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总打仗?

果敢lzf99115


其实,缅甸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缅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矛盾无法解决。

<strong>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缅北地区如果敢、佤邦、掸邦少数民族区域呢,长期是以一个割据的形态出现。这些地区控制了缅甸近一半的国土,有着较强的经济和政治独立性,甚至于一些地区还有这独立的工业体系,这使得他们有了和缅甸政府分庭抗礼的资本。


这也是为何当这些区域罂粟种植业泛滥的时候,缅甸政府却没能做出有效的管控,原因就是他们管不了,这些地方的人不听政府的。而罂粟种植由于其暴力,在一些地区内部甚至成为了支柱型产业,当地的政府不仅不管,还会适当的给予保护,这无疑是导致了武装贩毒集团的滋生和蔓延。由此可见,缅甸政府在缅北影响力有多弱!

这也是各方爆发冲突的原因的前提,因为如果缅甸政府军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问题早就解决了。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一个历史原因了。

首先在历史上,缅甸就是一个相对分裂的形势,占据着平原河谷的缅族,因为其丰富的资源和宜居的环境,在人口上处于优势。而在缅北地区掸族、克伦族、克钦族等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处于劣势,但依靠着山地优势,他们一直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

谁也不能征服谁,即使是在英国人来后,这样的矛盾依然没能解决。当然,英国人巴不得这样的矛盾存在呢,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控制缅甸嘛。挑起民族矛盾不就是英国人最喜欢干的吗?当初的“印巴分治”害死多少人?

所以英国殖民时代,这样的民族矛盾不仅没能解决,反而还加大了。

<strong>

后来缅甸为了寻求独立,由昂山将军提倡组建联邦政府,这原本是解决双方矛盾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因为首先昂山将军是当时获得各方势力认同的唯一领袖,而且联邦政府和极大的保持缅北地区各方势力的独立性。但是不幸的是,昂山将军被刺杀。虽然此时的缅甸相对比较统一,那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英国,他们都想独立。

在英国人走后,矛盾再次爆发,分离主义在缅甸大行其道。 缅族控制的中央政府当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军政府出现了。接下来就是武力征服与镇压,缅族希望通过武力来获得国家的统治权。而边缘少数民族势力也不惮一战,因为或许只有战争,才是保证其存在下去的最好方式。因为在工业化时代,他们只会被占据了更好地域的缅族逐渐的而拉开距离,最终被碾压。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一直打下去,一次来延缓双方差距拉开的速度。说不定他们能在失败之前,拿到自己想要的权益。

如此一来,缅甸内战便已不可避免,着一打就是几十年。当然了,至于为何会打这么就,主要还是缅甸政府内部不团结,军政府和昂山素季领导的民主派至今还在明争暗斗。国家迟迟不能走上正轨。不然,以双方的地缘差距来看,缅北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至少在中国停止支持缅共武装力量的时候,缅甸就应该可以实现和平。

所以,当今缅甸乱局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国家意识形态不能统一,各大势力盘踞,分歧太多。

当然,缅甸军队也是菜,数十万军队面对总人口不过十余万的果敢地区,这么久了都搞不定。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缅甸从古至今,北部山区其实都是自治独立的。

这些地区都是世袭土司管理,各有各的民族,同缅甸王朝的缅族是完全不同的民族。

即便是英国殖民地时期,对缅北的控制你也是很弱的,土司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

在土司的控制区,土司最大,英国人都是第二位的。

以果敢为例,早在明末就形成了汉人的聚集区。

到了18世纪,杨姓土司开始管理果敢,19世纪受到缅甸政府的认可,被封为世袭果敢县土司。杨姓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至1959年结束!

随后,无论谁控制果敢,都有自己的军队,这是控制的基础。

果敢的民族成分单一,汉人占87%。虽然一共只有10多万人,但在人口并不多的缅北,果敢也算一股格局力量,还背靠中国这棵大树。

缅甸政府军为了控制果敢,从60年代开始不断展开军事进攻。

果敢在缅共时期得到壮大,赶走了缅甸政府力量。

但缅共衰败以后,彭家声宣布果敢独立后,却处境艰难。

之后果敢始终在缅甸政府军以及扶持的代理人军队攻击下。

2009年发生八二七武装冲突后,缅甸政府军大体控制了果敢,彭家声率部逃到果敢一角继续抵抗。2015年,双方又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果敢在缅北的实力是相当弱小的,尚且支持这么久,其他民族就更厉害了。

另外一个弱小民族佤族,在领袖鲍有祥领导下,以区区四五十万人,仍然同缅甸政府军对抗到今天,还是保持独立的地位。

还有,缅甸政府军战斗力太菜也是重要的原因。

40年代,李弥的残部2个团被解放军打的落荒逃到缅北金三角。

就这些国军残兵败将,面对强大的缅甸政府军,两次将他们重创击溃,最终割据了整个金三角地区。

国军93师对于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都是嗤之以鼻:老缅兵不能打仗,只能打女人!


萨沙


缅甸何以局势不稳甚至大小战事不断?归根结蒂在于三点:民族关系、历史因素及军队作用和政治威信,外部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一、族裔多样化是缅甸的一个显著特征

1983年政府人口普查给出135个民族的统计数字,这还不包括华人、印度人、孟加拉裔穆斯林的罗兴亚人(人数约80万—100万,讲孟加拉语方言,无公民身份,缅甸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殖民时代移居者后裔)和少数以缅甸为家园的欧洲人。

主体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约70%,克伦、掸、若开、孟、克钦、钦、克耶是7大少数民族。人口90%信小乘佛教,各4%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二、英国统治下的政治社会架构发生改变

英国殖民缅甸从1886年到1948年1月(1941年底到1945年中为日本占领期)。英国涉足缅甸相对不深,“分而治之”则是轻车熟路,缅人聚居区作为一个省由英属印度管辖,至1937年英国直接统辖下自治;英国人管理境内的“山民”——少数民族,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和地位,这为缅甸独立后民族冲突埋下伏笔。它还为缅甸留下另一个遗产,废掉君主制度,佛教地位由此受到冲击,维系国家统一与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没了。

以致从殖民时代到独立至今,缅甸的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政党、军队乃至僧侣等一直难寻各自在国家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和平、安宁与发展也无从谈起。

三、独立后的政策偏差

独立后的缅甸联邦沿袭英国殖民者的行政划分——7省7邦,缅族人聚居在中部和南部的7个省,

7个主要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邦在7省的外围,现今加上首都地区和6个自治州县,构成全缅甸基本行政单位。

独立后缅人信心满怀,而少数民族却对重回缅人统治感到不快,克伦族在独立当年就爆发起义,其他少数民族也相继暴动。半个多世纪里,40万政府军疲于武力镇压,最多时消耗年财政预算的近1/4,政府最后还是通过缴抚、和谈、发展经济等方式,使17支少数民族武装放下武器。

此后穆斯林与佛教徒矛盾凸显,穆斯林是在殖民时期前来,一直未能融入当地社会,当局也无力对他们施以切实保护。由此看来,缅甸消除“分而治之”的毒素,寻求各民族政治权利和发展机会的真正平等,破除根深蒂固的“大缅族主义”和少数民族的本位意识任重道远。

四、军队参政与政府弱势

1948年起缅甸政治制度为议会民主,实行“市场上缅人优先”、赶走英国人的新缅甸政策。1962年,昂山亲信奈温发动政变,带领国家走上闭关锁国、中央集权的“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1988年,内外交困的奈温下台,军政府接管国家权力,对内封杀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对外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长达20年,直到2010年多党选举,缅甸政坛一直在软弱的文官和强悍的将军之间摇摆缅甸,当下军队依然在政治生活举足轻重。

政治具有很深的派系特征,独立前后表现尤甚,各种力量横跨广泛的政治色谱,从保守主义到共产主义,昂山及6位助手被害,将缅甸政治宗派主义残酷而悲惨的现实示人。在后军政府时代,这一特征还将充分显现。同样,缅甸具有东南亚及南亚相同的政治文化特征,即民族英雄及其后人的神奇作用,特别是在危难之际,“缅甸蝴蝶”昂山素季以羸弱之身面对枪筒,加之其英国背景(留学、夫君)和民主理念,让她赢得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西方政要和媒体眼中“俏佳人”。


ruixuezhaofeng


缅甸国内的形势错综复杂,至今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统一,因此缅甸的内战是比较频繁。导致缅甸不断打仗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民族矛盾得不到解决,第二是缅甸军政府采取极端手段镇压民族武装,第三是缅甸国内贫富差距大。

众所周知,缅甸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的人口只占了总人口的70%左右,剩下的全是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周边的山区,尤其是缅北一带。他们割据自守,不拥护缅甸政府,没有国家归属感,因此常年与缅甸军队爆发冲突。



其次,现在执政的缅甸军政府对其他少数民族采取镇压手段,不断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少数民族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反抗政府的活动最为积极,这也是缅甸内战不休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前,缅共组织曾是缅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力量。但缅共最终走向了瓦解,从而分裂出了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等队伍,导致缅北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这些少数民族武装之间为了生存,只能争夺地盘,扩充军队,加速了缅北的动荡。

此外,缅北内战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贫富差距大,百姓贫困。由于缅甸立国以来发生过多起军事政变,所以时局动荡、官僚腐败,国民经济还停滞在上个世纪左右。百姓的生活十分贫困,对国家没有归属感。


历史的荒野


一个寨子有好几个家族,其中缅家立足不久,但在历史上曾经牛×过,把周围几个外寨打得鼻青脸肿,于是就养成了当霸道老大的习惯。后来有个叫英家的远方强盗(有知识战力也强)闯进来,把这个寨子打败,强行管理了一百年。强盗家族退回老家后,这个寨子又赢得了独立,但是老大缅家心眼小,一直觉得大家必须无条件听他管理这个寨子才会好,于是谁不服就直接打谁。但是其他家族已经看到了缅家的本质,发现他也不过如此 ,加上缅家连自己家里也没有管好,日子越来越差,于是就闹分家,这样就打打停停折腾了几十年,谁也不服谁。啥时和平,只有天知道了。祈求老天保佑普通百姓少受点苦吧。


布南温


缅甸总打仗的实质,起源于内部不可调和的民族间茅盾。分帮派争利益,谁也不服谁。总是隔三岔五小打小闹,永无休止,真正的劳民伤财,这是特珠的历史和环境造成的,目前没有砌底的解决方案,此一时彼一时反复发作,这样的国家很难发展起来。



孤寂784685灵魂


主要是缅族“大缅族主义”盛行,尤其是缅甸的军人集团,他们就好像当面的“法西斯”一样,极力排斥外族,尤其受当年倭寇和现在美帝影响,极度仇华,所以造就现在混乱的局面,民不聊生、战火四起。


_渔民


从军事统治过渡到民主,和平,自由,诚信,幸福的国家。


斯哥94943771


国军残军相对于缅军来说就是百战精兵。


远方66099


北部果敢,掸邦本属中国,果敢,掸邦本来就是中华后代,让它归属缅甸。他怎能不乱,如归我中国,自然结束乱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