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淄博”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1922年,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秦以后两千多年,淄博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地方行政建置,历史上该地区较为完整的县(行政区划单位,周朝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有临淄、淄川、桓台和博山,其中,临淄是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故墟。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淄博”是“淄川”与“博山”的合称,位于山东省中部,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发展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另外,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淄博旅游资源丰富,东周殉马坑、田齐王陵、“二王冢”、“四王冢”、周村古商城、蒲松龄故居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年来随着“齐风陶韵·生态淄博”宣传力度的加强,淄博正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淄博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不仅适于居住,旅游,在这里吃上一顿当地大餐,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油粉

油粉是博山的一种稀粥,从古喝到今,仍津津有味。它的原料是制作粉皮、粉丝后的下脚料淀粉水(以绿豆制品为最好),和以米糊,加入粉条、豆腐条、豆芽等菜,烧煮而成,出锅时加葱、姜、香菜末等调味品即成。

豆腐箱

又名山东豆腐箱,齐国豆腐箱、属于鲁菜系。其口感浓香细腻、皮韧馅嫩,回味无穷。当年乾隆皇帝吃过这道菜后,也是赞不绝口。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周村煮锅

砂锅放在中间孔内,锅底点火。顾客围坐四周,把自己选好的菜肴放入锅内烫热取出,放在自己碗里,锅内老汤随意喝,美味可口。

欢喜团子

淄博市桓台县颇为有名的一道民俗小吃,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糯米蒸熟,凉后弄散,炒至膨松,蘸取糖稀,制成大小不同的球状。按照单串、双穗、小挂角、大挂角等形式穿挂起来。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鲤鱼抱蛋

原名“鲈鱼抱蛋”,为新城王氏家用厨师陈某所创。此菜的形、色、味俱佳。此技艺经两代传给鲍士彬后,境内鲈鱼绝迹,遂以鲤代鲈,菜名也随之易为“鲤鱼抱蛋”。

周村烧饼

一个美食竟然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这就足以说明,这个美食一定有其独到之处。从感官上看芝麻真的是非常的多,闻上去全都是芝麻的香味,吃上一口就一个字“脆”,脆的你不敢相信,来到这里绝对值得一尝。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博山酥锅

博山酥锅,其特点是鱼酥、肉烂,菜味香酥可口,肥而不腻,酸甜适度,老少咸宜。在当地,作为春节食俗,有一种没有酥锅就不是过年的感觉。

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那是说做酥锅的原料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搭配。来客人了,盛上一盘:尝尝俺家酥锅!所以有"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之说。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淄博的酒文化深厚,本地人喝酒比较注重感情和礼仪,黄河龙、扳倒井、聊斋、强恕堂、绿兰莎、柳泉、齐尊 ,百粮春,蒲公酒等都是知名的本土品牌。

在我国,好多地方都流传着"扳倒井"的传说(项城市、东平镇、青山关、高青县、方城县、建昌县、邹城市)。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高青县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领兵征战南北,路经高青正值天热大旱,将士们身疲口干,渴得难耐,情绪躁动,恰好路见一井,井水清澈,清凉宜人,但井深难以汲取,他心中默念:"井水知我心,井祝我成功,请倾井相助。"

言毕,此井倾斜,井水缓缓流出,赵匡胤和将士们淋漓畅饮,解得燃眉之急后,众将士继续行军,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最后终成一代霸业。宋太祖登基后,感念此井相助之恩,亲笔御封此井为"扳倒井"。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邹城市

传说春秋时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征在为妻后,离家出走,颜氏身怀六甲后仍居娘门。按当时的风俗,出嫁的闺女是不能在娘家生孩子的。因此颜氏后来只好在颜母山与尼山之间的一个山洞里生下孔子,取名曰丘。

母子二人就在山洞内相依为命。第二年夏天,颜氏怀抱孔子经颜母山后(山前为川)回娘家,因酷热难忍,行至山东边便走不动了,只好坐在山坡树荫下歇息。因干热而觉口渴,便想找水喝,找来找去发现了一口井,井虽然不深,但是趴在井沿上伸手去汲水而不得。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颜氏在急切中跪在井沿上,手扶井口沿石,面向西山祈祷:"若井口歪斜一下,让井水自然从井中流出,使我母子得以解热去渴,必感谢上苍"。话音未落,只觉得井口缓缓倾斜,不一会儿,水自井中向东流出。颜氏欣喜若狂,携子痛饮,觉得井水甘甜无比,身心顿觉清爽。

此刻,有一牧童也想来此井汲水,见此情景,好奇心起,待颜氏母子二人离去后,便来至井旁,察看后大吃一惊,想不到井水自然流出,遂即传扬开来,于是人们曰此井为"扳倒井",孔子后代将此井命名为"圣井"。

淄博:酥锅与扳倒井

其实传说就是传说,无论是怎样的故事内容,归根结底,“扳倒井”不再是一口水井,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就像现在的淄博,无论过去历史渊源是怎样的,但它年轻的步伐正迈向新的纪元。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