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戰國四公子,司馬遷為何獨愛信陵君?

詩莫顏


豈止是司馬遷,漢高祖劉邦也把信陵君視為偶像,他每次過大梁城,都要拜祭信陵君,還派人給他守墓。

為何太史公、漢高祖都對信陵君情有獨鍾?因為所謂“戰國四公子”,實在是隻有信陵君,當得起此名。

所謂“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末期,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和魏國的信陵君。這四個人,都是王親國戚,權重當時,在國內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能夠左右朝政。他們都大興養士之風,豢養了大批的門客。他們都屬於王族內的能人,不是國王,但起的作用勝似國王,在面對秦國咄咄逼人的統一態勢之時,能夠集合特殊的人力物力相與抗衡,發揮身為國王所不能為的一些作用。

他們的事蹟見諸《史記》,記載甚詳。他們都是名重一時,但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四人的行為性質,並不相同。

孟嘗君最出名的故事,一個是薛地放債,一個是雞鳴狗盜。但是前者是馮驩替他做的,後者是他豢養的門客所為。秦王請他去為相,他也去了;路過趙國的時候,平原君輕慢於他,他就怒了,他的手下殺了幾百號人,竟然滅了一個縣走了。這可以說是狠人,但遠遠稱不上君子所為吧?後來他在齊國地位很尷尬,齊王忌憚他,但又奈何不了他。他在他的薛地終老,竟然像一個獨立王國。

平原君是趙國的公子,跟魏國有聯姻。他也養士,權傾朝野,參與趙國決策。但是,從上面他對待孟嘗君的態度,就可以見此人之一斑。著名的長平之戰,戰端實在是因為韓之上黨投趙,他力主接納,終致大戰。可見他的政治智慧也就那麼回事。他的器度格局,甚至比不上他手下的門客毛遂。毛遂自薦的故事家喻戶曉,這樣一位有擔當、有能力的門客,他竟長期不能發現,可見他也並無識人之能。

春申君倒不算是楚國的王族,但也是權重一時,甚至能夠左右楚王之廢立。但是,如果春申君果然賢能,怎麼會被李園這樣的奸佞小人鑽了空子,替他人作嫁,穢亂了楚國王室,自己也身遭橫死?

究其原因,都是一個“私心”而已。孟嘗君不可謂沒本事,但他的本事其實都是用在自身的存亡和勢力上了,所用的雞鳴狗盜之輩,也談不上於國有何益處。春申君之所以最後能有那樣的結局,也是為了自身的權勢。楚王無後,他進獻懷孕了的美女,不想卻被奸人所乘,也算是咎由自取。平原君到還不算有大的問題,但是格局不夠,眼界不高,能力也不行。

俗話說“人比人該死”,再看看信陵君,你就知道什麼叫翩翩佳公子了!

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權勢是沒得說了。但是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他的禮賢下士,可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老子有錢,所以多養幾個死士就得了。他是真的會放下身段,去深街陋巷,去拜訪平頭老百姓,是真心誠意與之結交。他的真心,換來的也是這些人的真心,所以,事當邯鄲之圍,他有求於這些人之時,他們都將身家性命交給了他。要說邯鄲之戰,魏王已經下令不許救援,他矯殺晉鄙,私調軍隊,這是越權了,但是他寧可這樣做,也要救援鄰國,除了應他的親戚平原君之約之外,更是看到了東方六國的艱難處境。在那時,秦國的攻伐已經勢不可擋,單獨任何一個諸侯國,都無法獨立應付秦國,只有各國合縱,方有一線生機。但是魏王和其他諸侯國都是畏葸不前,這件事不得不由他來做了。這一點戰略眼光,比平原君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他成功了,邯鄲之圍遂解,但是他卻回不去了。國不可有二日,他的光芒已經蓋過了魏王,回國已經很難有他的空間了。所以他滯留邯鄲若許年,終日自甘墮落。但即使是這樣,在關鍵時刻,他仍然會挺身而出,率領諸侯聯軍,一直打到函谷關外。這是東方六國在滅國之前的最後一次合縱了,也幾乎是最後一次機會。但也只是讓各國多苟延殘喘了幾年而已。信陵君自己,有此一役,名聲更盛,但是他以魏國公子,又顯示了比魏王還要強的威望與能力,他就更是無路可去了。最終,他死於醇酒婦人的放縱之中,令人唏噓。

要能力有能力,要格局有格局,要威望有威望,信陵君的悲劇,只在於,很可惜,他不是魏王。把那三位公子和信陵君作比,你就能看出,這人格魅力,差得不是一星半點,“戰國四公子”,真的只有信陵君當得起,也就難怪太史公和漢高祖都對他推崇有加了吧!


軒轅十四Rex


先來說說何謂戰國四公子。話說在戰國時期,有這麼四個人他們心懷天下,想要為國排憂,建功立業。怎麼辦,單靠自己單幹當然不行,得組建公司啊,得招兵買馬,得增員增效啊!於是呢就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爭先恐後,你爭我趕地招攬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以期有朝一日有人能助其大展宏圖,得償所願。當然也不排除有的是飢不擇食。像我們的孟嘗君同志就招了大批雞鳴狗盜之輩。這些人有用沒用不知道,反正銀子是沒少花。

說了半天,這戰國四公子到底是誰呢?看官莫急,聽我一一道來。他們就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這四人中,除了平原君,其他三人司馬遷都是給他們單獨作傳的。所以你看,說司馬遷在戰國四公子中,單獨給信陵君作傳是不對的,至少也是不準確的,他不是也給孟嘗君和春申君單獨作傳了嗎?

換個角度想問題沒準會柳暗花明!作者應該這樣問:《史記》中關於戰國四公子的記載,司馬遷為何給其他三個人都單獨作傳,獨獨平原君要和別人一起作傳呢?這才是一個好問題!

個人觀點,歡迎吐槽。鑼不鼓敲不響,理不辯不明。品評歷史,體味人生,請關注:楊家將之五郎拜佛


楊家將之五郎拜佛


《史記》四公子傳記中,只有信陵君叫《魏公子列傳》,內文也是稱公子,不直呼其名。由此可見司馬遷毫不掩飾對信陵君的熱愛。

司馬遷為何如此推崇信陵君,可能與其自身的經歷有關。據說太史公身陷囹圄,需要錢打點救助時,遍訪周遭親友,均無所得。現實中的人情冷暖,讓太史公不由得感念急人所困的信陵君和那個士為知己者死的重義輕利時代,或許對於司馬遷來說,信陵君可以算是一個知己了吧。

高中讀的文章《信陵君竊符救趙》中,讓我們見識到了信陵君的才能膽識,太史公司馬遷不正是抑塞磊落之才嗎?正是仰慕信陵君的伯樂之才,才為其單獨作傳。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歡迎大家評論。


天使穿了我的衣裳Lisa


信陵君公子無忌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有才華,但命運也最令人心酸的一位。《史記》為四人所作的傳記裡,平原君跟別人合傳,稱《平原君虞卿列傳》,春申君、孟嘗君分別單獨作傳為《春申君列傳》和《孟嘗君列傳》,在以上傳記中司馬遷均直呼三人的名號;而惟獨信陵君的傳被命名為《魏公子列傳》,且通篇不曾呼其名號而皆尊稱為“公子”。


樂高VR源頭廠家


咱們先來看一下戰國四公子都有誰: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這四位在當時都是各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各自的君主招攬人才以對敵。

下面咱們來詳細的看一下這四位都是什麼樣的人:

一、魏國信陵君:魏昭王之子,為人很是謙和,禮賢下士,平等待人,由於信陵君過硬的人品值,得到了諸多才子的認可,都願為他所用,食客三千有餘以至於一連十來年周邊動盪,但是有信陵君坐鎮,都不敢來侵犯魏國。最著名的典故是“竊符救趙”。


二、趙國平原君:趙國公子,風度不凡,以好養食客聞名,只是他資質平庸,看不清大局,誤了事。跟他有關的典故是毛遂自薦。

三、楚國春申君:黃歇,一提這個名字怎麼老是有黃軒的形象徘徊在我腦海中(電視劇看多了)。春申君知識儲備量大,口吐金蓮,仰慕他的食客頗多,後來他任宰相,自私自利,不聽忠言,不辨忠奸,最後慘遭殺害。


四、齊國孟嘗君:齊宣王弟弟之子,從小遭父親嫌棄,但憑藉自己招攬人才的本事繼承了爵位,他招攬人不分品性,良莠不齊,各國犯罪逃亡之人都趨之若鶩,多雞鳴狗盜之徒,由此可見孟嘗君人品。

司馬遷對這四君子中的信陵君很是敬重,對比以上各位的性格及處事肯定大家也都覺得信陵君更加優秀。司馬遷寫《史記》時對其他三位都是以封號稱之,但是對於信陵君以魏公子稱呼。全篇都是公子這個,公子那樣,尊敬之情可見一斑。



雙人得


司馬遷作為一個史學家,很欣賞戰國四公子,為他們單獨做列傳,可是我們從下《史記》目錄中可以看到,信陵君傳叫魏公子列傳,並且在列傳中,很多地方稱他“公子”,這是有別於其他三位的地方。

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戰國時期有養“士”的風氣,所以四公子都是門客盈門,並且不計功利,不計高低,禮賢下士,但他們各有特點。   

孟嘗君是隻要有一技之長,哪怕是潛逃犯,都可以投到他的門下,才有了雞鳴狗盜的故事。並且有點殘暴,孟嘗君個不高,他跑到趙國,趙國人說:“乃眇小丈夫耳。”就因為這一句話,他殺了人家幾百人才離開。   

平原君是個對朋友很講義氣的人,為了網羅人才,平原君可以當眾殺美人。這才有了後來的毛遂自薦,幫助他達成了與楚國的合約。但在司馬遷的眼中,平原君是一個貪小便宜,不識大局的人。因為貪激化了秦趙之間的矛盾,釀成了趙國四十萬大軍在長平被坑,邯鄲差點滅亡的悲劇。

春申君為相期間,英明果決,楚國一度強大起來,到晚年卻越來越昏聵,雖有大量賓客,卻聽不進良言相勸,因一己私利,不能明辨忠奸,最後被刺殺,司馬遷感嘆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在四公子中,交友最沒有功利的當數信陵君。用司馬遷的話說是不恥下交。信陵君的義主要體現在竊符救趙這件大事上。明人唐順之在《信陵君救趙論》中分析得很透徹:“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唐順之認為信陵君竊符救趙決非只是對平原君的哥們義氣,而是有保存趙國也保存自己國家,進而保存六國的眼光和大義。 


超哥說成語


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出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合稱“戰國四公子”,他們的門客都有幾千人,在國家的軍事和政治上面都做了巨大貢獻,四公子大部分都是皇族後裔。

司馬遷喜愛這個信陵君可能因為信陵君大仁大義,禮賢下士的德行讓古代的司馬遷比較喜歡。信陵君為了救趙國,做出了“竊符就趙”


的壯舉。

可能司馬遷也是對比自己的情況,信陵君做了那麼大的事,欺瞞君上後來到了趙國也很受人尊重。自己因為說了幾句話就收到牢獄之災,實際他很羨慕信陵君。

第二,可能真的沒有特別的原因,可能因為信陵君人格魅力很強大,司馬遷就是特別佩服他。在史記中,司馬遷對信陵君讚賞的詞彙數不勝數。


恆段


戰國四君子都有列傳,不是單單隻有信陵君魏無忌。

不過看司馬遷的確對魏無忌尊敬,其他人都直稱什麼君,而,司馬遷稱呼信陵君魏無忌為“公子”,這待遇也沒有誰了。


下面是《史記》目錄:

卷七十五\t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t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七\t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t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江城月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你難道沒看過《史記》嗎?

《史記》第七十五卷至七十八卷是列傳第十五至第十八,分別為《孟嘗君列傳》、《平原君虞卿列傳》、《魏公子列傳》、《春申君列傳》!

四公子除了平原君之外,都是單獨立傳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只單獨為信陵君立傳的說法。


公子皇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9a9ccb117227bec342cef30d8f653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