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暴露出“仁慈教育”的真相,别再错了

很多家长发现,自家宝宝在家里一副小皇帝做派,可出门在外时却成了胆小怕事的“鹌鹑”,时刻都要躲在父母身后。

“外怂内横”的宝宝如何教育?这让家长操碎了心

宝宝家里称大王、外面秒变怂,宝妈叫苦不迭:“这可怎么办?”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忘记带钥匙,邻居好心邀请我去她家蹭饭,我终于见识到邻居宝宝的另一面。

“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暴露出“仁慈教育”的真相,别再错了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忘记带钥匙,邻居好心邀请我去她家蹭饭,我终于见识到邻居宝宝的另一面。

吃饭时,所有的菜都要摆在自己面前,爸爸妈妈想吃什么还要经过他的同意

一顿饭吃得鸡飞狗跳,孩子爸妈对着我不住地道歉:

“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暴露出“仁慈教育”的真相,别再错了

一顿饭吃得鸡飞狗跳,孩子爸妈对着我不住地道歉:

我很疑惑:“我每次看到孩子,孩子都很乖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孩子妈叹了口气:“哎,这孩子就是在家横,在外怂,我和孩子他爸都是无计可施。”

在外怂,在家横?家长“仁慈教育”害娃不浅,孩子感知差异都畸形了了

▷▷家长“仁慈教育”造就“安全堡垒”

“孩子还小”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也是家长对孩子溺爱、实施“仁慈教育”的借口。从衣食住行到行走坐卧,家长恨不得全权带孩子做好,仿佛这才是保护孩子,并美其名曰“仁慈教育”。

可这样的“仁慈”无疑过了头,让孩子产生一种自己置身于“安全堡垒”的错觉:爸爸妈妈会替我做好所有的事;爸爸妈妈会包容我所有的错误。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把家庭当作情绪发泄场所,把父母当作情绪发泄对象,“家里横”自然会养成

“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暴露出“仁慈教育”的真相,别再错了

▷▷家长“仁慈教育”让孩子惧怕外部世界

家长的大包大揽让孩子觉得家是堡垒,是安全的,父母是可以无限包容自己的,所以自己可以撒欢,可以翻天。但是当堡垒“消失”了,父母“不见”了,孩子置身于“堡垒”中的安全感就会忽然消失,就会生出对周遭世界的恐惧和对陌生人的防备,所以当玩具被夺走了、自己被欺负了,宝宝也只会去妈妈怀里找慰藉。实际上这是宝宝欠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表现。

父母的“仁慈教育”要为宝宝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负责。培养独立的宝宝需要父母的适度“放手”, 过度给予、大包大揽的“仁慈”式带娃只会让宝宝丢掉独立自主的能力。

“仁慈教育”不可取,如何让孩子摆脱“在外怂,在家横”

▶▶惯娃其实是害娃

家长过度惯孩子会使孩子在家安全感围绕,在外胆小怕事,这对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是极大地阻碍。所以家长要斩断溺爱的观念,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大包大揽

▶▶好规矩很重要

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在家翻了天,说到底还是家里没有规矩可遵照。家长可参照校园的要求,逐步改掉孩子的坏习惯。比如要求孩子按时吃饭、睡觉、帮妈妈做家务,适当增加一些阅读、绘画等亲子活动,

减少孩子在家里和在外的安全落差感

“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暴露出“仁慈教育”的真相,别再错了

▶▶适当 “示弱”可帮娃

孩子对大人“横”,是觉得大人是“超人”,无所不能,所以不顾及后果。家长适当的“示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独立性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告诉宝宝自己很累,需要宝宝照顾,需要宝宝帮助自己做家务,让宝宝体会到父母的“脆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这会让宝宝知道作为家庭成员是要付出的,树立起独立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摆脱“在家横,在外怂”称号

当发现孩子在外怂,在家横时,家长不要一味把责任往孩子身上推,而是应反省自己“仁慈教育”的方式,不要让溺爱毁了孩子。

宝妈们,你家孩子有类似的情况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转载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加入粉丝圈了解更多内容,更多育儿知识一起分享,限时免费中欢迎加入。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暴露出“仁慈教育”的真相,别再错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