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馬皇后沒死,朱棣造反能不能成功?馬皇后自身具備軍事能力及政治手腕嗎?

用戶58667638356


朱棣造反能不能成功並不取決是否有馬皇后,馬皇后在歷史上是一位賢良淑德的皇后,歷史上對其評價便重於“德”,而非“謀”。其一生對於朱家政權的貢獻在於內助,以及生死關頭對於朱元璋的支持,雖然她對朱元璋眾多義子視如己出,但尚不能形成勢力派別,所以也談不上對於朱棣的節制。加之朱棣的生世在歷史上依舊留有疑問,馬皇后是否為朱棣親生母親也未得定論。



朱棣生世

“按今玉牒雲:第四子今上,第五子周王,高後所生也。”——《國史考異》

《明史》中記載了朱棣為朱元璋的嫡四子,所以朱標是朱棣同父同母的大哥,馬皇后是朱棣的親孃。所以如果馬皇后尚在,也許朱棣還能聽她的話。但根據明末歷史學家潘檉章的研究定論來看,朱棣卻是孝慈高皇后所生。他研究的依據也比較有說服力,即明代藏書家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所說的“魯府玉牒”,這裡的玉牒類似於我們說的皇族族譜。


當然也有《廣陽雜記》中記載了朱棣生母是蒙古人甕氏,即元順帝的后妃,這種說法我個人覺得不可信,畢竟根據朱棣年齡推測,朱元璋早期想睡到元妃的可能性並不大,這應該是清人為了汙衊明朝正宗的一種手段。但朱棣畢竟是奪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為了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偽造自己的嫡出身份還是有可能的,據傳朱棣七歲時才被朱元璋起名,也能看出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不怎麼喜愛,朱棣慢慢長大後表現出來的才能才贏得朱元璋青睞,那麼這就有可能是出身問題造成的。所以有可能是朱棣稱帝后編造自己是馬皇后所生,以嫡子身份繼承大統更具說服力,因為他要說明自己是“清君側”而來,不是造反,只是朱允文自焚了,自己又是嫡子,不得不延續朱氏王朝。



如果真是如潘檉章所說,朱棣又非馬皇后的親兒子,那麼即使馬皇后在世,恐怕對朱棣的影響也並不大,加之朱允文削藩時,周定王朱橚被貶庶人後囚禁於南京,如果按照《明史》的說法,朱橚是朱元璋嫡五子,馬皇后親兒子,同樣是朱允文的親叔叔都被這樣對待了,還管什麼親情?如果按照《國史考異》的說法,朱橚又是高皇后所生,與朱棣為同父同母,自己親兄弟受到這樣的對待,下一個就是自己了,為什麼還要顧及馬皇后的干涉呢?

馬皇后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明史》

馬皇后在歷史上評價幾乎沒有瑕疵,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位賢良淑德的賢內助。自元末大亂時成為孤兒,嫁給朱元璋白手起家,多次為朱元璋化險為夷,為朱元璋打理好家務事,使其安心征戰,她“懷餅救夫”的典故也成為千古佳話。


而當上皇后以後,她依舊尚簡如初,自己作為後宮表率,親自做女工,省吃儉用。對於皇子的教育問題,曾反駁朱元璋“烏有以聖人之道訓吾子,顧怒之耶”!朱元璋便沒有追究打了皇子的李希顏,並提拔他為左春坊右贊善;周定王去往封地開封時,馬皇后擔心其玩心未泯,便令江貴妃持木棍和舊衣一件隨同監督,並言“定王有過,可披衣杖責。若有違,馳報朝廷”。

朱元璋是剛毅之人,殺伐果敢,而馬皇后卻宅心仁厚,常常勸阻朱元璋定下的殺戮和刑罰。在馬皇后的勸說下,李文忠、宋濂等功臣都躲過嚴厲的懲罰。她還建議朱元璋大赦囚犯、儲備賑災糧、供養貧窮學生,這等等善舉也都體現了馬皇后的仁義之心。但在史書中從未記載馬皇后的善舉是為了拉攏人心,其善為真善,心繫百姓,寬容別人的過失,並且在國政上從未插手,真正做到“後宮不得干政”。



由此看來,馬皇后若真能活到朱棣起兵,也未必能動員起來一批勢力對抗朱棣。朝中朱元璋留給朱允文的輔佐大臣諸如李景隆、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都是朱允文能鎮的住的,恰恰也都是一幫“酒囊飯袋”,即使馬皇后在世,又能做些什麼呢?在朱允文削藩的時候,諸多親王都已經受到懲治,朱棣被推上了清君側的舞臺,馬皇后如果能夠說服朱允文不要搞什麼削藩,並能夠使齊、黃二人安安分分,那麼局面也許會穩定一些。但朱元璋留下的“體制”問題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時風平浪靜,不代表一世風平浪靜,馬皇后沒有這個政治頭腦,也沒有政治手段來解決這個體制問題,那麼靖難之役的爆發就只是時間問題。

朱棣造反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明太祖實錄》

上邊說到了朱元璋留下的體制問題,也就是親王分封到地方後的兵權問題,明初的北方重鎮直接受到蒙元勢力的威脅,因此朱元璋將能征善戰的親王分封至邊疆,史稱“九塞親王”,實行“親王守國門”的策略。親王於外開府設官,招募兵馬,打造裝備,確實對北元造成不小的打擊,特別是朱棣,因為多次伐元的戰功,被朱元璋賜“節制沿邊士馬”的特權,燕王朱棣在最鼎盛的時候號稱帶甲十萬,寧王朱權也有八萬精兵。鑑於歷史上漢時“七王之亂”和晉時“八王之亂”,朱元璋也想了一個節制親王的辦法,那就是諸王之間不得私自聯繫,入京也不得一同前往,這個辦法可以說是“沒任何卵用”。以至於造成“內不能制外”的局面。


“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皇明祖訓》

這還不夠,朱元璋心裡只相信朱家後人,因此在祖訓中加上了“靖難”條款,這也是後來朱棣起兵的一個理論依據。本來節制藩王都沒有良好的策略,朱元璋還為藩王造反提供了理論支持。所以齊泰、黃子澄如漢時晁錯一樣,蠱惑朱允文搞削藩,那就成為“清君側”的對象。

建文帝本來就是柔弱的性格,在即位之初就大動干戈的革叔叔們的命,也太沒把這些叔叔們放在眼裡。隨著周、齊、湘、代、岷五位親王相繼被廢,宋忠屯兵開平,調走燕王府精兵,朱棣就明白了朝廷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加上姚廣孝的一次又一次勸反,朱棣也就走上了“靖難”之路。



朱元璋給孫子留下的一批人中,練子寧、黃觀如“廢物”一般,親信李景隆又是“寡謀而驕,色厲而餒”的紈絝子弟,徐增壽又在關鍵時刻成了“內奸”,朱允文伐燕居然只能動用年近60的開國老將耿炳文。而反觀燕王,長期的抗元戰爭中,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才俊,諸如朱能、張玉、譚淵、邱福等,再加之虎父無犬子的朱高熾、朱高熙,再有寧王朵顏三衛這種特種部隊的支持。這樣外強中乾的局面下,加上燕王朱棣人品爆發多次化險為夷,朱允文註定是要失敗的。

綜上所述,馬皇后的存在與否幾乎決定不了整個局勢的走向,她既不能阻止年輕氣盛的朱允文大幹事業的決心,也不能抵擋諸王強勢的外鎮之兵,更無法改變朱元璋親自定下的《皇明祖訓》和藩鎮格局。也許他能做的只是在朱棣破城時,為孫子朱允文乞求一條活路。


棍哥觀史


馬皇后沒有死,如果建文帝還是那套做法,朱棣該反還得反。


其實,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朱棣為什麼會反,建文帝登基後,他的重要舉動,甚至國策居然是削藩,而且他的削藩手段和目的非常明確,先是好言相勸,讓他的叔叔們主動撤藩,再就是使用法律手段,說你違法,進行司法迫害以達到目的,最後就是直接刀兵相見了。

那麼作為朱棣來說,自己從十多歲就就藩燕地北平,一直乾的就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苦力活兒,不但吹風吃沙很多年,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北平人,自己手握重兵,雖然乾的都是刀口舔血的工作,但自己好歹是個自由自在的藩王,而且是個實權藩王。

朱允炆登基稱帝后,不但沒有好言犒勞自己幾個在邊關給他站崗的叔叔,反而是想學他爺爺那一套,把重要的人換掉(不敢說殺),別的沒有學會,那點疑心病倒是祖傳的。

從朱允炆削的那幾個叔叔看來,朱棣是肯定跑不掉的,而且作為大明朝最重要的藩王,按照建文帝的搞法,朱棣輕則重就封地,重則入獄要命的。

朱棣只能反,這關乎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那麼回到題目,如果馬皇后在世呢,朱棣還反嗎?馬皇后是誰,是個怎麼樣的人,本題的很多回答都做了詳細的闡述了,我就不多敘,總之,馬皇后就是一個非常善良,而且在皇室家族影響力很大的女人,包括朱元璋都會對馬皇后尊重有加的,關於那個愛情故事,我就不多講了。

直接說馬皇后的威信是可以影響很多決策的,但她絕不算是政治家,或者說有什麼手腕,馬皇后唯一的本事是——善良。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朱棣反,馬皇后會阻止嗎?肯定會,畢竟是親兒子反親孫子,作為母親和祖母肯定心裡難受,肯定會從中斡旋的。

那麼朱棣會聽嗎?肯定不會的,馬皇后雖然威信高,資歷老,但畢竟不是朱棣的親媽,再說了,就算是親媽,有人要我的命,我還不反抗?

其實如果馬皇后在世,很有可能她會規勸朱允炆不要那麼操之過急,畢竟建文帝沒有朱元璋的本事和鐵血手腕,他搞不定他那些叔叔的。

<strong>


沉墨I方之城


《我是馬皇后假如我沒死-作者老龍》

現在明白人是真不多了,在我死後居然有人因為我不是朱棣生母,他要是造反我也沒有辦法,我一手帶大的孩子就算不是親生的在我這兒也是親生兒子,真是氣的我那什麼板都壓不住了!如果我還在我兒子敢造反?不打的他叫娘!


《1》:如果我還在:清君側就是不孝不仁


我在的時候朱重八這廝還是聽我的,等我死後朱重八這廝為什麼殺的朝中無大將無老臣,還不是怕他死後朱允炆這個小孩子坐不穩江山,如果我還在,我就是朱允炆的靠山,老朱也不會殺這麼多大臣,等朱允炆做皇帝的時候背後有我壓陣,朝中有眾多文臣武將可用,那朱棣這小子憑什麼敢造反,他說清君側,君側的人如果是我,是他嫡母,他敢起兵造反來殺自己得母親嗎?就算他敢起兵,一個起兵弒母的人天下人那個敢跟隨他!

《2》 如果我還在:天下將領那個不服我!


大家都知道老朱分封諸王,是因為他猜忌心重,只願意相信咱老朱家的自己人,他老朱大肆分封諸王,將每個兒子都封為各地的藩王,讓他們去保衛邊疆,還記得洪武五年的時候,他還設置了一個親王護衛指揮司,讓各封地兵權直接歸從他幾個兒子調遣,於是可以說我每個兒子都是手握大權的,就算朱允炆後來毛毛躁躁的撤銷了這些王爺,可是這些武將都還在,他們或者他們的父輩大多跟過我和朱重八,如果我還在,朱棣就算造反,我說一聲全國各地來護駕的人絕對比朱允炆來的強!那朱棣這孩子造反也是不能成功的!

《3》如果我還在:殺伐果斷不留手


朱棣為什麼能打過朱允炆,還不是他心懷仁慈,有點捨不得殺他叔叔的原因,他的猶豫不決的態度傳遞給了為他戰鬥的將領身上,如此之下氣勢上就弱於他那殺伐果斷的叔叔帶的兵,我馬大腳於朱元璋結髮於微末時期,朱元璋殺人在歷史上都是出了名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馬大腳若在,必定不會出現這種心慈手軟的情緒!那朱棣10幾萬人馬而已,我40萬人,他憑什麼能成功!

《4》 如果我還在:扯藩如打蛇,打蛇打七寸


那朱棣憑什麼能起義,還不是因為手底下有人,朱允炆這孩子還是政治上還是幼稚了,如果我在豈能不知撤藩先撤朱棣,俗話說得好打蛇打七寸嘛,如果我在這種錯誤不會發生,朱允炆有我支持,撤他的藩易如反掌,沒有封地他一無所有憑什麼造反,沒有了朱棣,其他幾個就像沒有主心骨撤藩還不是順順利利!

可是沒有假如,說到做皇帝朱棣這孩子還是更優秀,朱老八我等著你,你慢點來,彆著急!我和兒子(朱標)會一直等著你!

老龍歷史劇


假如馬皇后沒死,朱棣不會找到造反的理由,即使造反也不會成功的。

有人說馬皇后的“仁德”改變不了朱棣造反的結果,這種說法在我看來是極其錯誤的,能贏得朱元璋如此尊重的女人,僅靠“仁”是做不到的,馬皇后也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女人。

馬皇后的仁

馬皇后不僅受朱元璋的尊重,她在後宮和大臣們的心中的威望也是非常高的。因為她的仁愛足以感動天地。在朱元璋施暴政時她挽救了很多文臣良將,她將後宮也治理得井井有條。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重,但她拒絕用藥。朱元璋問為什麼?她回答說:“如果我吃藥無效,你就會殺掉這些太醫,這就等於我害了他們。”

朱元璋瞭解她的顧慮後,便承諾即使無效也不降罪於太醫。但馬皇后太瞭解她的丈夫,所以她仍然堅持不用藥,直至去世。作為一名皇后有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世所罕見。


馬皇后的智

馬皇后其實蠻有智慧,在朱元璋爭霸天下時,她就獻過不少良策。當時陳友諒勢力很強。有一次陳友諒兵臨城下,不少官員百姓準備出逃,城中人心惶惶。但馬皇后非常鎮定,她向朱元璋獻計“盡發宮中金帛犒士”,遂軍心穩。

還有一次,朱元璋率軍渡江,朱元璋準備讓主力先過江,家眷押後。馬皇后建議說:元軍可能會襲擊我們的後路,家眷後勤人員要先行,否則會造成混亂,讓我們首尾不能相顧。後來元軍果然來襲。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馬皇后還是一個朱元璋身邊的一個“謀士”。

朱棣造反的理由

在一定程度來說,朱棣造反是被逼的。建文帝繼位僅一個月,就在黃子澄、齊泰的慫恿下,便開始以莫須有的罪名對他的叔叔們下手,其中更是逼死了湘王朱柏全家。

其實當時朱棣還不具備造反的條件,他是通過送三個兒子入京為人質和自己裝瘋,贏取了準備的時間。他在造反時,手中也不過十幾萬軍隊,並無十足把握。但造不造反他都是要死,他只能選擇殊死一搏。況且建文帝給了他“清君側”的理由。



馬皇后在造反理由不成立

首先如果馬皇后在,朱元璋去世前也許不會殺那麼多的人,導致後來建文帝無良將可用。其次,以馬皇后的仁德和智慧,絕對不允許建文帝在根基未穩的時候,就出削藩的昏招。

建文帝不出手,朱棣就找不到造反的藉口,師出無名,朱棣就算造反也得不到部下的支持。有馬皇后在,以她的威望,朝廷不會分崩離析,從而讓朱棣有可乘之機。

但歷史沒有如果,朱元璋替孫子掃清了所有障礙,臨終前還囑咐建文帝“以仁治天下”,可他的孫子走了他的老路。不過也無所謂,總歸還是他們老朱家的天下。


花木童說史


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馬皇后在1382年去世,對於賢惠的妻子去世,朱元璋十分悲痛。馬皇后(馬秀英)既是朱重八的救命恩人,又是賢內助,掌管內政,極有才能與戰略眼光。朱重八當著大將們公開說:如果我是太陽,馬皇后就是月亮。手握重兵的大將們一齊鼓掌,尤其是大將徐達連翹大拇指誇個不停。可想而知,馬皇后的威望有多高。朱棣繼承了朱重八的血統與心計,與重八一樣,膽大過人,詭計多端。但十分尊重母親,也相當孝順馬皇后。如果馬皇后在世,朱棣是絕對不敢胡來,他也深知母親的厲害與威望,母親可以一呼百應!大將們尊重馬皇后,一些極有才能的文官在馬皇后面前都是恭恭敬敬,不敢怠慢,威望極大。如果馬皇后在世,朱棣膽子再大,也反不起來,因為沒有手握重兵的大將支持!





百花長廊


回答問題前,首先我們得弄清楚朱棣為什麼會造反。

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由於太子朱標早逝,皇位由朱標兒子朱允文繼承。早年先帝朱元璋大量分封藩王,致使這些藩王的勢力愈加強大,不好控制。朱允炆登基後,為加強皇權,鞏固中央權力,聽取大臣們的建議,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實行“削藩”政策。

由於“削藩”過激,朱允文對叔叔們下手毫不留情,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周王朱橚都貶為庶人,有的發配到不毛之地,有的直接軟禁,形同囚徒。湘王朱柏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其中勢力最大的燕王朱棣得知朱允文將要對自己下手,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後來聽取謀士建議,裝瘋賣傻才得以逃脫,此時不反已是無路可走。

所以朱棣的造反完全是被逼無奈之舉。

可是如果馬皇后仍然在世,那麼朱允文還是實行如此過激的“削藩”政策嗎?

“大腳馬皇后”是朱元璋原配結髮妻子。膽識過人,常常為朱元璋出謀劃策,陪著他從亂世走到最後。賢良淑德,愛民如子。朱元璋上位後大量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后深明大義,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有所節制。

在朝廷中,那些文武百官對她也是相當恭敬,不敢造次。對待兒子即便是養子都一樣慈愛有加、細心照顧視同己出。在其去世後,朱元璋十分傷心,伉儷情深,此後一直沒有再立皇后。即使朱棣奪得皇位,也是對馬皇后多加尊敬,上尊諡號“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因此在這些藩王、世子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

所以如果馬皇后沒有早早因病去世,一招她的性格,或許她會制止朱允文這些過激削藩,而採取懷柔政策,那麼也不會出現地方藩王和中央皇權如此勢不兩立的現象。而朱棣在沒有削藩的逼迫的下只會老老實實的做著自己的燕王,守著北方大門,還有什麼理由造反呢?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愛生活的木頭人


馬皇后是歷史上一個比較聖賢的皇后,和朱元璋同甘共苦,開創大明國,很受朱元璋尊重。一方面,馬皇后作為朱棣的母親,當然對朱棣有一定壓服作用。何況古代,一直是天下以效忠為做人第一。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倫理道德,朱棣都不敢違逆皇母。二是馬皇后是個深明大義之人,開國初,就從朱元璋手中救下許多文武大臣,在朝廷上有著崇高的威望,有馬皇后在,朱棣不能興風作浪。當然,馬皇后是不懂軍事的,也沒有展示過政治手腕。


大成於道


該反還是要反的。以朱允炆的性格來說,優柔寡斷外加剛愎自用,表面上他會敷衍馬大腳搞親柔,私下裡還是會重用那些迂腐書生意氣用事的搞削藩的。他只要削藩,就會觸動了朱棣的利益,朱棣依然會打著勤王的口號清君側的。再一個馬大腳只是賢惠善良,她的政治手段遠不如武則天、慈禧、呂雉,他沒能力駕馭朝政。最多打起來了,兩邊撮合,撮合不成,氣的哭唄。


手機用戶14177847723


廢話,她媽在,他怎麼反,假如你爸走了,把所有遺產給了你哥的兒子,但你媽媽還在,你會去造反?小編智商堪憂


隔壁劉


朱棣造反的時候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這樣造反就有了一定的正當性,如果馬皇后不死,只要戳穿他,朱棣馬上就是徹頭徹尾的亂臣賊子。所以也就根本不敢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