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父母不再执意让孩子上大学?是大学生不“吃香”的原因吗?

老张谈三农


我觉得,执意让孩子上大学的父母,要么是在文化上吃过亏,要么就很渴望文化,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

但是我周边的很多父母,没有文化很重要的想法。这个也是基于眼界的局限。

由于农村教育基础偏薄弱,不一定能上好大学,同时,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信息有限,不知道怎么选,可能选到不太好的专业,然后就业问题比较大。就像我家长跟我说的,我一个小学同学中专毕业出来在上海,工作几年已经拿到了一万,而我大学毕业出来3000多,落差很大,感觉大学白上了。

另外,由于经济发展,在农村里的工作,工资不一定比一个大学生低。我妈一个月工资只有五六千,厂子里也不用看学历,她看着我就不想说话了。

还有一些比较私人的想法:

比如说,怕孩子出去之后眼界宽了,就不想回家了,想在大城市发展,不在身边;

比如说,书读多了都不成家了,觉得是读书的错。

总的来说,这边更多的是过的很好的初中、高中学历的人,大学学历不多,也不能证明这份学历让我获得了很明显的收益。除非我毕业万+,半年翻倍,怎么厉害怎么来(不可能的啦( ノД`))所以感觉后悔

真执意让你不读,或者考不上也执意让你读,倒不至于。


慢蛮蛮


我本人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出身,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教育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如果不努力读书,将来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在父母亲的教诲下,也在父母的辛苦汗滴中,我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

但是,有些农村父母不在执意让孩子上大学,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低,传统观念作祟。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花不少钱,但是毕业以后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挣的钱也寥寥无几,还不如早早参加工作,早挣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慢慢也形成了和父母一样的学习观念,也就被父母的这种观念同化。没有了学习动力,反而听从父母的安排,早早辍学打工。父母文化水平低下,不知道让孩子通过学习来改变人生,却愚昧的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其次,家庭实在困难。

有的家庭困难也是孩子求学之路的绊脚石。可能大多数认为上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由于没有钱,而放弃了上学的机会。

记得有一期《少年说》当中,有一个孩子就是在节目中感谢自己的姐姐,因为,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孩子一起读书,姐姐放弃了自己的求学机会,自己打工供弟弟上学。

再次,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诱惑很多。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很差,就会被社会中的一些坏习惯影响。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班里就有一个女生,受到同村孩子的影响,说是去太原打工可以赚很多钱,父母觉得是个好机会,这个同学就辍学去打工。结果,误入了传销组织,过了好几年,自己才逃出来。

还有一方面就是父母觉得供一个孩子读书的花费实在太高,等着孩子将来上完学,还要买房,结婚,生孩子,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和钱挂钩,就早早打消了供孩子上学的念头。

不管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学习都是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在这条求学之路上需要的是家长不遗余力地支持。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园自己的大学梦!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是一名有一儿一女的宝妈,毕业于教育类专业。喜欢读书,喜欢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路携手,共同成长。

余争的世界


我就没让女儿上大学,农村女孩22岁上4年大学26岁也就结婚了,4年花去10万元,大学生工作没有,4年上班也能挣10万块钱,结婚买辆十几万的车多好,4年大学拿张废纸有吗?大学1分钱没有,不上大学就有20万,买辆车开上路别人说生活幸福,大学生拿张废纸顶在头上是人都说脑子坏了!这是我的看法和想法,当今社会挣不到没事,千万别花没有用的钱,上大学花的钱有啥意思?现在好多企业是个人和个人承包的,老板的是技术,能生产出产品的人,大学生文凭啥用?你有口才,没技术生产不出产品!老扳养你?你做几天小三吧!


油工师付


讲真的,我就是这样的父母,不必刻意让孩子得第一,不必刻意让孩子学习好,也不必刻意让孩子上大学,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事。

我小时候其实就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从小学习好,听话,也爱学习,但学出来以后,发现也并没有什么,相反还没有那些上学时不好好学的孩子有出息,能挣钱。

从学校毕业后,也找不到好工作,东奔西跑,同龄人孩子都开始学走路了,自己还没有对象,现在同龄人的孩子有的都上大学,而自己孩子还小,更可怕的是我发现最近几年自己变老了,心也老了,再也找不到从前的朝气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了。或许这就是成熟吧!

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不再强求,不上大学照样可以过的有意义,我觉得上不上大学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主意,尊重孩子的选择。

今年,我好几个老表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当然,考的分数高的自然选择继续上学,但还有些孩子考的不怎么样,只能上三本院校,而且现在学校毕业出来还不包分配,都是自己应聘上班。

但是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也不好找,有的孩子在大学还学不到真正的本领,这样无异于让孩子荒废了几年,而且学费也很多,不是一般农村人可以负担的起的。我老表就让孩子上技校,真正的学一门手艺。

所以,对于农村人的孩子来说,如果孩子考的好,还是会让孩子继续上大学的,如果考的不怎么样,家长也不会强求,不再执意让孩子上大学。

其实不再执意让孩子上大学,农民们在心里也默默的算了一笔帐,一个孩子上大学,一年2万(一般的大学,学费,生活费等)上四年就是8万元,出来之后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到时候孩子的年龄也大了,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又是一大笔开销。思来想去,孩子上不上大学也不是那么必要了。

一点肤浅的看法,不到之处还望多多指点,欢迎留言!


乡村小二哥


这种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读书的现象其实比较少,大多数是只要孩子要读,都会供的。

分析存在的原由,大概有一下几个

身边有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认为大学没什么用。

有人说大学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其实放开眼界根本不可能,现在劳动力还是短缺时代,如果愿意做大学蓝领,到处都是机会。但农村父母更愿意把体制内工作看成工作,体制外的都看成打工,听闻有的大学生在某某公司打工,就认为这大学白读了。我的亲戚听闻大学生和初中毕业的人在富士康一起工作,他就会富士康就是一个低端打工厂所,而不了解公司的内部组织。这是农村人的眼界所决定的。

农村小孩读大学,因为基础薄弱,进入好大学的数量少。

这是社会的共识,现在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从硬件到软件,差距都很大,农村学生能进入好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少。从二本大学、三本,高职毕业的大学生刚开始找不到好工作,已经很正常。找到好工作的往往是有资源的有关系的农村家庭,这就给农村父母以没关系读大学也没用。

不是大学不吃香,而是不好的大学不吃香。

现在的高职,以前都是中专,升格之后水平没有多大提高,有的生源都是问题,高考后高职的通知书到处发,有的300多分都可以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学校毕业后的发展大多数是看自己的努力和运气。


大学专业深一度


我是农村人,我最关心的是农村事!

关于农村有些父母不想让子女上大学,并非大学生吃香不吃香,而是供不起!

众所周知,上大学不是想上就上,就算你考上了,父母的经济来源跟不上,那做父母的只有给子女安慰:别读了,东村那小孩读完大学,照样回家养猪,西村那小孩小学毕业去打工,现当上了老板!父母脸上笑着说,心中淌着血!

为了生活,父母带着中学毕业的孩子进城打工,他们不求富贵荣华,只求有吃有住就行了。结果,晚了!

总的来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没有不想让孩子上大学的心里!

好了,我是天涯,欢迎评论,多多关注!谢谢!


椰岛农事


我认识的我们那里农村的父母就从来没有说要求儿女读大学的,他们甚至更多的认为,读书其实没什么用。“读书无用论”在我们那里大行其道。尤其是女孩子。一般都是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浪费钱。将来还不是嫁人。”男孩子要是考上了还会送去读,但我们那里的老人还是认为读不读都没什么,他们没见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事情。

有个别考上了三流大学,回去教书的,回去教了几年,学生少了对老师要求高了,他还失去了工作。成为人家的笑话。

结婚了我老公这边也没有听说有谁去读大学的,不过现在她们读书比我们八零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好些,为了好找工作会去读技校,护士专业和幼师或者会计的都有,就是大学生我认识的没有一个。

很多年以前村里出了个大学生,去北京读的,结果回来分配到县城屠宰场做经理,村里人都背后笑话他。更加没有人要求自己的儿女读大学了。读大学对收入不高的村人来说还是笔很大的费用。就不认识有父母要求儿女读大学的。


珍的似水年华


农村人还是挺在意孩子是不是能上大学的,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子不追求大学生。但……,一个大学生对于现如今农村家庭还是不比以前考上一个大学生那荣誉感和幸福感强。究其原因,还是有以下几点:

1.现在农村也追求高等教育,小孩子都是在城镇上学,农村的大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像以前那样子考上一个大学生在村里是个新鲜事。但在村里新增一个大学生不比以前气氛强烈。

2.以前农村的生活比较贫苦,走山沟沟,端起铁饭碗是以前当代农民的目标。如今农村的生活也好了许多,年青人也能在城镇里工作养家糊口,所以改变了考上大学是唯一出路的传统观念。

3.以前子女大学毕业,当个公务员是家庭引以为傲的事情。现如今公务员的工作受各种管制的制约,渐渐也不是年轻人追求目标的热门,所以培养一个大学生已不是农村家庭淘尽家产去追求的目标,普遍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去接受是子女发展的现状。

4.现在社会大学生比较多,而且工作已不包分配,全靠自己努力去找工作。农村人的实力差背景薄,不再刻意追求子女必须上大学也有无奈的因素:其一,培养一个大学生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和精力。其二,农村人没实力没背景,大学毕业后找好工作,如果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本拼不过。

考上大学,对农村人来说,不是说不想追求,只是那种意念比以前淡泊了。子女考上大学,对于农村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希望得到的。




辉际1


一,现在一般农村的很多家庭收入并不是很高,孩子上大学最少一年也要上万块钱。而且现在农村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还是自己出来找工作,有的工资待遇并不比那些没有上大学的人工资高。很多父母看到这个现象后,感觉再执意让孩子去上大学并不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二,现在农村孩子上大学其实也并不是很难,但是上好的大学还是比较难。农村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都比城里要差,学生大多数凭借自己的努力,很难考上比较好的大学。不是很好大学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未来的成就也不一定很好。这一点也让很多农村的家长萌生了不让孩子继续考大学的想法。

三,现在还有部分家长因为长期在城里打工,对自己的收入各方面都比较满意,本身他们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认为孩子读再多的书出来也就跟他们差不多,有那种小富即安的心理。他们一旦认为孩子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希望,就不会强求孩子上大学。

四,现在还有不少农村家长,有那种早生孩子早得福的陈旧观念。认为孩子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作,很难娶到媳妇。现在农村特别是男孩子家长面临着一系列的婚嫁,住房,车子等问题。很多孩子又都不愿去在农村,家长自身的能力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只能让孩子尽早去大城市打工,争取更多的机会。

以上种种情况都造成了很多孩子与大学无缘。不过我还是建议,家长应该尽量创造条件给孩子上大学。不管好大学还是不怎么好的大学,上了大学跟没上大学还是有区别的。如果孩子长时间待在农村,眼界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目光变得更短浅,不会长远的考虑问题。很难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裁缝方师傅


1.取消分配,就业形势严峻

从1995年开始,大学生就业开始进行双向选择。这一年只有10%的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剩下的自主择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大学生进入“一毕业就失业”的怪圈。

最早的时候,农村父母让孩子上学图什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找个好工作,把一家人从泥土堆里稍微解放一下,比如《双面胶》里的亚平妈妈等。取消分配后,堂堂天之骄子还要自己找工作,毕业后不仅没有铁饭碗,有没有饭碗还说不准,所以一些农村父母心理落差大,认为读大学没用,照样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早辍学,学个技术挣钱养家。90年代中后期,兴起一股“中专热”,许多人宁愿读中专学技术,也不愿意读高中考大学。

2.大学毕业,不能短期改变生活现状

与其说是改变生活现状,不如说是“改变阶层”。

在一些传统戏剧戏曲里,多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寒门学子经过一番苦读终于出仕,全家人跟着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反观现实,却不是这样,即使一个人读了大学,毕业之后也不能马上拥有一批优质资源。比如,孩子上学还是要划片、买房摇号、看病排队,和别人认为的一毕业就能靠关系、走后门的愿景不符。

资源的获取并不是靠简简单单读一个大学就能实现的,往往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获得优质的资源,才能逐渐获得阶层的上升。而且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哪会有时间、途径去积累资源呢。一毕业还是过普通人的生活,阶层没有显著改变,甚至买房还要靠家里。于是一部分农村父母认为,读大学无用。

3.大学扩招,大学生遍地都是

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回顾一下高校扩招的过程,一部分学校是直接专升本过来的,师资、硬件设施、办学理念等都不尽如人意。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造成了一种“上大学很容易”或“大学生到处都是”的假象,认为大学生不值钱。伴随这种假象的,还有别人认为的、大学生应该拥有的“特权”的崩塌。

4.受个别案例的刺激

在答主读书的过程中,见过也听过不少“谁谁没上大学照样挣大钱”的案例,也见过一些人不遗余力的传播“读书无用论”。比如,张家的大儿子初中毕业,照样买房买车挣大钱;邵家的孩子读了大学之后还是在家里种地,等等。受这种特殊案例刺激,部分家长就会以偏概全,认为读大学无用。

佳和观点:大学还是要读

先考虑一个问题:读大学难道仅仅就为了获得高经济回报吗?

答案是否定的,从长远的目光看,读过大学的人,在人生规划、职业成长、子女教育观念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选择。一代人、两代人,可能不能快速改变自己的阶层,但经过日积月累,读过大学的农村子弟,都会比不读大学的农村子弟生活更优质。

大学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获得优质生活,和个人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就好比自己家的冰箱坏了,就不能认为整个冰箱行业是坏的。

佳和教育中心一直认为,教育是大事,也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耐心,静待教育花开。

时代发展越来越快,知识要素在时代发展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未来时代的胜利者,将会属于两种人:有耐心、有知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