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厉公“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实现郑国短暂复兴,为何谥号为厉

郑厉公,名突,郑庄公次子。前701年在宋庄公的帮助下胁迫大夫祭仲赶走哥哥郑昭公,改立自己为国君,后欲除祭仲不成,出走栎邑等待时机。郑国又历经昭公、子亹、子婴三位国君。前680年,权臣祭仲去世,郑厉公率兵复位成功。

时代造就的乱臣贼子

有人觉得郑厉公的所作所为不就是个乱臣贼子么。从周朝的宗法制度来讲,郑昭公是嫡长子,又是郑庄公选定的太子,你却不老老实实做好臣子本分,只想取而代之,确实是正统眼中的国贼。

不过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对诸侯的统治力大大降低,无力征讨不臣的诸侯,此时也没有一个绝对的霸主出现来维护统治阶级制定的种种规则,在这样一个权力与规则的真空时段,各诸侯国的公子们看到了上位的大好时机,弑君篡位之事可以说不胜枚举。

晋国曲沃一系孜孜不倦地图谋公室,终于在武公时得以代翼;卫国州吁杀害卫桓公夺位成功;鲁国虽称礼仪之邦,但也发生了鲁隐公被弑之事;郑国在庄公时就有共叔段叛乱,好在郑庄公心计深远,早有防范,才保住君位。

郑厉公“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实现郑国短暂复兴,为何谥号为厉

春秋初期礼崩乐坏,权力至上

所以在当时情况下,政治斗争越来越无所谓善恶之分,成王败寇而已。身为太子,臣子也未必誓死效忠;篡位成功的,反而可能转成正统。对于郑厉公而言,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下,让他安安心心做个顺臣恐怕很难,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本人觉得,厉公甚至比他的哥哥郑昭公更适合做君主。

是将才,亦是帅才

郑庄公的两个儿子郑昭公和郑厉公其实都很会带兵打仗。郑昭公曾带兵助齐国击溃北戎,相比起来,郑厉公更加厉害。当时打仗一般是讲究礼仪的。两国交战,即使战胜也一般对对手网开一面,不会下死手,所以相对于战国时动辄发生的“斩首”式战争,春秋的战争还是比较温和的,春秋也很少出现所谓的名将。但是郑厉公却绝对有名将的素质。

《左传》记载,隐公九年时,北戎侵略郑国。郑庄公担心戎兵作战机动性强,自己的战车恐怕发挥不了用处,公子突(即郑厉公)建议,选派一些勇敢但是作战意志不坚决的士兵,和戎兵一交手就立马撤退,在撤退路上设三批伏兵等待戎兵自投罗网。因为“

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在前面的戎兵看到我军撤退,肯定贪功冒进,遇到伏兵一定会逃跑,后面的人无法去救的话,戎兵就没有后继者了,这样就能获胜。郑庄公采纳了他的建议,用伏兵将追击的戎兵截断,前后夹击,取得大胜。

郑厉公“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实现郑国短暂复兴,为何谥号为厉

郑厉公指挥军队作战

这一战把郑厉公的军事才能完全展现出来。小编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立马想起来《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火烧藤甲兵那一段,简直如出一辙。郑厉公把戎狄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充分利用了对手的弱点取得胜利,可谓“知己知彼”,可以说,他不但有将才,而且有帅才。第一次即位后他还曾经联合纪、鲁击败了齐、宋、卫、燕四国联军。他占据郑国栎邑等待机会谋乱时,昭公不敢兴兵讨伐,后来的子婴也拿他没办法。

看透权力本质

也许跟他的出身有关系,因为不是嫡长子,从小他就知道将来即位的应当是他的哥哥公子忽,所以很早他就明白权力来之不易,一旦得到就绝不能轻易放手,一切阻碍者都得想办法除掉,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都应该争取

这跟他哥哥郑昭公完全不一样,齐僖公求着郑昭公做女婿,郑昭公都不答应,这么大的一个靠山就这么放走了;高渠弥和他有旧怨,他也不先下手为强,结果被高渠弥杀害。郑昭公在政治上是幼稚的,估计他到死都没明白怎么当国君。

郑厉公“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实现郑国短暂复兴,为何谥号为厉

郑厉公

郑厉公就完全不一样,相信权力就是一切,不会计较手段,这也是当时很多篡位成功的雄主的共同特点。郑厉公的母亲是宋国人,他就利用宋国人来支持他做国君,把郑昭公这个正牌君主赶走。宋庄公帮厉公做成了国君,感谢他没问题,给他好处也没问题,但是得寸进尺就不能怪厉公无情了,郑国是厉公的郑国,不是宋国的附庸,给宋国的财物已经够多了,以后绝不再给,不服就开打。宋国联合齐国、卫国、燕国?那郑国就联合鲁国、纪国。《左传》:“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祭仲的权力太大了,又不听命于厉公,那他也只有死路一条,可惜雍纠这傻瓜竟然把事情泄露给了老婆,结果被祭仲先发制人除掉。

郑厉公“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实现郑国短暂复兴,为何谥号为厉

郑国名臣祭仲

外交有方,重结周室

郑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东有齐国,西北有晋国,南有楚国,四周是宋、卫、陈、许等一干中小诸侯,外交诸侯是郑国必须要采取的策略,否则须臾便有灭国之祸。郑昭公在位时,与齐国、鲁国关系都不太融洽,之前郑庄公又把周天子得罪了,郑国可以说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国际形势中。

郑厉公对各诸侯之间的利害关系洞若观火,并深谙“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外交法则。他先是利用宋庄公欲干涉郑国内政之心,使自己成功上位,而后又借宋国“责赂”过多而与其决裂,不仅赢回了郑人之心,而且占据了道义高点。郑厉公又利用齐国与纪国、鲁国的矛盾,与纪、鲁结盟,与齐、宋对抗,颇有成效。

而且郑厉公这个人很灵活,能屈能伸,只要是对形势有利,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宋国不是跟郑厉公打过仗吗,厉公出奔栎邑后,竟然能够让宋国又联合其他诸侯攻打郑国,帮助他复位,虽然失败了,但也让郑国公室不敢对栎邑采取什么行动,而且宋国还分给郑厉公一些兵马,帮助他守卫栎邑。

当初郑庄公不尊周王室,偷割周地的麦子,还在繻葛之战中射伤周天子,周郑关系降到冰点。郑厉公却看到尊崇周室的益处。周惠王时发生王子颓之乱,郑厉公积极帮助周天子平乱,联合虢国杀死王子颓以及与他同谋的五位大夫,使得周惠王复位。因为勤王之功,周惠王把郑武公时代虎牢关以东的赐给了郑厉公,郑国由此得以复兴。

郑厉公“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实现郑国短暂复兴,为何谥号为厉

郑厉公护送周惠王复位

结语

郑厉公其实也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君主,在当时那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混乱年代,他可以说用毕生的奋斗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因为郑国所处地域发展潜力有限,再加上齐、楚、晋等大国的崛起,郑厉公之后,郑国还是不可避免的开始了“朝晋暮楚”的悲惨国运。

[作者“过期大还丹”为您深度剖析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和事件,敬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