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日以继夜的守护,孩子的妈妈得救了

26天日以继夜的守护,孩子的妈妈得救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3日讯(通讯员 周艳红 王春乐 袁轲 记者 段涵敏)5月13日,29岁的晶晶(化名)看着刚满月的宝宝,百感交集。过去的4月份,她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旅。在湘雅二医院医护团队26天日以继夜的守护和全力抢救下,她迎来了新生。

晶晶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曾在12年前因“瓣膜病变”接受二尖瓣置换术。3月29日,因“咳嗽,气促并持续加重”等症状,她在常德市第一医院接受了剖宫产手术。

还未感受到初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晶晶就突发急性左心衰,转入医院ICU。3月30日11点35分,晶晶突发心跳骤停,医生紧急予以心肺复苏,并行V-A ECMO术。

4月3日,常德市第一医院向湘雅二医院发出跨院会诊申请。该院柴湘平副院长、医务部刘先领主任、心血管外科周新民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集医院体外生命支持团队专家前往常德会诊。专家与当地医院各相关科室人员综合评估病人的情况,决定将晶晶转入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继续治疗。

4月4日下午4点,靠呼吸机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维持着生命的晶晶被救护车转运到湘雅二医院。早已做好接车准备的医护人员们马上进入“战斗状态”,迅速将她转至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

完善各项检查后,全院开展了大会诊,经MDT专家讨论,认为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本应终身服用华法林抗凝以预防人工瓣膜产生血栓,维持瓣膜正常功能,但患者由于担心孕期服用华法林有可能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自行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致使二尖瓣膜上产生血栓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分娩后大量血液回心,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专家们一致认为,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但风险极高。

“刚出生的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啊!”专家团队决定连夜手术。

当晚7点,晶晶被推进手术室。由于病情危重,术中一度血压骤降,无法测压,需要在体外转流下重新进行桡动脉置管。在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配合下,晶晶心脏里的血栓被清理干净,并成功更换一枚人工二尖瓣膜。

4月5日凌晨5点手术结束,晶晶在ECMO辅助下安全返回心血管外科监护室。虽然紧张地工作了一晚,所有参与手术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然而,生命的接力并未结束。

“患者虽然成功实施了再次二尖瓣置换手术,完成了原发病的处理,但因合并有心衰、肾衰和‘白肺’(后来证实,晶晶合并有甲型流行性病毒感染),后续治疗仍旧相当艰巨并充满不确定性。各脏器功能是否恢复是她能否成功获救的关键。”周新民主任介绍。

医院的专家们为晶晶建立了“生命接力”微信群内,她的每一个检查结果、救治方案和治疗进展等情况均实时发布在群内,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医院的MDT治疗团队随时提供相关领域的会诊指导。

26天日以继夜的守护,624个小时的全力救治,37440分钟的不懈努力,经历一系列“惊心动魄”之后,也许是冥冥之中有神佑,医务人员的努力没有白费。晶晶的心肺肝肾功能逐步改善至基本正常。4月30日,晶晶从重症医学科出院,转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