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後無產階級完成了歷史的革命任務

從大的方面上來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走向了近代史,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近代史轉變成了現代史。那麼整個近代史應該如何去分區呢?瞭解近代史的分區,便成為如何更好的理解近代史的一個基本的標尺。

其結論其實很簡單,從領導階級來看,無非是以1919年為界限,之前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之後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是整個近代史的最基本的分期。

其具體內容是以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三個時間為中心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而其原因則是,舊民主主義時期革命的任務是要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領導革命的階級包括有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這三個領導階級無一例外的全部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甚至具體的反帝革命綱領都沒有提出,但不能忽視的是,在太平天國時期,西方列強還沒有進入帝國主義時期。

為什麼最後無產階級完成了歷史的革命任務

1919年之後新的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在其他階級都沒有完成革命任務的情況下,無產階級肩負起了中國的革命任務,這便進入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是一個全新的革命階級,從國民革命到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無產階級最終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在這一時期,無產階級提出了較為徹底地反帝革命綱領,與舊民主時期所不同,無產階級有著科學的理論指導。

因此,把握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從新舊民主主義開始,再結合其具體的領導階級,再與之相對應的革命成果革命實踐,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脈絡可見一斑。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以及之後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完成不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呢?

為什麼最後無產階級完成了歷史的革命任務

首先,農民階級無法完成革命任務這是歷史必然,為什麼這麼說,這與農民階級本身的侷限性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造就的農民無一不是依附在土地與地主身上,幾千年來,中國的農民階級都是在爭取獨立,獲得土地的所有權,王朝戰爭也無非是新地主推翻了舊地主,然後新農民繼續進行著爭取獲得土地的老步調,沒有任何改變。

因此,農民階級無法做到超越其本身的侷限性,再加上沒有先進的理論做指導,更加難以逾越自身的鴻溝。與農民階級相對應的便是地主階級,地主階級本身就是個落後階級,本身就是在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並以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來加強自身的統治,從這一方面來看,地主階級從來都,沒有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而提出救國救民的主張。因此,農民階級是有心無力,地主階級是無心也更加的無力。

為什麼最後無產階級完成了歷史的革命任務

資產階級維新派與資產階級革命派二者,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在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但是其性質卻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最主要的代表便是康有為與孫中山。此二者一個是代表維新派,一個代表著革命派,但為什麼說它們二者也無法完成革命任務呢?同樣是與他們的階級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資產階級的產生其本來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的統治,就西方而言,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一種先進生產力的體現,是一種進步。這與西方發展商品貿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再來看中國,此時的西方已經發展了數百年的資本主義,而中國卻依舊是落後的封建社會與落後的農業經濟,商品經濟落後,資本的原始積累更是聞所未聞。在這一時期,中國的資產階級要發展資本主義必然要依靠於西方資本主義。但是要依靠西方的資本先天不足,而這樣就導致中國的資產階級難以取得自身的發展,而且處處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掣肘,這也恰恰就體現了資本主義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換言之,在反帝反封建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維新派以及資本主義革命派無法做到真正的放開手腳,在加上中國社會實際的制約,更是難以維持。而在之後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更是深深地陷入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為什麼最後無產階級完成了歷史的革命任務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最後選擇了無產階級呢?中國自鴉片戰後特別是簽訂《南京條約》後,在通商口岸出現了中國的第一批產業工人,而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產業工人受到來自封建勢力、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勢力的各種壓迫,在這一層面上,中國的產業工人的革命性較強。同時,之前所說的農民階級,在缺乏先進理論指導的前提下,農民階級難以進行有效的革命,但是農民階級也受到了來自封建勢力以及資本主義勢力的壓迫,同樣具有革命性。這個時候,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理論給了農民階級一個強心劑,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成為了革命的一部分,有壓迫就有反抗,這樣,無產階級聯合農民階級走上了反帝反封的革命道路並最終走向了勝利,這不僅僅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選擇,更是歷史的必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