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戰死後,其後代結局怎樣?

黃益坦


陳友諒當年和朱元璋在鄱陽湖一戰,最後以朱元璋勝利告終。也奠定了朱元璋統一天下的基礎,作為曾經的戰友,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對待陳友諒後人的?



陳友諒小兒子被扔到了高句麗!

在鄱陽湖大戰當中,陳友諒是中了一支流矢而死。也是因為當時戰況太過激烈,不知道從哪裡飛來一支箭,正好射中了陳友諒。據說當時是直接穿到後腦勺,死狀可謂是非常慘了。

當時陳友諒還帶著兩個兒子,也就是大兒子陳善兒,小兒子陳理。在這場混戰當中,大兒子陳善兒被俘虜。小兒子幸運躲過一劫,被陳友諒的太尉帶走。

當時陳友諒的太尉喬裝打扮,一邊拉著陳友諒的屍體,另外一邊還要帶著陳理。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張定邊等人,收拾了下殘餘,扶持陳理登基。當時這個小皇帝才12歲。

另外再說朱元璋,對於朱元璋來說,肯定要趕盡殺絕。於是在結束了鄱陽湖之戰之後,稍微的收拾了一下,帶著大軍來到了武昌。當時陳漢政權一聽說朱元璋打過來了,丞相趕緊來武昌救援。

但是才走到了半路上,就被朱元璋的軍隊打敗。等到丞相戰敗的消息傳回陳漢之後,整個武昌城亂作一團。很多百姓都想逃出去投降,看到這樣的狀況之後,年僅12 3歲的陳理,也開始害怕了。



因此在等到西吳軍廖永忠,兵臨城下的時候。陳理帶著滿朝文武,全部地跪在了城門口,迎接朱元璋的到來。當時朱元璋趕緊把陳理等人扶起來,並且告訴他:吾不汝罪也。

也就是說我不怪罪你,因為你的年齡比較小。朱元璋雖這麼說,但是也不可能把他放在外面。於是就決定把他帶回了南京,留在自己身邊好好照看。平時吃喝不愁,時不時的宣見一次。

但是隨著陳理越來越大,叛逆心也越來越嚴重。雖說朱元璋平時給的待遇非常好,但是每天都被別人盯著,時間長了自然也有點崩潰。這天又喝多了酒,開始說一些胡話。

裡面不乏包含一些貶低朱元璋的話語,雖說當時還沒有創立錦衣衛,但是這樣的話語傳到朱元璋的耳朵之後。本來疑心就比較重的朱元璋,越發的有點不開心了。

就把陳理找過來:“怎麼著?最近過得是不是不舒坦?在背後說我的閒話?”陳理:“皇上肯定聽錯了,我在這裡生活的這麼好,哪有什麼不開心?”

總不能說我那天喝醉了,就是在罵你,罵的都是我心裡話,朱元璋也清楚這個道理。他認為總不能一直把他留在北京,但是放任出去自己不放心。



正好這個時候高句麗來朝貢,索性就把他送到高句麗,然後再給高句麗一點錢,讓他稍微的照顧一下。這樣一來要不了他的命,自己還能落到一個賢君。另外一邊,他也沒有自己的勢力。

出於這樣的考慮之下,朱元璋就把他送到了高句麗。來到高句麗之後的陳理,生活條件直轉下降。如果不是靠著高句麗王時不時的接濟一下,可能陳理都活不下去了。

陳友諒的後人去了哪裡?

很多人只要提到陳友諒的後人,基本上都是說九姓漁人。他們確實和陳友諒有關,但並不是他的直系血親。

原來當年鄱陽湖大戰之後,陳友諒的很多手下都被朱元璋抓獲。如果說處死他們,有點不合規矩。收編又有點膈應,擔心有一天被他們造反。

於是朱元璋大筆一揮:“罰!罰他們世世代代為漁民,永遠不能上岸。”當時陳友諒的手下有9個大將,因此也建成了九系漁民。一直到了清朝的時候,才在清政府的允許下,終於可以登岸生活。

另外當年陳理被髮配到高句麗後,沒過多久實在受不了那裡的生活,於是自己便偷偷的跑回來了。跑回來之後的陳理,來到了四川生活。為了躲避明朝追殺,子孫大部分改為了程姓。


另外據說陳友諒的大兒子陳善兒,在被捕之後也逃回來了。他的後人隱姓埋名改成了謝,主要居住在重慶,四川等地。

另外陳友諒的二皇妃,帶著4個孩子逃跑到了湖南張家界地區。他們這一代仍然姓陳,如今這裡還可以找到。

另外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基本上也都存在著陳友諒的後代。也都是姓陳,有的是一直沒有改,有的是明朝滅亡之後改回來的。

當然有關於陳友諒的後人分佈還是比較廣的,我也找到了一些比較詳細的資料,有興趣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史之策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無道,天下義軍蜂擁而起,討伐暴元。這其中,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等勢力各自雄踞一方,相互之間摩擦不斷。



公元1363年,陳友諒重兵圍攻洪都。洪都守將朱文正率領部下浴血奮戰,以一座孤城扛住陳友諒60萬大軍的輪番攻擊,為朱元璋回軍與陳友諒決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同年8月,朱元璋、陳友諒雙方軍隊,在鄱陽湖展開血戰。最終,朱元璋的軍隊以火攻大破陳友諒的漢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失利的陳友諒率部從湖口突圍時,被一支箭射穿頭部而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從朱元璋後期屠殺功臣的狠辣程度來看,仇人陳友諒的家室自然不會落個什麼好下場:

據史料記載,陳友諒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陳善兒,次子陳理。



陳友諒兵敗身亡後,陳善兒被俘虜,陳友諒麾下猛將張定邊攜陳友諒次子陳理逃到武昌繼承了陳友諒衣缽,成為父親陳友諒昔日所建“漢”國的最高領導人。不久後,不願放虎歸山的朱元璋打敗陳理,陳理出城投降!

為拉攏人心,朱元璋並未殺掉陳理,而是將陳封為歸德侯,陳理因而保住了性命。大明王朝根基穩固後,陳理被朱元璋“發配”到高麗定居,最終在異鄉落魄至死!



也有相關傳言,說道陳友諒長子陳善兒後來逃到民間,過上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但眾說紛紜,具體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布書公子


1363年,陳友諒率60萬大軍傾巢而出,先是圍攻洪都城後又與朱元璋軍決戰於鄱陽湖,在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軍大敗,陳友諒頭部中流矢當即而亡。陳友諒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即太子陳善兒(陳友諒此前已稱帝,建立“大漢政權”)在這次戰役中被朱元璋軍俘獲。

至於陳友諒的次子,12歲的陳理則是被陳友諒手下大將張定邊等人趁著夜幕降臨僥倖帶離鄱陽湖戰場,逃至武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擁立陳理為帝,改元登基。次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命廖永忠進軍武昌,陳理出城投降,被帶回南京,朱元璋封其為歸德侯。

朱元璋擔心陳理年幼被人挑撥利用,於1372年將陳理“發配”高麗,朱元璋方感放心。其時高麗是個落後之地,陳理雖被封為陳王,但從相關記載來看陳理在高麗的生活頗為艱苦,收到的賞賜也只是不多的米、豆、酒等生活用品而已。陳理在高麗一直活到了1408年(57歲),雖說生活清苦,但是比起明朝的開國功臣們,似乎也算是“善終”了吧?!


神是的念著倒


陳友諒,在金庸筆下奸雄榜上都能排上位置的人物。元朝末年陳漢政權建立者,本人窮極奢侈,陰險狡詐,最終與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戰敗中箭而亡。

史書記載陳友諒有兩個兒子。

長子陳善兒,在鄱陽湖之戰中被朱元璋軍所俘。

次子陳理,被舊部擁立為帝,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農曆2月,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念其年幼,授陳理為歸德侯。但陳理常有禁犯之語發配朝鮮,於1408年去世。

陳理有一個兒子陳明善,陳明善無後而逝。陳理一支只有外孫。而陳理的子嗣,最早記載陳理無子的是成俔,他在《大東野乘·慵齋叢話卷之十》中記載:“陳理無子,只有外孫。”


長治老好人


大漢天子陳友諒,抗元英雄,戰敗駕崩後,其子孫有十餘個,個個聰明改名換姓潛伏下來,都與大家一樣,安居樂業至今!觀當年,天下人以陳友諒為正統,如今世人多侮辱他 ,真是須知人情且看花啊!


靜裡水聲1


換位思考,要是你坐上位置,你會讓潛在威脅存在嗎?後代如何已經不重要了,我們能想到的,幾千年前的人也會想到。


樂與怒影像


陳友諒與朱元璋都是抗元的英雄,可朱元璋爭老大確實略勝一籌


地表最強175號


結局就是你的問題我點開沒有一個人回答


劉弢294


陳友諒是誰?我比較關心這個問題,戰死這個問題等我知道他是誰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