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離地球最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呂小布與大都督


在人類還不能發射探測器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而且其質量與地球類似。而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但是對火星和金星的表面環境,地質地貌等情況一點也不瞭解。

金星

金星探測器

通過望遠鏡觀測的金星從結構上看,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有時也稱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而通過望遠鏡觀測火星後,推算火星在遠古時候應該和地球環境差不多。科學家們認為金星和火星上應該有生命存在。

直到1957年10月,前蘇聯宣佈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後,人類就開始考慮去探索外太空。而火星運行軌道有時候會比金星離地球更近一些,基本上是不分主次,同時對這兩個行星進行探索。

1960年10月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號,但是未能到達火星軌道就摧毀了。1961年2月試驗發射了“金星1號”,併成功飛往金星。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前蘇聯和美國不斷對火星和金星發射探測器,由於航天技術不成熟,雖然大部分任務都失敗,但是還是有很多收穫。隨著1970年12月前蘇聯的“金星”7號登陸金星和美國於1976年7月登陸火星的“海盜”1號的陸續成功,逐漸撩開了金星和火星神秘的面紗。

金星濃厚的大氣中,二氧化碳佔97%以上。金星表面平均溫度高達470℃,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2倍。時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蝕性的酸雨,並經常出現持續的閃電和雷暴。屬於一個自然條件非常殘酷的行星。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條件,不要說人類登陸探索,就是能夠登陸金星的探測器也不能長時間工作。

而火星的情況就比金星溫和的多了,雖然也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但是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溫度從夏日白天的將近27度到冬季的負133度,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而且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這對人類探索火星有很大幫助。

火星


火星車

因此在以後的探索中,重點偏移到探索火星上。這樣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使用,還可以及早建立火星基地進行研究。而金星不是放棄探索,只是根據情況進行飛越探索和軌道探索,隨後主要進行無人登陸探索。

火星基地設想圖

金星探測器設想圖


hnyfkj


先說為什麼不總是去金星。

很簡單,因為金星的環境太惡劣了,難度很大,探索的性價比相對比較低。

其實和火星相比,金星的質量和體積都更像地球(半徑是地球的95%,質量也有地球的82%)。但是如果說到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合適的大氣溫度和壓力,那金星和地球差了十萬八千里。

金星的溫度很高,表面平均溫度超過450℃!而地球呢,平均也就15℃左右吧。

另外呢,金星大氣97%以上是二氧化碳,沒有氧氣。而且因為大氣中含有二氧化硫,所以還經常時不時的來一場硫酸雨。

並且金星的大氣壓也太高了,足足是地球的90倍,想象一下人身處一千米深海的感覺吧。。。

如果是抱著尋找適合人類居住開發的星球,或者尋找地外生命,那金星基本上不用考慮了。

別說是人類登陸,就是探測器上去,也需要克服高溫呀、硫酸雨腐蝕等等問題呀,難得很。

再來說為什麼科學家這麼愛火星。

其實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1/10,半徑才地球一半,是個小個頭。但是火星的整體條件是比較溫和的,也和地球有那麼一些相似之處。

比如火星的自轉週期和地球很接近,這就意味著火星的一天和地球的一天差不多長。

而且現在科學家已經在火星發現了地下液態水湖。

不過因為火星大氣層稀薄,溫室效應有限,對於地表的保溫能力有限,所以火星的溫度比地球還是低不少的,平均溫度-55℃。雖然整體寒冷,但是火星夏天也能出現近30℃的氣溫,比熱到冒火的金星好多了。

所以雖然火星離地球遠一點,但是因為環境相對溫和,而且可能適合生命存在,科學家自然是喜歡探索火星啦。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首先糾正你的錯誤說法,人類現在沒有能力去火星,因此不是科學家去火星,而是探測器去火星。

火星(Mars)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為地球的43%,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多攝氏度。另外,火星為沙漠行星,到處都是細膩的沙礫,顯得非常潔淨,這也必然為超生類所喜愛......。可以看出,在太陽系的類地行星中,唯有火星的環境條件與地球比較接近,這非常有利於超生類的心理適應,而橘紅色的外表也曾被作為其前身的地球人視為美好吉祥象徵。

火星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樣,除了重力較小使山能長的很高之外,缺乏明顯的板塊運動,使火山分佈是以熱點為主,不像地球有火環的構造。火星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還要小很多。火星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這有利於超生類的安全。

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與地球相比更為複雜多樣。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山地形穿插其中,眾多峽谷亦分佈各地,南北極則有以乾冰和水冰組成的極冠,風成沙丘亦廣佈整個星球。火星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複雜而相對安全的地質環境,必然有利於豐富超生類的文化、研發、建設、生活等各項活動。

火星資源非常豐富。火星土壤的主要元素是氧,其含量約佔50%,硅為15~30%,鐵為15~16%,鋁為2~7%,鈣為3~8%。礦產資源有鉀、磷、硫、氯、鉭、鉻、鎂、鈷、鎳、銅等、硫、鉀、銣、鍶、釔及鋯的含量等.此外還有許多未探明的元素。根據礦物成分的計算,火星土壤是80%的富鐵粘土,約10%的硫酸鎂,約5%的碳酸鹽及約5%的氧化鐵組成的混合物。

火星是人類全面進軍宇宙的基地,他們將來可以以此為跳板,全面奔赴宇宙各個方向。



王江火O新文明國際


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是4050萬公里,最遠的時候是2.6億公里


火星離地球最近是5500萬公里,最遠的時候超過4億公里,今年的8月27號火星大沖的時候距離地球只有5576萬公里。

雖然金星的距離很友好,但是金星的自然環境卻一點都不友好。表面溫度500℃,大氣壓強是地球的90倍,還時不時的下強腐蝕性的酸雨。相比之下火星的溫度是零下63℃,大氣壓強是地球的0.7倍。顯得是那麼和藹可親。



目前為止人類對於火星和金星的探測都是侷限於探測器和著陸器,沒有派人上去實地考察過

目前人類發射的金星飛掠探測器有11個,軌道探測器有9個,墜落探測器有6個,軟著陸探測器有10個,氣球探測器有2個。

目前為止人類的火星探測軌道器有2個,著陸器有3個,火星車有4輛。


單從數量上來看似乎金星倒是比火星熱度高,但是人類的移民包括登陸首選都只能是火星而不是金星,如果將來想去金星,那麼就要研發出抗高溫高壓和腐蝕性的著陸器和返回器,返回器的功率還必須足以克服金星的超高壓,所以對於金星是無法進行大規模殖民開發的。

火星殖顯得比金星殖民要簡單的多,馬斯克的終極夢想就是把人類送到火星建立殖民地。各種準備工作也在一直進行中,美國也準備派宇航員去登陸火星。

總之科學家們對火星的移民期待要比金星大的多,至於探測方面則是一視同仁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金星距離地球確實是最近的,但是距離最近的不一定就是我們探測的主要目標。因為科學家或者太空機構在探測行星的時候首先要看這個星球環境好不好,或者說有沒有可能有生名命存在的跡象,這個星球的資源多不多,稀土資源多不多等等。巧了,金星是一條都沒佔,科學機構或者太空探索公司的資金也不是風颳來的,探測的星球很有針對性……是有目的的。



說起金星大家都知道的,金星表面有超過500攝氏度的高溫,還有地球900米海洋深處的壓力,所以金星表面的環境情況非常惡劣,不用說人類在這裡殖民什麼的了,就連金屬探測器都毀了好幾個,蘇聯的金星探測器到達金星表面不到一個小時就報廢了,剛開始的甚至都沒有到達表面……這環境是誰都頂不住


金星雖然有濃厚的大氣,但是金星大氣都是有毒氣體和金屬凝結物質,極具腐蝕性。另外,金星還會下雪,但是金星的雪不香,不像地球的雪還能吃,哈哈。金星的雪可以說是一種腐蝕性金屬化合物,由硫化鉛和硫化鉍組成,這些雪會在3000米左右凝結。除了下雪,金星還會下雨,只可惜金星的雨和硫酸很像……


要說起火星其實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比如火星全球風暴,還有極寒冷的溫度等等,其實是因為火星沒有全球磁場導致的,不過環境總比金星好太多。科學家的數據表明,在過去火星是有水的痕跡的,古代運河,古代海洋應有盡有,有了水其實就很有可能存在著生命。首先這顆星球具有研究價值,這一條是穩了。


其實現在火星表面也是有“水”的,只不過現在是以冰的形式存在,這是前不久歐洲方面的結果,隕石坑裡面有一公里厚的冰蓋,而且火星極地地區也是有冰蓋的,這就說明這顆星球以前的環境一定要比現在好很多了。前不久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還讓好奇心號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的一個黏土區域探測化學成分,另外,早在2012年,歐洲宇航局的火星快車軌道探測器就發現了火星黏土區域,這才讓好奇心號火星探測器去查看。


對於殖民火星各國各公司都有自己的計劃,殖民火星的一幕我們在最多5年之內就可以看到,火星除了距離遠點,相比於金星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了。

我是宇宙與科學,一個專注於科普天文知識的小夥伴,歡迎大家關注,每日更新28條科學科技微頭條哦^


宇宙與科學


去火星而不去金星這件事兒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即為啥不去金星和為啥要去火星。



為啥不去金星?原因有幾個:

首先是去不了。儘管金星因為和地球大小相似,被認為是地球的姊妹星球,但因為它離太陽近,而使得其表面溫度很高,基本在465攝氏度到485攝氏度之間。

不僅如此,金星的大氣壓力為90個標準大氣壓,什麼概念?想想你毫無保護在海底800多米深處是什麼狀況。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除了壓力大,金星的大氣層還有毒。除厚厚的二氧化碳層外,金星表面還有由硫酸構成的厚數千米的雲層。動不動來場火辣辣的酸雨,就問你怕不怕。

所以,近500度高溫 + 強硫酸雨 + 地球90倍的大氣壓強,這就是探測金星要面臨的挑戰。

當然人類一開始進行外太空探測的時候,是考慮過金星的。前蘇聯先後發射過15個探測器到金星,也正是因為這些探測,人類才得以窺得金星的真面目,而那些為人類探求未知的探測器很多都因為金星惡劣的環境而灰飛煙滅。

那為啥要去火星呢?原因也有幾個:

第一,火星上發現水的痕跡,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曾經有過生命的星球。而探索地外文明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所以有如此重要的線索,當然要去。

第二,火星才是真正和地球相似的行星。火星的自轉週期是24.66小時,只比地球上多40分鐘;火星自轉傾斜角也和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變化。這和金星上動輒幾百度的高溫且一天長達一年來說,無疑更吸引人類。探索火星的氣候變化對氣球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第三,去的了。縱使火星再有探測意義,人類去不了也沒用。而火星探測在工程上來講,更容易實現。

以上。


留白說


因為金星變性了!

根據大量的科學研究,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金星很可能和地球一樣,有著相似的大氣層,並且存在大量液態水。但這種美好的日子可能只有6億年或更長一些,之後受到失控的溫室效應影響,所有液態水都被蒸發進入大氣層,徹底改變了金星溫和的“性格”,變成今天這種大氣壓力達地球92倍,表面溫度高達462攝氏度的煉獄環境。

人類之所以不登陸金星,當然和這種極端環境有關,不要說人,就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都沒法在上面生存。前蘇聯是最熱衷金星探測的,也是第一個將探測器登陸到金星上的,遺憾的是沒有傳回任何科學數據,探測器就在金星表面陣亡了。

金星的性格如此怪癖,你認為人類會登陸金星嗎?然而就有人不信這個邪,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一個團隊正在進行高空金星運作概念(High Altitude Venus Operational Concept)計劃,準備在金星高空50公里的雲層上建設飛艇式的人類浮動定居點,這個地方大氣壓力和地球差不多,重力稍小於地球,完全適合人類的生存。


徐德文5分鐘科學頻道


是的,金星不僅距離地球更近,而且與地球在質量、體積上也相仿,但為何人類執著於登陸火星而非金星呢?

事實上,在上個世紀,前蘇聯與美國曾發射數十個探測器抵達金星周圍,迄今為止,不管是路過金星還是發往金星的探測器多達40個,其中有9個著陸成功,但著陸成功僅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能夠倖存下來。

據之前的探測歷史看,倖存時間最長的探測器也只“活”了110分鐘,而短的竟然是剛剛著陸沒幾分鐘就失去了聯繫了。

地球人利用數十個探測器的代價終於傳回來了關於金星表面環境的數據。

金星是一顆比火星可怕十倍的星球。金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佔到了96%,剩下的多為氮氣,緻密的二氧化碳大氣層帶來嚴重的溫室效應,地球這點溫室效應在金星面前就是“小兒科”,金星表面的極限溫度可達500℃,大氣壓為92個地球大氣壓,試想一下,探測器要在上面經受住多大的考驗。

金星大氣低層有著厚達20千米由濃硫酸煙雲組成的濃雲,所以金星上的天空是昏暗的橙黃色,壓抑的令人心悸。並且時不時的會出現閃電。

有濃硫酸煙雲就會伴隨著硫酸雨,這要是下在探測器上,還不得冒煙啊,所以啊,這時候登陸金星實非明智之舉,而相對來說較為溫和的火星才是下一個鍛鍊人類的跳板,雖然個頭小了點。


科幻船塢


簡單的來說,不是人類不想去,而是金星的環境不允許,如果說在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誰是最像地球的,那一定是金星。

金星的半徑只比地球小300公里,為6073公里,質量也達到了地球的80%,所以從體積的角度來說,金星幾乎就是另外一個地球,而且金星和地球火星一樣,都處於宜居帶當中。



但金星的溫度太高了,高達400多度的高溫,人類不可能進行登陸,就連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都無法長時間在金星工作。

蘇聯曾經發射過一個叫金星4號的探測器,但還沒等到探測器著陸,就被金星表面的氣壓破壞了,而後各國都發射過一些金星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壽命都很短暫。


一些科學家們認為,如果人類要登陸金星,一定要改造金星的環境才可以辦到,但改造金星真的可行嗎,答案是很難。起碼人類目前辦不到。

金星最大的問題就是溫室效應,金星的大氣層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佔到了97%,如此之多的二氧化碳,讓整個星球的狀態,就如同人在蒸桑拿一般。

另外金星還沒有磁場,太陽風可以肆無忌憚的作用在金星的表面,所以改造金星的難度,比改造火星還要大。

與其費盡心思改造金星,不如改造難度更低的火星,火星的環境雖然也很差,但好歹能讓人類登陸,而且火星曾經可能存在過生命,這裡更適合人類生存,所以人類放棄金星也沒什麼好說的……


種植恆星


科學家更熱衷於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這並非由距離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多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金星。在太陽系中,金星的大小、質量、體積以及到太陽的距離,都是與地球最接近的,因此被譽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兩者的環境卻存在天然之別。

金星擁有極為濃厚的大氣層,表面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2倍,壓力與地球1千米深海處相當。更為恐怖的是,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創造出太陽系最強大的溫室效應,使其表面溫度高達四百多攝氏度。也就是說,金星就像一個超級無敵高壓鍋。

再者,金星表面火山眾多,數量是地球的好幾倍。對人類而言,這裡就是一座地獄。

反觀火星,雖然火星體型較小,且離得更遠,但卻有著大量無可比擬的優勢。

大量探測數據顯示,火星曾經可能是一個溫潤怡人的星球,甚至可能存在生命。就算是現在,這顆紅色星球還保存著微弱的大氣層,地質活動也相對穩定。更重要的是,在火星極地和地表之下儲存著大量水冰。

從整體來看,火星具備很大潛力供人類太空移民,甚至可能慢慢地被地球化,成為人類第二家園。

顯然,火星比金星更有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