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过程中,家长既脚踏几只船占坑,又想有学校给自己保底。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天马小学霸


在招生中家长想要嗯脚踏几条船占坑,但同时又想要有一个学校给自己保底,这样的做法呢,对校方的利益有所损害,不值得提倡。但又可怜天下父母心,符合人之常情。

第一,说说我身边朋友学校的一个例子。

朋友是一所公办9年一贯制学校的中层。就是小学和初中在同一所学校。

按照该地学籍优先的小升初政策,凡是在这所学校念小学的孩子,只要想留校读初中,都能够无条件直升。

虽然现在不能以成绩来进行分班。但总有一些特色班实验班的名号。这所9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也有这样一个特色班。每年的中考平均分要高出其他几个班将近10分的样子。

小学部很多同学都想能够直升到这个特色班,但也不乏一些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特长多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或家长,想在小升初的时候冲一冲重点民办初中。

学校想要留住优质生源,于是在小升初招生之前就启动了内部的家校协议签订。

根据孩子在小学阶段的一贯表现,综合素质各方面考虑,拟定了一部分特别拔尖的孩子可以直升到这个特色班。邀请家长到校面谈,签订协议。

协议上明确写道,如果一旦签订了协议就默认是直升到本校的特色班,那么就不能够再出去考民办初中了。如果出去考了民办初中,但没有被录取,还想回到本校初中的话,将不考虑编入特色班。

我和朋友说,如果是我的孩子,综合实力的确比较强,我肯定让他去搏一搏民办初中。即使最后回到了本校的初中普通班,那在班级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一些学生干部工作、三好学生的获得的几率也比较大。

但也不得不考虑到,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肯定是没有特色班好。毕业班的时候,可能学校配备的师资力量,也会更倾向于特色班。这也是不得不担心的事情。

朋友却说,其实他们要是真的去民办考了没有考上,回到本校还是会让他们进特色班的。"难道真把他们放普通班去啊?"编入特色班,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学习上的特长,学校升学率增光添彩。 毕竟说起来,有一个班"拿得出手"。

第二,"各地占坑,最好有保底"的心态,并不只体现在家长对待孩子入学方面。

大学毕业求职的时候,谁都不可能只投一家公司,就在家里等它的回复。

肯定也是多家公司都投一投简历,即使有一些小公司比较快的回复了,内心还是想要等一等大公司的回复。想着毕竟没有直接拒绝,说不定还有进大公司的机会。

但接到小公司的橄榄枝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直截了当的拒绝?说我不来,我要等其他公司的结果呢?

想必还是有一大部分人,会一边向小公司表达有入职意愿,商量着签合同的时间。一边还想着,要是大公司在自己和小公司签合前联系我了,那我就马上把小公司给回头掉。

家里有病人住院的话,碰到病床比较紧张,肯定先进了一所普通的医院,先占着床位排队等手术日期。

期间如果有一些社会关系,或是亲朋好友有渠道的,肯定想要找更高一级的医院,著名的主刀医师能够开刀就更好了。

那么一旦搭上线了,想必也会火速把病人送过去。毕竟,有的选得话,谁会放弃更好的医疗条件呢?

总结

因此,我认为在招生时,家长多个学校去让孩子去参加入学考试,但同时又想要有一个学校保底,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同时,如果已经签订了协议或意向书,希望要有契约精神。不能动不动就毁约。否则学校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一旦秩序乱了,没有人会是赢家。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批评指正!


Wunei妈妈微课堂


这种情况很正常,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朋友孩子今年就要小升初了,他们选定了一所目标私立初中,另外远了一所“兜底”的私立。结果未曾想他们的目标初中启动招生晚了点,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先去“兜底”的哪所去面试……孩子顺利通过选拔(大概是七选一),结果学校让交定位费(即“订金”),也不太多大概是五六千。由于目标学校还没有开始招生,虽然朋友比较有信心孩子能被选上,但是还是怕出现风险,所以最终还是交了这笔钱。

谁都一样自己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平台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但是谁能保证自己孩子在各种选拔中不出现意外?即便是现在中高考都是先知道成绩再报考的情况下不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出现“滑档”掉坑里的情况吗?所以多做几手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题主的问题以及我看另外的答主对此表示不赞成,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学校的工作。但是这都是你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啊!因为家长这么操作是不违反目前任何招生规定的,属于非常合理的参考策略。

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大都是非常优秀的,而各个学校也是非常欢迎这些学生的。优质生源的争夺是客观存在的,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咱们国内最好的清北两所大学不都是如此吗?

难不成是“羡慕嫉妒恨”?

大可不必如此!

首先这种学生的数量是有限的,对于一所学校的总招生人数来说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然后对于所谓学校的工作造成影响那就更谈不上了!因为对于这些学生(家长)而言,主动权从一开始就在自己的手里,他们不过是实施自己的权力而已。所以这么做绝对是无可厚非的。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就中考而言,很多都是利用不同城市公布中考成绩的时间差来形成占坑现象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各个地方都是这样做的,争分夺秒的抢夺生源,才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

其实很多就是打这个时间差。比如像我们这两个城市,我分别用A城市和B城市来聊聊个人理解(A城市省会城市,B二线城市,也算省内比较靠前的)。两个城市中考时间都差不多,但这两个城市出中考成绩出业时间却不一样,B城市中考后差不多不到两周时间中考成绩就进行公布,录取,当地的孩子很快就能确定自己是否能被录取。同时B城市有些民办重点中学或者省级重点中学同步进行自主招考试(面向全省),就会吸引全省的孩子来考试,包括A城市对自己中考成绩把握性不大的(因为成绩没有出来)。所以对于B城市里既保住了本市区的优质生源,同时也吸引了大部分外地优质生源,但是有一个问题自主招生被录取必须现场决定交费,一般2万元左右。一般的家庭都会选择先交费,相当于占坑,至少有一个保底,心里踏实,然后就是回去等A城市中考成绩公布。

占坑的主要是成绩波动比较大或者成绩中等的比较多,成绩优秀的一般都不会没上线或者没有重点高中读的情况。


静等A城市中考出来以后,如果考分比较好,上了本地重点线,一般都会选择在本地读,除非分数线上不了本地一类重点,有可能仍然选择B城市的一类重点(这就是提前占坑的优势)。如果决定在A城市读 ,就涉及到B城市的退费,一般可能会扣一点手续费,这个必须扣,你占了坑,有可能让有些孩子失去被录取的机会。


所以我理解占坑现象,一方面可以让读不了本地一类高中的孩子换一个地方进入一类重点高中,特别对于成绩中等或者中考失利的孩子也是一种读高中的保证。小升初应该这种现象比较少,主要体现在高中。


杨锅来了


招生过程中有家长脚踏几只船,又想有学校给他保底,这是正常的现象。

你想想中考高考为什么要几个志愿呢?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孩子只是报考了一个学校,而又考不上的情况,那怎么办呢?其实道理不也一样的吗?

就算平时成绩多好,说的不好听一句话,万一考试那天发高烧了呢?那肯定对他的考试是有影响的,谁也不能说他成绩很好很好他就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进得了心仪学校。

你像现在的小升初,像前几年一样可以考的时候哪一个家长不是报了很多所学校,万一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学校考不上他还可以去第二或者第三的学校啊。

你就像高考一样,谁不喜欢清华北大复旦呢?谁不喜欢哈佛剑桥呢?问题要得考的上才行啊!假如你说你自己是学霸,你按你的那个考试分数,就是说平时的一模二模三模你都铁定你能上的了清华北大,但是万一呢,谁都有万一临场发挥不好的时候。难道除了这些学校你就不读了,那肯定得有一个保底的学校啊。

何况现在学校跟家长之间都是双向选择的后果。如果你作为学校来说,差的学生你当然也不想收。作为家长来说,如果这所学校达不到他的要求,他有更好的学校他能考得上肯定也会去更好的学校,这是人之常情,这也是大家双向选择的后果。


爬山看书的小小菜菜


这种行为说不上光明正大,但也是符合人情世故,谁都想更好,连比人笨得多的兔子都三窟呢。

但校方也有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证自己的生源的确定性。每个学校做法不同,一般是通过预交学费或交定金来限制学生的多头占位。我有个番禺执信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个学期末密考完,番禺执信校长就找她家长谈话,签了协议了,进番禺执信初中最好的班~12班,预交了一个学期的学费2.8万元。


新开湖教育数学大世界


本人不赞同这种做法:

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为了孩子,有的父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别人的权益。

1.侵占了其他孩子的名额

学校招生名额是固定的,这样占名额,势必影响后来报名的孩子。

2.对学校工作的不尊重

固定的名额,学校招收完就不在招,占名额,不来上学,导致学校没有完成相应的招生任务。


小于的镜头


这是很正常的啊,有退路,不至于最后无校可读,但也想搏一搏上一个好的学校,好的学校是孩子踏上工作岗位的一个敲门砖,一个起跑线。所以我认为这是正确又实用的选择


xiaoming728116


人之常情,不犯法就可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