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師在群裡公開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對這句話有何看法?

三春花事好為學須及早


任何一句孤零零的話都要放置到具體的語境中才能彰顯它準確的語義,對沒頭沒腦的一句話評論,容易扯著蛋。

有教師在微信群裡對家長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語境顯然是對學生家長講,其用意是強調家長和孩子在課業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責任。

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合不合理,靠不靠譜,對不對,就要先從教師的角色開始分析。現時代教師的角色最重要也最主要的之一是“學習的組織者”,意思是教師有責任組織學生的學習,注意“組織學習”與“學習”還不是一回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生學習,不是教師學習;教師做什麼呢?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評定者,教師的責任是“組織”、“指導”、“評定”。

因此,從教師角色來看,教師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倒也合理。

但是,組織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學習,評定學生學習當仁不讓就是教師的責任,一名勝任的教師,有教無類,又能因材施教,這就是對教師的基本勝任要求。組織學生學習,可是學生沒有興趣,教師有責任通過改善教學,激勵學生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動機;指導學生學習,可是學生學明白搞不懂,教師有責任通過了解學生因勢利導地選擇適宜的教學和輔導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績效;評定學生學習,必然有學生績優,也有學生績差,教師有責任做好分析,平等對待績優生和績差生,而不能明顯表現出偏愛或偏惡。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學生厭學,牴觸學習,學習倦怠,在現時代中國教育現實的語境下,與教師的作為高度相關。例如,教師不加掩飾地偏愛績優生,嫌棄或貶損性評價績差生,幾乎必然造成績差生的厭學。再例如,教師對績優生課業成績正常的波動過度反應,給學生造成巨大的無謂壓力,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倦怠。等等,這些都是教師作為不當的後果。

從這個意義上,雖然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的不當作為卻能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績效。如果把“學習”看作是不僅僅學習行為一項,還包含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效能感,學習習慣等等的綜合體,那麼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責任重大,不能推諉。

當然,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效能感等等,不僅有教師的影響因素,也有家長的影響因素,在具體個案上,家長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家長的作為不當,也同樣會造成孩子厭學、學習倦怠。

所以,僅僅以教師在群裡對家長的一番話,從語用的角度可以理解是為了強調學生家長對學習的責任,特別是針對個別家長認為學習只是學校教師的事情,撂攤子,無可厚非。但如果忽略語境,這樣說顯然就在模糊教師職業,有推諉責任之嫌。


唐映紅


“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我是這樣認為的。

如果斷章取義的看到“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那就是問題了。

學習本來家長、學生、老師都有責任,其實現在的老師挺難做的,沒當過老師的人,可能只看到老師有雙休,有節假日,還有寒暑假,有課的時候上課,多美,多舒服,其實現在的老師比原來難做多了,社會地位不高,工資不待遇不高,孩子吵不得罵不得,孩子的成績不好還要被學校和家長指責。

我遇到過一個學生,上學一年,父母沒有過來參加過一次家長會,更不提過問孩子學習的事情了,老師想見見孩子父母都比較難,我問孩子:“你爸爸媽媽幹啥的,這麼忙”孩子說:“我爸說我媽只會逛淘寶,啥也不管。”結果這個小姑娘成績不好,還不自信,有時你多她一句,她就會低頭不語,事實上她父母不是很忙,孩子媽媽在家全職帶孩,不過是以自己玩為主。

如果家長認為把學生送到學校,學習就不用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那就徹底錯了,老師要負責全部幾十個孩子的學習,還要備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在學校的日常。家長會質疑,現在的家庭作業都要父母輔導和批改,其實這是為了讓家長更清楚的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畢竟老師不會一個一個的單獨輔導,家長批改過作業之後第二天老師會根據孩子的錯題情況再次講解的。

所以說:孩子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也是老師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


快樂兒童ing


我剛剛看完這個問題,截圖顯示:希望家長要清楚一個事情,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這才是完整的意思表達,而題目中的問題顯然是斷章取義。

我認為,學習既不是老師的責任,也不是家長的責任,而是學生自己是責任。

第一,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和父母。

  1.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肩負起陪孩子學習孩子的責任,最終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並不理想。例如,很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並給孩子檢查作業。結果很多這樣家庭的孩子寫作業卻並不認真,如果家長沒有檢查出作業的問題,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家長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事情。可見家長對孩子在學習方面的過度關注,削弱了孩子在學習中的責任感,養成了推卸責任和不承擔責任的習慣。
  2.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尊重和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去探索知識,最終得出結論。而在現實的學校教育中卻不是這樣的。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或許是怕耽誤時間,或許是想提高升學率,所以很多教師直接把知識的結果告訴學生,而忽視了學生探究和歸納總結的過程。慢慢的學生也就養成了不探究和等待的習慣,等待教師把整理好的知識直接喂到學生嘴裡的習慣。以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降低了,從而開始了被動的學習,因為學生體會不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效果自然不會好。

  3. 正是由於家長或者老師的越俎代庖,才忽視了真正學習的主人——學生,才造成了上述的觀點:到底是家長應該對學生學習負責?還是老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事實上真正對學生學習負責的人,既不是老師,也不是家長,而是學生自己。


第二,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忽視了學習的主人?而把老師和家長看成了對學生學習的負責人呢?

這與我們目前的應試教育是密不可分。

  • 家長之所以把自己看成是孩子學習的負責人,主要原因是因為家長具有一種功利心和望子成龍的心態,家長太期盼孩子成功了,所以,難免會違背孩子成長中應遵循的規律。此外,家長還會受到整個教育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一種焦慮的心態,最終代替孩子在學習中做了很多事情。家長有時還迫於教師的壓力,例如,給孩子檢查作業,其實家長也沒有這個義務,家長也不願意花這些時間和精力,但是這是老師交給的任務,如果不完成,老師就會批評家長,所以陪孩子寫作業和給孩子檢查作業就成為家長完成孩子老師交給的任務。


  • 從教師的角度上來看,教師有的時候也把學生學習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那是因為每位教師要受到學校應試教育的評價標準的制約,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獲得好成績,從而使自己具有成就感,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難免具有一些功利心,就出現了跨越學生學習的過程,直接告訴學生知識的結果的現象,因為直接傳授學生知識遠遠比探究的過程要容易和快捷很多。

第三,太負責任的父母和老師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句話:做60分的媽媽,而不做100分的媽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做了一個十分負責任的媽媽,那麼必然會剝奪孩子的一些權利。例如,一個100分的媽媽把本來應該是孩子做的事情都做了,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在做事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更沒有學會如何承擔責任。做一個剛剛好的媽媽,也就是做一個60分的媽媽是最好的,60分的媽媽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孩子才能夠逐漸長大。


教師也同樣是如此,做一個恰到好處的教師,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索的空間,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才是教師的職責。

你認為學生的學習,到底是老師負責?還是家長負責?


中考政治劉老師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預感有問題,後來詳細看了信息,發現真是如此!



老師信息原文是:希望家長要清楚一個事情,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

問題就出在信息文字上。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有時候還真要學會“咬文嚼字”。

如果老師的信息是這樣寫的:

希望家長要清楚一個事情,孩子的學習不只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

相信很多的家長不會有任何的異議。



這位老師估計在編輯信息的時候,心裡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不只是,忘記寫了一個“只”字,意思就差了十萬八千里,完全是另外一個意思,這個從後面的“更”字能看出來。如果這位老師是這樣發的信息: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而是家長的責任。這就是這位老師的不對了,這就屬於推卸責任了!

最後,還是要建議我們的老師朋友們以後在家長群裡發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文字的使用,編輯好了多看了兩遍,確認沒有問題了,再發出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大鵬老師講小升初數學


老師的責任是在於教,學生的責任在於學。所以這句話一點問題都沒有。

教育本來就應該如此。

這個道理這麼明顯為什麼很多人還要把這兩個混在一起呢?

有人說老師教的不負責,負責點的老師早就被學生家長整的離開崗位了。

現在的政策沒那個老師敢真正負責的,你想想看需要負責的學生都是調皮搗蛋大家鬥毆欺負同學的學生,他們的習性哪裡來的,都是家長言傳身教的,老師說幾句,家長就打到學校,打到教委去了。那老師只有一個結果。

所以老師教,家長還是要敦促學,現在是老師沒法管,不敢管,請家長管那是沒辦法,換個角度也是負責了,肯告訴家長孩子有問題。

把矛盾指向老師是不對的。教育政策才是矛盾的根源所在。


無觀時間


這老師說話水平不行,乍一看這老師確實很欠罵😂😂😂。

但作為教育行業的人,我很清楚他在說什麼。

教學、教學,一要老師會教,二要學生願學。整個教學的核心就三點:教、學、管。

老師真正能做到的只有“教”和“管”(而且教還好說,管這東西真的很麻煩),“學”這一點更多要落實到學生與家長身上。老師的講課水平,個人魅力只是一部分。有些學生,家長十幾年都教不好,能指望老師一下子就吸引住,那是很難的😓。

遇到不願學,性格頑劣的學生,縱使孔子也只能痛罵“朽木不可雕也”。


袁河蝦說


老師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此話多少有些詭異。想來老師的本意在於強調學習應是孩子自己的事。這倒不是為老師開脫,而是說作為學習的主體,孩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而且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如果學生學習的成效家長或老師可以決定,那教育就簡單了。可常識告訴我們,那一定是一廂情願。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內因才是根本,你若沒點兒超常的智慧,基本上還得認同這個是規律。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可以理解,為孩子學習所做的努力令人欽佩甚至為之動容。但是家長所做的一切,無論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都不能說明你能左右孩子的學習。也正因此,孩子的學習成效稱了家長的意當然多是好事,但主要的功勞未必屬於家長,同樣不稱心如意也說明不了家長沒盡心盡力。在這個意義上說,老師之於學生學習也大致如此,只是老師與家長的作用不同罷了。

教一定是老師的責任,但教單獨不能存在,它一定是為學服務,而且接受學習成效的檢驗。學生學習一塌糊塗,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教的沒問題,更不能在這個意義上說責任全在於學生。倘若這個責任都歸於學生,要你老師嗎用?自學的結果充其量也就是個一塌糊塗,也許還未必。教學一體不光是個教育學概念,它也是教育實踐。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徵,以及家庭、教育環境的差異,落到學生個體本身,影響是千差萬別的。學生猶如種子,他能生長成什麼樣,甚至哪些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都不會人人一樣。真正智慧的家長和老師,最應該做的是更準確的把握孩子成長髮展的可能,並給予最大限度的引導和幫助,這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因材施教。

教育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是個絕對的好東西。一來教育容易過猶不及,二來教育永無止境或者簡單說學海無涯,再者教育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反之可能有害而無益。極端的說,孩子學的呆呆傻傻,身心出了毛病,甚至厭世輕生,誰還覺得教育那麼可愛嗎?本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結果反而要了命,還不能讓更多的人警醒嗎?

“學習不是老師的事”,老師說的還是太輕巧,估計沒太顧及家長的感受,而且容易引發爭論不休的推卸責任的指責。作為常人的老師,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表達一下情緒無可厚非,不過語言表達換個說法也許更穩妥,譬如:孩子的學習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


田家大院田老大


“孩子的學習不光是老師的責任”這樣說更恰當

我相信老師想表達的意思也是這個意思

只是沒有表述清楚而已

原話是“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

明顯指的是“孩子的學習老師有責任,家長也有責任”

如果孩子的學習都是老師的責任,那麼請問為什麼“一個班的學生有的成績好,有的成績差呢?”

難道老師上課的時候還能區別授課?

在課堂上對一部分同學多講,對另一部分同學少講?

我怎麼沒聽說過現在一個班還有分開授課的情況呢?

同一顆樹上的蘋果,為啥蘋果的大小能差那麼多呢?

同樣是一棵蘋果樹

同樣是一種基因

同樣是一位的果農打理

同樣是一樣的地理位置

同樣是一樣的水分

同樣是一樣的光照

同樣是一樣的養料

同樣是一樣的生長時間

為什麼結出的蘋果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有的蘋果大,有的蘋果小?

為什麼有的蘋果圓,有的蘋果方?

為什麼有的蘋果紅,有的蘋果青?

為什麼有的蘋果甜,有的蘋果酸?

為什麼有的蘋果完整,有的蘋果有蟲洞?

為什麼有的蘋果可以賣錢,有的蘋果卻掉地上了爛掉了?

能回答出上面這些問題嗎?

老強調老師的作用,那請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


阿阿阿杰


孩子的學習不是教師的責任,但督促學生學習、教授學生知識的卻是教師的天職,如此避重就輕,我看還是給孩子換個負責人的老師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稱其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原因。

這位教師如此說,不知其立足點是什麼,如果單隻學生主動學習,那麼教師教授知識,學生不學,那是學生的責任,但如果要說其他方面不是教師的指責,例如輔導作業,那麼這位教師直接可以定論為推卸責任。

像題目所說的教師,直接在學生群內大放厥詞,雖然群內沒有反駁這位教師的,但我想,多數家長內心深處也得跑過一群“草泥馬”。

“孩子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老師的這句話,如果僅僅是為了提醒家長督促自家孩子學習,還情有可原,但如果不是,這位老師的師德絕對不合格。

我們常常講:在其位謀其政,也就是說,既然身處這個崗位,那麼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師給家長施壓,難道就能逃脫使命?也許只是自欺欺人吧。

術業有專攻,專業人士不幹專業的事,夢想著推給外行,如此德行只怕是整個行業的現狀,不然行事者絕對沒有這樣的膽量,教師同樣如此,如此怎能得到大眾的尊重,如此怎麼好意思追求漲工資。

總是,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你推辭不了;不是你的,你想拿也拿不過去。


心情保溫杯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目前,總有人斷章取義,把師生關係、醫患矛盾等等放大到無窮大做,挑起社會矛盾,引起社會民眾不安。

這位老師的原意應該是學習不僅是老師的責任,家長也有責任,甚至更大。

雖然說老師每天跟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但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其實遠遠大於學校的教育。學校要面對無數的學生,面對無數的家長,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而且很多教育也不是隻靠學校就能完成的。

學校更多的是負責孩子自身的知識點學習,以及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同學間關係的處理)

而家長,更多的是負責孩子的成長。好多家長在強迫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在玩手機,在逼迫孩子學作業的時候自己在看電視,告訴孩子要努力的時候我們在想怎麼把工作分出去。這樣做,我們如何讓孩子對學生對讀書產生正確認識呢?

回過頭,因為自己的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不愛寫作業,不愛讀書高,反過來怪學校老師沒教育好,這就是無理取鬧的行為。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