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肇慶是中國硯都,中國古代皇帝和文人最鍾愛的文房至寶端硯就產於這裡,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併入選“嶺南十大文化名片”。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圖源:肇慶端硯協會


走進硯都肇慶,訪問硯村、硯坑和端硯工匠、制硯大師,這場“硯遇”之旅,會讓您瞭解端硯的前世今生,感悟到端硯文化和肇慶人文之厚重,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攝影:禾土

“端溪石,始出於唐武德之世”,這是清代記楠的《石隱硯談》裡關於端硯問世的記載。筆墨紙硯被稱之為文房四寶,是中華文化發展傳承的重要載體,“四寶硯為尊”,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被尊奉為中國四大名硯。而端硯,這件文房四寶中的極品,從它問世之日起,就以其石質細密幼嫩,石品花紋豐富多彩,研墨不滯,發墨利筆而被文人墨客推崇為“群硯之首”,歷1300多年而不衰。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圖源:肇慶端硯協會

盛唐時期,端硯已非常著名。 唐宋元明清,端硯伴隨著中國文化的足跡一路走來,從唐太宗到清乾隆,從褚遂良到紀曉嵐,小小的一方端硯,成了中國曆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最為鍾愛的文房之寶。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圖源:肇慶端硯協會

以前開採硯石非常艱辛,硯工要赤身裸體爬到狹窄的坑道里,在微弱的油燈下,辨清石脈,一錘錘,一鑿鑿,將只有20多公分厚的石肉鑿出來,坑道深深,一路汗水,他們用赤裸的肩膀將硯石背出洞外,年復一年,生生世世。蘇東坡的《端石硯銘》描述了這種情景: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垂,以出斯珍。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西江羚羊峽斧柯山一帶,1300多年來,共開採過老坑、坑仔巖、麻子坑等幾十個硯坑。其中開採於唐代的老坑以細潤如玉,扣之無聲,儲水不耗,發墨不損毫的優良石質當之無愧地排在名坑榜首。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老坑洞口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圖源:肇慶端硯協會

大自然的造化賦予了端硯石絢麗多姿的石品花紋, “如秋雨乍晴,蔚藍無際”的天青,“白如晴雲,吹之慾散”的魚腦凍,“淨嫩如柔肌,如凝脂”的蕉葉白,“如細塵掩明鏡”的青花,以及珍稀的石眼、金銀線等等堪稱端硯石品花紋中之極品。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圖源:肇慶端硯協會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圖源:肇慶端硯協會

遠在唐朝,端硯就芳名遠播。開元年間,一次,全國舉子云集京城會試。老天爺也給舉子們出了一道大難題: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磨好的墨汁很快凝固了,舉子們只好邊向墨池哈氣化冰,邊蘸墨書寫,斷斷續續答題,不勝其煩。獨有端州來的舉子仍腕底生風,筆走龍蛇。他用端硯磨出的墨汁,不但嚴寒不結冰,還生津耀彩。從此,端州石硯脫穎而出,成為眾硯的星中之月,也由此成為皇家貢硯。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初唐時期的端硯,硯的形制比較簡單。到了宋代,端硯除用於研墨,還開始被收藏,這種風氣在明清兩代達到了頂峰。而一些石質較好,藝術價值較高的端硯,文人墨客更是爭相題刻、鐫銘,端硯融雕刻、繪畫、詩詞、篆刻於一體,融入唐詩宋詞意境,濃縮千年文化。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慶明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端硯從它面世的一刻起便受到特殊的禮遇和恩寵,贏得一片歌頌聲。大書法家柳公權有“非端不硯”之說,將端硯推為名硯之首。唐代名臣和書法家褚遂良得到唐太宗賜的“端溪石渠硯”,刻上了“潤比德,式以方,繞玉池,注天潢”的硯銘,以硯喻德;名相狄仁傑把武則天賜的“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端硯視為稀世之寶。詩豪劉禹錫讚歎:“端州石硯人間重。”詩鬼李賀以他天馬行空的豐富想像,寫出的詩句更是雄奇瑰麗:“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圖源:肇慶端硯協會

古代文人以硯為田、以筆為耕,以文墨為生,硯臺便有硯田之稱。蘇東坡曾寫過“我生無田食破硯”的詩句,將硯視為安身立命的儔侶,把筆硯精良視作人生一大樂事。他寫過數十首硯詩,硯銘,擁有眾多端硯。文人雅士,名流顯要將得心應手的好硯視作知己,視為精神棲息之地。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硯與文化、文明相伴相生。華夏民族辛勤筆耕,在硯田播撒文字,種植文化,培育文明。硯,磨出了一部部煌煌經典,更疊起了一個個氣象萬千的書法藝術高峰。 而端硯以其研墨不滯,發墨利筆、久用鋒芒不退,墨跡歷千年而新,蟲蚊不敢蛀等妙處而深受歷代文人、書畫大家鍾愛。這些歷代書畫瑰寶中就有端硯的燦爛光輝。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肇慶端州白石村書寫著端硯製作文化的興盛與輝煌。遠在唐武德年間,硯臺的加工製作便成為白石村人最主要的謀生手段,代代相傳,他們的繁衍見證著端硯製作文化的悠遠歷史。這裡隨處可見制硯作坊,村民制硯工藝之精湛讓白石村揚名於海內外。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端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程文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制硯大師程均棠 攝影:陳聞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制硯大師梁煥明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制硯大師蔡三洪

2006年,端硯製作技藝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9月,肇慶市被授予“中國硯都”稱號。享譽華夏千年的端硯成為中國硯文化的代表,也成為歷史文化名城肇慶最有文化品位、最具歷史價值的城市“名片”。一代代端硯人把“中國硯都”的金字招牌擦亮.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西江羚羊峽紫雲谷,還保留著多個古硯坑,保留了端硯採掘和加工的歷史印記。一千三百多年沉積下來的端硯文化與羚羊峽秀美的山水風景交相輝映。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端硯,端溪水億萬年孕育的精魂,它詮釋著一代代端硯藝人的藝術人生、承載著古今中外文人雅士的人文情懷,鐫刻著肇慶和中華文化的脈絡,承載了中華文化厚重的一筆,她是肇慶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制硯大師程均棠 攝影:陳聞


到硯都肇慶來一次“硯遇”之旅吧!感悟端硯文化的博 大精深!

制硯大師程均棠 攝影:陳聞

到肇慶,來一場“硯遇”之旅吧,定會讓你收穫滿滿!

圖:陳聞 曉笛 肇慶端硯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