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合作社“大群體小規模”困境需多方合力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數據顯示,到今年2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18.6萬家,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但從總體看,我國農民合作社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呈現“大群體小規模”特徵,普遍面臨著種養技術集成水平不高、產銷銜接不夠緊密、加工流通能力不強、缺乏品牌宣傳平臺、融資難、融資貴等困難和問題。

破解合作社“大群體小規模”困境需多方合力

為幫助農民合作社破解這些難題,日前,農業農村部與中國中化、中糧和中國郵政,共同簽署了“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合作框架協議”和實施方案,與此同時,各地在調動社會力量解決農民合作社發展困境方面也做了一系列探索。

在吉林省吉林市孤家子村,弘順種植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入股資金流轉周邊土地,實行集約化經營,種植高鈣大米和富硒大米。產品由吉林市的龍頭企業華瑞米業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種出來的大米不愁賣。村民劉志民高興地說,土地收益、股金分紅、再加上打工賺的錢,一年下來人均能增收3000塊錢,這讓很多親朋好友覺得眼饞。

劉志民:現在都認可。今天早晨我說上這來開會來,我很多同學在外邊不知道這事,就說這好事咋不告訴我們一聲呢。都要入股。我說給你們問問,來年你們都入股!

合作社理事長陳玉華說,今年,合作社的入股方式還要推陳出新,爭取把周邊村屯的農民也吸納進來。到年底,人均收入還能提高20%。

陳玉華:我們以土地形式入股,先給他們土地的基本金,到年終用利潤再給他們二次分紅,這是我們今年新改變的模式。一是減少了資金壓力;二是風險共同承擔,大家的心更往一起。

破解合作社“大群體小規模”困境需多方合力

不僅是農業生產,吃這件事,合作社也在發揮著功效。在農村地區,每當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許多人會在自家舉辦酒席宴請鄉親好友,這種集體聚餐的食品安全監管一直是個盲區。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過去承辦農村宴席的廚師都是“一塊砧板三把刀”走天下,口碑主要靠口耳相傳,從業資格證、健康證等等更是無從談起。

集美區餐飲協會常務副會長許志煌:鄉村的廚房都比較零散、鬆散,一般都是露天的製作環境和比較粗獷的烹飪方式,食材採購從來不會索票、索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為此,近年來,廈門食安部門指導轄區成立鄉廚合作社,從以前的“土灶臺”到現在的“持證上崗”,這些鄉廚不僅能受到專業的培訓,收益有所提高,合作社還為每位培訓合格的鄉廚辦理健康證和保險,避免了安全隱患。

廈門集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科科長黃曉旭:操作上有一些不規範的,比如部分食材直接放在地板上,我們會把這些行為糾正過來。集美區鄉廚制度正在逐步在完善,管理上也會慢慢變好。

破解合作社“大群體小規模”困境需多方合力

近年來,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到今年2月底,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18.6萬家,成立聯合社1萬多家,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表示,合作社涉及的產業也逐步拓展,涵蓋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產品生產,並由種養業向農產品加工、休閒農業、觀光旅遊、民間工藝品製作和服務業延伸。

張天佐:農民合作社為成員提供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信息等統一服務,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社佔比達53%。實踐證明,農民合作社在組織帶動小農戶、激活鄉村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重要力量。

但從總體看,我國農民合作社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呈現“大群體小規模”特徵。張天佐表示,我國農民合作社數量眾多,但單體規模普遍較小,實力較弱,在組織帶動小農戶進入大市場時,還面臨著種養技術集成水平不高、產銷銜接不夠緊密、加工流通能力不強、缺乏品牌宣傳平臺、融資難融資貴等困難和問題。

破解合作社“大群體小規模”困境需多方合力

張天佐:政府角色是扶持、引導和服務,它包辦不了市場主體的功能定位。合作社這個龐大的組織群體有它自己擅長的領域,在組織農民、帶領農民搞農業生產方面是有優勢的,但開拓市場、品牌營銷、延伸產業鏈等方面,都不是它的強項。

為補齊農民合作社的“短板”,日前,農業農村部與中國中化、中糧和中國郵政三家大型國企,共同簽署了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合作框架協議和實施方案。中國中化集團充分發揮農資供應、技術服務、加工收儲等優勢,面向農民合作社直供安全優質的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產品,依託中化農業的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為農業合作社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從種到銷”全過程貼身定製服務。

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陽世昊:開展品種篩選,種子、化肥、農藥和機械應用技術集成試驗,進行田間示範推廣;生產資料直供,降低種植成本;對接品質農產品訂單,對農民合作社進行種植指導和服務;為農民合作社提供農業信息化服務,通過MAP智慧農業系統提供線上服務,進行田間管理、病蟲害預警、精準氣象預報、農事提醒、種植數據分析。

破解合作社“大群體小規模”困境需多方合力

“賣難”“融資難”“融資貴”是農業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溫少祺表示,將充分發揮郵儲金融、郵遞物流、郵樂電商平臺等優勢,面向農民合作社提供優惠信貸、專屬保險、惠農郵遞、電商促銷等服務。

溫少祺:在農產品寄遞方面,我們推出了以“急速達”和“易郵箱”兩類專屬產品;農產品滯銷幫扶中心運用大數據手段,收集分析各地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價格走勢等動態信息,及時監測預警;針對融資難問題,我們面向合作社提供線下線上多種普惠貸款。其中,線下最高可貸500萬元,最長三年,最快可實現20分鐘放款。

此外,中糧集團充分發揮種植養殖行業體系和銷售平臺等優勢,面向農民合作社提供糧食和甜菜種植、奶牛養殖等技術指導服務。農業農村部則立足職能定位,在政策指導、體系建設、信息交流、溝通協調和農民合作社示範社推薦等方面為多方合作提供優質服務。

破解合作社“大群體小規模”困境需多方合力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介紹,這一合作平臺前期將重點為7萬多家國家級和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以及30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的農民合作社開展服務,積累經驗後,再逐步拓展服務範圍。

張天佐:比如田間地頭的生產、分散的養殖這是農民最擅長的,這些環節應該交給農民去做。合作社主要是起到組織協調作用,解決一家一戶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共性的環節,比如生產資料的統一購置和銷售、產品品牌的培育,還有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指導。作為企業,就應該在產前、產後兩個環節下功夫,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把各類主體聚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把主導產業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