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詩只有12字,卻能讀出28字,令人大開眼界

絕句、律詩、樂府詩,是我們常見的幾種詩體。

其實除了這些,古代還有很多有趣的詩體。

例如“迴文詩”,這類詩的最大特點就是迴環往復,正讀倒讀都能成文,最早出自才女蘇若蘭的《璇璣圖》。

她的《璇璣圖》只有841字,但是卻能解讀出幾千首詩,堪稱“千古奇聞”。

而宋人李禺的《兩相思》更是絕妙,順著讀是思妻,倒著讀是思夫,所以後人都說男人應該順著讀,女人應該倒著讀。

還有“寶塔詩”也十分奇妙,從一言起筆,依次增加字數,逐句押韻。最初只有7句,後來甚至增加到了十字,十五字。

這類詩形如寶塔,又對仗工整,讀來別有一番風韻。

蘇軾這首詩只有12字,卻能讀出28字,令人大開眼界

北宋的大文豪蘇軾還發明瞭一種“神智體”,是一個類似於謎詩的題材。

這類詩以意寫圖,通過改變字形的大小、粗細、長短、顏色、等等方法,使之呈現出不同的外觀,讓人自悟,又因其設想奇特,故稱為“神智體”。

其最出名的代表作當屬蘇軾的《晚眺》,全文如下: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蘇軾這首詩只有12字,卻能讀出28字,令人大開眼界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小故事。

傳說宋神宗年間,北方的遼國派了一個使臣來到大宋。

這個使臣雖出身蠻夷,但卻博聞強記,還寫得一手好字。

他來到汴京後,常常出入翰林院,用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為難翰林學士。

翰林學士被搞得焦頭爛額,最重要的是有些問題他們也答不上來,弄得一向以“禮儀之邦”自稱的大宋臣民很是沒面子,於是神宗便請來了大文豪蘇軾。

蘇軾見到遼國使臣的時候,也不多話,只是在紙上寫了首詩,道:“我這有一首七絕《晚眺》,請先生念一下。”

遼國使臣以為蘇軾會出什麼樣的難題,沒想到只是讓他讀詩,心想:“讀詩有什麼難的,看來蘇軾也不過如此。”

可是他一看那張紙便驚呆了,只見紙上寫著12個字,或長或短,或豎或橫,或正或倒。

他看了半天也不得其法,不禁汗流浹背,這才明白蘇軾之才,從此再也不敢在宋人面前妄自尊大。

蘇軾這首詩只有12字,卻能讀出28字,令人大開眼界

現在再來看看這首詩。

詩歌第一句“長亭短景無人畫”,詩人將“短”字寫得極長,“景”字寫得極短,構成了一種“長亭短景”的意象;而繁體字的“畫”底部可異寫為框內“人”字底,詩人這裡省略了“人”,可不就是“無人畫”。

第二句的“

老大橫拖瘦竹筇”,“老”字寫得又粗又大,所以就是“老大”,而“拖”字是橫著寫,便是“拖”,“筇”的竹字頭有寫得特別細瘦,就形成了“瘦竹筇”。

第三句“首”字是反著寫,繁體字“雲”,上雨下雲是分開的,而“暮”字地步的“日”是斜著的,所以連起來便是“回首斷雲斜日暮”。

再來看第四句“江”是彎曲的,“蘸”字是倒著的,“峰”左側的山是側著的,所以最後便是“曲江倒蘸側山峰”。

蘇軾這首詩只有12字,卻能讀出28字,令人大開眼界

關鍵這首詩還寫得頗有意境,首句的“短景”,是指白晝將盡,暗合詩題的“晚”。

而第二句寫的是一個老翁柱著柺杖,眺望遠方。

他看到了什麼呢?三四句寫的便是他所見之景:他回首眺望,只見西方斷雲落日,然後他又低頭看著曲折的江水,只見山峰倒映其中。

寥寥數語,情景交融,便將一個遲暮的老人羈旅天涯的情思描寫得淋漓盡致。

短短12字,卻能解讀出28字的七言絕句,真是令人大開眼界,難怪遼使看後心服口服。

蘇軾這首詩只有12字,卻能讀出28字,令人大開眼界

而這樣好玩有趣又頗有意境的詩句,恐怕也只有蘇軾能作了。

不知你還知道哪些特殊詩體,歡迎一起來分享哦。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