下轉病人5310人次。

優化診療水平 培養人才推進學科建設

“我們縣裡醫院的水平頂呱呱!”陽西縣一名93歲高齡患腸梗阻的病人豎起大拇指,對給自己看病的臨床醫學博士付順軍讚不絕口。

該病人去年年底因腹脹腹痛伴肛門停止排氣、排便10余天,在陽西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住院治療。該患者不僅年齡高難於耐受全麻下剖腹探查術,而且有多次手術史,手術難度很大。經過付順軍的精心準備和細心治療,終於通過“乙狀結腸切除、降結腸造瘻術”對患者成功進行了手術,使患者恢復了健康。

為重點提高縣級醫院重大疾病診療能力,強化重點學科建設,陽西縣總醫院先後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骨科醫院)、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珠海市人民醫院等10間省級三甲醫院建立了對口幫扶關係,並爭取到21名省級三甲醫院的博(碩)士生導師到縣人民醫院長期駐點對口幫扶,這其中就包括了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副教授付順軍。

目前,付順軍來陽西幫扶已經近一年時間,每週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陽西,上百名當地群眾都經過他的手術恢復了健康。在這些博士們的幫助下,該縣的醫療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縣級醫院已經能順利開多學科微創手術以及高難度手術治療,去年還有5個專科獲評市重點專科,2個專科獲評省特色專科。

該縣還開通高層次衛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著力引進重點學科建設帶頭人,並積極參與省市三級醫院聯合攻堅。針對縣外轉診率較高病種,建設跨區專科聯盟。至2018年底,該縣共引進27名省市級專家。

72歲的沙扒鎮渡頭村村民陳伯因為胃出血去看病,他直接來到家旁邊的沙扒鎮衛生院,而不再和以前一樣有點病就去市裡。“衛生院不僅環境好,醫生水平比以前高,而且服務好,把我當成親人一樣。”陳伯說。

為了讓鎮級醫療衛生水平得到切實提高,該縣優先發展鎮級醫院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往日的衛生院得不到重視,診療環境不佳,為此該縣推動“星級”鎮衛生院創建工作,改善鎮衛生院診療環境,打造出一座座美麗鎮級衛生院。

“醫院的環境非常重要,環境不好誰會信任你找你看病?這兩年我們衛生院的環境得到了很大提升,也建了新樓,買了新設備,從硬件上有了保障。”陽西縣塘口鎮衛生院負責人介紹說,改革以前該衛生院破敗不堪,群眾不信任,連續多年沒人來住院,2016年全年業務量才200來萬。

經過改革,不僅院容院貌有了明顯好轉,還按照新的理念設計好病房,建立了兩個病重聯合病房,長期有總醫院的醫生去支持。如今的塘口鎮衛生院業務量實現了翻倍,去年達400多萬元,平均每天二十多人住院,贏得了鎮上群眾的信任,衛生院的醫生也更有幹勁了。

針對各鎮特色,該縣還建立縣鎮聯合病房和專家工作室,協助建立特色專科、培養學科帶頭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對衛生院實行精準幫扶,帶動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比如程村鎮出海打魚的人較多,因此前來問診的多是外傷,尤其是每年臺風來的時候更是容易受傷,因此陽西縣總醫院協助該衛生院把外科作為重點學科來建設,不僅派人去該衛生院支持,還派送該衛生院的醫生參加相關培訓提高水平。

塘口鎮的青壯年大多出去打工,當地以老人和婦女兒童為主,因此該院設置的重點學科和病重聯合病房則是心血管和腦科,切實方便了群眾看病問診。

該縣還加大對鎮級醫務人員的培訓培養力度,定期召開相關培訓,促進了基層醫療人才成長。

筆者獲悉,在陽西縣還有200多名赤腳醫生,他們活躍在廣大鄉村,往往幾代人都是村醫,非常瞭解各家各戶村民的身體健康狀況。為了提升村衛生站健康服務水平,這些村醫生也被納入總醫院統一管理。

“我以前在家裡開診所,不規範。現在總醫院管理我們,我們都屬於職工,所有藥品都由他們配送,每個月至少給我培訓一次。”在有1700多常住人口的渡頭村,衛生站的村醫賴昭誠從父親那輩起就給村民看病,對村裡各家各戶的健康情況很瞭解。自從該縣醫聯體建設改革以來,他被“收編”了,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保障,通過定期參加培訓業務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賴昭誠所在的衛生站,每週三都有縣裡的專家來坐診和指導他工作,他自己遇到難以解決的疑難病症也可以跟鎮或縣醫療機構及時溝通。

“成立總醫院後,我們對醫共體內衛生人才實行統招統管統用,讓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有了新鮮的血液。”洪家文說,該縣建立了“人才週轉池”和“編制週轉池”,人員、編制由陽西總醫院統籌安排。尤其對於新招來的大學畢業生,統一納入總醫院管理,在醫共體內流動使用,解決了以往鎮級衛生院招不到人的窘境。

敢於自我革命 打破壁壘破解改革難題

“陽西的醫療改革能進展順利,最關鍵在於黨委政府和管理部門敢於自我革命,尤其是黨政一把手掛帥,幫助我們破解改革難題,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才能順勢而上。”洪家文說。

在改革的背後,有著不得不改的理由,陽西縣下轄8個鎮,戶籍人口54.3萬。1988年建縣以前,陽西只是陽江下轄的一個鎮,隨後的三十年來人口急速增加,但受困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衛生領域存在人才匱乏、綜合服務能力偏低等問題,醫療服務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因此,醫共體建設成為該縣上下重視的頭號民生大事。據瞭解,從2017年改革開始,時任陽江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記陳啟蒙就親自擔任縣醫改領導小組組長推動改革的順利進行,縣政府一把手則擔任縣醫院管理委員會主任,醫共體建設工作成為該縣黨政“一把手”工程。

有了藍圖就要繪到底。2019年初新上任的陽江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記孫波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支持一如既往,多次率隊到醫院調研,現場辦公,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醫共體改革面臨的困難,指導出臺了一系列跨部門的配套政策,破解制約醫共體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該縣財政雖然緊張,還通過各種途徑全力支持醫院改革發展,比如把原來被房地產商看上的一塊地皮劃撥給了醫院,還提供了幾千萬的配套資金,為總醫院的組建提供了保障。

該縣上下一心,把推動醫共體建設作為全縣重點改革工作任務,攻堅克難,穩步推進。各部門也積極支持改革的進行,尤其是縣衛生健康局在改革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自我革命,主動簡政放權,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跨部門配套政策,助力醫共體建設。

改革要推進下去,就要破除原有壁壘,實現機制建設一盤棋。因此,該縣積極推動管辦分開,設立了縣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建立理事會領導下總院長負責制的法人治理模式。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由總醫院派駐執行院長,鎮衛生院院長由總醫院直接聘任管理。

該縣打破身份壁壘,在陽西總醫院實行編制備案制,全力推動公立醫院去行政化,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對原有管理幹部進行行政級別備案,新聘用的管理幹部不再設定行政級別。

該縣還打破薪酬壁壘,率先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改革,率先取消鎮衛生院“收支兩條線”,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推行醫院院長目標績效年薪制。對醫共體績效工資分配實行“六個允許”,建立崗位薪酬制度,真正做到能者多勞,績優薪厚,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改革的腳步絕不能停。據該縣分管醫改工作的副縣長陳以霜介紹,下一步該縣將總結過往改革經驗,繼續緊緊抓住醫共體建設這個“牛鼻子”,進一步完善一體化運營管理。

據瞭解,該縣還將探索醫保基金“總額包乾”支付模式,引導陽西總醫院持續轉變服務模式。利用好“統招統管統用”政策,解決人才匱乏難題,做細做實公共衛生服務,以信息化建設助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打通縣域醫療服務一盤棋佈局的“最後一公里”,全力打造健康陽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