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人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为何延续了近千年?

李鑫


首先伏尔泰是个有立场的糟老头子,他的立场是什么呢?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标志性人物和旗手,启蒙运动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反对传统,伏尔泰所处环境的传统也就是欧洲的传统,也就是天主教传统。因此,伏尔泰的立场也就显而易见了,他始终致力于不遗余力的反对甚至抹黑天主教和相关的一切。神圣罗马帝国自然是其中最突出的嘲讽对象之一。

伏尔泰狂热反教会反传统

神圣罗马帝国的神圣两字,有几个来源,都和天主教有关。一个来源是,神圣罗马皇帝是由罗马教皇加冕的,是上帝的精神代理人教皇认可的上帝的俗世代理人,也就是说,教皇统治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域,皇帝统治基督教世界的世俗领域。按传统观点,精神高于世俗,因此,教皇地位略高于皇帝。第二个来源,指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在其宪法中规定的首要任务:始终坚定不移的保护圣教会(即天主教会)。有这两个理由,神圣罗马帝国的神圣二字是当之无愧的。但在启蒙主义,反传统,反教会主义者伏尔泰的眼中,天主教都算不上是神圣的,那么神圣罗马帝国自然更算不上是神圣的。

伏尔泰第二个吐槽点,也不罗马,也基本上是出于其反教会的立场而言的。罗马是多神教的,是非天主教的,按照这样的观点,天主教会自然没有权利继承罗马,而且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民族是德意志人,那就更算不上罗马了。

综上,是伏尔泰所谓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帝国的原因。但可靠吗?未必。

拿破仑都要教皇加冕,因为这是法理上成为罗马皇帝唯一合法的手段

第一点,神圣来自于天主教会的传统,这点按教徒的看法,加上神圣两字完全没有不妥。第二点,罗马帝国的内涵是普世帝国,而非某一民族的帝国,而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之初,即取其基督教世界的普世帝国之意。从这点上说,是和罗马精神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后期,由于实力有限,加上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强势崛起,才逐渐沦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但丁就是坚定的帝国党人,希望帝国能统一基督教世界。在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天主教会是罗马皇帝认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帝国精神机构。而在西帝国崩溃后,是天主教会在蛮族洪流中苦苦支撑,保存了大量罗马人的遗产,包括拉丁语,源于罗马法的教会法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主教会是罗马在西方的天然和合法的继承人。教会认可的皇帝作为罗马人的皇帝,也符合法理。

教会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直接祖先

因此,这句话本身是站不住脚的,主要只是因为伏尔泰的反教会立场而已。实在不算是什么“金科玉律”。

而神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也正因为欧洲极其重视“法理”,也即皇位的合法性,在欧洲,只能有一个帝国,也就是罗马帝国,只能有一个皇帝,也就是罗马皇帝。俄罗斯的沙皇头衔来自于拜占庭东罗马的传承。即使强如英法,也从不敢称帝。这是神圣罗马帝国能延续千年的最主要的原因。即使有人不满意某个皇帝,也没有权利另外建立一个帝国,而只能通过法律程序(选帝侯,合约等),在法理框架内处理。这和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谁拳头大谁说话完全不一样,用中国的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得不出合理的结论。

查理曼由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现代欧盟最崇尚的人是谁?是法兰克皇帝查理曼大帝,他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成为“罗马人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是东法兰克王朝裔,而查理曼大帝,或者德语中的卡尔大帝,被认为是追求欧洲大一统的第一人,被称为欧洲之父,极受钦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神圣罗马帝国自有其神圣之处。延续千年的神圣罗马普世帝国梦想也被现在的欧盟所继承。

欧盟亚琛国际查理曼奖,表彰促进欧洲一体化的个人或团体


历史心发现


“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这句话出自法国大哲学家伏尔泰之口!

<strong>

这个国家过去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还是这样称呼,但它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罗马的,更不是什么帝国。”——《风俗论》

伏尔泰何出此言呢?这就得讲讲这个历史上得神圣罗马帝国了!

<strong>神圣罗马帝国全称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由德意志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改名而来,其名诞生于公元962年,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十九世纪初,在拿破仑的打击下,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806年拿破仑勒令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实际上,为什么神圣罗马帝国可以存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是值得思考的。虽然神圣罗马帝国延续近千年,但其实在13世纪的末期,这个所谓的“帝国”就已经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更像是一种联邦形态,皇帝的权利已经弱化,战争四处都是。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国家元首虽然式皇帝,但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却不断有着纷争,战乱不断。因为不论是谁当了皇位,对治下的臣子都不会改变,权利和实力大部分都掌握在诸侯们的手中。这就如同我们国家的春秋战国,群雄并起但是不割据。

神圣罗马帝国领土变迁

神圣罗马帝国拥有实权的是选帝侯们,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而且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 而就是因为这样,皇权的刻意消弱使得各诸侯的权利变得格外的大。这个“帝国”称号名不副实!

因为对他们来说,太过相等的实力之中,相互战争和夺取领土只是消耗实力而已。所以他们愿意去承认皇帝,作为一个比较虚的头衔。他不仅仅需要去保护诸侯,并且也是维护与教权的纽带。而且一旦皇帝去世,为了选拔出下一任皇帝各诸侯会陷入内战和无政府的状态。

只有一个强有力的皇帝以各方面可以制衡住其他的反对者,赢得更多的诸侯的拥戴,才能登基帝皇受人拥戴。 所以实际上,这个帝国根本就一点也不神圣。

对于他们来说,国家有的只有不断的战争和利益。这样的国家看不到强大,只会慢慢的走向衰亡,仅此而已。

而这样的千年的算法是将其王朝的衰弱时期也纳入考虑的,所以对于这个庞大的帝国之所以可以存在千年,更像是一个老人维持着赢弱的生命,与强大一说并无关系。至于这神圣二字,究竟配不配的上,就看大家对于神圣两字的定义了。


白话历史君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伏尔泰的名句非常著名的“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但其实并不是指神圣罗马帝国的全部时期。用这样的描述,涵盖千年历史,显然是不合时宜。


神圣罗马帝国的图腾沿袭古罗马帝国图腾双头鹰图案,意即帝国是古罗马的正统继承者。中间的耶稣受难图则表明帝国神圣性,帝国皇帝即是罗马天主教会和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双头鹰翅膀上则绘上七大选帝侯国和德意志各大诸侯的旗帜,代表帝国的普世性和广大疆域。

很多人一直不太理解欧洲历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表面上有个皇帝,但看上去没有什么实权,实权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诸侯手里,整个帝国四分五裂。这有点类似日本的天皇,但其实是有多个王朝交替,每个王朝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帝王都是没有实权的,只是不同的皇帝所掌握的权力不同而已,所以它能延续千年并不只是大家看到的那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从建立之初就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政治实体。它实际上是一个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的政治联合体,所以皇帝本人真正的权力并不像大家传统的理解那样至高无上,我们大部分人理解皇权是狭隘的,皇帝的权力被无限放大,其实这是从明朝以后开始的,明朝以前我们的体制也并不是说皇帝本人说的算的,皇权与相权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有所掣肘。当一个大的政治联合体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单凭皇帝本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现状的。所以,对中世纪的社会、权力结构,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就造成了对神圣罗马帝国很多事情的不理解。

至于它为什么能够延续上千年,从上述的内容中可以窥见一二。神圣罗马帝国主要信奉天主教,皇权只是连接世俗权力与天主教会的纽带而已,在这近千年的历史里,皇帝既有被教会联合大诸侯搞的非常凄惨的时候,也有带兵攻陷教廷的记录。至于皇帝本身有多么重要,看看那些民族国家君主的表现就可想而知了。


思货时间


恩格斯评价,神圣罗马帝国,说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日耳曼人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也只是维持了一个形式,下面分很多小的政治实体。正是因为实力分散,谁都无法将其统一,直到欧洲出现拿破仑这样的强人,才最终将神圣罗马帝国灭亡!补充一下,公元十世纪时,热尔曼民族出现了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即奥托大帝,此人有何特殊的地方呢?他成为日耳曼皇帝国的皇帝,是经过了基督教教皇的册封,封他为罗马帝国的皇帝,所以在他的统治下,在公元962年,出现了神圣罗马帝国,其中神圣,指基督教,是日耳曼人统治,总部设在罗马。承袭了过去的罗马帝国的称号,所以定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从公元962年正式命名,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把它摧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