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蛾子”入川!成蟲可夜行百公里 農業部門已開展監測

5月7日,四川省西昌市禮周鎮街村一玉米地裡,劉國榮像往常一樣巡視自家田地,卻無意在誘捕器中發現了一隻灰蛾。

經專家確認,該蛾正是當前肆虐我國南方多地的世界十大植物害蟲——草地貪夜蛾。而西昌,也成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全球預警9個月後,四川出現並證實的首個入侵案例,四川成為該蛾侵入中國之後的第七個蟲害發生省。

為在“蟲口”奪糧,5月13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在西昌召開全省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現場培訓會,截至目前為止,6000餘萬元救災資金已下達到位,用於防控該高危害蟲。

當天,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全球預警9個月後,原產美洲的害蟲草地貪夜蛾在西昌市禮周鎮被發現並證實。與此同時,與西昌直線距離300公里外的合江縣也接到了相關通知,此前當地村民在水稻中發現的幼蟲確定為草地貪夜蛾幼蟲。至此,這一原產美洲的飛蛾已遷入四川,並定殖為害。截至5月13日,中國已有13個省(區、市)遭受蟲害。

據瞭解,該蛾繁殖能力強,成蛾每晚可飛行100公里,幾天時間便可覆蓋全川,且繁殖倍數高,孵化的幼蟲暴食危害重,喜啃食玉米、甘蔗、高粱、馬鈴薯等80多種植物。

四川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玉米、馬鈴薯都是主要糧食作物,一旦該蛾大量遷入,將對全省糧食生產構成巨大威脅。因此,緊急應急防控迫在眉睫。

據西昌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陳耕介紹,目前當地植保部門已開展技術宣傳,植保專家已奔赴田間指導農民。經專家確認,該蟲對農作物的危害主要來自它的幼蟲,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監測,明確害蟲身份,然後再抓住時機,施藥殺蟲。

對此,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機關黨委書記肖小余提醒,一旦發現疑似蟲源,必須立即上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一旦專家鑑定確認,第一時間報告發生時間、發生地點、發生面積及危害情況。隨後,將有專家隊伍下田指導,通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控三種辦法進行防治。

按照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試行)》白僵菌、綠僵菌、蘇雲金桿菌、芽孢桿菌製劑以及多殺菌素、苦參鹼、印楝素等生物農藥都是較好的噴施農藥。如果蟲害較重,如玉米田蟲口密度達到10頭/百株時,也可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如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

“但也要注意,如果長期大量施用同一種藥物,害蟲會極易對該類藥物產生抗性,如果產生抗性,那麼藥物將失去效果。”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李曉介紹,在施藥時要注意多種藥物交替施用。

封面新聞記者瞭解到,目前四川省已下達6000餘萬元的救災資金,各地可在這筆經費中安排使用草地貪夜蛾防控經費。下一步,四川省植保系統將在涼山、攀枝花、瀘州、宜賓等高風險地區,組織專業隊伍,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

新聞鏈接

草地貪夜蛾,雜食性害蟲,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發現,2年時間遍及非洲44個國家,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全球預警。

該蛾孵化的幼蟲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馬鈴薯等80多種植物,受害後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造成絕收。

1月25日,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至4月底該省90%以上的縣被覆蓋,貴州發生的縣也達到17個,該蛾目前已在我國華南、西南和江南大部地區產生危害。

封面新聞記者 韓雨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