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伴隨著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歐洲“人本”思想的覺醒,天主教在歐洲鐵板一塊的局面,開始動搖。

當時的歐洲,教會勢力腐朽不堪,深入世俗社會權力與財富的方方面面,引起眾多城邦諸侯,和新興的資產階級的仇視與不滿。

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以神學博士的身份,發佈《九十五條論綱》,公開質疑教會的種種弊端,和斂財行為,由此點燃歐洲宗教改革的燎原之火,新教崛起。


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馬丁·路德)


於宗教改革的種種紛爭,咱們不必細究,知道有這回事就行了。

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原本對什麼宗教改革,並不感冒,繼任掌權之初,他就連續發文,抨擊馬丁·路德,把所謂的新教“異教徒”送上了火刑柱,為此,他深得教廷嘉許,被冠以“信仰捍衛者”稱號。

不過這個亨利八世,家庭生活有一點問題,結婚十年的王后凱瑟琳,先後生育的六名子嗣,大多夭折,只有一個女兒瑪麗,雖是頑強活了下來,也是多災多難,疾病纏身。

亨利在擔憂繼承人的同時,又看上了王后凱瑟琳的女官安妮·博琳,幾番權衡,亨利決定廢后改立安妮。

王后凱瑟琳能心甘情願麼,顯然不能,何況她也不是吃素的,人的孃家是西班牙王室,外甥是神聖羅馬帝國王室,腰桿子硬著呢。

這麼僵持了幾回合,亨利開始翻舊賬了。

原來當年凱瑟琳原本嫁的是亨利八世的兄長亞瑟,這樁婚姻,是由老英王亨利七世一手促成,目的是為了加強與此時正當紅的西班牙王室的聯盟關係,沒成想,結婚不到四個月,亞瑟猝死,原因不詳。


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亨利八世)


英王老亨利不甘心啊,又提出讓時年18歲的凱瑟琳,嫁給當時12歲的小亨利。

12歲的小亨利,那時縱然有什麼想法,也是被自動忽略,於是這邊男方同意,那邊女方呢,西班牙王室那邊,表示贊成,也沒意見,然後凱瑟琳又堅持宣稱,他跟亞瑟,沒有同房過……

最後,還是在女方,凱瑟琳的母親,極力請求下,教皇勉強應允,用特許權,承認了這一場嫂子嫁給小叔子的荒唐婚姻。

如今小亨利,變成亨利八世了,他翻舊賬的行為,其實教皇也蠻同情,本也想順水推舟,成人之美。

可是王后凱瑟琳,堅決不同意,那一頭西班牙王室,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室,也開始施加壓力,教皇這下就尷尬了。

什麼事嘛這叫,我想教皇這時心裡,定是萬頭什麼馬,呼嘯而過,吐槽歸吐槽,事總得辦啊,權衡利弊,那就只能對不住小亨利了,這時的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惹不起啊,教皇宣佈拒絕亨利八世的申請。

在新任情人安妮·博琳的偉大愛情感染下,小亨利王八之氣怒張,教皇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前頭說得好好的,轉過臉就來這一出?

1532年,亨利八世宣佈免去教皇在英國的代言人,約克主教的一切權力,停止向羅馬教廷繳稅,同時召集議會,討論宗教改革,隨後任命新教的克蘭麥,為坎特伯雷大主教。

1533年1月,亨利八世,與安妮·博琳秘密結婚,同年5月,坎特伯雷大主教宣佈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接著凱瑟琳被趕出英國宮廷,流放在一個荒廢莊園中,6月,安妮·博琳加冕王后。

隨後,羅馬教廷宣佈,開除亨利八世教籍。


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英國十六世紀城堡·梅伊堡)


這可真是驚天逆轉啊,從羅馬教廷的“信仰捍衛者”,到被開除教籍,成為信仰的叛逆,“異教徒”,一連串的騷操作,真是看得我目瞪口呆,這狗血的劇情,比起那些宮廷劇,精彩多了好不好。

你以為這就完了?

圖樣圖森破,騷年你太天真了。

1534年,英國議會通過《至尊法案》,宣稱英王乃是英國教會唯一首腦,英國建立“國教”,從此與羅馬教廷,兩不相干。

1536年,亨利八世開始推行一系列“教規”,政策,改革議會為國家機構化,廢除修道院制度,並沒收教會的土地,財產,所有敢於反對的,殺。

等等,那個瑪麗呢,就是凱瑟琳生育的那個,如何了?

這就得說一下小亨利了,無論你是為的啥,對你這個女兒,忒不厚道了,大家看下去就明白我為何要吐槽了。

凱瑟琳被驅逐後,瑪麗被強制禁止與母親見面。

1534年,小亨利宣佈,按“王位繼承法”,瑪麗成為私生女,稱呼為“小姐”,而不是“公主”,並被勒令成為安妮·博琳剛剛誕育的女兒伊麗莎白的女侍官。

瑪麗在這段時期,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可她直到被驅逐出宮,被軟禁,都一直倔強地對所有人宣稱自己的合法地位,說自己不是“私生女”。

有其女必有其父,唉,父女倆一模一樣的臭脾氣,不撞南牆不回頭。


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安妮·博琳)


小亨利憤怒之下,宣佈取消了瑪麗與兩位表哥的,本來已然在程序規劃之中的婚事。

瑪麗的這兩位表哥,一位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另一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1536年,凱瑟琳從病重,到病逝,瑪麗不停的向父親小亨利提出探視申請,一概被駁回,最後就連母親凱瑟琳的葬禮,都沒有獲得參加的准許。

瑪麗因為自小的多病,和多名兄妹的早夭,從小就與母親凱瑟琳的關係,極為親密,這一回,小亨利,她的父親,算是把她的心給狠狠的傷透了。

1536年,因為安妮·博琳的屢次流產,和仍然沒有王子,男性繼承人,加上小亨利,再次搭上了女官珍·西摩,幾番糾纏,小亨利找了個藉口,將安妮·博琳斬首,再次與珍結婚。

婚後不久,珍·西摩因難產,在誕下王子愛德華後,不久即死去。

這時事情開始起了變化,時年已過二十歲的瑪麗,一邊對安妮之死幸災樂禍,一邊又答應了父親提出的為小愛德華當教母的要求,且主動提出,出席並協助主持了珍·西摩的葬禮。

雖然積怨已深,小亨利隨後,還是同意了瑪麗回到王宮居住,而瑪麗也開始嘗試,通過承認父親教會首腦的地位,來取悅父親。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前面不斷積累怨恨的過程中,瑪麗一直倔強地對抗著父親,1536年,正是凱瑟琳病逝,瑪麗不被准許參加葬禮的那一年,是瑪麗對父親的怨恨達到頂點的一年,也是她滿二十歲的這一年,隨後不到兩年的時間,態度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向。

我想,這孩子,怕是在那一刻,就已然變成了一個心機深沉的,可怕的人了……

1543年,小亨利又結婚了……


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凱瑟琳·帕爾)


這是小亨利的第六次結婚,新任王后凱瑟琳·帕爾。

新王后性子溫和,多次勸解小亨利。

1544年,小亨利再次修改繼承法案,王子愛德華為第一順位,瑪麗和伊麗莎白,分列二,三位。

要說之前的小亨利的宗教革命,那真是徒有其表,把教會的特權取消,沒收了教會土地,財產,併成立國教,成為教會首腦,政教一體,大權在握後,對於具體的宗教教義改革,小亨利完全沒興趣。

想想也是,錢,權,土地那才是根本,至於宗教,好用則用,不好用則棄之,我信你個鬼呦,小亨利人雖然軸了些,無疑是很務實的人,這也是歷來英國王室的特點。

小亨利的務實作風,無疑讓新教已然大面積傳播開來的英國民眾,大為不滿,更是讓以此時的英國為新教燈塔的,大批投奔來到英國,以躲避宗教迫害的,以小資產階級為核心的新教群體大失所望。

1547年,愛折騰的小亨利,終於不折騰了,王子愛德華繼位,是為愛德華六世。

小愛生於1537年,時年十歲。


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愛德華六世)


英王年幼,實際把控政權的,為大多是新教信眾的攝政議會。

接下來,就是新教徒們,試圖對國教進行逐步改造,用不斷的修改教義,來達到國教完全新教化的目的。

好景不長,1553年愛德華六世肺病垂危,為了堅持天主教的,處於第一繼承順位的瑪麗繼位,在攝政議會的攛掇下,臨危的愛德華六世,修改了繼承法案,任命簡·格雷繼任。

簡·格雷的外祖母是老亨利,亨利七世的妹妹,她信持新教。

簡·格雷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九日女王”,連頭帶尾十三天,瑪麗聯合英國樞密院,發動政變,將簡投入倫敦塔監押。


一場離婚案引發的“革命”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1553年10月1日,成為英國女王,時年37歲。

隨後,瑪麗一世宣佈,恢復天主教地位,重新與羅馬教廷取得聯繫,為此,她在位期間,大動干戈,打擊異己,用坑殺的方法,至少殺死幾百名新教徒,時人稱之為“血腥瑪麗”,

又名“血瑪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