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5年,“最嚴調控”能止住房價?我覺得不太行......


與往常一樣,重大的新聞總是趁著週末悄悄發佈。

昨天晚上,蘇州發佈了調控新政。

政策相對較長,概括起來有以下五點:

  • 土地:超過市場指導價5~10%需工程竣工驗收後方可申請預售許可;超過市場指導價10~25%後轉為一次報價出讓方式;


  • 蘇州工業園區全域、高新區部分重點區域新房三年限售


  • 蘇州工業園區二手房五年限售


  • 蘇州工業園區和其他市(縣)、區,可根據實際情況
    優化學區住房政策


  • 人才優先購買。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將預(銷)售許可建築面積50~60%的住房,優先出售給在蘇州工業園區就業、創業並在本市無自有住房的人才。



事實上,蘇州要出臺“新政”的消息,早已在當地很多購房者的口中流傳開。

畢竟,無論是土地市場還是新房市場,蘇州的樓市都稍顯“失控”。

4月24日,蘇州出讓5宗土地,誕生了兩宗地王;5天后,中海以樓面價30287元/㎡拿下蘇州園區一宗地塊,蘇州園區的土地樓面價首次突破3萬大關

土地市場向來是最重要的風向標,在如此熱度之下,蘇州的新房市場自然是更加火爆。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4月份,蘇州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881元/㎡,房價漲幅位居全國第一。

而火上澆油的是,蘇州目前還沒有實行公正搖號,依舊由開發商自行組織搖號。

每一次開盤,都有購房者認為有“黑幕”;每一次開盤,都有購房者認為有“暗箱操作”等等;每一次開盤,都有購房者要維權、要舉報、要折騰要鬧......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蘇州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於是,新政應運而生。


初看政策,“新房3年限售,二手房5年限售”,相當嚴苛。

但細看之下,我覺得新政其實“很溫柔”,對當地樓市的影響或許非常有限。

限售5年,“最嚴調控”能止住房價?我覺得不太行......


舉個例子。

如果,我說得是如果,杭州宣佈在奧體實行“限售”,你還會不會買3.5萬的創世紀?

如果,杭州宣佈在未來科技城實行“限售”,你還會不會買2.6萬的華夏四季?

只要有錢,你一定還是會買。

蘇州同理。

本輪調控,“限售”政策並沒有覆蓋全市,只是將重點鎖定在了蘇州工業園和高新區這兩個熱門板塊。

在蘇州樓市一片紅火的景象中,尤以蘇州工業園區表現最為火熱。該板塊宜居度高、規劃前景好、且一二手倒掛超過了1萬/㎡......

如果放在杭州,那麼工業園區就是妥妥的“萬人搖”集中爆發地。

所以,無論是自住、改善還是投資,這個板塊都是“不二之選”。每一次樓盤開盤,都是“秒罄”、“瘋搶”之勢。

在這樣的區域實行“限售”,效果可想而知:限售拉長了投資戰線,除了會使一部分短期炒房客打起“退堂鼓”,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效果或許並不會太理想。

另外,在本輪調控中,限購、限貸等手段都沒有提及。

所以,蘇州新政後,市場的成交量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達到“降溫”目的。但幾乎不會影響房價的漲跌。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和杭州向來有不解之緣,而隨著蘇州新政的落地,又有許多人好奇杭州是否會效仿。

除了“限售”外,蘇州的新政也的確給了杭州其他的一些借鑑意義。

例如,調控在向炒房客關上大門的同時,也“定向”給剛需開了一扇窗。

根據新政要求,開發商每次要將可售建築面積的50~60%,優先出售給在蘇州工業園區就業、創業並在本市無自有住房的人才。

相對於杭州的“無房戶”,蘇州的新規定不僅限定了“無房戶”,還限定了“無房戶所在區域”,更加精細化、區分度更高。

同樣是在“精細化”操作上,在今年“一城一策”的大背景下,蘇州做了新的“一區一策”的示範。

即在調控上走“小碎步”,收緊對重點區域的調控,先測試、觀察一下市場效果,再製定下一步策略。避免“有形的手”力度太大而可能出現的風險。

當然,杭州在“精細化”操作上已經頗有心得。

比如在收不住的時刻,該宕機就宕機

比如對高預期的地塊,該撤下就撤下

比如有爭議的預售證,該緩緩就緩緩......

在“外科手術”般的精確調控下,5月的杭州樓市,已然重歸平靜。接下來是否會有其他更加精細化的調整,我們且靜觀其變吧。


最後,與各位討論一個問題。

杭州需要限售嗎?

拋磚引玉吧,我覺得不需要。

首先,很多剛需都會錯估自己的“換房週期”。從剛畢業的第一套房,到結婚的婚房,再到學區房甚至改善房,剛需的換房週期遠比想象中短的多。

所以,限售是一把雙刃劍。一部分炒房客固然會被震懾住,但剛需群體未必真的會受益。

其次,若突發意外亟需資金時,房子作為最大的資產卻無法變現,也是一個尷尬的問題。

最後

,現在的杭州挺好。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