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是什麼品性的人物?

狼舞翩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代詞人楊慎這首含蓄高亢,慷慨悲壯的《臨江仙》,唱出了古今多少英雄的無奈與悲壯。而我們所要述說的戰國時期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他的一生可謂是玉樹臨風,跌宕起伏,時而叫人拍案叫絕,時而令人扼腕嘆息。

信陵君為了唇齒相依的趙國,不惜身負罵名,竊符救趙,俠義沖天;當魏國面臨危險時,他又捐棄前嫌,救魏國於危難之中,大義凜然。當諸侯們聞知信陵君重回魏國統兵拒秦時,紛紛派軍前來支援魏國。在各國的推舉下,信陵君率領五國兵馬,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迫使秦軍大將蒙驁敗逃。信陵君及各國們將士士氣高漲,乘勝追擊直至函谷關下,秦國震動,據關堅守,幾年不敢東出侵擾六國。

救趙存魏勝利後,各諸侯國派出的賓客紛紛向信陵君獻上兵法戰策,公子將它們彙編成冊,著成《魏公子兵法》。至此,飽受秦國欺凌的山東六國,迎來了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

秦王不甘心自己統一天下的步伐就此停止,為了扳倒聲譽正隆的信陵君,離間魏王與信陵君的關係。秦王不惜派人攜重金去收買被信陵君手下朱亥擊殺的原魏國大將晉鄙的手下,讓他們在魏王面前進饞言說: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現在擔任魏國大將,諸侯國的將領都歸他指揮,諸侯們只知道魏國有個魏公子,不知道還有個魏王。公子也要乘這個時機決定稱王。

為了使計謀儘快得逞,秦王又多次指使秦國在魏國潛伏的諜報人員,故意問魏國的重臣,何時立信陵君為魏王。三人成虎,魏安釐王每天都能聽到毀謗公子的話,於是當真將信陵君的兵權奪去,把他閒置起來。公子心知肚明,有口難辨,為防止魏王加害於自己,只好稱病不出。心中鬱悶不已的信陵君,整天無所事事,只能借酒消愁,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四年後,信陵君染病不起,撒手人寰。

信陵君死後,秦國再次發兵攻打魏國,魏王在疑懼中死去。十八年後,魏國被秦國滅亡。

信陵君的故事口口相傳,源遠流長。公子身後,大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將其奉為神,並建有信陵君祠,後改稱大相國寺。有意思的是,高祖劉邦年少時,是信陵君的鐵粉,為此還不惜離家出走,專程到大梁去拜謁信陵君。漢朝建立後,劉邦每次經過大梁,都要去祭奠公子,並且還專門調撥五戶人家,免除他們的徭役與賦稅,讓他們世世代代按四季祭奠公子,為他守墓。

經年後,司馬遷感念信陵君的高風亮節,在《史記》中專門為他單獨立傳。在傳中,太史公開宗明義,高度概括了信陵君的賢能與美德: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子,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為了凸顯信陵君不計尊卑,禮賢下士,太史公還專門在傳中,列舉出公子紆尊降貴,幾次三番的尋訪卑微的看門人侯公、屠夫朱亥以及賭徒毛公、混混薛公的事蹟,來進一步說明信陵君求賢若渴,從諫如流的美德,從而對比出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三位公子與信陵君身上的差距,暗喻信陵君才是戰國四君子中,真正稱的上君子的賢德之人。

多年以後,唐代詩人李白感嘆信陵君的俠肝義膽,也專門為公子賦詩一首:“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歷史來到了二十世紀。曾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也對信陵君大義凜然,二退強秦的壯舉大加褒獎,為他寫道:“六國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趙,隻身公子能有二退強秦。”

綜上所述,信陵君禮賢下士,急人所困的美德,在視秦如虎的那個年代,無疑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貴族精神,體現了公子身上的俠義之氣。雖然公子最後遭魏王猜忌,抑鬱而終,但也掩飾不住信陵君救趙存魏的歷史功績。公子身後,山東六國分崩離析,魏國更是被秦國蠶食鯨吞,國破家亡。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信陵君的精神已成為了一種歷史圖騰。每逢戰火紛飛,國家存亡之際,人們便會想到信陵君,想到他急人所困的君子之氣,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方城闕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聽著這些詞語就覺得那個時期就是充滿矛盾、鬥爭的年代,暴力、戰爭是解決國家和社會問題的主要手段。春秋戰國正是在如此新舊社會制度交替下,產生了大量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上演了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歷史活劇,其中當時的養士制度一直讓我們現代人津津樂道,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戰國四君子就是養士的著名代表,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和齊國孟嘗君田文。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魏國信陵君,他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呢?

可以這麼說,魏國的信陵君是一個禮賢下士、急人之困的人,無論什麼人只要有需要找到他,他都會根據當時的情況給予對方幫助,不管能力大小,只要對方願意留下來,信陵君都會給予他們一份工作,讓他們不至於流落街頭,有優秀能力的自然就成為了信陵君門客。相信大家都聽過“竊符救趙”的故事,講的就是信陵君禮賢下士的典範,朱亥只是一個屠夫,但信陵君貴為公子貴族,卻多次親自拜訪朱亥,關心他的日常生活。而這次“竊符救趙”事件中,朱亥就是主角之一,幫助了信陵君成功救趙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信陵君後期也因為酒色過度傷身而亡,可能是因為位高權重後,就可以驕傲了,認為自己是國家功臣,開始放縱自己,最終導致身體日益變壞。

總得來說,信陵君是一位積極向上,有大志向的人,而且能做到唯才是舉,是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梁一


信陵君禮賢下士,真心結交賢士,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信陵君急人之困,總把別人的急難當成自己的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他不顧個人安危,竊取兵符,救趙國於危難之中。信陵君愛國情深,處處為大局著想,心繫國家存亡。在魏國危亡之際,他聽從了毛公、薛公的勸說,即刻回國,並聯合其他國家打敗了秦國。

信陵君聞過即改,肯聽諫言。當救下了趙國以後,作為趙國的恩人,他曾一度得意揚揚。但當門客提醒過他以後,他就恢復了往日恭敬謙虛的態度。這種聞過能改的作風,是難能可貴的。總的來說,信陵君在才能和品德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孟嘗君、平原君和春申君,絕對稱得上是“中流砥柱”式的人物。

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予信陵君很高的評價:“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能為之。”文中,司馬遷還借漢高祖從年輕時起就崇拜信陵君這一情節,突出了信陵君形象之高大,對後世影響之深遠。

由此看來,在戰國四公子當中,後世人特別推崇信陵君,是完全理所應當的。不過,信陵君的結局是不幸的。他才高遭妒,被魏王廢黜,以致沉迷於酒色,最終因為飲酒過度而死亡。司馬遷給予他極大的同情。


天香引


信陵君即魏公子,這公子特別,是典型的膽大妄為加肆意妄為胡作非為的紈絝子弟,關鍵是反秦英雄人物形象(漢武大帝為其祖上塑造英雄源頭)光輝史記。

信陵君即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中的魏公子,名稱無忌,魏昭王小兒子,魏安釐王之小兄弟。因曾經封地在信陵,信陵君成了無忌封號。課本上信陵君竊符救趙一文“信陵君”的稱謂是後人編撰語言課文加上去的,一脈相承於司馬遷之褒義,司馬遷全文亦稱呼:公子。

魏公子無忌的光輝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呢?紈絝子弟的形象是肯定的,無可厚非,無需辯論分析。關注反秦英雄形象。源頭於劉邦去魏求拜於無忌門下,想做無忌幾千門客之一。結果無忌已死,無奈之下,劉邦拜於張耳門下。張耳是張儀後人,亦是連橫反秦英雄光輝照耀,但是張耳與陳餘之友誼被後人罵。雖得分侯掛相但形象不佳。怎麼辦?包裝無忌。《信陵君竊符救趙》應運而生!

信陵君的真實品性怎樣?善惡不分,良莠不辨。對兄不尊,對王不敬。無視禮儀法紀,進行有組織有預謀的違法犯罪活動,竊符,矯詔,殺將,擅自領兵伐秦。伐秦救趙,史記記載贏了,真實事實不知。倘若是輸了,沒打過秦兵,後果是什麼?不堪設想!實質上也是秦滅六國,秦一統天下。

試想當時,司馬遷因為李陵做辯護,一句話不恰當即獲誣罔死罪。無忌的行為,哪一樣不獲死罪?反而獲得正面形象,不就是劉邦的原由嘛。

信陵君紈絝子弟!



狼舞翩翩


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被稱作“戰國四公子。均以食客三千,禮賢下士著稱。而孟嘗君因個人私利仇怨,勾結他國;平原君貪財,利令智昏;春申君愛權,移花接木,最終滅族。三君皆好士以自為,而信陵則好士以為國也。信陵君“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真心禮賢下士,和劉備三顧茅廬異曲同工,如邀請侯贏,信陵君手握馬韁繩恭敬駕車請回侯贏。

深明大理大義,竊符救趙,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趙國安而魏國安,趙國危而魏國危。

知錯虛心改正,因竊符救趙引起魏王猜忌,客居趙國十數載,魏國危難時,本不願回魏國,毛公和薛公諫言,羞愧不堪,馬上回救魏國。

此外,在整個戰國史上,能夠在竊符救趙、合縱攻秦兩次擊敗秦軍,其軍事才能在戰國期間算成就較高的。

魏也在信陵君死後十八年就國滅。總體而言,信陵君在戰國四君子中,無論私德、公義、才能、威望都是翹楚,無愧戰國四君子之首


魔少老牛


信陵君即魏無忌,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評論

戰國四君,皆以好士稱,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蓋其質本仁厚,性復聰慧。聰慧則能知人用人,仁厚則待賢,自有一段慕不盡之真意,非勉強矯飾者可比,此賢士所以樂為用也。餘三君,孟嘗但營私耳,平原徒豪舉耳,黃歇愈不足道,類皆好士以自為,而信陵則好士以為國也。


米格


《史記》中司馬遷評價信陵君是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是否言過其實?

根據記載我們發現此人除了精神抗打擊力差一些,幾乎沒有什麼別的缺點。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可以說把秦國統一全國的進程拖了近二十年。信陵君魏無忌是一個改變歷史軌跡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不論他有多少瑕疵都不能溟滅其功績。

面對信陵君合縱抗秦的局面,秦國無奈用反間計除掉,可見信陵君對秦朝的威脅多麼巨大。

信陵君好義,有門客三千,曾多次勸諫魏王合縱抗秦,但未被採信,不得說不遺憾。面對強大的秦國,信陵君尤如蚍蜉撼大樹那樣,於事無補。但在自己以及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反抗是唯一的出路。

司馬遷在《魏世家》中提到,當時絕大多數人認為魏國的滅亡,是因為沒有任用信陵君。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國家軍事的強大離不開國家經濟的支撐。秦國在積蓄幾百年的力量後,已非關東六國可比。信陵君也只能像李牧那樣,保的了一時,保不了長久。況且,魏國在秦國眼皮底下,奉行遠交近攻的秦國不會放任其太久。

當然,他有缺點絲毫遮掩不了他的千古成就。可以說信陵是戰國時代光輝耀眼的人物之一。


多爾袞愛新覺羅


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弟弟,由於封地在信陵這地方,大家都稱呼他為信陵君。

信陵君名聲很大。為人極好,待人很和氣,做事厚道,很有氣量。對待有才能的人不管管老幼,身份貴賤都能做到以禮相待,一視同仁。因此投奔他的人絡繹不絕,跟他混飯吃的人多達三千之眾。

魏都 大梁東門有個名叫侯嬴的守門人。此人家裡很貧困,年紀也很大,已經有七十多歲了。信陵君聽別人說侯嬴很有才能,便馬上準備禮物前去拜望。但侯嬴拒不接受財物,並說"我不能因為貧困就接受公子的錢財,那樣會破壞我的操守,有損品德″。

信陵君回府後,準備了上好的酒席,請來了眾多達官貴人。人員到齊後,信陵君就帶了一些人,親自駕車去東城門去請候生,侯也沒客氣,撣了撣破帽子和舊衣服上的灰塵,就直接坐在了信陵君留出的左側空位上(左側代表尊貴)。

侯生不時偷偷的觀察信陵君的臉色,信陵君趕著馬車,態度十分恭敬。侯生便說:″我有個屠夫朋友,我想去看望他,能麻煩公子為我繞下道麼"?,信陵君毫無不悅,馬上抖韁前往。侯生下車同朋友朱亥嘮嗑,故意拖延時間不上車,還眯著眼觀察信陵君的表情,從信陵君臉上看不出一絲一毫不耐煩的樣子。信陵君的那些隨從都很惱火,只是不敢發作。很多老百姓圍觀,看到大名鼎鼎的信陵君竟為一個破爛老頭駕車,都覺得不可思議,侯生見信陵君的表情始終如一,才告別了朱亥,心滿意足的上了車。

一直在座上等著開席的貴客們,看到信陵君恭敬的把一個破老頭讓到上座,並表情十分敬重,都顯得很驚訝。

在大家都吃得高興的時侯,信陵君親自來到侯生面前給他敬酒。侯生感動的說"我只是一個看城門的人,可是公子竟能當著所有人的面,親自來接我,我就想成全一下公子的好名聲,故意繞道去拜訪朋友,好讓大家看到公子謙恭的表現,大家必然認為我是個小人,都會認為公子是個能禮賢下士的賢德之人啊"。

席後侯生向信陵君介紹了朋友朱亥。信陵君隨後多次前去拜訪朱亥,但朱亥從不回拜。

公元前257年,趙國被秦國打得大敗,都城邯鄲被圍困。

信陵君的姐姐是趙相平原君趙勝的妻子,平原君向魏王和信陵君求救。魏王令老將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營救。

秦王馬上遣使警告魏王說:“誰敢救趙就打誰"。魏王經過考慮,下令讓行進中的軍隊停下來,就地觀望。

平原君很著急,屢屢向信陵君告急,但信陵君始終無法說服魏王進軍。情急之下,信陵君決定捨身取

義,帶領眾賓客去趙國同秦軍拼命。

信陵君來到大梁城東門,告訴了侯生自己的決定並向他辭行。侯生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我老了,不能陪公子去了,公子好自為之吧"。

信陵君帶領眾人走了一程,品了品侯生說的話,感覺侯生並未盡言。於是令車駕返回東門。

侯生見信陵君又回來,便說:“我就知道公子會回來。公子的眾多門客為什麼就沒一個人替公子想個好法子呢?公子現在這個樣子去找秦軍拼命,跟拿肥肉去喂餓虎有什麼區別?,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

侯生給信陵君出了個主意,讓他想為法去找魏王寵愛的如姬幫忙偷出魏王隨身攜帶兵符,然後調動軍隊去救趙國。信陵君曾經幫助如姬殺死了殺害她父親的人。如姬正苦於沒機會報答信陵君,自然滿口答應。

順利得到虎符的信陵君正準備重新出發,侯生兜頭給他潑了盆冷水,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便兩半虎符驗證無誤,如果晉鄙仍不交出兵權怎麼辦"。侯生不等信陵君回答又說:"朱亥是個勇士,公子可以帶他一起去,晉鄙如果不交兵權的話,就讓朱亥除掉他"。

朱亥見信陵君來請他幫忙,痛快的說道:″我不過是一個屠夫,可公子竟然願意跟我這樣的人交朋友。我不喜歡繁瑣的禮節,所以也沒去回拜您。我一直在找機會,如今公子有危難了,我捨身相報的時機終於到了"。

信陵君一行人來到了晉鄙的軍營,詐稱魏王派信陵君來接替晉鄙指揮軍隊。晉鄙驗證了虎符,但還是拒絕交出軍權。朱亥不等信陵君發話,直接用藏在袖子裡的大鐵錐擊殺了晉鄙。

信陵君接管軍隊後,開始宣佈:"父子一起出徵的,父親可以回家,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回家,是獨生子的也回家"。 這麼一整頓,還剩八萬精兵開赴趙國。

秦軍得知魏國援兵將到,懼怕腹背受敵,便撤兵回去了。趙王和平原君十分感謝信陵君。信陵君讓其他將領帶領魏軍回魏國去了。自己就留在了趙國。

信陵君早就聽說趙國民間有兩個很有才能但身份低微的人,兩個人一個姓薛一個姓毛,薛公在酒店混日子,毛公則好賭博。信陵君想辦法找到了這兩個人,三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都很開心。

平原君得知後,很不高興。就對夫人發了一通牢騷,他認為信陵君不該自降身份,同賭徒等人來往。夫人隨即把平原君的話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便向姐姐辭行,並說道:“我在魏國時就聽說趙國這兩個人有才能。我去見他們時,還怕他們不願同我交朋友呢。平原君竟以結交他倆為恥,可見平原君不是個能交朋友的人"。

平原君聽說了信陵君說的話,覺得自己的心胸實在是沒法同信陵君相比。親自登門謝罪,並極力挽留信陵君。因此事,平原君的門客有一半人投奔了信陵君。

信陵君在趙國一住就是十幾年。秦國乘機攻打魏國,魏王派人來請信陵君回國助戰。信陵君害怕魏王因為盜虎符的事責怪自己,便沒答應。

毛公和薛公去見信陵君說:"如果秦軍攻破大梁,把您先王的宗廟給焚燬了,您還有什麼臉活在世上"。信陵君方才如夢初醒,連忙趕回了魏國。魏王隨即任命信陵君為上將軍統率魏軍。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在信陵君的請求下,各諸侯國紛紛派出軍隊援魏。信陵君率五國聯軍大敗秦軍,秦軍統帥蒙驁被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信陵君乘勝追擊秦軍,一直打到函谷關,秦軍閉關死守,不敢出戰。這一戰使信陵君的威名更加遠揚。

不久因秦國使用反間計,疑神疑鬼的魏王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權。鬱悶不已的信陵君在四年後(公元前243年)去世。時間只過了十八年,魏國就被秦國攻滅了。





大河橋下流


魏無忌(?—前243年),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為秦所滅。著有《魏公子兵法》。

廣招門客

當時范雎從魏國逃亡到了秦國當宰相,因怨恨魏國的國相魏齊,多次慫恿秦昭王攻打魏國,秦軍包圍了大梁,擊敗魏國駐紮在華陽的軍隊,迫使芒卯戰敗而逃。安釐王和魏無忌為此十分憂慮。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當時的魏無忌威名遠揚,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

有一次,魏無忌正跟安釐王下棋,而北邊邊境傳來警報,說:“趙國發兵進犯,將進入邊境。”安釐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魏無忌勸阻安釐王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又接著跟安釐王下棋,彷彿無事一般。可是安釐王驚恐,全無心思下棋。又過了一會兒,又從北邊傳來消息說:“是趙王打獵,不是進犯邊境。”安釐王聽後很驚訝,問道:“公子是怎樣知道的?”魏無忌答道:“我的食客中有個人能深入底裡探到趙王的秘密,趙王有什麼行動,他就會立即報告我,我因此知道這件事。”從此以後,安釐王因害怕魏無忌賢能,不敢任用其處理國事。

禮賢下士

當時魏國有個隱士,叫侯嬴,已經七十歲,因家貧,做著大梁夷門的守門小吏。魏無忌聽說此人後,前往拜訪,並想饋贈一份厚禮,但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不能因我看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財禮。”魏無忌就大擺酒席,宴飲賓客。大家來齊坐定之後,公子就帶著車馬以及隨從人員,空出車上的左位,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嬴。

侯嬴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帽,就徑直上了車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貴座位上,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想借此觀察一下魏無忌的態度。可是魏無忌手握馬韁繩更加恭敬。侯嬴又對魏無忌說:“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場,望能委屈一下公子的車馬載我去拜訪他。”魏無忌立即駕車前往街市,侯嬴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縫著眼觀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裡,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時暗暗地觀察公子臉色。魏無忌的面色更加和悅。

此時,酒席上魏國的將軍、丞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貴賓坐滿堂上,正等著魏無忌舉杯開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魏無忌手握韁繩替侯嬴駕車。魏無忌的隨從都暗地責罵侯嬴。侯嬴看到魏無忌面色始終不變,才告別了朋友上了車。

到家後,魏無忌領著侯嬴坐到上席,並向全體賓客恭敬地介紹侯侯嬴,滿堂賓客都十分驚異,大家酒興正濃時,魏無忌站起來,走到侯嬴面前舉杯向他祝壽。

其實候贏也絕非等閒之輩,當信陵君的車隊路過大梁東市的時候,他故意讓信陵君把車停下,說是要到東市去見一個朋友,叫信陵君在車上等他回來。對於候贏看似傲慢的要求,信陵君很爽快的答應的,並且耐心地在車上等候贏回來。其實候贏之所以要這麼做,他是在用自己的傲慢無禮為信陵君贏得聲譽、贏得民心。當他去東市會見自己的朋友,是有意把信陵君涼在一邊,他是想看公子的反應如何,若公子此時仍恭恭敬敬地在車上耐心地等他,那麼公子就會在人們的心目中贏得禮賢下士的美名,到那時各國的有才之士就會慕名而來,為公子為魏國所用。而一切也真如候贏所希望的那樣,當他去會見自己的朋友朱該後,信陵君依然是恭恭敬敬地在車上等他回來。試問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找到第二對這樣的主僕不?

信陵君用他的真誠打動的候贏同時也贏得了天下民心;候贏用他的傲慢無禮成就了信陵君併為他贏得了聲譽。

竊符救趙

信陵君不僅待人真誠,而且在對待朋友方面也是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急而先急。這從他竊符救趙一事中就足以看出。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以趙國的慘敗而告終,秦軍進而兵圍趙都邯鄲。當趙都被秦軍所圍時,以趙相平原君趙勝為代表的趙國重臣,此時採取了合縱抗秦的外交戰略,他們派人遊說楚、魏、齊、燕等國,希望這些國家能夠派援兵救趙國與險境,共同對抗強秦。當趙國的使臣到達魏國的時候,剛開始魏王還答應派兵十萬援助趙國,共同抗秦。然而沒過幾天魏王忽然就反悔的,不打算援助趙國了,而且還令已經出發的十萬大軍在黃河北岸的安陽停了下來,對秦趙邯鄲之戰採取觀望態度。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魏王改變主意了呢?原來是秦王聽說魏王準備派兵增援趙國,於是就派人到魏國去恐嚇魏王,秦使對魏王說到:若是大王非要不聽秦王的勸告去援助趙國的話,那麼待我們大王把邯鄲拿下來以後,下一個目標就是你們大梁了!魏王本來就是一個膽小的人,聽了這話自然是不敢在派兵援趙了。

然而當平原君知道魏王改變主意的消息後,很是著急,因為他知道,如果魏國的援兵不來,僅憑趙國一己之力,是很難戰勝強秦的。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妹夫信陵君,餘是就派人去找信陵君幫忙,並教使者對信陵君說道:“我之所以與公子結為秦晉,是因為我認為公子是一個忠義之人,如今趙國有難,而公子卻袖手旁觀,難道這就是公子的作風嗎?公子不看在我的面子上,也應該看在您姐姐的面子上幫幫趙國啊!趙國若是為秦所滅,那麼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你們魏國了,唇亡齒寒,還望公子三思。”聽了這話,信陵君心裡挺不好受的,唇忘齒寒的道理他又何嘗不知道呢!可是他已經去勸過魏王好幾次了,利害關係也說了,可是魏王就是不發兵,他也沒辦法啊!想到這裡,或許此刻信陵君的眼瞼已經溼潤了,然而為了朋友,為了姐姐,為了魏國,他決定鋌而走險,帶著自己的三千門客,百乘之兵去援助趙國。當信陵君的車隊路過東門時,他想起了候贏,於是就停下車,專程去拜訪候贏去了。可是奇怪的是,當公子見到候贏後,候生卻一言不發,臨走的時候連一句送行的話都沒有。當信陵君的軍隊東出城門之後,一路上他越想越奇怪:我平時待候贏不薄啊!可為什麼走的時候連一言半詞都沒留下呢?他定然是有什麼話要說,於是又帶領車隊奔東門而回。此時候贏早已現在東門外等待信陵君的歸來,因為他知道,信陵君若不把事情問個清楚明白,他是不會就這麼離去的。當兩人再次見面的時候,我真不知道面對愛情此景,他們的內心是作何感想的,或許唯有他們自己清楚明白。

再次相遇之後,候生這回是開門見山地跟信陵君講解當今形勢,他對公子說道:“方今天下,秦強而六國弱,若已魏之私力抗衡於秦,絕非秦之對手,唯有聯合六國之力以拒秦,方能勝秦。而今趙都邯鄲被圍,我們若不救之,趙國必亡。而僅憑公子一己之力救秦,此無疑於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唯有調動大王的十萬大軍方能救趙,除此別無他法,據我說知,公子您曾有恩於大王的寵妃驪姬,若求她幫忙,她一定答應。到時讓她在大王熟睡的時候竊得兵符,公子隨即北上安陽,調動晉鄙軍救趙,若晉鄙肯交出兵權從之固然好,若不從,可使人將起當場擊斃,奪得兵符。而此人者,真是在下的好友朱該,此人力大無窮,勇猛過人,現正隱居於東市,只待公子前去。當公子奪得兵符,援兵就趙之時,老朽則會北向而刎,以報公子的知遇之恩……”聽到這裡,此時信陵君已聲淚俱下,不知道還說什麼的好,或許這就是古人說推崇的“士為知己者死吧!”人生在世,又有什麼能比得一知己更高興的事呢?後面的故事也真如候贏所預料的那樣:信陵君求驪姬竊魏王兵符於臥榻,尊候贏之囑,會朱該於東市,調晉鄙軍於鄴城,晉鄙不從,朱該當場擊斃之,奪其兵符,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方率兵北上救趙。

公元前258年,趙國在楚、魏援軍的幫助下,裡應外合,對秦軍實行內外夾擊,最終打敗秦軍,邯鄲之圍遂解。

從竊符救趙一事足可以看出信陵君的為人: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急而先急;做事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或許也真是如何,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信陵君是四公子中唯一一個在各諸侯國中享有崇高聲望的人,緣於此,“魏因有公子在,諸侯不敢侵,十餘年相安而無事”。

智高人膽大

竊符救趙之後,信陵君害怕回國之後會被魏王怪罪,故便在趙國一住就是十年。十年異國他鄉的生活,我不敢想象對了一個堂堂的魏國貴公子來說,這十年意味著什麼,然而十年的等待總算是換來了魏王的回心轉意,十年之後信陵君歸魏,被魏王拜為相國、大將軍、上卿,執魏國牛耳,一時間成為了魏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貴。

如今貴為魏相了,按理說功名已成,就應該好好地享受生活了,可是信陵君卻一天都沒有閒著,他得趁著自己如今大權在握,盡己所能,為魏國爭得更多的生存空間,以使魏國能在七雄爭霸中立於不敗之地。而要為魏國贏得生存空間,就內而要言自身的改革是必須的,而對外呢?儘量的去削弱強秦的實力則知擺在信陵君面前的一件很棘手的事。因為他知道,方今天下,雖名為七雄爭霸,而實則是秦國一家獨大,若不削弱秦國的實力,以至使七雄保持儘量均勢,那麼今後魏國乃至六國很難拜託為秦所滅的命運。可知他又知道,若僅憑魏國一國之力,是很難和秦抗衡的,唯有聯合山東六國之力,方能在抗秦中取得優勢。為此,信陵君通過自己在六國中的聲望和信譽,對山東六國採取了強大的外交攻勢,在信陵君的遊說下,楚、燕、韓、趙四國答應聯魏抗秦。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無忌率燕、趙、韓、楚、魏五國之師擊秦,秦軍遭到致命打擊,節節敗退,秦所征服的河內之地盡失,又復退兵至河外陝、華二地。五國之師在信陵君的帶領下,直撲秦之東大門函谷關而來。而此時的秦王子楚呢!在如此慘敗的打擊之下,子楚感到沒有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心火上焚,在加上原本體質就不好,很快就兵倒了,沒多久就奄奄一息了。秦莊襄王三年(前247)五月,子楚帶著滿腔噴概撒手人寰,將大秦江山仍給了他年僅13歲的兒子贏政。

可以這麼說秦王的直接死因,是因為受不了為信陵君所慘敗的打擊,“一氣而亡的”。但不管怎樣說,在這次西征中,五國之師取得了大勝,秦軍慘敗,丟城失地,國君喪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與信陵君的傑出指揮分不開的。試問在戰國爭霸中,還有那次戰役能和這次相比,讓秦軍敗的如此之慘?沒有。

自古以來,凡功成名就者,需急流湧退方能保全性命於亂世,壽終正寢。在這點上做的最好的可能也只有范蠡了!“狡兔死,走狗烹。良弓藏,謀臣滅。”范蠡是深知此理的,當他輔助越王勾踐復國滅吳後,他並未因留戀高官厚碌而貪戀權貴,而是及時功成身退,因為在這麼多年與越王勾踐的共處中,他深知勾踐是一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人。范蠡是全身而退了,可信陵君呢?未能明白這個道理,當他率五國之師伐秦大勝歸來之後,隨著權勢、聲望的不斷提高,引起了魏王的不滿和猜忌,後來信陵君雖仍貴為魏相,卻不再得到魏王的信任與重用了,或許後來信陵君也明白了其間的道理,故每天也就只能在鬱鬱寡歡中借酒澆愁………幾年之後信陵君帶著未能振興魏國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對於信陵君的一生,可以用“精彩”和“絢爛”來作答,而其間又帶有幾分壯志未籌的憂傷。

後世評論都言信陵君為戰國四君子之首,夜是有原因的,而且他還有兵書存世,如果他不死,說不定秦難統一!


FisherWang


信陵君,魏無忌,小名阿衡,魏襄王的孫子,魏昭王的少子,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弟弟。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其中,信陵君為戰國四公子之首。

信陵君為人禮賢下士(禮讓侯嬴)、急人所急(竊符救趙)、用悲憫的心守護亂世的弱者(為如姬報仇)... ...信陵君深謀遠慮、目光長遠、不居功自傲、不以富貴逼人、可以與屠者在市井談笑風生、可以為了求賢穿越整個大梁、邯鄲城都... ...史記寥寥無幾的話語,將一個戰國的王子、英雄寫了在紙上。然而這些記載,少之又少,使信陵君的一生只有少許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