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免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

引用本文:

丁乃清, 魏嘉, 陳仿軍, 蘇舒, 劉寶瑞. 胃癌免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J]. 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誌, 2018, 4(2): 1-5.

丁乃清,魏嘉,陳仿軍,蘇舒,劉寶瑞(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腫瘤中心 南京大學臨床腫瘤研 究所,南京 210008)

【摘要】 胃癌發病率高、預後差,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腫瘤治療帶來了革命 性改變,也給惡性腫瘤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目前,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 程序性死亡 蛋白配體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單抗已被獲批用於胃癌的治療,多項腫瘤疫苗、過繼性細胞療法治療胃癌 的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本文對胃癌免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 胃癌;免疫治療;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體1 單抗;過繼性細胞療法;腫瘤疫苗

胃癌是世界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是世 界第二大主要癌症相關死亡原因[1]。胃癌初期症狀 隱匿,60% 以上患者就診時即為局部晚期或進展期, 5 年生存率僅為2% ~ 15%[2]。目前,胃癌的治療 仍以傳統手術、化療為主。隨著對腫瘤發生發展分 子機制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胃癌分子靶向治療的研 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以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1 receptor-2,HER-2)為靶點的—— Herceptin 以及廣譜抗血管生成藥物——Apatinib、 Ramucirumab 相繼獲批用於進展期胃癌的治療,但胃癌的靶向治療遠遠落後於肺癌、乳腺癌、腸癌等西方常見病,且胃癌異質性高、可選擇靶點少,因此亟需新的治療方法[3-5]。

近二十年來,研究者們努力嘗試利用機體自身 的免疫功能對抗腫瘤,這種治療策略被稱為腫瘤免 疫療法。其目的是通過增強機體自身的抗腫瘤免疫 應答,或外源性地補充抗腫瘤免疫活性細胞或藥物, 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以免疫檢查點阻斷、腫瘤浸潤 性淋巴細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 嵌合抗原受體T 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 ptor T cells,CAR-T)及T 細胞受體嵌合型T 細胞(T cell receptor-modified T cell,TCR-T)在內的免疫療法在 多種腫瘤的治療中均取得了一定療效[6],在胃癌的 治療中也進行了初步探索及應用[7,8]。本文對胃癌免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

免疫細胞發揮特異性殺傷腫瘤的基礎是能有效 識別腫瘤細胞表面抗原,並在細胞表面第二正性共 刺激分子的共同作用下,對錶達抗原的靶細胞發揮 靶向殺傷作用。然而,除正性共刺激分子外,T 細 胞的活化還受負性共刺激分子(即免疫檢查點)的 調控作用。腫瘤細胞往往通過下調正性共刺激分子 的表達水平,上調負性共刺激分子的表達水平,抑 制T 細胞的活化過程,發生免疫逃逸[9]。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利用可特異性結合在腫瘤 細胞或免疫細胞表面免疫檢查點的單克隆抗體,阻 斷抑制性分子發揮作用,刺激免疫系統重新活化以 殺傷腫瘤細胞,是近5 年內新興的免疫療法。在 眾多的免疫檢查點中,細胞毒T 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 (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 PD-1/PD-L1 是目前研究最多、療效最佳的靶點, PD-1/PD-L1 抗體甚至一度被譽為“抗癌神藥”。自 2014 年7 月,首個PD-1 抑制劑在日本獲批上市後,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5 種PD-1/PD-L1 抑制劑在歐 美十幾個國家上市,被用於治療惡性黑色素瘤、非 小細胞肺癌、肝癌、胃癌、腎癌以及所有微衛星 高度不穩定(high level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H)的實體瘤等多種類型腫瘤。研究發現,特 異性阻斷PD-1/PD-L1 在不同類型實體瘤的臨床治 療中應答率為20% ~ 40%,在血液系統腫瘤,如 晚期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總緩解率為87%[10,11]。PD-1 抑制劑的出現,將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的生存率由 15% 提高至35% 左右,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生 存率由5% 提高至15% 左右[12,13]。

然而,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在胃癌的研究中起步 較晚,直至2015 年才有首個陽性臨床試驗結果報 道[14]。此外,研究顯示,單用PD-1/PD-L1 抗體治 療胃癌的有效率低[15]。一項在亞洲人群中開展的 Ⅲ期研究ATTRACTION-02(NCT02267343)表明, 應用PD-1 單抗Nivolumab 治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僅 由4.1 個月延長至5.3 個月[15,16] ;KEYNOTE-059 研 究中,Pembrolizumab 單藥治療有效率僅為11.5% ; JAVELIN 研究(NCT01772004)中,抗PD-L1 藥物Avelumab 單藥治療有效率也僅為15%。提示篩選 目標人群、有選擇性地聯合用藥,可能是提高胃癌 治療效果的途徑。

2014 年,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計劃根據胃癌分子病理特徵,提出 胃癌新的分子分型:EBV 感染的EBV 陽性型、微 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型、 染色體不穩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型 以及基因組穩定(genomically stable,GS)型。臨 床實踐表明,PD-L1 高表達、MSI、腫瘤突變負荷 (tumor mutation burden,TMB)高以及腫瘤組織高 TIL 水平是預測PD-1 有效的主要因素[17,18]。目前, PD-1 單抗Pembrolizumab 已在歐美獲批用於治療 MSI 陽性的晚期胃癌;PD-1 單抗Nivolumab 獲批 用於治療至少2 種其他常規治療失敗的晚期胃癌。 近日,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官方雜誌JNCI 報道了1 個案例:1 例EBV 陽性的胃癌患者經多線治療失 敗後,接受了PD-L1 抗體治療,超過24 個療程 的治療後,患者不僅症狀得到了大幅改善,而且 腫瘤已絕大部分緩解。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及病 理標本分析,發現其MSI 陰性、TMB 不高,但 EBV 感染陽性、腫瘤組織中淋巴細胞較多[19]。提 示EBV 感染陽性也可能是預測PD-1 抗體治療效 果的指標之一。目前,Clinical Trial 官網已經注 冊的針對EBV 陽性胃癌PD-1/PD-L1 單抗治療的 臨床試驗有3 項(NCT03257163、NCT02589496、 NCT02951091)。此外,我們中心也開展了針對Ⅳ期 EBV 陽性胃癌患者的CRISPR/Cas9 介導的PD-1 基因 敲除的T 細胞療法(NCT03044743)。可以預測,這 些臨床試驗的開展將有助於篩選更多PD-1/PD-L1 阻 斷劑治療有效的胃癌分子病理類型,使更多晚期胃 癌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2 過繼性細胞療法

體外活化、擴增自身免疫細胞治療惡性腫瘤 始於20 世紀80 年代。最早出現的是淋巴因子激 活的殺傷細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樹突狀細胞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 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 以及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但是這類細胞缺少抗原特異性,不 能特異性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已逐漸被取代[20,21]。 1988 年,Rosenberg 等[21] 首次報道了由腫瘤患者 腫瘤手術標本中分離出TILs,由於這些淋巴細胞 中含有一定數量的腫瘤反應性T 細胞,因此,經 白介素(interleukin,IL)-2 等細胞因子活化擴增後, 其體外抗腫瘤效率較LAK 提高50 ~ 100 倍。1 例 惡性黑色素瘤廣泛轉移的患者接受TILs 治療後, 獲得了明顯緩解[22]。由此,“免疫細胞過繼回輸治 療”在腫瘤學界獲得了廣泛關注和認可,並先後在 惡性黑色素瘤、肺癌、腎癌等疾病中取得了確切的 療效。然而,有關胃癌TILs 療法的臨床試驗並不多。 2002 年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將過繼回輸腫瘤相關 淋巴細胞(tumor associated lymphocytes,TAL)聯 合化療應用於晚期胃癌患者,其臨床有效率較單獨 化療組並無差異,僅中位生存期由8.3 個月延長至 11.5 個月[23]。提示對於胃癌的治療,單純體外擴 增殺傷細胞而不引入特異性抗原來激活效應細胞, 其體內作用並不理想。此外,TILs 存在於多數腫 瘤中,獲取困難;體外擴增耗時長、技術要求高; 反覆刺激擴增後T 細胞多呈終末分化甚至耗竭狀 態,以致細胞活力差、抗腫瘤作用不能持久;製備 過程高度個體化,難以批量生產等問題。因此,盡 管TILs 在部分腫瘤中有高達50% 的應答率,但未 能在臨床上獲得廣泛應用[24,25]。

近年來,伴隨基因工程的發展,基因工程改 造的細胞——TCR-T 和CAR-T 逐漸進入腫瘤研究 者的視野。Rosenberg 在TILs 治療惡性黑色素瘤中 發現,TILs 針對某些特定抗原的T 細胞具有潛在 的療效。因此,研究組從1 例惡性黑色素瘤患者 TILs 克隆中選取2 個對MART-1/HLAA*02(A2) 有親和力的T 細胞克隆DMF4、DMF5,測序分析其T 細胞受體(T cell receptor,TCR)序列,並藉助逆轉錄病毒將DMF4 的TCR 基因序列導入患者 外周血T 細胞中,首次構建了HLAA*02(A2)限 制性的靶向MART-1 的TCR-T。該方法彌補了既 往過繼性細胞療法在腫瘤抗原特異性弱這方面的 缺陷,避免了TILs 複雜的分離過程,且改造後的 T 細胞在抗原特異性激活後,可以在體內迅速活化擴增,發揮持久強效的抗腫瘤作用。初步臨床試驗結果發表於2006 年,12 例黑色素瘤患者中2 例 有治療響應[26,27]。隨後,靶向Gp100、CEA、NYESO- 1、MAGE-A3 等靶點的TCR-T 臨床試驗陸續 完成[28-30]。其中,靶向NY-ESO-1 的TCR-T 療法在 惡性黑色素瘤、滑膜細胞瘤及多發性骨髓瘤中分別取 得了55%、61% 及80% 的響應率[31-33]。針對膀胱癌、 肺癌、肝癌、食管癌等實體瘤的TCR-T 臨床試驗正 在進行中。胃癌的TCR-T 療法仍處於起步階段,目 前在Clinical Trial 官網上,只有1 項以RASG12V 為靶點的臨床試驗(NCT03190941)。

依託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過繼性細胞療法的 另一種模式——CAR-T,針對的是細胞表面抗原, 以CD19 為靶點的CAR-T 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 高達91% 的完全緩解率,引發了人們對免疫治療 關注的熱潮,被譽為有望攻克腫瘤的顛覆性新技 術[34]。2017 年,諾華公司的Kymriah 以及Kite 制 藥的Yescarta 相繼獲批用於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 成為過繼性細胞療法具有革命意義的突破。儘管 CAR-T 在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中大放異彩,但其 在實體瘤領域仍舉步維艱。2015 年美國臨床腫瘤 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 年會報道利用HER-2 CAR-T 治療19 例HER-2 + 肉瘤患者,僅4 例患者病情穩定,19 例患者的中 位生存期為10.3 個月。2016 年9 月公佈的一項靶向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CAR-T 治療EGFR 陽性實體瘤的Ⅰ~Ⅱ期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17 例非小細胞肺癌中2 例部分 應答,5 例膽管癌患者中2 例完全應答、1 例部分應答, 1 例胰腺癌患者部分應答,1 例腎細胞癌患者病情穩 定[35-38]。截至2017 年,已完成的實體瘤的CAR-T 臨床試驗有8 項,但未呈現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 針對胃癌的治療,CAR-T 也才剛剛開始,截至目前, 美國Clinical Trial 官網上註冊的治療胃癌的CAR-T 臨床試驗僅有5 項(表1),其中中國申請4 項,且均 處於患者招募階段,靶點也僅限於EpCAM、MUC1、 HER-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這幾類腫瘤相關抗原。因此,對於包括胃癌 在內的實體瘤的CAR-T 療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胃癌免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

3 腫瘤疫苗

通過活化擴增患者體內腫瘤反應性T 細胞, 激發其抗腫瘤免疫應答的腫瘤疫苗,屬於主動抗腫 瘤免疫範疇。根據疫苗形式不同可分為腫瘤細胞疫 苗、肽疫苗、核酸疫苗、DC 疫苗。雖然腫瘤疫苗 已有長達30 年的研究歷史,但截至目前,僅DC 疫苗Provenge 獲FDA 批准用於前列腺癌的治療。

伴隨新一代測序技術的應用,上千種腫瘤抗原 被相繼發現。根據腫瘤抗原的特異性不同,可分為 在腫瘤組織高表達、正常組織表達水平較低的腫瘤 相關抗原,腫瘤細胞基因突變產生的或致瘤病毒整 合進基因組產生的僅在腫瘤組織中表達的新抗原以 及僅在睪丸和腫瘤組織中表達的癌睪抗原。新抗原 以及癌睪抗原的腫瘤特異性高、免疫原性強,被認 為是腫瘤治療的理想靶點。一項關於癌睪抗原肽 MAGE-A3 負載DC 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試驗中, 4 例患者檢出針對MAGE-A3 的抗原特異性T 細胞, 並且3 例患者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腫瘤縮小[39]。

由於腫瘤組織中免疫抑制性微環境的存在以 及部分腫瘤細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表達缺失, 單一腫瘤疫苗治療效果有限,往往需要聯合其他療 法以提高療效。在一項化療聯合胃泌素抗原肽疫苗 治療胃癌的Ⅱ期臨床試驗中,聯合組患者中位生存 時間較單獨化療組顯著延長(10.3 個月∶ 3.8 個月); 在化療聯合VEGFR1/VEGFR2 疫苗的臨床試驗中, 55% 患者達到部分緩解。

儘管部分疫苗的臨床試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 總體上胃癌疫苗治療的臨床客觀反應率仍較低,個 體化篩選優勢抗原、選擇最佳疫苗形式以及佐劑、採用有效聯合治療模式,是未來腫瘤疫苗改進的方 向和趨勢。

胃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的惡性腫瘤,儘管 以PD-1 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在胃癌 的治療中初見成效,但胃癌的免疫治療仍處於起步階 段。如何選擇合適的標誌物篩選最佳患者進行治療、 如何選擇最佳聯合治療方案以及如何評判免疫治療效 果,是目前胃癌免疫治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利益衝突:無

參考文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