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武都:“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每日甘肅網武都10月9日訊(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王雯)隴南市武都區通過“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運作機制,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和資金,增加群眾收入,助力脫貧攻堅。

趙繼紅是東江鎮人,去年他看中安化鎮小灣村的一塊荒地,在那裡辦起一個養殖場。“當時我通過考察和在資料上看,驢的產業在中國的缺口相當大,前景也非常好。我們考察了三個月,跑了五六個省,一直在尋找這個市場,尋找市場的潛力,產和銷我們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趙繼紅的養驢場佔地面積26畝,有專業的驢舍兩座,草料車間是480平方米,總共投入650多萬元,自籌資金是430多萬元,吸收產業扶持資金220萬元。這220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將作為全鎮21個村的220戶貧困戶的股金,每年養殖場將給每個貧困戶保底1000元的分紅,來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帶領貧困戶共同致富。

小灣村的貧困戶老馮自這個養殖場建立後,就在養殖場打工,每月可以掙一份工資,年底還有分紅。老馮也是特別高興:“現在一次是拉了312頭驢,我們兩個飼養員負責給養,驢廠的工資是2800元(每月),一年到頭分紅還可以分1000多元,我們非常高興,感謝黨的好政策。”

為了確保貧困戶收入有穩定的產業支撐,武都區探索創新了“145”產業扶貧機制,明確產業扶貧承接載體,組建新型“帶貧”合作社,通過“合作社+集體經濟、合作社+產業項目、合作社+企業、合作社+電商”四種聯動機制,鼓勵貧困戶與產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能人大戶精準對接,實現聯動“捆綁發展”。截至目前,全區共組建帶貧合作社625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