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為何劉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

白玉京


戰國四公子,是指戰國時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

這四人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都是戰國時期了不起的人物,那麼為什麼單單隻有信陵君一人受到劉邦的祭拜呢?有書君為此翻閱了很多資料,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一、信陵君的品德才能以及軍事頭腦高於戰國四公子其他三人。

戰國四公子,相似的地方就是都是以“養士”聞名天下。那麼為什麼只有信陵君一人受到劉邦的敬仰呢?信陵君有什麼獨特的個人魅力嗎?為此有書君特意對戰國四公子做了逐一的分析:

1、孟嘗君“養士”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強盛,而是為了自身勢力的擴張,而且他的門客大多是混吃混喝的人,並不是真正的賢能之人。孟嘗君招人只為了滿足私慾,所以並不真誠,他對國家也不忠,竟然為了一己私慾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差點讓自己的母國齊國滅亡。

2、平原君只顧眼前利益,卻不會從長遠局面去打算。久據趙國相位,卻沒什麼作為,又把持著大權不放,最終將自己的國家搞垮了。

3、春申君不是皇族出身,他年輕時確實靠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春申君這個人心機很重,會玩弄權術,實際本事卻沒多少。

4、相對於孟嘗君的自私狹隘、平原君的無為、春申君的心機,信陵君就有些大不同了。

首先他在對待士人的態度上非常得真誠,是真正的“禮賢下士”,不論何種人物,只要是真有才能,他都能以禮相待。其次他善於識人用人,招來的門客都是真正的有才之人。

甚至他的門客中出了幾個非常成功的人士,比如張耳和陳餘,一個做了趙王,一個做了代王。後來劉邦投奔的正是張耳門下,所以和信陵君也算有一些淵源。

再次信陵君也非常有軍事頭腦,他曾經兩次擊敗強大的秦軍,從而將處在危難中的趙國和魏國拯救出來,其中一次還留下了“竊符救趙”的經典典故,為人們稱頌。

二、劉邦和信陵君性格相似。

雖然劉邦沒有見過信陵君,但是兩人的性格上有相似之處。兩人都是真性情,不虛偽做作,恰恰就是這一性格才打動了一些精英,讓他們心甘情願獻計獻策,甚至甘心赴死。

三、劉邦崇拜英雄主義,視信陵君為偶像。

劉邦最喜歡的是信陵君尊重才人的精神風範和禮賢下士的領袖魅力。

劉邦還是個孩童的時候,信陵君已經有了很大的作為,成為很多人崇拜的偶像。男孩總是具有俠義心腸,崇拜英雄的,劉邦也不例外。

可以說對於兒童時代的劉邦,信陵君作為一個時代的大英雄就是他崇拜和效仿的偶像。

劉邦在成長的道路上,從信陵君身上學到了如何識人用人得人心,如何用謀略打仗,可以說他性格和智慧的形成深受信陵君的影響。劉邦能兵進函谷關,最終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得益於他吸取了信陵君身上的積極因素。

綜上所述,信陵君無論是從德行、才幹,還是從政治軍事上來說,都甩四公子其他三人幾條街,能得到劉邦的敬仰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放在現在,信陵君就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大明星,劉邦就是狂熱追隨模仿明星的粉絲。

而且劉邦後來的成功和信陵君對他的影響有很大關係,所以劉邦當上天子以後每次經過昔日魏國的舊都——大梁,都會去恭恭敬敬地祭拜信陵君也在情理之中了。

<strong>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三方面原因:

一、有鄉黨之情。信陵君是魏國公子(實際上應該是王子,那時候魏國早稱王了),而劉邦呢,是魏國遺民。關於這件事,要從劉邦的家世說起,有一匹布那麼長。簡明扼要地說:1、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大會士會得罪了權臣趙盾,被迫流亡秦國。後來士會雖然又回到晉國,但是他的家人中,有一部分已經習慣了秦國的生活,不願意回去。他們留在秦國,改姓劉氏,即為秦國劉氏的先祖。2、到了戰國時期,秦國和魏國頻繁交戰,劉氏家族中有人參戰被俘,被編入魏國軍隊,成為了魏國子民。3、戰國末年,宋國入侵魏國,俘虜了一批軍民,將他們安置在豐邑。這批戰俘中,有一位姓劉的漢子。此人活著的時候如同草芥,但是漢朝建立後,他的靈位被供奉在太廟中,冠以“豐公”的尊稱。他就是劉邦的祖父。4、《史記》中寫“豐,故梁徙也。”梁是魏國的別稱(魏國的首都大梁),也就是說,豐邑的居民,是從魏國遷來的。5、後來,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合滅掉,豐邑被劃到楚國,所以劉邦一家,又變成了楚國人。再後來,楚國也被滅掉了,天下都是秦朝的。但是對於豐邑人來說,故國之情猶在,連說話都還是原來魏國的口音,對於信陵君這樣的魏國英雄,自然是情有獨鍾。

二、有故主之情。信陵君門客數千,其中有一位叫張耳的,原是大梁人。信陵君死後,張耳在魏國外黃招賢納士,謀劃抗秦,名噪一時。劉邦那時候還是個鄉下的毛頭小夥,跑到外黃去投奔張耳,給張耳當了幾個月門客。對於這段經歷,《史記》只是上一筆帶過,但是從後來劉邦對張耳的態度,不難看出他們之間曾經有過深厚的主客之情。漢朝建立後,張耳被封為趙王,是七個異姓王之一。張耳的兒子張敖,娶了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這種關係,顯然非同一般。信陵君是張耳的故主,張耳曾經是劉邦的老大,按江湖上的規矩,信陵君也算是劉邦的師公了。徒孫祭拜師公,理所當然。

三、有景仰之情。戰國四公子都以廣招天下英雄而聞名,但是如果從義氣上講,信陵君名聲最盛。關於他“盜符救趙”的故事,百度上隨便可以搜到,不在此贅述。只是借用李白寫的《俠客行》,說明信陵君是個什麼樣的人——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以劉邦這種豁達的性格,對信陵君產生景仰之情,實在不足為奇。


龍鎮


因為信陵公子魏無忌這個人,正如世人所稱道的,他“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無論是高貴的,低賤的,包括看門老大爺,菜市場小販,屠戶,酒鬼,賭徒,公子都願意跟他們交往,而別國有了危難,他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去幫忙,這就是個在道德方面毫無瑕疵的翩翩君子。換句話說,信陵君是當時那個時代的道德偶像。

我們千萬不能低估道德在中國人心中的位置,它非常重要。

中國的文化非常重視“德”這個字,所謂以德治國、以德服人,西方用宗教凝聚人心,而中國通常是用道德來凝聚人心的。因為信陵君的為人品德太好,以至於後來的中國人每當讀到“公子”一詞,都覺得溫柔無比,彷彿整個世界都和善了很多。

而對於其他三公子,他們表面上以德服人、求賢若渴,其實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在裝樣子、請打手罷了。比如孟嘗君那群門客簡直就一黑社會團伙,而春申君則嫉賢妒能陷害荀子,就連所謂“翩翩俗世佳公子”的平原君,也認為跟市井之徒混跡在一起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兒。


看來,“好客喜士”與“禮賢下士”是兩個不同的境界,高下雲泥之別,四公子之中,只有信陵君,達到了後者這個境界。

而豐沛之地,處於魏國與楚國拉鋸的地區,一時屬楚,一時屬魏,劉邦既可以說是楚人,也可以說是魏人。

所以劉邦還未發跡時,就聽說了魏公子的高義,想去做他的小弟,但當時太窮,也沒錢跑大梁去。後來魏公子死了,見他一面,也就成了遺恨,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給信陵君的門客、外黃縣令張耳當小弟。雖然如此,劉邦仍感覺很開心也很榮耀,做不了信陵君的小弟,能做他小弟的小弟,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劉邦稱帝,建立大漢王朝後,已算是做到了人生的極致,但他仍覺得未能與信陵君相交乃此生至憾,所以每次經過大梁,都要來到魏公子的陵前彙報工作,厚禮祭拜。劉邦草根出身,是個很討厭繁文縟節的皇帝,但為了自己的偶像,他甘之如飴。劉邦此生祭拜過的聖賢裡,除了孔子,就是信陵君。

又過了十幾年,劉邦在平定英布的戰爭中受重傷而回都,又特意來到大梁廢墟,緬懷公子,併為信陵君設置守墓專戶五家,世世奉祀不絕,將遊俠少年以來的慕從和景仰,作了辭世前最後的寄託。


千古名將英雄夢


若是說劉邦有偶像的話,他的偶像就是信陵君。

信陵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劉邦之所以把他當作偶像,是因為他在四公子之中,才能是最高的一個,尤其是他的軍事才能,是其它三個人不能比的。

秦國和趙國打了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

這時候秦國想要把趙國給滅了,當時的其他國家都在隔岸觀火。

只有信陵君明白,若是趙國被秦國滅了,其它國家也將會步入趙國的後塵。

信陵君是想就趙國的。

雖說信陵君是魏國的公子,但是,他沒有兵權。

沒有兵權,也就是說,若是魏國國君不出手救趙,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趙國滅亡。

魏王也知道趙國一旦滅了,對自己的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說不定秦國滅掉趙國之後,緊接著就會掉轉馬頭,來滅魏國。

魏王還是想派軍隊去支援趙國的,可是,他在派遣軍隊的時候,得到了秦王的來信。

秦王不讓他插手秦趙之間的戰爭,否則,秦國就會先來打他。

魏王不知如何是好了,他先是讓派出去的軍隊,在外駐紮著,也不前進了。看看形勢再做打算。

也就是說魏王不打算救趙國了。

此刻,形勢對趙國極其的不利。

信陵君在得知魏王不想救趙的消息後,他心急如焚。

要如何奪得兵權去救趙國,這才是信陵君要考慮的大事。

還好,他的謀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就是把魏王調兵的兵符,給偷過來,這樣信陵君就可以帶著軍隊去救趙國了。

可是魏王的兵符豈是好盜的,對於魏王來說,那可是他最為重要的東西呀。

不過信陵君還是有辦法的,因為信陵君和魏王寵愛的一個小妾的關係很好。

之前,魏王的這個小妾的孃家,受過信陵君的恩澤,所以,魏王的這個小妾,一直對信陵君感激帶德。

當信陵君把偷兵符的事情告訴她的時候,她欣然的答應了。

信陵君拿到兵符後,就把魏國的軍隊帶到了趙國,和趙國一起對抗秦國去了。

就這樣,秦國想要滅掉趙國的計劃沒有得逞。

秦國被多次打敗,秦王一怒之下,還把不願意出征的白起給殺了。

從此,信陵君的大名震寰宇宙,可是,同時信陵君也得罪了魏王,他不敢回魏國了。

因為信陵君救趙有功,趙王就在趙國封了一片土地給信陵君。

信陵君在趙國度過了幾十年的光景,直到他晚年的時候,魏王有求他的時候,他才回去。

當然信陵君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今天所說的,僅僅是他軍事才能方面的事。

劉邦之所以把信陵君當作偶像,就是因為信陵君這個人,格局大,眼光獨特,而且廣羅天下英豪,是個坦坦蕩蕩的君子。

劉邦在青年的時候,因為崇拜信陵君,他還想去信陵君的門下當門客呢?

可是,等他找到信陵君的時候,信陵君已經去世了。

劉邦就跟著信陵君的一個門客,也就是張耳在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們就散夥了。

到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天下大亂,劉邦和張耳也先後開始起義了。

劉邦得到了天下之後,就把張耳封為了趙王,他還把自己唯一的一個女兒,也就是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

你看劉邦對信陵君曾經的一個門客都是如此的敬重,更何況是信陵君。


史學達人


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平原君趙勝(趙國)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雖然對國家一直是忠心耿耿,也一直忠於國君,待人平和溫厚。但不得不說,此人的能力實在是很糟糕!

首先,秦趙上黨之爭,趙勝不識大體,利令智昏,因為貪圖上黨之地而使趙國四十萬軍隊敗與長平,邯鄲幾乎覆亡。其次,趙國在他執政時期,從本可以和秦相爭的軍事強國一步步衰落,而且邯鄲之戰中連都城邯鄲也險被秦國攻破,魏齊事件處理得也不好,說明其政治軍事能力不足。最後僅有的聯合魏楚的外交勝利,主要的功勞還在於信陵君。總而言之,趙勝此人算是個老好人、忠心,但能力不足。

春申君黃歇(楚國)

黃歇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

春申君也算很有才幹,個人認為其能力是僅次於信陵君的。執政時期,楚國力量逐步強大,失地大都恢復。且戰略眼光也不錯。但是,個人品質太差。黃歇地位已足夠高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居然還要動歪心思,居然試圖跟呂不韋一樣讓國君戴綠帽,想搞個兒國君。結果惡人自有惡人磨,最終玩砸了。他和平原君剛好相反,各項能力都可以,就是道德品質太不足。

孟嘗君田文(齊國)

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然而,從他爹田嬰受封於薛開始,他家和主家(齊王)的關係就有點微妙。到田文為自保地位寫信勸秦伐齊,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也算得上“齊奸”了吧,也許他心裡只有薛沒有齊。要是信陵君,也許早就來個“竊符救齊”了。

孟嘗君具體處理小事能力尚可,大政方針沒什麼建樹。且其食客雖有三千,但大多是沽名釣譽之輩,除了個馮彈劍,其餘全是雞鳴狗盜之徒。不過從他數次聽馮彈劍的勸諫來看,此人倒是能夠採納人言,關鍵時候用人頭腦清醒,寬和大度。然而從他被人嘲笑成矮子,就把別人整個村都屠戮,說明其本性有點兒偏狹。總的概括起來:孟嘗君有點小私心、小才華,大政眼光不足,用人面不廣,但有一定容人之量,且用人不疑。

信陵君魏無忌(魏國)

魏無忌,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當時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有動魏國的心思。後來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王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四公子中具有軍事才能的,公認是信陵君魏無忌。秉性耿直,外交之才雖在四公子之中穩居末席,但是揮軍戰陣之才是無可指摘,殺晉鄙,竊兵符,勝秦國,著兵書,要知道戰國末期僅有三位將領在大規模作戰中硬撼過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秦軍,另外兩位是李牧和項燕。可以說信陵君的存在延緩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步伐。

在人品道德上信陵君也是無可挑剔的,對國家、國君忠心耿耿。為了對得起國家竊符救趙,為了對得起國君客死異鄉。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但同時也是個悲劇的人,後半生顛沛流離,始終未能完全展現自己的才華。

當然四人之高下,千載之前,太史公在《史記》中已經明確的有了自己的傾向,獨稱信陵君為公子就足見太史公對其的尊敬。各位讀者,你們心目中的四公子之首是哪位呢?


同濟天下


戰國四公子都是名頭響到今天的人物,如今的人們也經常評論什麼京城四公子,民國四公子等等,基本都是在模仿戰國四公子的叫法,而建立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卻唯獨對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魏無忌佩服之至,這是怎麼回事呢?


戰國四公子又稱“戰國四君子”,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在戰國末年養成的重視謀士和將軍的風氣中,這四個人可謂是名震諸侯,可以說比一些諸侯國的國君更著名,這四個人無論到哪個諸侯國,都會被諸侯國王親自迎接並奉為上賓,之後混個國相之類的官職噹噹,但如果說哪個人立身最正能力最大,還必須得說非信陵君魏無忌莫屬。

在介紹信陵君魏無忌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其他三公子,先說春申君黃歇,此人雖貴為國君之子,卻是絕逼的沽名釣譽之徒,光食客就養了3000,在帶領楚軍滅掉了弱小的魯國之後,又作為盟軍首領攻打秦國,沒想到反被秦軍打敗,後來的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她相信一個叫李園的奸邪小人,結果被他坑到家族都被此人滅掉了,他的一生是相當讓人痛惜的。

平原君趙勝也是靠養食客沽名釣譽,結果在趙國最危急的時候,他的食客中竟然找不出合適的人來去楚國請求援助,幸虧毛遂自薦並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不然他就丟人丟大了,後來他主張與秦軍開戰,結果趙國用人不當,長平之戰趙軍被坑40萬,此後秦軍兵圍邯鄲,他守城三年,延緩了趙國的滅亡時期,算是對國家有些功勞。

孟嘗君田文的名頭算是最響,所以他的食客也最多,就連雞鳴狗盜之輩都在他的手下混飯吃,孟嘗君一生去過很多諸侯國當官,他當過秦相,當過魏相,當過齊相,卻又帶頭領兵攻打國過秦國和齊國,他的一生好像沒有為某個國家服務到底的目標,包括他的出生地齊國,而且他還是齊國王室貴胄,我們只能用“國際主義戰士”來形容他了,誰給錢給官當,他就給誰賣命,管你是哪個國家的。

信陵君魏無忌這個人的一生是很讓人敬佩的,長平之戰後秦軍兵圍邯鄲,信陵君竊符救趙將秦軍打敗,使得趙國又存在了20多年,趙王評價信陵君說“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信陵君不單竊符救趙,同樣也救過魏國,他在魏國十多年,包括秦國在內的諸侯國都不來侵犯魏國,後來信陵君去了趙國,秦國就出兵攻打魏國,信陵君知道後立即從趙國回到魏國,魏王授予他上將軍之職,五個諸侯國聽說了這件事都來出兵救魏,於是信陵君率領六個諸侯國的軍隊和秦軍展開決戰並且取得了大勝,這是六國合縱抗秦中唯一的一場勝利。

秦國之所以能夠掃滅六合一統天下,不僅在於他的軍隊厲害,也在於它的間諜和離間計用的好,比如秦國曾經用離間計讓趙國用趙括換下廉頗,李牧也是被秦國離間計所害,秦國把這個辦法也用到了魏國,派間諜散佈謠言誹謗信陵君魏無忌,同時賄賂魏國大臣中傷他,於是魏無忌不再受魏國重用,信陵君魏無忌之後活得比較鬱悶,多年後酗酒而死。



信陵君魏無忌做上面這些事情的時候,漢高祖劉邦還是個孩子,也許是整天聽到他的傳說,所以少年劉邦對信陵君非常的欽佩,十多歲的時候,劉邦竟然辭別家鄉奔赴大梁,就是要一睹信陵君的風采,並投到他的門下做他的門客,只可惜少年劉邦還未走到大梁,信陵君就去世了,劉邦一生都為之遺憾。


不過劉邦在魏國大梁也因此認識了他的一生好友張耳,張耳本就是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此人比劉邦的年齡大十歲左右,但是劉邦卻和他意氣相投,後來劉邦稱漢王的時候,還封張耳為趙王,兩人還結為兒女親家。

司馬遷評價信陵君魏無忌說: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文學家左思說:千乘為之軾廬,諸侯為之止戈。貴非吾尊,重士逾山。搦秦起趙。威振八蕃。則信陵之名若蘭芬也。

詩人謝靈運說:是以信陵之賢,簡在高祖之心。望諸之道,復獲隆漢之封。觀史嘆古,欽茲盛美。

隋文帝楊堅說:昔漢高欽無忌之義,魏武挹子幹之風,前代名賢,后王斯重。

而大詩人李白則說: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科普大世界



劉邦祭祀信陵君。使五戶人家為其守墓。祭祀時代不絕。劉邦為何給信陵君如此禮遇?

魏國公子信陵君與平原君、春申君一樣,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信陵君是戰國四公子之首,劉邦祭祀信陵君,代表了對信陵君和戰國四公子的認可了尊重。

鄙人認為,信陵君雖然代表了戰國四公子。但四人中,齊國公子孟嘗君被後世詬病。為了自己的不正當私慾。而被判國家。

戰國四公子中,被劉邦和後世敬仰的。應當只有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三人。而孟嘗君的仁義,只不過是假仁假義。

鄙人還認為,劉邦貧賤之時,就聽聞信陵君、平原君等重義,禮賢下士。自己特別渴望能夠遇到信陵君一樣的貴人相助。信陵君一直是劉邦的偶像。就如同蘇東坡是鄙人的偶像類似。


楊朱學派


戰國四公子,劉邦之所以僅祭拜信陵君一人,原因無他,視後者為偶像而已。


漢高帝劉邦生性無賴、驕狂自大,很少會把他人放在眼裡,能讓他折服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其實,劉邦從年輕時起便非常崇拜一個大人物,甚至在稱帝后還對他敬仰不已。這個大人物,便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那麼,魏無忌究竟有怎樣的魅力,才使其成為劉邦的偶像呢?


魏無忌是戰國末年魏昭王的幼子,安釐王的異母弟,因為封地在信陵,故稱信陵君。信陵君由於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天下士人因而爭相前往依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然而信陵君只是一介封君,他如此高調的收攬士心,漸漸地便讓安釐王感到不安。安釐王因為害怕信陵君會奪取自己的王位,便逐漸疏遠弟弟,由此信陵君便被“閒置”起來,直到多年後秦國圍攻趙都邯鄲。



公元前260年,秦國主帥白起在長平擊潰由趙勝統帥的趙軍,並坑殺四十萬降卒,使得趙國主力盡喪。三年後,秦昭襄王相繼派大將王陵、王齕圍攻邯鄲,大有一舉滅趙的勢頭。此時,魏王派將軍晉鄙率軍十萬救趙,但因畏懼秦軍攻擊,只能遙為聲援,但就是不敢解救邯鄲之圍。


由於趙相國趙勝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所以信陵君為解救趙難,便多次懇求魏王下令給晉鄙,讓後者進兵以解除邯鄲之圍,但均遭魏王拒絕。信陵君無計可施,便準備帶著門客們到秦營拼命,結果被隱士侯嬴勸阻。侯嬴給信陵君出主意,讓他指使魏王的寵姬如姬偷竊兵符,並把自己的好友、大力士朱亥推薦給信陵君,一旦晉鄙不奉命,便立刻擊殺之。



事情進展的非常順利,信陵君在拿到兵符後即馳赴晉鄙軍中,在後者依然拒絕進軍的情況下,由朱亥用袖中藏匿的鐵錐將其擊殺。晉鄙既死,信陵君便率領魏軍出擊秦軍,在大敗秦將王齕後,就此解除邯鄲之圍。此事,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竊符救趙”。


信陵君不僅指使后妃偷盜兵符,還假傳君令殺死將軍晉鄙,無論是哪一條,都屬於嚴重的叛國罪。所以信陵君考慮到此,便在解除邯鄲之圍後將魏軍遣返回國,而自己則滯留在趙國,在長達10年的時間都不敢回國。好在趙國君臣因為感激信陵君的義舉,對他極為敬重禮遇,後者在體會到家一般感覺的同時,自然就更不想回國,直到秦國大舉進攻魏國。



然而就在秦國攻魏之初,信陵君因為擔心被魏王處罰,本來是拒絕回國的,幸好有趙國賢士毛公、薛公為其剖析國家危亡的利害關係,才讓信陵君醒悟,並帶領一干門客回國赴難。安釐王因為要倚重信陵君,所以非但沒有進行責罰,反而任命他為上將軍,統領魏國的軍隊。


信陵君擔任上將軍後,在擊退來犯秦軍的同時,又在謀劃著聯合諸國伐秦事宜。就在擊退來犯秦軍三年後(前247年),信陵君作為聯軍的指揮官,率領五國聯軍伐秦,在黃河以南擊潰秦將蒙驁後,乘勝攻至函谷關。秦國畏懼聯軍兵鋒,竟然緊閉城門不敢出戰,經此一役,使信陵君的威名震動天下。



等到魏國的外在威脅暫時性的解除後,安釐王再度對信陵君產生猜忌之心,此時秦王又派人在魏國大施反間計,挑撥安釐王和魏無忌的關係,不由得讓安釐王對信陵君更加防備。安釐王越想越覺得信陵君是個“危險分子”,於是在其伐秦勝利後不久,便解除他的兵權。


信陵君有心報國卻被魏王無端猜忌,心灰意冷之際又對人身安全感到擔憂,於是每天縱情於酒色之中,想以此來消除魏王的猜忌,保全性命。過度的自我摧殘讓信陵君的身體很快地便垮下去,僅僅過了4年時間便去世。信陵君既死,魏國失去最後可以依賴的“國家柱石”,國勢一年不如一年,18年後便被秦國消滅。



漢高帝劉邦還在微賤之時,便對信陵君的賢德和才識非常敬慕,最終竟成了他的“鐵粉”。等到劉邦發跡後,每次行軍作戰或出巡時,只要經過大梁,便會去信陵君的墓前祭拜。前195年,劉邦下令為信陵君設置五戶人家專門看守陵墓,並讓他們世代祭祀自己的“偶像”。劉邦對信陵君崇拜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見《史記·卷七十七·列傳第十七·魏公子列傳》。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這四大公子中,無論從人格、事業、品行各方面看,信陵君都可以列為第一。特別是“竊符救趙”之義舉,更是成就戰國時代的一段佳話。

與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相比,信陵君更有英雄氣概,更有俠義精神,因而也更有人格魅力。信陵君在世時,其聲譽是巨大的。我們從史料中可以看到,他的精神影響了許多人,比如後來推翻秦帝國的漢高祖劉邦。信陵君去世時,劉邦年僅十三歲,據《史記》載,“高祖(劉邦)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到了劉邦奪取天下後,每當經過大梁城,總要前往祭祀信陵君。後來他還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護信陵君的墳墓,每年四時都要祭祀,不能斷絕。

除了劉邦之外,秦漢之交的許多英雄人物,也是信陵君的崇拜者。比如張耳,他曾經當過信陵君的門客;還有陳狶,在少年時便十分仰慕魏公子信陵君。

西漢大史學家司馬遷也是信陵君的粉絲,他特地造訪了大梁城故墟,尋找夷門遺址。當年侯嬴不過是個看守夷門的老漢,信陵君卻親自拜訪,禮賢下士,不以交結低賤之人為恥。司馬遷感慨道:“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他還這樣評價信陵君:“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

我們從劉邦的生平事蹟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性格是受到信陵君的巨大影響。

比如說劉邦的早年,性情豪爽,愛結交朋友,喜好施捨,慷慨豁達,這些性格特點,與信陵君何其相似。當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時朱輪華轂,擁旄萬里,目睹這雍容華貴的一幕,不禁發出了一聲慨嘆:“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可見他內心深處,是有豪傑之志。這種豪傑之志從何而來呢?從現存的史料看,偉大志向的種子,是在早年崇拜信陵君時種下的。

劉邦人生的轉折之一,是私下釋放苦力犯人,從而落草為寇。當時秦始皇在酈山大建工程,從全國各地不停地徵用民力服役,沛縣也未能倖免。一群犯人苦力被徵集前往,領隊的人就是泗水亭長劉邦。秦政苛暴,人命如草芥,酈山腳下早已是白骨累累,來自沛縣的苦力們對未來極度悲觀,名為服役,實則送死,與其送死,不如逃跑吧,一路上三三兩兩地逃走了。性情豪爽的劉邦並沒有為難這些逃亡者,一路上人越來越少,走到豐西大澤時,這支苦役隊伍剩不到一半人,即使到了酈山,也交不了差了。劉邦轉念一想,得了,不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嗎?這個官不要也罷了,棄不足惜,乾脆就當一個浪跡江湖的草莽英雄吧。

就這樣,劉邦把犯人苦力們全都放走了,有那麼十來個人無家可回,索性就追隨劉邦,在芒山、碭山一帶藏身,落草為寇。做出這種可以殺頭的事情,可見看出劉邦並不是普通的小官吏,他是很有義氣的。為什麼像蕭何、樊噲、周勃這些同鄉都服他,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敢做敢為方面,別人是比不上他的。大家想想當時秦政權都滅了六國,是何等強大恐怖,劉邦敢這樣做,實在令人佩服。從這點上,又可以在劉邦身上看到信陵君的影子。


君山話史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偶像,劉邦心目中的偶像就是信陵君!從他西行大梁,想投靠信陵君門下來看,劉邦還是想從政,而且胸懷大志。

我看標題補充了一點,信陵君比其它三個公子多哪些優點?其實,網上已經在流傳,信陵君是戰國四公子,名望最高的一個。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之說兩點!

第一:圍魏救趙

喜歡養門客,這是戰國時期作為貴族的標誌性之一,這些門客都是謀士,為日後從政做準備。而信陵君魏無忌,喜歡養門客先不說,讓他出名的就是圍魏救趙。當時秦國在長平之戰打敗趙國,坑殺了趙國40萬人。秦昭王想乘勝把趙國滅掉,所以長平之戰勝利以後,把趙國邯鄲也圍困了。當時趙國百姓,對秦國坑殺趙國40萬俘虜懷恨在心,趙國人民同仇敵愾,巴不得吃了秦國人的肉,所以國內的戰鬥力非常強,以死頑抗。秦國久攻不下,秦王又想起用白起,但是白起一而再,再而三稱病推遲,秦昭王老羞成怒,賜給白起一把劍讓其自刎而死。白起時候,秦昭王滅趙的心不死,但是攻不下來。

趙國趁機派丞相平原君趙勝到魏國去求救,平原君接二連三的寫信個魏王和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的姐姐是魏王的妻子,所以,魏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援趙國。當時,秦昭王知道魏國救援趙國,所以派使者警告魏國,一旦趙國攻了下來,第二個就是魏國。魏王很害怕,不敢出兵。晉鄙得到停止救援的消息,將軍隊駐紮在鄴城。而平原君多次派人催促魏國出兵,但是魏王還是害怕。

平原君與信陵君是好友,本來信陵君很將信譽,現在魏國的軍隊停止不前,所以責備信陵君。信陵君也對此讓魏王出兵,由於害怕秦國進攻,所以按兵不動。信陵君一怒之下,召集門客前往趙國救援。在離開之前,去見了一個叫侯嬴門客,本來想讓其一起去,但是這個老頭沒有任何表示。信陵君走到了一半,覺得好奇,認為自己對他不薄,走的時候,為何如此冷漠。

侯嬴因為年紀大,肯定有謀略,所以猜測信陵君會回來問他。於是,告訴他了一個計謀,讓其竊取魏王的兵符,去鄴城才能調動晉鄙的軍隊。信陵君在魏王寵愛的姬妾幫助下得到了魏王的兵符,於是去鄴城,調兵遣將。結果大將晉鄙懷疑,信陵君身邊的謀士,舉起鐵錘將其砸死。所以,才得以調動軍隊,秦國聽說魏國救援,所以放棄圍攻邯鄲。邯鄲之圍,解除,信陵君也因此名揚天下。

第二:合縱抗秦

信陵君第二次出名是因為,秦國進攻魏國。當初信陵君竊符救趙,怕魏王責備,所以一直呆在趙國,當魏國有難的時候,魏王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還是害怕魏王責備,所以開始不敢回到魏國。後來在謀士的責備下,好不容易去了魏國。

信陵君回到魏國,魏王任命他做了上將軍,率領魏國的軍隊進攻秦國。因為信陵君的名氣很大,他派使者到各諸侯國求救,各國得知信陵君做上將軍,紛紛加入。公元前247年,魏無忌率領5個諸侯國的聯軍在黃河以南打敗秦軍,秦軍的將領蒙驁戰敗。聯軍直接打到,函谷關,秦國都不敢出關。從此之後,信陵君的名聲威震四海,劉邦仰慕他的原因,也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