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詞的由來

1895年10月,反清組織興中會在廣州運送軍械,準備起義,卻不慎走漏風聲,70餘名興中會成員被清軍逮捕。孫中山、陳少白、鄭弼臣3人被迫從香港東渡去日本。11月初到神戶,3人登陸買了一份日本報紙,見上面有一則新聞《支那革命黨首領孫逸仙抵日》,當年29歲的孫中山讀罷對陳少白說:“‘革命’二字出於《易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日本人稱我黨為‘革命黨’,意義甚佳,吾黨以後即可稱革命黨。”從此以後,中國的志士仁人自豪地把自己的造反行動稱作“革命”。

在此之前,中國只有“造反”、“起義”、“暴動”等詞,向來不用“革命”一詞。至於最早出現的“湯武革命”中的“革命”一詞,是“變革天命”之意。《易經》全句的意思是說商湯和周武王的改朝換代,順乎天理,合乎人情。古人認為王者受命於天,故稱王者易姓、改朝換代為“革命”。革就是變革;命就是天命。這與孫中山所用的“革命”一詞相比,有很大的區別。當然,孫中山那個時代的“革命”一詞的意義,又沒有今天所說的革命那麼完善、深刻,今天所說的“革命”還包括人們改造大自然的偉大斗爭。

“革命”一詞的由來


文中圖片等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