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保住魏國,為何卻不能取得魏王的信任?

yuan_jian


“一掬信陵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後世對信陵君評價非常的高,他也是戰國四君子裡,最具“賢名”的。那麼為什麼他會落得被君王忌憚,為避禍飲酒過度而死呢?今天老鴨來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 為什麼養士

信陵君開篇就是和他的哥哥魏安釐王下棋,突然傳來警報,魏安釐王嚇壞了,以為遭到趙國襲擊了。而信陵君呢,不閒不忙的說他哥哥,“不用驚慌,這是趙國在狩獵”。魏安釐王問,“你怎麼知道?”信陵君從容不迫的說,自己的人安插到了趙王身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向他彙報。

信陵君養了一群人,這群人只負責為他賣命,魏王都不知道的事,信陵君卻知道,這對於一個帝王而言,是一個什麼樣的諷刺?俗話說,鞭長莫及,其他國家君王的事兒都能瞭解,自己國家君王的事兒呢,魏王顧忌也是人之常情。況且養士如果是為了國家,為什麼不舉薦賢能,推舉給自己的上司呢?

信陵君養士,很多人不遠千里都投奔信陵君,諸侯王也因為這個原因,不敢加兵攻打魏國十餘年。請注意,不因為懼怕魏王,是懼怕信陵君。一個下屬的名氣比自己要大的多,作為魏王,會有什麼樣的感想?

二、養士的功效

信陵君最有成就的功績有兩件“竊符救趙”和領兵攻秦。他聽從候贏的建議,幫助魏王的如姬報了殺父之仇,如姬為了報答信陵君偷取了魏王的兵符給信陵君。

於是信陵君帶著候贏推薦的大力士朱亥去軍營裡面,信陵君沒有對大將軍晉鄙曉以大義,卻在晉鄙懷疑他偷了魏王的兵符時,錘殺了他。

我們分析一下這件事,候贏為了報答信陵君,他去軍營時,候贏沒有隨從,如果信陵君成功了,候贏出的主意,留在魏國肯定是死。信陵君如果沒有成功,侯贏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也是死。

再說如姬,偷盜兵符是多麼大的一件事,一個國家的安危就在枕邊人這邊出問題了。可想而知,如姬哪怕再受寵愛也難脫死罪。

晉鄙,晉鄙是魏國一位老將軍,如果魏王的弟弟都像信陵君這樣,誰敢做將軍。一生沒有過錯,就是太認真了,忠誠上司,就被人殺了。況且,魏國的將軍本來知名的就很少。

迴歸到養士方面,三千多人,居然沒有人能說服魏王“唇亡齒寒”,讓他發兵救趙。什麼樣的人才是真的人才?

三、最終結果

信陵君養士使得自己的名聲大振,圍魏救趙後,趙王要送城池給他,他很開心,覺得自己功勞很大。手下人說,你對趙國有功,可你是魏國的罪人啊,這份功勞不能接受啊!信陵君聽後,覺得很慚愧,聽從了建議。

當秦國攻打魏國,使魏國陷入危難時,他開始也不願意去,毛公和薛公就勸他,趙國之所以對你好,是因為還有魏國做靠山,況且自己國家有難,不去救助,有何面目去見先人,信陵君聞言慚愧,趕快回去帶領其他國家一起攻伐秦國,並取得勝利了。勝利之後,其他國家送來兵書,信陵君一時興起,都寫上自己的名字,當做自己的兵書了。

秦國也因此十餘年不敢攻伐魏國。但是,秦國反間計用的很好,信陵君畢竟是自己的名聲過於大了,在魏王心裡一直有根刺,越長越大,最終離間了他們,信陵君為了避免嫌疑,終日飲酒而亡。

信陵君之所以是個難評判的人物,是因為他做的事情是對的,他對國家是有功績的,總體是比較賢明的,不是純屬為自己的。儘管他也曾為五座城池動過心,為了名聲,在兵書上籤過字。可是他不瞭解,作為下屬,聲名太過,對於上司是種威脅,最終也危及了自己。


老鴨說歷史


信陵君本名魏無忌,是魏國的公子,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王就是魏安釐王,兩個是異母兄弟,公元前276年魏昭王去世,魏安釐王繼位,魏無忌被封於信陵,所以後世皆稱為信陵君。

信陵君的性格是有情,有義,豪氣沖天,魏王的性格是膽小,多疑,畏首畏尾,兩人性格反差極大。


信陵君仁愛寬厚,禮賢下士,散盡家財,延攬食客,士人爭相歸附於他,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最高峰人數達三千人之多,威名遠揚,有一次同哥哥魏王下棋,突然北方邊疆傳來警報,說是趙國可能發兵進入邊境,魏王嚇的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人商議對策,信陵君連忙阻止說“這是趙王在打獵,不是進犯邊境”,過了會,傳來了消息,果然是趙王在打獵,魏王感到很驚訝,問道“公子是怎麼知道的?”,信陵君隨便地答道“我的食客中有人能探到趙王的秘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魏王的多疑病犯了,心想“你現在就這麼利害了,將來還了得,不能把國家大事讓他處理了,不然魏王就是他了”,從此以後,信陵君始終得不到魏王的信任和重用。

秦趙長平之戰三年後,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魏請求救援,魏王派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秦王得知後就派使者警告魏王“你要敢派兵支援,拿下趙國就先打你魏國”,魏王的膽小病犯了,馬上通知晉鄙駐紮在鄴城不要動,觀望觀望再說,最後還是信陵君聽從了侯贏的計謀,竊得了兵符,讓朱亥殺了晉鄙,方才率軍打退了秦軍,保住了趙國。做為魏王唇亡齒寒的道理應該還是懂的,保住了趙國,就是保住了魏國,但信陵君竊符救趙,還殺大將實在是膽大包天,別說是信任了,連做到容忍都難,不興師問罪就不錯了,信陵君也是知道哥哥的性格的,所以在趙國居住了十幾年不敢回去。



後來恢復元氣的秦國乘信陵君在趙國就日夜不停地進攻魏國,魏王尋求各國救援無人響應,只好派人請信陵君回國,信陵君不計前嫌,毅然回去救魏,魏王任命他為上將軍,此時國都快破了,魏王也不敢多疑了,恐怕也是來不及懷疑,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派出使者向各國求救,各國聽說他擔任了上將軍,紛份派兵救援,於是信陵君率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保住了魏國,信陵君的聲威更是震動天下,有信陵君在,秦再無可乘之機,魏國也可高枕無憂,秦王針對魏王的多疑性格,派人在魏國大搞離間之計,四處散佈謠言,還假裝派人祝賀信陵君登王位,安定後的魏王疑心病又犯了,馬上剝奪了他的兵權,從此他心灰意冷不在上朝了。



信陵君不能取得魏王信任的直接原因是秦國的挑撥離間,間接是魏王的多疑,還有和信陵君自身的粗放,豪邁也有關係,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雪上長留馬行處


信陵君能養門客三千,僅為王弟甚至不掌權也能為國家幹出許多大事,這就是分封時代貴族權益受到很大程度的尊重和士人能得貴人賞識供養從而能施展才華。因而,在那種時代裡,社會雖動盪但思想文化繁榮、人才輩出,富有創造性。如今,這種分封時代的一些特點(戰國時分封在衰落),在巴基斯坦西部部落山區和阿富汗的一些地方還能看到,在那些地方,一統權力欠缺,眾多酋長豪門各有勢力,他們往往設有客棧設施,供一些追求事業衣食無著的人棲身,這些門客既為主人做些事,也有很大的自由做自己的事。而這樣的社會環境,產生了多少讓各國頭痛的伊斯蘭聖戰分子、勢力,大家也有目共睹。所以,亂世出英雄(出思想、各類人才、各種創造),真不虛也。至於專制大一統,社會是安定了,然而許多創造繁榮傳奇也消失了。


扎西284919421


公元前260年秦國在長平坑殺了趙國40萬精銳,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六國求救,魏國雖然派兵但是卻按兵不動,信陵君聽從門客侯嬴的建議派人給魏王的寵妃如姬送信要她偷出魏王的兵符,如姬為報答信陵君當年替自己報父仇的恩情,果然偷出了兵符,信陵君拿到兵符以後火速趕往前線,又讓大力士朱亥殺死了原來的將軍晉鄙,假傳聖旨,親自帶領8萬精兵,大破秦軍解除了趙國之圍,自己也因為怕回國受到魏王的責怪而在趙國一住就是 10多年。

後來秦國不斷攻打魏國魏王不得已請信陵君回國主持軍務,結果信陵君率領六國大軍大破秦軍,名揚天下。但是從此以後魏王逐漸的解除了信陵君的一切實際權力,處處打壓他,據說後來還把如姬賞賜給了他,信陵君有志難伸,不久就病故了。

其實在下以為信陵君落地這麼一個下場完全是一山不容二虎,他大有功高震主之嫌,魏王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必須打壓在各方面都強於自己的弟弟信陵君,但是他這樣做雖然保住了自己的王位卻輸掉了整個國家。


歷史中的酒囊飯袋


在古代,擁有門客的多少象徵著社會地位和社會推崇度。而信陵君是一個擁有三千門客的人,他的存在對於魏王來說,本來就是威脅的存在。再加上魏王是一個猜忌心很重的人,秦國的挑撥離間,信陵君就更不能得到魏王的信任了。

小編認為信陵君雖然保住了魏國,但是同樣不幸的是功勞太大了,魏王本就是特別害怕他功高蓋主。


歷史拾遺者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王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為人仁義豪爽,禮賢下士,不惜將自己的產業優待那些食客,把有一技之長的人都蒐羅到自己門下,不論身份貴賤都一視同仁看待,傳說在家裡養了近三千多門客。魏國有一個隱士叫候贏,做人清高,但很有謀略,年歲已高還當守門的小吏,生活貧困潦倒,信陵君聽到後仰慕他的才能,誠心與他結交。一次信陵君在家中擺宴大會賓客,客人坐定後,他告訴大家還請一個朋友,等得心焦的賓客一看,請來的竟然是個穿的寒磣的老頭兒,而信陵君卻滿不在意地把侯贏讓到上座。歷史上的竊符救趙就是信陵君聽侯嬴之謀略,屠夫朱亥幫信陵君殺了魏王派去救援趙國,卻按兵不動的大將晉鄙,奪得兵權,解了趙國邯鄲之圍,保住了趙魏的危局。魏無忌的才能和膽略,受到人們的稱讚和仰慕。魏王,結合信陵君種種行為,猜忌信陵君會給自己的王權造成威脅的原因吧!


50000501025


信倰君救魏,是情理之事,但魏王不信任,對怕信陵君奪取他的政權,這是歷代君王所忌怕的事,過河拆橋的事,古往今來多的是。


盧教練6


有樓主講得比較詳細到位了,我也就不敢賣弄了,支持"歷史解秘”的回答。


逸1567755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