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合作社」讓海陽牛莊村踏上振興路

沙地裡長出了“金疙瘩”

“黨支部+合作社”讓海陽市西遠牛莊村踏上振興路

“党支部+合作社”让海阳牛庄村踏上振兴路

合作社成員在地裡忙碌。

水母網8月16日訊(YMG記者 逄苗 通訊員 左偉 曲開元 袁濤 攝影報道)陽光、海風、沙灘、松林,在海陽市核電裝備製造工業園區西遠牛莊村———這個古老又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濱海村莊,隨處可以感受到海在心中湧、濤在耳邊吟的悠然自得。網紋瓜、大棚韭菜、水貂養殖等產業在這裡做得風生水起。這個曾先後獲得“海陽市村莊發展進步獎”“海陽市基層滿意黨組織”“煙臺市幹事創業進步村莊”等榮譽的村莊,不僅實現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更使西遠牛莊村人昂首闊步走在了實現鄉村振興的路上。

西遠牛莊村早年是一個傳統農業種植村,村民的收入以種植糧食和捕魚為主。伴隨海洋資源日益貧乏、沙質土壤增收乏力,農民的收入越來越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村民開始嘗試種植拱棚韭菜,但由於缺乏規劃和技術,增收致富仍很困難。面對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西遠牛莊村“兩委”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全村探索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模式,帶領百姓走上致富路。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影響發展。在煙臺市、海陽市財政局及農業局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西遠牛莊村聘請山東省農科院專家駐村進行實地調研。最終,根據村裡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專家提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的建議,即大力發展“魯厚甜1號”網紋瓜新品種種植。

甘、甜、脆,並伴著絲絲奶香味和果香味,這便是“魯厚甜1號”網紋瓜的特色。2017年,這個網紋瓜品種以458萬元的高價成功轉讓,令國內瓜果界為之一振。如今,“魯厚甜1號”的種子正在海陽市核電裝備製造工業園區西遠牛莊村生根發芽,為群眾發家致富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打下良好基礎。

“前期實施過程中,黨支部先領辦了合作社,但是入股的人不多,都持觀望態度。後來經過半年的實施,老百姓看清了咱支部的誠心和決心,合作社也慢慢有了效益,於是現在都紛紛找到咱合作社,願意以土地或者是自己來打工的方式入社。”西遠牛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永清說到這裡時,眼中閃爍著滿足與憧憬。

基地發展起來後,村裡30多個村民在這裡打工,大家平時在大棚工作,早晚在自家地裡種點糧食蔬菜,就足夠一家人吃喝。村民林雲期,今年已經66歲了,早年間外出打工,如今在瓜棚裡工作,吊瓜、吊苗幹起來得心應手。

西遠牛莊村作為煙臺市“黨支部+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試點村,一直按照“支部帶合作社、合作社促產業、產業聯農戶”的辦法,整合土地資源,開展土地流轉、整理和出租,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推動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引領群眾致富、集體增收。

此外,村“兩委”還積極實施“一村一品”戰略,不斷拉伸名優產品產業鏈條,打造了11個集民宿、種植、採摘於一體的標準化大棚,大力發展觀光體驗農業和鄉村休閒旅遊,促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拉動了周邊村莊共同實施規模發展,被山東省旅遊局授予鄉村旅遊示範村。

下一步,西遠牛莊村將拿出集體土地15畝、投資60餘萬元建設三個育苗大棚,並推廣露天種植;投資5萬元受讓煙薯25品種權,並與多家加工企業進行磋商,批量出售增加產值;聯合山東省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西遠牛莊村設立了博士工作站,為西遠牛村乃至海陽發展網紋瓜等果蔬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還將為西遠牛村集體產生持續的技術、種源、市場等各項服務性收入,為持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提供有源之泉。

立足於長遠發展,村“兩委”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十分注重產業化經營的新趨勢,構建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由村“兩委”牽頭的各種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等,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資供應、市場營銷等生產經營服務,以有償、微利的服務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