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在秦統一後都怎麼樣了?

嘮一點有意思的嗑兒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大放異彩的時期,這一時期,禮崩樂壞下卻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以至於百家爭鳴,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人才,他們在政治上、軍事上、文化上、外交上、經濟上等等,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在戰國時期,還有四位活躍在政壇上的明星為世人所矚目,他們就是戰國四公子,即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養門客三千,發展自己的勢力,成為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存在,深刻影響著戰國時期的局勢。

戰國四公子中,最為特別的大約就是信陵君魏無忌了,他應該算是四公子之首,甚至被太史公尊稱一聲“魏公子”,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兒子,其哥哥正是魏安釐王。信陵君被哥哥封在了信陵,因此有了信陵君這個稱呼,信陵君禮賢下士,門客眾多,在他們的幫助下,信陵君成為趙國的大功臣,當然也被哥哥所猜忌。

信陵君做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大約就是在長平之戰後竊符救趙,雖然最終救趙成功,但是兄弟倆的隔閡卻已經很深,畢竟信陵君的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挑戰了魏安釐王的王權,而且竊符後還擅自殺死了不願意出兵的魏國大將晉鄙。此戰後,信陵君躲在趙國十年不肯回到魏國。

直到後來秦國攻打魏國,魏安釐王派使者請信陵君回國,他才回到了魏國,幫助哥哥解除了危機,並一度領五國之兵攻到了函谷關。信陵君就是魏國的長城,一日不倒,魏國就一日不能攻下來,秦國出於這樣的認知離間這兄弟倆的關係,最終兩人決裂,信陵君在此後的四年裡飲酒作樂,鬱鬱而終。信陵君去世不久,魏安釐王也死了,而魏國也沒有存在多久就被秦國滅了,至於信陵君有沒有後代我們不得而知。

四公子中孟嘗君是名聲最顯的一個,所謂的“雞鳴狗盜”之輩正是孟嘗君所養的食客。孟嘗君田文是齊國貴族田嬰的兒子,田文的童年很不好,因為出生在五月初五,又是小妾所生,因此剛生下來就被父親要求丟掉,原因是怕他給家族帶來災難,但是他的生母卻偷偷將其撫養長大。田文長大後能言善辯,硬是以一個庶子的身份繼承了父親的封地和爵位,成為薛公。

田文在薛地招攬門客,各個諸侯國通緝的罪犯都跑來找田文庇護,他對這些門客一視同仁,還吃一樣的飯菜,而這些門客也在關鍵時期幫助孟嘗君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比如他曾被秦昭襄王弄到秦國去當相國,去了之後又被軟禁起來,正是雞鳴狗盜之輩幫助他逃回了齊國。

孟嘗君的軍事才能不錯,他曾帶領聯軍攻進了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但是孟嘗君並沒有什麼家國意識,在齊國惹怒他之後,他跑到魏國做相國,然後出兵攻打齊國,差點滅亡了齊國。後來孟嘗君的薛地自立出來,成為不隸屬於任何諸侯國的存在,而孟嘗君也算是善終,但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們開始爭權奪勢,反而被齊國和魏國聯合起來滅掉了薛邑。“孟嘗絕嗣無後也。”

但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的記載,孟嘗君的孫子田陵和田國在漢初還活著,只是後來孟嘗君的後代改姓薛。

四公子中唯一不是本國宗室的就是春申君黃歇,黃歇是黃國人,後來學習了縱橫術跑到了楚國,在楚考烈王還是太子的時候,陪著他在秦國做人質做了十年。楚頃襄王病重之際,兩人想要回到楚國遭到了拒絕,黃歇拼著自己的命將楚考烈王送回了楚國而自己留在了秦國,好在秦國後來沒有殺黃歇而是將他放回了楚國,從此成為楚國的相國。

黃歇門客眾多,但是多是迎來裝點門面的,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很少會聽。後來楚考烈王一直沒有生育,李園看到機會靠近黃歇,將自己的妹妹送到了黃歇的家中,並且懷了孕,而黃歇後來竟聽從兄妹倆的攛掇讓李園的妹妹帶球成了楚考烈王的女人,等生下那個兒子後,她成了王后,李園也得到重用。

後來李園養了死士,在楚考烈王去世後伏擊了黃歇,“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只有黃歇與李園之妹的兒子活了下來做了楚幽王。楚幽王去世於228年,是否有子嗣,我們不得而知。

四公子中名氣最小也最平庸的就是平原君趙勝,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勝在歷史上的痕跡主要集中在長平之戰前後。在最開始,馮亭獻上黨郡的時候,趙勝主張接受上黨郡,後來因為趙國得到了上黨郡,而引發了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後,秦國再次攻打邯鄲,想直接滅了趙國,這個時候趙勝開始奔走,他先是給信陵君寫信尋求支援,又親自帶著門客到楚國說服楚國出兵救趙,毛遂自薦就發生在這個地方,趙勝的門客中有一個叫做毛遂的自薦跟隨趙勝到楚國,又是他說服了楚國出兵。

後來趙勝在趙國拿出自己的錢財來組織敢死隊,將夫人以下的人都編進隊伍中,為國出力,與信陵君等人內外夾擊,最終成功保衛了邯鄲。公元前251年,趙勝去世,“子孫代,後竟與趙俱亡。”

戰國四公子註定是屬於戰國的存在,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四公子或許還有後人流傳下去,但都已經是籍籍無名之輩,再也沒有建立起什麼功勳,戰國四公子的傳奇永遠留在了戰國。


尚宮女史


感謝你的提問,這裡是老白說,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戰國時期的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稱“戰國四君子”,這裡為你一一介紹下他們的結局。

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由於竊符救趙的事情加上功高震主,多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因此魏無忌只能鬱鬱寡歡,沉迷於酒色之中。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

春申君黃歇: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黃歇前去奔喪。權臣李園為了專政,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刺殺了黃歇。

為了以絕後患,李園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

孟嘗君田文:由於孟嘗君田文的早期經歷,使天下只知道孟嘗君而不知道齊王。齊湣王感受到了來自田文的威脅,假借田甲叛亂,想嫁禍田文。

田文恐懼,不甘引頸受戮,於是逃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國聯合秦國,趙國,幫助燕國擊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

而後齊襄王即位,由於田文保持中立,齊襄王不敢得罪他,只能聽之任之。

田文去世,諡號稱孟嘗君。

平原君趙勝:趙勝的去世沒什麼好說的。公元前251年趙勝去世,他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也在在趙國滅亡時族滅。


有熊白式


秦統一後他們都名垂青史了。

因為他們四人沒人活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

死得最早的孟嘗君死於前279年,平原君死於前253年,信陵君死於前243年,死得最晚的春申君死於前238年。

秦始皇前238年親政,前230年開始統一六國的戰爭,前221年完成統一。



睥睨千秋


這四個人在戰國組成了強大豪華的男子天團,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然而他們生活的時代基本都在戰國中後期,還沒等秦統一六國便都去世了,只是每個人的結局都不大一樣。




戰國四公子,也稱戰國四君,這四人以禮賢下士,好養賓客而聞名。戰國四公子分別指: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後期,隨著秦國的一強度大,其他六國貴族為了抵禦秦國的入侵和壯大自己的實力,都廣羅人才,求賢若渴,並且待之以禮,以上賓供之。戰國四公子,就是以“養士”而成為當世名流。

那麼秦滅六國之後,這四公子結局都如何呢?可以說是幾無善終,下場

信陵君魏無忌,抑鬱而終

信陵君魏無忌死於秦滅魏之前。



作為戰國後期魏國的天才政治家,面對魏國的衰落 ,急欲重振國威的信陵君大膽採用孟嘗君和平原君的輔政方法,廣招門客,以禮待之,由於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慕其名而前來歸附者很多,信陵君門客最多時達3000人,其美名傳遍六國,使得各諸侯國十多年不敢侵犯魏國。

信陵君原本與魏安釐王兄弟親密無間,信陵君曾客居趙國十多年,當時魏國正在承受秦國的不斷侵蝕,信陵君救國心切,於是快馬加鞭回國,兄弟二人得以重逢。魏安釐王任命信陵君為上將軍全權負責節制魏國軍隊,憑著自身巨大的名望,魏無忌聯合各諸侯國的援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聯軍一直打到秦國的邊界函谷關,逼的秦軍閉關不出,這次合縱攻秦取得的勝利,使魏無忌的聲威震動了天下。

秦國非常忌憚魏無忌,就派人持萬金到魏都大梁遣使散佈流言慶祝魏無忌準備登位做魏王,魏安釐王因此越發懷疑魏無忌有異心,結果他的兵權被剝奪,五國攻秦計劃也流產,回到魏國之後的魏無忌心灰意冷不再過問政事,整天縱情於酒色之間。前243年,魏無忌去世,魏國最後的頂樑柱終於倒下了,十八年後魏國亡於秦。

平原君趙勝,病逝壽終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魏惠文王之弟,素以賢能聞名。和其他三位公子一樣,趙勝也是個重才之人,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慕名而來的食客多達數千人。

趙勝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期都是趙國的相國,很受重用。長平之戰趙國以紙上談兵的趙括為主將,結果大敗於秦國,40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因此元氣大傷。趙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國乘長平之戰的餘威包圍趙國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極。趙勝臨危受命,向魏國和楚國求援,趙勝的門客毛遂自告奮勇一同前往,最終毛遂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黃歇帶兵援助趙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典故“毛遂自薦”。

但是魏、楚援軍拖拖拉拉直到三年後才趕到,面對兵困糧盡的邯鄲城,趙勝從大局出發,散盡家財,親冒矢石,與將士們堅守城池,直到兩國援軍到來,解了邯鄲之圍。

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平原君趙勝去世,二十九年後的公元前222年,趙國亡於秦國。

春申君黃歇,為李園所殺



春申君黃歇,楚國貴族,曾任楚考烈王時期的相國,黃歇有博文,能言善辯,執政期間,接受趙平原君趙勝的求援,親自率領楚君領兵救援趙國,援趙的同時也順帶滅掉了魯國,使得楚國在諸侯國中的威望大增,楚國有了中興氣象。

相比其他三公子,黃歇對門客的招攬更厲害,其門下門客在四公子中最多,有3000多人。然而黃歇的門客素質也是最差的,這些人逞強好鬥,奢侈浮華,目中無人,有真才實學的人其實並不多。

楚國大臣李園與黃歇關係較好,當時楚考烈王一直沒有子嗣,李園便把妹妹李嫣獻給黃歇,結果得到黃歇的寵幸有了身孕,李園很高興,就慫恿黃歇將自己的妹妹再進獻給楚王,生下的孩子就可以被立為儲君,黃歇覺得有道理,就把李嫣進獻給楚王,果然很得楚王寵幸,生下的兒子也被立為儲君,李園因此得寵參與朝政。李園為了防止事情洩露,對春申君動起了殺機,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搶先入宮預埋伏,在棘門殺死前來奔喪的春申君,並將他全家滿門抄斬,他與李園妹妹的遺腹子就是楚幽王。

孟嘗君田文,晚年去世



戰國四公子中,孟嘗君田文的名氣最大,能力也最強。

孟嘗君,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闢疆之侄,承襲封地於薛,也稱薛公,號孟嘗君。田文之父去世了,他繼承了豐厚的家產,得以在自己封地廣攬天下人才,待之如上賓,門客也達數千人。孟嘗君有真才實幹,在七國中名氣很大,秦昭王曾請他到秦國為相,但沒做多久便回到齊國。

齊閔王時期,孟嘗君為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當時的兩大強國秦和魏。隨著孟嘗君在齊國的威望進一步提高,以至於天下人知孟嘗君而不知齊王,齊閔王因此心懷怨恨。前294年,齊國發生田甲叛亂事件,齊閔王乘機將田甲事嫁禍於田文,田文恐懼不得已出奔魏國,任相國,曾西合秦、趙、燕共伐齊國。齊襄王即位後,田文與齊國王室的關係才有所緩和。

前279年,孟嘗君田文病逝於封地薛邑,他的幾個兒子很快便爭著奪取爵位,齊國乘機聯合魏國共同滅調了薛邑。齊國亡於前221年。


大國布衣


秦統一六國是在公元前221年,而戰國四公子都是在此之前就已經去世了。最早去世的是齊國孟嘗君,死於公元前279年,此時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58年;接著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死於公元前251年,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30年。

接下來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死於公元前243年,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22年;最後一個去世的是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一個不是國王后代的人,他死於公元前238年,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十七年。

秦統一後對他們也不能怎麼樣,因為人都死了。

這四個人,都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養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懂得引進人才,他們不惜花費重金招攬各類人才,為我所用。

當時天下大亂,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為了在混亂的時代自保,進而壯大自己的實力,去消滅對手。戰國四公子都積極的招賢納士,豢養門客,這些賢達之士和這些食客,在主人有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發揮自己的作用,發生了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流傳至今。

其中比較有名的有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毛遂自薦、春申君黃歇受命赴秦、孟嘗君田文的雞鳴狗盜等。

這些故事都反映出這四個人的胸懷和智慧,但是這四個人,空有一身本領和無數門客,竟然不能制服秦國,反而在死後被秦國所滅,這就可以看出這四個人的缺點和不足。他們敢於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但是缺乏整體的、系統的和長遠的戰略規劃,沒有能夠把有限的資源整合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在對付秦國的過程中,一直是被動挨打。

如果四公子能夠把主要精力放在輔佐國王、富國強兵上,那也可以取得一些業績,起碼會增加自保的實力。可是事實上他們既沒有建立抗秦的國際統一戰線,也沒有振興國家,只是殫精竭慮的維護自己小集團的利益。

反觀秦國在商鞅變法以後,國家實力日益增強,富國強兵的目標穩步實現,整個國家面對六國毫無懼色,敢打敢拼。靠得是啥?靠得就是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斷充實國力,不斷增強軍力,在與六國的交往中始終處在優勢地位,千方百計掌握外交和戰爭主動權。

而且這種態勢日益鞏固,造成了一種難以扭轉的、有利於大秦帝國,不利於山東六國的戰略態勢。在與山東六國打交道的時候,秦國能搶就搶,能騙就騙,實在不行就發動戰爭,打敗一個國家,逼迫對方割地賠款。

這樣一來秦國日益強大,山東六國日益衰弱,其形成了一個對秦而言是良性對六國而言是惡性的循環。六國的土地、人口、財富都源源不斷的流入秦國的囊中,六國的財源、兵源趨於枯竭,而秦國的財源、兵源越來越充盈,六國是在割肉飼虎,秦國是在吃六國的肉以自肥。所以六國必然失敗,秦國必然勝利。

戰國四君子在當時既不能振興國家於內,又不能制服強敵於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做了些工作,演繹了一些傳奇故事,流傳後世。從雞鳴狗盜這個故事,即可看出戰國四公子的境界不高,身邊門客的水平一般,在歷史大轉折時代,無力擔負起改天換地的歷史重任。


小小嬴政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薦”,邯鄲之圍中趙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於是打算湊齊二十個人一起去,但是最後竟然只湊出十幾個人,話說著平原君可是養了數千人的門客,結果連個二十人的智囊團都湊不出來。

好不容易有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平原君就問他來了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覺得你來了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才能,算了你還是別去了,毛遂反駁說那是因為沒有一個給我展示才能的舞臺,不然你早就聽說我了。

平原君也沒辦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麼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湊數吧,結果到了楚國其餘十九人也沒什麼出色的表現,談了一早上也沒什麼結果,這毛遂急了,提著劍上去就對著楚王一頓遊說,把楚王說的心服口服。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收養的門客質量都很差,估計都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時代潮流,反正這幾位主都是王室後代,又不差錢,因為養的多,動不動就是上千人,大家覺得這人不錯,於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不過要說“養士”還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國的時候,人家派出幾個使者說我信陵君回來了,你們救不救看著辦吧,各諸侯一聽,紛紛出馬解救,這面子多大,可見這和信陵君養的門客質量有根本關係。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後待在趙國和平原君發生的一件事情,這個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就素聞趙國有兩個很有才能但卻不做官的隱士,現在他身在趙國,於是就想著借這個機會去見見。

但是剛開始這個叫毛公和薛公的隱士還不願見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氣餒,廢了一番功夫找到兩個人,三人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平原君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就對自己的老婆說“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什麼意思呢?平原君覺得這兩個人都是賭徒和賣酒的人,沒有什麼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卻和這樣的人來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見這個平原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後來魏國被攻打,信陵君一時拿不定主意,還是這個毛公,薛公給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國。

可見信陵君識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而且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不論身份,而平原君的老婆又把這番話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一聽於是告辭說“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早就因為他們賢明渴望來拜訪他們,今天平原君卻覺得這是很羞恥的事情,看來我和平原君不是一路人。平原君聽說這番話後慚愧不已,而且也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平原君門下的很多門客都跑到信陵君的門下,可見信陵君和平原君的人格形象頓時高下立判,而平原君到底還是暴露了自己徒有虛名的本色。

而平原君死於前253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關係。


超級厚黑之春申君

這個春申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後代的人,但是春申君卻是養門客最多的一位,其數量一度突破三千大關,春申君本人其實是一個很出色的政治家,譬如他在和楚考烈王熊完被當做人質扣押在秦國的時候就表現出有膽有謀的一面。

所以他並沒有必要養這麼多的門客,但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潮流,春申君於是和其它三位搞起了“養士”競賽,戰國時代的“養士”規則就是這樣,誰養的越多,說明誰最有實力,誰的名聲就越大。


以至於春申君一度養了超過三千人的門客,春申君哪裡來這麼多錢呢?別忘了人家春申君在楚國當宰相當了二十年,可以說深受楚考烈王的信任。春申君有錢到什麼地步呢?

他的門客和平原君的門客相互炫富,平原君的上等門客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帶著鑲嵌有寶石的寶劍,炫耀趙國的富有;而春申君的上等門客也不甘示弱,穿著用珠寶美玉打造的鞋子。

而這個春申君後來幹了一件非常腹黑的事情,楚考烈王由於沒有後代,春申君也很著急,就找了很多漂亮美女給楚考烈王,希望能夠懷上後代。

但是統統都沒有效果,這時恰好趙國有個叫李園的人帶著自己的妹妹李環來準備進獻給楚考烈王,但是聽說楚王無法生育,他就轉投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並把自己的妹妹進獻給了春申君,沒過多久,這個女人就懷孕了。

在李園的指使下,李園的妹妹李嫣嫣向春申君說,趁自己懷孕趕快把她進獻給楚王,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長保富貴,春申君覺得是個不錯的想法,於是就把剛懷孕沒多久的李嫣嫣送進了王宮,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而矇在鼓裡的楚考烈王很高興,就把這個男孩冊立為太子。

楚考烈王死後,這個孩子繼位為楚幽王,實際上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讓楚國換了主人,熊氏王族退出,楚國又成為了他春申君黃歇的國家。不過李嫣嫣還產下了另外一個男嬰,即後來的楚哀王,史書上說是與楚考烈王的孩子。

但是楚考烈王並沒有生育能力,估計也是李嫣嫣和其他人私通的結晶,楚幽王死後,這個孩子就即位為楚哀王,但是楚哀王的生父原本就有一個兒子,就是他的庶兄負芻,這個負芻就揭發了這段混亂的宮闈秘事,打著楚哀王不是楚考烈王的後代這面旗子把楚哀王給殺了,自己登上了王位。

而李嫣嫣因為不是他的母親,李園和他更沒有關係,結果統統都被殺了,而春申君自己也早在楚考烈王死後沒多久就被李園設計殺死,楚國兜兜轉轉最後終於落到了一個外姓人家。

不過目前歷史學界針對這一段混亂的關係尚還有爭議,但是楚國也沒有多少好日子,負芻上臺後,秦國已經加快了統一戰爭,沒過多久楚國即滅亡。而春申君死於前238年,也和秦國統一沒有什麼緣分了。


小評

這個“戰國四君子”或稱“戰國四公子”實際上反映的是當時戰國時代十分流行的“養士”之風,大家誰養的最多,就證明誰越有實力,名聲也就越大,“戰國四君子”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地位和優越的家族背景。

在戰國時代因為養了大量的門客而聲名顯赫,而“君子”之稱也不過是一種盛名難卻,是眾人得其惠利而口吐蜜蠟罷了,而論起“養士”最成功的自然是信陵君,可以說既贏得了“名聲”,又為自己積攢了政治資本,而後者本身就是“養士”之風盛行的根本原因,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戰國時代公卿士大伕力量崛起的象徵。


圍爐談史


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當時聞名天下,其中信陵君魏無忌聲名最顯。

秦滅六國,此四人皆已故去,最慘的是春申君,被李園刺殺。

信陵君沉迷於酒色,醉酒而亡。

孟嘗君逃亡別國,卻得到了善終,多虧了雞鳴狗盜之徒,孟嘗君才能逃出齊國。

平原君,也算善終,老死於趙國。

戰國四公子,也叫戰國四君子。影響力最大的就是信陵君魏無忌,他的影響力一直到秦國滅亡,大漢開國皇帝劉邦都是信陵君的信徒。

信陵君沉迷酒色,醉酒而亡後,他的門客張耳效仿信陵君,也幹起了招賢納士的行當。劉邦當年就是張耳的小弟,曾經跟著張耳幾個月。

劉邦建立漢朝後,給秦始皇配20家守墓人,給信陵君配5家守墓人。


乙丙丁6


中國古人給人物歸類的時候,喜歡把四個歸成一組。所以就出現了我們熟悉的四大美女、四大帥哥、四大名著、四大名樓、四大丑女。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也有不少“四大”,比如有四大名將、四大刺客,還有四大公子。題目中所問的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四人合在一起統稱為戰國四公子或者戰國四君子。戰國四公子都是各個國家的貴族,其中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三人更是王室。戰國四公子都供養了大量的“士”,他們在七國範圍內廣泛蒐羅人才,禮賢下士,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求對付秦國或者壯大本國的力量。戰國四公子名噪一時,成為當時聲名顯赫的風雲人物,他們風頭甚至一時蓋過本國國君。

其實這個題目並不嚴謹,戰國四公子沒有一個人活到了秦國統一六國。秦始皇著手統一六國的公元前230年,戰國四公子最後一位去世的時間是公元前238年,所以他們沒有一個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

孟嘗君田文:孟嘗君應該是戰國四公子最為年長的一位,也是出名最早的一位。孟嘗君是齊威王的孫子輩,曾經供養門客三千多人。孟嘗君在戰國期間的名氣非常響亮,因此受到了戰國各國國君的禮遇。孟嘗君受約出任秦國的丞相,後來由於秦國大臣的排擠而離開秦國。孟嘗君離開秦國之後,又被齊愍王任為齊國丞相。公元前298年,孟嘗君曾經率領齊、韓、魏三國聯軍攻入函谷關,逼迫秦國歸還韓國和魏國的土地。由於孟嘗君在齊國的盛名越來越強,齊愍王感受到了壓力。齊愍王甚至要誅殺孟嘗君,孟嘗君逃到了魏國,又擔任魏國丞相。孟嘗君擔任魏國丞相期間曾經配合五國聯軍攻齊。公元前279年,孟嘗君去世,諡號為“孟嘗”。李宗吾曾經這樣評價道:“孟嘗君一生的成就,說到底就是得益於他善於掛著仁義道德的招牌來網織人才,然後再借助這些人才的力量來實現他的抱負。實際上,越偉大的抱負越需要別人的幫忙,此即唯有善於借梯者才能登高望遠。”

平原君趙勝: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趙國著名的賢能公子。趙勝門下也曾經供養食客幾千人,不僅供養“士”,也注意和老百姓處理好關係。有人認為戰國四公子中,平原君門下的“士”的整體水平最高,出了像毛遂、公孫龍這樣的人才。趙勝在趙惠文王時期就擔任趙國丞相,趙孝成王時期繼續擔任丞相。平原君雖然非常有才華,對趙國只能說功過參半。平原君的主要功過都在趙孝成王時期。馮亭將上黨郡獻給趙國時候,平原君力主接受此郡。結果遭來秦國的報復,秦趙之間爆發了長平之戰。三年長平之戰徹底將趙國拖垮,趙國四十五萬精銳部隊被殲滅,趙國徹底衰落成秦國砧板上的肉。趙國敗於長平之戰,平原君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長平之戰後,秦國大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邯鄲被圍困期間,平原君散盡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平原君趙勝還帶著門客前往楚國和魏國求救,最終趙國軍民堅持到了楚軍和魏軍前來救趙。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趙勝去世。黃震曾經評價道:“平原君斬笑躄者美人頭一事,雖然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但也稍微過分了。邯鄲被圍,用毛遂、李同等人解了邯鄲之危雖然是平原君的功績,但是他若不接受上黨的嫁禍,也不會有長平戰敗、邯鄲被圍的事情,他的功於還不足以贖誤國之罪。”

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應該是戰國四公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之首。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弟弟,被封在信陵,因而被稱為信陵君。信陵君除了充滿才華之外,還非常寬厚仁德、禮賢下士,信陵君門下的食客一度達到了三千多人,侯贏、朱亥是其中的代表。我個人認為信陵君門下的食客水平僅次於平原君。長平之戰之後,平原君向魏國求救。魏安釐王不敢救趙,最終在信陵君的策劃下成就了“竊符救趙”的千古佳話。信陵君獲得兵符之後率領軍隊與趙軍一起成功擊退了秦軍。信陵君救趙之後,便呆在了趙國。此後,秦國不再攻趙國,轉為進攻魏國。魏安釐王抵擋不住秦軍的進攻便想到了信陵君。信陵君回到魏國之後,擔任魏國上將軍,其他各國也因為信陵君的威名而救魏。魏國軍民在信陵君的領導之下成功擊退了秦軍的進攻。信陵君還率領五國聯軍擊敗了秦國將軍蒙驁,一直攻到函谷關。信陵君藉助這次勝利而名揚天下,也引起了秦國的嫉恨。秦國派出間諜離間魏安釐王和信陵君的關係,魏安釐王開始猜忌信陵君。魏安釐王解除了魏國的兵權,直接導致五國攻秦計劃失敗。從此以後,信陵君心灰意冷、沉迷於酒色,不再過問政事。信陵君在魏國的十幾年時間,列國不敢進攻魏國,還編寫了《魏公子兵法》。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鬱鬱而終。信陵君去世之後,魏國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李晚芳曾經如此評價信陵君:“戰國四君,皆以好士稱,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蓋其質本仁厚,性復聰慧。聰慧則能知人用人,仁厚則待賢,自有一段慕不盡之真意,非勉強矯飾者可比,此賢士所以樂為用也。餘三君,孟嘗但營私耳,平原徒豪舉耳,黃歇愈不足道,類皆好士以自為,而信陵則好士以為國也。”

春申君黃歇:春申君在楚考烈王時期擔任楚國的丞相,被封為春申君。春申君本人非常具有才華,為人忠厚、愛人,春申君禮賢下士、招攬賓客,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楚襄王時期,春申君曾經出使秦國,成功說服秦昭襄王退兵,幫助楚國度過了滅國難關。楚襄王病重期間,春申君又設計幫助太子熊完逃回楚國,繼位為楚考烈王。秦軍圍困邯鄲之時,春申君帶著軍隊救援趙國,成功擊敗了秦軍。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春申君征討魯國,並且成功滅掉魯國。滅魯之後,春申君名聲大震,出現甚至一度出現“迴光返照”。後來黃歇因為牽扯到了楚考烈王沒有兒子的事件中,趙國人李園逐漸掌握了權力,並且蓄養死士,準備刺殺春申君。楚考烈王病死之後,李園派人刺殺了春申君,接著將春申君滿門抄斬。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這樣評價道:“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其智之明也!後製於李園,旄矣。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以身徇君,遂脫彊秦,使馳說之士南鄉走楚者,黃歇之義。

戰國四公子都是各自國家的重要支柱,都在本國做出了重要貢獻。戰國四公子在掌權期間,基本上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但是由於他們四個的能力強而且名聲非常高,都或多或少引起了君主或者權臣的嫉恨。戰國四公子中除了平原君之外,基本上都算晚景淒涼,春申君更是死於非命。


依稀說史


說戰國就繞不開戰國四公子,戰國四公子在政治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他們並不是為了國家的強盛,而是自身勢力的擴張,以便更好掌握國家的大權。


我們先說四公子中年齡最長的孟嘗君,我們不說人人都知的雞鳴狗盜,說說鮮為人知的。

孟嘗君田文是當時的齊愍王的叔叔,當了多年的相國,制訂的政策很拙劣,遠攻近交,帶著多國部隊伐秦,消耗國力,卻未給齊國帶來任何好處。後來孟嘗君在國內受到排擠,輾轉來魏國,竟然是五國伐齊的領軍人物,差一點就消滅了自己的母國,你說這叫什麼事?關鍵是這位老兄在這件事之後,竟然還能平安回到齊國當他的相,此君長袖善舞之本領太令人嘖舌!是能人不錯,能的太邪,能的太滑。.

這老兄還是位顏值控,自以為長的帥,一次趙國人對他的顏值說了些偏激的話,他竟然帶領門客“斬殺一百多人,滅掉一縣"。

太史公在評論孟嘗君時說的話很耐人尋味,司馬遷說我來到孟嘗君曾經的封地,發現這裡離魯國很近,卻與魯國淳樸的民風截然不同,這裡的人很兇惡,一打聽才知道孟嘗君當政時,遷6萬戶欣賞的敢死之士到這裡,家風世代相傳,一直到司馬遷時期,還很兇惡,這與他們曾經的大家長孟嘗君|不無關係。

第二我們說說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是趙惠文王的弟弟,趙孝成王的叔叔。在長平之戰前,韓國有塊飛地,韓國到那裡的路受別國控制,韓國到那裡是需要買票的,代價太大,韓王決定做個順水人情,把這塊地給了秦國,這文件都已經簽好了,飛地的守將卻私下裡把它給了趙國。平原君力主趙孝成王拿下這塊地。這下好了,強秦無事還要生非,何況你確實又拿了人家的東西,人家給你點顏色看看那還不是應該的?結果長平之戰傷了國家的元氣,幾代人趙王的苦心經營化為烏有。趙國從此一蹶不振。這與平原君這個相國的失職很有關係。

第三,我們說說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不是楚國原來的貴族,他是投降楚國的一個小國的貴族。年輕時曾經說服秦韓魏三國撤軍,救楚國於危難。

後來楚王身染重痾,派春申君為使者,到秦王去迎太子回來繼位。春申君到了秦國,說明情況,秦國決定派楚太子老師去楚國看一看,如果情況屬實,那就送太子回去。春申君竟然自做主張讓太子喬裝改扮隨老師回去了。從此,春申君就成了楚國新王的救命恩人。這使他事業的起步就站的很高。問題是太子就不能等老師回來如實稟報了,安安穩穩在秦王護送下回國嗎?秦王有扣留太子的必要嗎?太子弟兄多著呢。能當王的,不止太子一人。春申君把自已創造成了新王的救命恩人,其人心志太大了。

我們再看邯鄲之戰以後平原君到楚國搬救兵。楚王第一時間接見了平原君,這意思很明確,我願意出兵,之所以猶豫,我出兵勞民傷財,你不割點地,付點款嗎?這時毛遂詭異地出現了,按著寶劍,到了楚王跟前,他的衛兵在那裡?很可能當時的場面春申君已經控制了,就逼著楚王答應呢。

第四我們說一下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禮賢下士,個人能力確實很強。

但邯鄲之戰,平原君一而再,再二三的去求信陵君這個做臣子的,他直接去求魏王才是啊。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同樣也是魏王的姐夫(或妹夫)啊,這不一樣遠近嗎?很有可能平原君知道信陵君心裡哥們義氣是高於國家利益的。

在魏王不同意發兵趙國後,信陵君決定挺而走險,勾結嫂子,盜取兵符,最令人髮指的是,在晉鄙以無詔書為由拒絕交出軍權時,竟然指使刺客剌殺了老將軍晉鄙,這一舉動無異自毀魏國長城,在後來的多年,致使魏軍無良將!

我們不管信陵君救趙的初心如何,但是為達到目的的心狠手辣,不計後果,實在令人驚吒,不知在以後的日子,信陵君在夢裡會不會遇到晉鄙老將軍所化的惡鬼索命。

戰國四公子是戰國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客觀上他們影響了歷史的進程,是閃耀在戰國曆史天空的巨星,在秦統一六國後,他們墳墓上的樹恐怕已經參天了,但他們的事蹟一直流傳到今天,並且也可能永遠流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吧。


丁丁媽


戰國四公子

戰國時代,很多諸侯國的權貴有養門客的習慣。其中,熱衷養門客的權貴,以“戰國四公子”為代表。所謂“戰國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和魏國的信陵君。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頗有玩味的指出:和戰國四公子一樣喜歡養門客而且規模對等的人物還有一個,那就是秦國的呂不韋。不過呂不韋作為生意人出身,是不能和“四公子”相提並論的。

對於“四公子”,在歷史上,評價度最高的是信陵君。司馬遷對其有極高的好評,在《史記》中字裡行間標明信陵君的氣度不凡和養士成功沒,劉邦一生都將信陵君視為楷模,李白在《俠客行》中也曾高度讚揚信陵君。孟嘗君的口碑不敵信陵君,但時常被視為好客、仗義的代表,反之平原君和春申君的評價就不高了——前者葉公好龍、利令智昏,後者則是被門客輕易算計,全家賠了進去。

從時間線來看,四公子和呂不韋大致處於同一時代,這就意味著四公子的活動年代處於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夜,那麼,秦統一後,四公子都怎麼樣了?

孟嘗君

孟嘗君去世於周赧王三十六年(西曆公元前279年)。這一年,天下共主還是周朝的末代天子,距離秦滅六國還有五十八年之久。孟嘗君死後,他的兒子們發生內訌。而齊王對孟嘗君早已嫉恨很久,因此利用孟嘗君家中內訌的機會,幾乎殺光了孟嘗君的後代。

信陵君

信陵君去世於秦王政四年(西曆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去世二十二年後,秦完成統一。信陵君在世的時候,由於其影響力強大,加之人脈遍及東方六國,導致諸侯國對於魏國的認知,出現了只知道信陵君不知道魏王的局面。而對於秦國來說,信陵君的存在將抗秦勢力進行了整合,導致秦國東進困難。因此早在秦王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在世的時候,呂不韋就派人挑撥魏王和信陵君的關係,最終信陵君受魏王打壓,抑鬱而終。

春申君

春申君去世於秦王政九年(西曆公元前238年)。春申君去世距離秦統一還差十七年時間。

起初,楚國的考烈王沒有子女。於是春申君將一個懷有自己孩子的美女(系門客李園的妹妹)進獻給考烈王。美女生下了兒子:即後來的楚幽王。

考烈王死後,楚幽王的舅舅李園唯恐楚幽王的身世被人發現,而發動政變,將春申君乃至春申君滿門悉數殺害——可嘆春申君,養門客最終養了一個催命鬼。

平原君

平原君去世於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西曆公元前251年)。這一年距離秦滅六國還差三十年。

平原君和信陵君之間存在姻親關係。平原君一定程度上是“長平之戰”的禍首,因為貪圖韓國的土地,而引來秦大規模的討伐。並且,平原君有過和門客產生衝突的記錄,因此導致門客一邊享用平原君提供的物質保障,一邊怨懟平原君不尊重他們。從這些細節不難看出,平原君是一個較為失敗的人,僅僅是出身好而已——不論是在理政還是處事方面。

戰國四公子都沒能活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那一天。對於四公子的後人,史書上記載也很難找到相關蹤跡。在身後事方面,只有信陵君得到過劉邦多次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