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行唐县----尧帝从唐南行去平阳即帝位过此得名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尧帝从唐南行去平阳即帝位过此得名

行唐县隶属于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

一、历史沿革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尧帝从唐南行去平阳即帝位过此得名

战国时的南行唐邑

1、战国时为赵南行唐邑。汉置南行唐县,以战国南行唐邑为名,治今故郡,属常山郡。

2、北魏改行唐,太和十四年(490年)置唐郡治此;二十一年废唐郡,复属常山郡。熙平二年(517年)徙治今址。隋属恒山郡。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名章武县,唐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属恒州。

3、五代曾先后改名彰武、永昌县,属镇州。宋属真定府。元属保定路。明初属定州,正统十三年(1448年)改属真定府。清雍正后改属正定府。

4、1914年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改晋察冀边区。

5、1949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68年改地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

二、地名来历

清乾隆《行唐县新志》:“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尧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到平阳(山西临汾)即帝位,必经井陉关,而行唐就在定州和井陉之间,是必经之地。南行经历,换句话说就是尧从唐向南行经历过的地方,简称“唐南行”。古人在命名时,采用了“主语后置”的手法,称为“南行唐”。

三、风景名胜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尧帝从唐南行去平阳即帝位过此得名

1、香莲寺:始建于宋宣和年间,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位于县城龙州大街中部路南,坐北朝南,占地6000平方米。修复后的香莲寺为钢混仿古建筑,褐色布瓦顶,红墙,红柱,红门窗,端庄,典雅。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尧帝从唐南行去平阳即帝位过此得名

2、城隍庙:始建于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为境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琉璃庙始建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因外部装饰全部采用琉璃构件而得名。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尧帝从唐南行去平阳即帝位过此得名

3、封崇寺:位于行唐县城龙泉中学院内,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隋、宋、明代均曾重修,其天王殿、大殿两座木构建筑保存完好。原名道济院,宋雍熙时高僧崇辨有道颇著灵迹,宋主封之,始更今名,是中国珍贵的古代建筑,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尧帝从唐南行去平阳即帝位过此得名

4、两岭口摩崖石刻:在两岭口村东北阿牟院遗址,东侧的一块长4.5米、高2.5米的巨石上,雕刻石龛54个,佛像56尊,左侧刻有“大定十一年(公元117年)岁次辛卯”,是河北省首次发现的有具体纪年的金代石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