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北宋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官场上下贪赃枉法,一片黑暗。小匪聚集山林,打家劫舍。大匪攻城掠府,占地为王。在一个“若要官,杀人放火受诏安”的混账年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翻开水浒,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但如果您懒得去翻,那没关系,您就泡上杯茶,听我慢慢的道来吧。

人物一、

武大郎:身体状况:残疾

职业:挑挑卖炊饼(馒头)

在这,咱首先说说他的残疾程度:武松身高八尺(假设为今天的1米8几),属大汉。宋江呢身高6尺(假设为今天的1米6几),属矮汉。而做为皇帝的近身侍卫金枪手徐宁身高也不过6尺5寸(假设为今天的1米7),属中汉。那么与这三位相比较,身高不足5尺,有着三寸丁谷树皮称号的武大郎,身高应该超不过1.5米,比侏儒强不了哪儿去,这样的身高估计也挑不了多重的担子。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那么,这样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又将如何呢?首先,他在县城紫石街租了一套上下两层的小楼,楼下是厨房及做炊饼的作坊。楼上是客厅.卧室,武松回家住时,“武大叫了个木匠,就楼上整了一间房,铺下一张床,里面放一条桌,安两个杌子,一个火炉。”。可见面积也不是很小。其二,家里还养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娘子潘金莲,藏在家里都招惹口舌,故而是万万不会让金莲出去工作的。其三,日常生活中既没有来人吃顿饭下半个月生活没着落了的窘态,也没发现武大是一个一文钱都能攥出汗珠子抠门鬼。

举例如下:1、武松在街上遇到武大,被武大领回家后,“……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自去央了间壁王婆,安排端正了,都搬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无非是些鱼肉果菜之类,随即烫酒上来。”2、金莲第一天去王婆家做衣裳回来后,“恰好武大归来,挑着空担儿进屋门,那妇人拽开门,下了帘子,武大入屋来,看见老婆面色微红,便问道:你哪里吃酒来?那妇人应道:便是间壁王干娘,央我做送终的衣裳,日中安排些点心请我。武大道:阿呀!不要吃他的,我们也有央及他处。他便央你做得件把衣裳,你便自归来吃些点心,不值得搅脑他。你明日倘或再去做时,带了些钱在身边,也买些酒食与他回礼,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休要失了人情。……”第二天,看看日中,那妇人取出一贯钱付与了王婆……并说道:却是拙夫分付奴来,若还干娘见外时,只是将了家去做还干娘。

朋友们看到这里,武大的家境如何?就不用我再说什么了吧?至于一贯钱的概念,我查了一下,古代一千文为一贯,正常情况下,一千文或一千五百文兑一两银子,钱賤银贵时两千文兑一两银子,至于一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别急,咱后面再慢慢的聊。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人物二、郓哥

职业:提篮小卖

武松出差回来后,得知哥哥已死,同何九叔一起来找郓哥。现摘录如下:郓哥那小厮,也瞧了八分,便说道:“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武松道:“好兄弟,”便去身边取五两来银子道:“郓哥,你把去给老爹做盘缠,跟我来说话。”郓哥自心里想道:“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便陪他吃官司也不妨。”好啦,他们的官司到此为止。咱现在要聊的是:“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透过这句话,至少反射出两个意思:1、一个提篮卖梨的小贩儿,不仅能养活自己,每月至少还要挣出一两银子养活他爹。

2、一两银子足以够让一个人生活一个月。

那么,一两银子在当时能买多少东西呢?拿着书的朋友麻烦您随着我把书往前翻,翻到第十五回。也就是吴学究诱劝三阮打劫生辰纲的那一回。吴用同三阮来到了酒店,亭子下的荷花荡、水阁及阁中的红油桌凳、新宰得一头黄牛,可见此酒店远非山村野店可比。四人坐下后,先上了四盘菜蔬,一桶酒,又切了十斤花糕也似好肥肉……临走时,吴用要回请,便拿出一两银子交给了阮小七,向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又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两只大鸡。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这一伙东西合到今天得花多少钱买呢?生牛肉40块钱一斤,熟牛肉80块钱一斤,两只大鸡农贸市场上也得100块钱一只,一大瓮酒是多少我不清楚,但以他们的酒量以及我见过的当时盛酒的酒坛子应该不少于50斤吧,按当今最低价5块钱一斤,该有250元。粗算一下,连肉带酒应该在1650元左右。如果把牛肉全买成生的,(这可全是酒店里买的)则能买30斤。也就是说:假如郓哥把自己的那份费用用做其他开销、把养活他爹用的那一两银子用做两人吃饭的话,爷儿俩平均每天能吃上一斤牛肉,喝上二斤酒,还能有两只鸡下蛋。看来一个小贩儿的生活,在当时也算说得过去了!

现在咱们再看看当时的一两银子,搁到今天能值多少钱?(咱这只说银价,别谈古董)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的度量是16两1斤,这一两银子折成克的话,就等于:500克÷16=31.25克,按照当今的行情4元一克计算,相当于人民币125元。这就是说,125元在当时便能买到那么多东西。如此,按照郓哥自己的说法,他每个月至少要挣到二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250元左右。

通过武大郎、郓哥这两个底层人物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下面,咱再看看地主、乡绅这一阶层的生活状况:王进携老母借宿的史家庄史太公家里不穷吧?宋江避难时寄宿的孔家庄孔太公家里富裕吧?花和尚暴打小霸王时的桃花庄的刘太公家也是个有钱的人吧?如此看来:水浒中所提到的所有的村庄的庄主可以说家家都是个富裕大户。就连在林子里开村酒店的活闪婆王定六都能随手拿出个十几两银子送给素不相识的浪里白条张顺。至于好施济贫、仗义疏财的晁盖、宋江(柴进就别说了,人家是有丹书铁券的皇亲国戚。)这些个“乐善好施”的人,第一个前提就得是:手中先有钱。

说到这,您也许会问:依你的讲法,这些个乐善好施的向谁施舍去?您别急,有。他们施舍的大多是遇了难的,比如小旋风柴进帮助的,都是些个杀人越货的和被发配的。宋江和鲁智深帮助的三个女子中,只有在江州枇杷亭酒楼被李逵一指头捅伤了脸的宋玉莲是真正的卖唱女,阎婆一家和金老一家都是投亲不着方才流落到此的,况且家中又都死了人,阎婆惜死了爹,金老的女儿死了娘不算,还受到了镇关西郑屠霸占和欺骗。

假如没有遇着难事,他们的日子也未必就那么困难。被阎婆打出去的唐牛,典型的街头混混儿、阮小五、阮小七则是:鱼又不得打,连日去赌钱。最后连他母亲头上戴的钗都讨去赌了……您说这能算是他们穷吗?

底层百姓和乡绅财主说完了,那么,官员们又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宋朝时官员的俸禄,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是最高的。(哪位朋友如有疑意可自己查查看)我这里还是水浒为例。像高俅、蔡京这样的大官就别说了...咱在此就举几个落草梁山的小官的例子吧。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其实官并不大,然而家里除了养着夫人,还养着使女锦儿。买刀时轻而易举的从家中拿出了1000贯。至于自己的日子,则是每天六街三市的游玩吃酒。再看看金枪手徐宁,家里头两层小楼,两个丫鬟,一副铠甲人家给三万贯都不卖,可见不缺那钱。小李广华荣充其量也就是个连长,每日里派个士兵给些散碎银两陪着宋江玩儿不说,大冬天的还能让宋江享受香汤沐浴的待遇,生活品位不低吧?大宋朝官员的高俸禄,虽然加大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但即使到了北宋末年,国库里似乎并没有显得十分空虚。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比如:(水浒第五十五回)呼延灼禀道:“此三路马步军兵都是训练精熟之士,人强马壮,不必殿帅忧虑。但恐衣甲未全,只怕误了日期,取罪不便,乞恩相宽限。”高太尉道:“即是如此说时,你三人可就京师甲仗库内,不拘数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务要军马整齐,好与对敌。出师之日我自差官来点视。”呼延灼领了钧旨,带人往甲仗库关支。呼延灼选讫铁甲三千副,熟皮马甲五千副,铜铁头盔三千顶,长枪二千根,滚刀一千把,弓箭不计其数,火炮铁炮五百余架,都装载上车。临辞之日,高太尉又拨与战马三千匹。三个将军各赏了金银缎匹,三军尽关了粮赏。……刚打了一个胜仗,皇帝便甚喜,敕赏皇封御酒十瓶,锦袍一领,差官一员赉钱十万贯前去行营赏军。你看看,剿一伙梁山的草寇,国家有多大方?可见官员的高薪并没有使国库空虚到连打仗的钱都没了。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拿着高薪且严重贪腐的官吏,有钱;地主乡绅阶层,富裕;底层的贫民百姓,也还都说的过去。而国库也比较充实。

看过水浒的人都应该记得,书中提到最多的一样东西大概就是这个“酒”字了,无论走到哪儿都离不开酒。要知道,那会儿的酒可与今天的不同,今儿咱们喝的酒,许多怕都是食用酒精勾兑的。那会儿的酒却都是酿造,而酿酒的主要原料便是:粮食!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至于水浒中描写百姓疾苦的,翻遍全书我只看到了三处:一处是在黄泥冈智劫生辰纲时白胜唱的四句词儿: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第二处出自于第 四十五回,作者施耐庵为了描述和尚是色中之色时说过的那么一段话: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到晚来,未上床,先去摸一摸米瓮看,到底没颗米,明日又无钱,总然妻子有些颜色,也无些甚么意兴。这第三处说的是个具体人物了,也算是书中说到的一个真正的穷人。那就是李逵的哥哥李达。给地主家扛长工,除了自己,还养活着一个老娘。不过,他不仅没遭遇过“半夜鸡叫”、牛马不如的虐待,李逵杀人逃跑而受到连累时,东家拿出银子来上下使用,帮他摆脱了干系。虽然日子苦点儿,但也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总之,纵观全书,也没有找着一个吃糠咽菜、被逼无奈而造反的农民!

说到此,我还有一个想法,现在把它说出来,烦请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水浒所描写的,是一个山东有宋江,淮西有王庆,河北有田虎,江南有方腊的北宋末年。那么在这么个时候经济状况尚且如此的话,在北宋的鼎盛时期又会是一种怎么样情景呢?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的这首诗虽说是具有讽刺意义,但从另一个侧面也道出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其间又经历了十余年抗金战争后的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打仗是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的)这固然与南宋建立后实施的安定疆土,发展经济等一系列好的政策有关,但要说与北宋打下的基础一点儿关系没有,怕也不能服众吧?

透过“水浒”看北宋末年的经济~

今儿的话题就说到此为止吧,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