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的溼氣重是什麼意思?

碧水藍天130969250


近幾年,“溼氣重”是個網紅名詞,頭條、百度上有關有祛溼的文章多不勝數,那究竟什麼是溼氣?重氣重又有哪些表現呢?

溼氣,又稱溼邪,分為外溼和內溼。外溼為自然界的風、寒、熱、暑、溼、燥六邪之一;內溼為脾失健運,水液停聚體內而形成的病理產物。

溼氣重的臨床表現:

患者皮膚油膩,頭沉重,渾身乏困,嗜睡,口粘,口水多,大便不暢,溏稀,男子陰囊潮溼,小便混濁,女子血帶多,舌苔多厚膩,脈濡緩。

外溼,用芳香化溼法,可服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丸;內溼,用健脾除溼法,可服用參苓白朮散,參苓白朮片。

溼氣食療方:

1、苡米扁豆粥

炒苡米100g,炒扁豆50g,粳米50g,用涼水洗淨,加溫水1000m1,泡1個小時後,大火燒開,改小火煮1小時即可食用。

2、冬瓜豆腐湯

冬瓜500g,洗乾淨,切成小塊備用,嫩豆腐100g,切成小塊備用。

做法:先把冬瓜稍微炒一下,加水600m1,再放豆腐,加食鹽適量,大火燒開,改小火煮10分鐘即可出鍋,吃冬瓜豆腐,喝湯。

關注歧黃中醫方大夫,請點擊我頭像右上角的“關注”,我會定期為你發送靠譜的中醫藥知識和個人臨床經驗方,為你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大家如果有任何健康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給我留言或者給我發私信,我會抽空回覆大家的。





歧黃中醫方大夫


這是個好問題,這兩年,中醫的某些名詞都被微信頭條之類的新媒體傳爛了,比如說腎虛脾虛陽虛之類,其中就包括了溼氣,好像現代人每個人都溼氣過重,每個人都得排排溼氣一樣,但實際上呢,這個溼氣到底是啥,大家都搞不清楚,說不明白,所以所謂的人人有溼氣,純粹胡扯蛋。

那麼現代人人人談之變色的溼氣到底是啥呢?這東西其實一點都不神秘,就是人體裡邊某些正常的成分太多了,或者分佈出了問題,但是這個多了或者分佈不均的東西,現代和古代還有很大的不同,這個才得說道說道。

我相信啊,咱們中國人在五千年的歷史中,只有現代人才活的像個人,現代的中國是有史以來普遍的生活水平最高的時代,普通人的生活水準——僅只飲食水平來說,堪比帝王,不僅僅吃的飽,而且想吃啥就吃啥,山珍海味已經是餐桌上的常見食物。

但僅僅在三十多年以前,往前推五千年,中國人普遍處於忍飢挨餓的狀態,生產條件不好,一切以人力為主,幹活很累,體力消耗太大,累了就應該吃飽吃好,但實際又吃不飽,吃不飽咋辦呢?湯飽,所以中國人普遍有喝粥的習慣,現在說起來喝粥多麼健康,但是提起來源,那是一把辛酸淚啊。喝粥湯飽了肚子,不頂餓,產熱少,這在中醫上叫做脾虛元氣不足,運化這些喝進去的湯水無力,所以那時候的中國人,乾瘦的胳膊腿,好大的肚子,跟現在的非洲人一樣,到了老年更可怕,兩條腿虛腫,一按一個窩,倆眼泡腫的跟核桃一樣。這就是過去的溼氣過重,過去的溼氣過重,就是脾虛導致的,這些溼氣,其實就是身體裡邊多餘的水。

但是現代人不一樣,物質豐富,生產手段又先進,所以現代人過於飽暖,吃進去的營養消耗不掉,多餘的堆積在皮下、腸道、肝臟上,再多的沒地方儲存就留在血管裡導致血粘度特別高,表現為油膩男油膩女,渾身沉重四肢酸重頭目昏沉,這是現代的溼氣過重,現代的溼氣,說白了,就是身體裡邊多餘的油脂。

所以呢,現代的溼氣與原來的溼氣成因不同,病理不同,表現不同,當然的,治療手段也應該不同。

可惜的是啊,現代的中醫,由於尊崇古人傳統,導致治療溼氣,還是用古代的方法,動不動就健脾溫陽補腎利水,根本就鳥用都沒有。


最熊大


溼為陰邪,有內溼外溼之分。外溼是指陰雨潮溼,人坐臥溼地,或久居溼處從外而感的潮溼之氣。內溼是指飲食入胃之後脾陽氣虛運化失常所產生的溼氣,或過飲膏梁厚味,阻滯脾陽,因此產生的過多水分也叫溼。溼與寒結稱寒溼,溼聚日久也能化熱,溼熱互結便為熱溼。溼性粘膩不易清除,溼邪阻絡會引起多種疾病,溼還可與風互結成為風溼。風寒溼三邪雜至可引起痺症。治溼要辯寒熱,寒溼要溫化,熱溼要清化。臨床要根據溼邪在人體的部位輕重對症治療。


林川閒聊


溼氣重是指人體的機能開始下降,新陳代謝不旺盛,抵抗力差。也就是人的一些毒素不能正常排出!溼氣入侵人體的皮膚就會有溼疹、皮膚過敏等,入侵骨頭就會成風溼,入侵人體內臟就造成各種慢性疾病!溼氣重人就會感覺到犯困、懶言少語、便溏、口乾、口苦等。

所以保持心情愉悅,多運動,多吃營養食物,少吃生冷東西,生活有規律很重要!


傳來天籟之音


溼氣是呼吸的氧氣不足不能與營養物質化合為熱量或營養肌肉而留在身中形成的殘渣,此殘渣多會堵塞毛細血管的暢通,造成肌肉結節而影響筋緊骨縫小以致於椎間盤突出,陳積在骨頭上會形成骨質增生。結節的肌肉會壓迫神經缺血氧而疼痛,這是主要的,當然還會有期它的,中醫上有氣血不足之說,氣排在第一位很重要的。多長期做深呼吸待到氣血能衝破全身肌肉間的隔膜也就是氣功裡的大周天,能感覺到氣血的流動感就是出神而不是神出於體外


大醫自療


關於溼氣,十個“中醫”有十種說法,而且他們今天和昨天、明天的說法又會不一樣,因為都是在胡說。他們自己病了會看西醫,只有想掙錢的時候就會推崇中醫。


飛出太陽系的鳥


溼氣重的人身體感覺沉重,舌苔厚膩,胃口不好,大便溏稀,擦不乾淨。最好的辦法是清熱祛溼湯劑,或者赤小豆薏仁茯苓湯。很快見效。西醫是沒有對症藥物的


外星人198337581


啥都問!說完你信嗎?!再說了望聞問切都說了你也不懂!按方子抓藥!吃完再看!效果不好再換幾味藥試試!中醫重調理!得多看幾次!不信治不了你!最後很遺憾!我水平有限!你找好大師看看吧!


仝仝207297419


正規的醫生沒哪個會忽悠人溼氣重,都是外面那些保健機構美容院在忽悠。作為一個接近二十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專業術語有時候跟不上在美容院混的大師


秦淮河邊的怪蜀黍


正虛邪實,體內所需的氣血少,水太多,名曰溼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