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看好慢牛行情,关注消费农业科技!

五一节后市场出现罕见“大震荡”:沪指周一狂泻5.58%创下超3年最大跌幅后,持续下跌近400点跌破2900点,直到周五市场才出现历史性“深V”反弹全天涨幅超3%。

去年底的市场预期一致是很悲观的,但是基于流动性较好和估值偏低,大致可以判断今年行情不会太差,慢牛可期。

但是年初以来,特别是春节后,市场的快速上涨远远超出慢牛的合理范畴,叠加一季度的保增长力度偏大,综合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提升太多,仓位普遍不低。而遇到新的利空信息,例如货币宽松力度略微减弱或者贸易摩擦小幅恶化时,市场的抗压能力很弱,形成了集中式减仓。

我仍然认为低估值确立了权益的中长期配置价值,但基本面的修复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因此投资者预期波动太大反而不是好事,3、4月市场涨得太好时基本面并非没有瑕疵,而现在基本面也没有投资者预期的那么差。结合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新增长动能不断培育、贸易摩擦的进一步磋商,都将有助于夯实A股的中长期基本面,继续支持慢牛行情。

近期市场的震荡,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内在动力,年初以来在社融和M2企稳反弹、减税刺激消费等政策方向引导下,市场对经济触底回升抱有期望,实际基本面也有一些行业企稳复苏,因此估值和业绩预期反弹,都反映了经济复苏预期和流动性好转预期,但实际上大部分行业基本面还没有好转,流动性催生的科创板行情也受到了一季报业绩的打击。

另一方面,来自于外部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政策导向重提“绝不大水漫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对加关税到25%出现谈判上的波折,导致市场和去年一样,对未来经济走势重现担忧。

2019年一季度,国内权益市场表现较好,主要是对去年市场悲观情绪的修复。今年一季度以来,经济数据超预期叠加降税、减费政策,以及贸易摩擦缓解等因素,市场出现了报复性反弹。

但是,到了上个月我们认为,去年市场是过于悲观而今年三月份,市场情绪又过于乐观,可能面临修正。所以站在五月这个时点来看,四月经济数据出现一些变化,近期贸易冲突又起,市场的震荡调整其实是对三月份之前偏乐观预期的一个修正。如果市场没有调整,那么对于经济下调以及贸易摩擦的预期等等,会构成风险点,但目前市场修正已经出现,我们认为这一风险已经释放。

同时,市场的大幅震荡并不意味着会把今年的涨幅全部回吐,因为相比去年“内忧外患”的局面,虽然目前贸易冲突仍然存在,但是从内部来看,无论是今年政府减税降费的政策力度还是国内企业的信心,都远超去年,所以我们不认为这次市场的调整幅度会特别大。

一季度投资者的悲观预期得到修复,但是市场表现过于乐观,风险偏好提升过快。二季度宏观经济表现可能弱于一季度,流动性不会比一季度好,但仍然是充裕的。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前期市场上涨过多,投资者情绪脆弱,短期可能继续处在震荡调整的格局中。

当前基本面环境没有出现明显突变——上层既要控制债务率的过快上升也不会再强调快速的去杠杆,磋商的长期解决方向是缓慢压缩对美顺差对短期经济冲击不会太大,而股市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没有发生任何实质变化。

因此,结合市场估值较低,我认为以当前价位买入A股中的好公司,长期看会有不错收益。落实到短期操作,将采取“越跌越加仓”的思路去应对;而市场如果再次出现类似于2-3月的快牛式上涨,有透支基本面嫌疑时,非常也有必要保持清醒,适当做些再平衡。

面对当下市场环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关税这个因素考虑到投资中,对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盈利预测进行一定的调整。有些不受影响的行业和公司,可能成为我们布局的一个重点。贸易摩擦的影响需要我们长期进行跟踪,目前市场已经向着悲观预期去演绎,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受影响较小的行业和公司有望走出一波修复行情。

在这种预期波动巨大、市场每天振幅也巨大的情况下,我操作很少。没有大幅减仓,仓位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只依据一季报超预期或低于预期的做一些结构上的调整。

市场回调,投资好做很多。恐慌性下跌总是能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利用好这次市场回撤,调整组合结构,为未来做好布局。

MSCI扩大A股纳入比例以及科创板开闸有助于带来增量资金,变化在于资金可能会更加聚焦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此外,刚刚披露的年报和一季报释放了不少过去积累的财务风险,未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负担较轻,盈利弹性较大。

下半年整个市场的性价比肯定不如上半年,毕竟年初以来市场上涨很多。但下半年机会仍然大于风险。我们认为下半年应该遵循赢利的主线,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已经回归到中性,应该关注企业盈利的表现。

消费、农业、科技等行业被看好

未来在我们看好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其中我们长期坚持的消费肯定是重要方向,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自2011年劳动力人口拐点以来持续高于GDP增长,未来30年还会延续这一趋势。另外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也是政府支持的。这里我们重点讲讲消费的结构性机会:

一是长期从需求端看,未来几年我们认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有三四线消费、老龄化消费、15岁以下幼儿消费。因此,渠道下沉三四线完善、受益老龄化和幼儿人数增加的行业和公司,我们尤为重视。

二是从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公司质地看,我们中长期偏好白酒、家电、零售等竞争格局良好的行业,质地优良的公司目前估值在40-60%分位,能够赚到业绩成长的钱,但短期估值弹性已不大,作为底仓配置。

三是从短期行业趋势来看,汽车批发销量已经持续负增长10个月,如果后续持续负增长,实质性的政策支持有望在年内出台。稳汽车消费是今年稳经济增速的重要抓手之一,产品周期向上的汽车龙头有阶段性机会。但中长期看,要保持清醒,我们认为汽车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商业模式一般。

四是医药行业长期受益于老龄化,但“4+7”集采使得仿制药竞争格局和定价模式打破,我们更看好创新药及其服务产业链,以及不受集采影响的部分仿制药、OTC和医药商业。

受磋商影响不大的行业是我们二季度布局的一个机会,当然,如果确定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行业跌幅特别大,也是我们布局考虑的一个方向。

其实我们不是很在意行业,即使一些所谓的夕阳行业,只要公司发展有效率,我们也会投资。宏观以及行业层面的研究,都是我们研究微观企业的辅助,不会以宏观以及行业景气度作为投资依据。我对我们现有的个股布局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