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農民「打工」合作社 種田增收

香港大公报|农民“打工”合作社 种田增收

圖:李洪全在合作社工作5年,年薪由當初2萬增至如今5.5萬元人民幣\大公報實習記者鄭雲風攝

除了增加土地效益,減少農藥、肥料對農作物的影響,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每年3月至10月期間招募當地具勞動力的居民,提供約340個兼職機會,免卻他們長途跋涉到城市工作,農民藉此一共增加68萬的收入,有助扶貧及改善生活質量。

大部分合作社的員工皆來自北安市革命村,現時約60名村民在水稻田地穩定工作。43歲村民李洪全是長期員工,工作達5年,開初年薪2萬元人民幣,至今達5.5萬元。李洪全認為在此工作一舉兩得,“把自己的農地加入合作社,就可在此工作,它(合作社)可以帶動我們有收入,農產品的利潤可分紅。土地能掙錢,我們打工又能掙錢。”他續說,利潤分紅是根據村民擁有土地的比例分配,土地愈多,利潤愈多。

這裡的“打工仔”,一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0-12小時,從播種、插秧、放水等工序都要一手包辦,李洪全黑實的皮膚是最佳工作證明。他沒有埋怨,認為在合作社的農地工作,較城市上班更可取,“我以前在城市做司機、建築,月薪3000多元,年薪不足4萬元;但現時我年薪有5.5萬元,加上土地分紅,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另外,我可以白天在田裡工作,晚上回家休息,距離非常近,不用長途跋涉到哈爾濱等大城市。”

李洪全又提及,每年11月至2月的農夫休息期,員工仍會回到合作社基地培訓,認識耕作技術,提升員工知識水平,增加工作效率。

大公報實習記者鄭雲風、熊美芝、丘萃瑩

香港大公报|农民“打工”合作社 种田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