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零食、大生意:泡椒鳳爪毛利高達37%,周黑鴨兩年賺了4個億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吃的追求和精研,造就了千百年來獨屬國人的飲食文化。而休閒食品作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也成了“吃文化”中的一枝獨秀。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休閒食品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統計顯示:中國休閒食品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3205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4520億元。

得益於滷製市場的繁榮,一系列滷製休閒食品公司相繼邁開了上市的步伐。繼絕味鴨脖、周黑鴨之後,泡椒鳳爪也不耐寂寞,5月8日,泡椒鳳爪所屬公司有友食品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交易,吹響了“泡椒鳳爪第一股”的號角。

泡椒鳳爪:每年淨利潤過億,三千萬袋的銷售量僅需半年

有友食品創始人鹿有忠夫婦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重慶承包經營餐飲業務,後開拓出“泡椒鳳爪”菜品。除泡椒鳳爪外,有友食品的主要產品還包括滷香火雞翅及豆乾、花生、竹筍等。但其中最被大眾交口稱讚的還當屬泡椒鳳爪。

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上半年,有友食品靠泡椒鳳爪營收3.85億元,平均銷售價格為28.84元/公斤。也就是說,泡椒鳳爪的忠實粉絲們,在半年的時間就吃掉了1335萬公斤泡椒鳳爪。

隨著泡椒鳳爪的大賣,鹿有忠的私人財富也在急劇增加。根據2017年1月金融投資報的報道,在新三板創新層,鹿有忠身家達到18.76億元。

靠“吃”上市的公司很多,但像鹿有忠這樣的吃貨創業並年入十億的卻很少。如今,有友食品歷時3年終於過會,被稱“泡椒鳳爪第一股”。

基於廣大用戶的喜愛,有友食品今年的業績可以說是在穩步攀升。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間,有友食品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超過1億。

根據有友食品招股書,其預計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03億元-6.33億元。

按照招股書中7.5元一袋的泡椒鳳爪標價,賣出6.03億的營收,大概需要賣出8千萬袋才能達到。8千萬袋,也僅僅是半年的營業目標而已。

如此的高的營業額,那麼有友食品的成本投入又有多少呢?


小零食、大生意:泡椒鳳爪毛利高達37%,周黑鴨兩年賺了4個億


(圖片來源有友食品招股書)

我們通過招股書可以清楚的看到,在2017年上半年,泡椒鳳爪的平均單位成本是每公斤18元,售價是每公斤28.84元,毛利率高達37.19%。

“雞鴨魚肉”作為餐飲界的槓把子,雞都如此火爆了,鴨當然不會寂寞。

周黑鴨:線下門店超千家,2018年營收約33億

2002年,創始人周鵬在武漢開設的首家“怪味鴨”,憑藉著獨特的口味風靡一時,那就是周黑鴨的前身。當時的滷味小鋪子,走到今日,已經成為了一家讓人眼饞的資本蛋糕。

在歷經了市場同類化、雷同產品等多個大浪之後,周黑鴨目前市值仍是滷味公司中估值較高的公司,這也可謂是一隻堅強的鴨。

2010年,周黑鴨啟動第一輪融資,引入天圖投資。融資完成後,天圖注資5800萬元。2012年,周黑鴨啟動第二輪融資,再次獲得1.5億的資金。


小零食、大生意:泡椒鳳爪毛利高達37%,周黑鴨兩年賺了4個億


(圖片來源周黑鴨2018年度財務報告)

2019年3月27日,周黑鴨發佈2018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周黑鴨實現營收32.12億元。

截至2018年底,周黑鴨自營門店總數達到1288間,相比2017年淨增261間,覆蓋全國17個省份及直轄市的90個城市。


小零食、大生意:泡椒鳳爪毛利高達37%,周黑鴨兩年賺了4個億


(圖片來源周黑鴨2018年度財務報告)

通過報表我們也可以看出,周黑鴨的銷售業績主要來源於線下門店的銷售額。

隨著休閒食品行業迅速的發展,休閒食品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為了加大市場發展力度,品牌成為競爭的關鍵。

《維度》在其2018年財報中發現,周黑鴨在拓展其主營業務的同時,也在積極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路線。周黑鴨通過各種與消費者互動的營銷活動,推廣“會娛樂更快樂”的品牌理念,並使通過贊助電子競技、演唱會等形式促使周黑鴨產品與消費者各種休閒娛樂場景相關聯。

從2016年上市之初收益28.16億元,到2018年的收益達到32.11億元,周黑鴨兩年收益增長了近4個億。

而周黑鴨的粉絲也越圈越多,截至2015年底,周黑鴨共發出了250萬張會員卡,會員卡預存金從2013年底的8500萬元,增加到了2015年底2.47億元。

隨著周黑鴨的上市,周鵬夫婦的資產也是水漲船高。周黑鴨上市當天,股價大漲,周黑鴨市值一夜漲達到154.71億港元。擁有周黑鴨63.47%股權的創始人周鵬夫婦,身家飆升至98億港元(約合86億元人民幣)。

胡潤百富榜顯示,2017年周鵬夫婦的身家達到95億元,到了2018年,周鵬夫婦仍是榜上有名。

當然,這與數千億的休閒零食市場比起來,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但是也正式這廣闊的市場才成就了他們的富甲一方。

寫在最後:

休閒零食,是很多人的鐘愛,上班、休假,減壓、解餓……可以說時時刻刻我們都會看到零食的影子,也正是大眾的喜愛,成就了這個零食市場,當然這個市場是不會衰退的,但是這個市場中能夠屹立不倒的企業卻不多。

在大潮湧動的市場中,如何不被淹沒做好一個弄潮兒,是萬千企業追尋的生存之道,但是,企業發展之路走的是否正確,最後也只能交給時間和用戶來檢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