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燕飛。”

不知何故,每當一個人焙茶品茗的時候,這首詩總會時不時跳躍到我的心頭,使我在某一瞬間腦子突然短片,眼前一片茫然,似乎有種淡淡的落寞吧。

窗外的風聲,忙碌的城市,都掩飾不了我對千年前景象的暗設,或是對故人的追戀。我忽然有個想法,若是風姿俊逸的古人在你的夢中,還是一個皇帝,讓你心心念念,連他的悲涼你也心中不忍,那不妨我們就來個穿越,回到那個“靖康之恥”前的北宋吧。


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春天的一個清晨,宋徽宗趙佶,一個風流倜儻的皇帝,騎馬踏春歸來,英姿勃發,興致勃勃的在後面的御花園舉行畫考。

“‘就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吧。”趙佶興奮地說。

皇帝說完話,聚集在御花園的丹青妙手們都趕緊鋪好畫板開始作畫。這裡的“花”、“歸來”、“馬蹄”都還好畫出來,但是這“香”卻是無形的東西,怎麼才能用畫表現出來呢?

丹青妙手都在苦思冥想,但即使幾個妙筆的畫師在騎馬人的手裡拿著一枝花,或是在馬蹄上沾著幾個花瓣,還是覺得對“香”的表現感到稍不盡然。

這時,一青年畫師奇思異想,妙筆生香,竟然在馬蹄的周圍畫了幾隻飛舞的蝴蝶,非常形象地表現出了踏花歸來時馬蹄還留有濃郁花香的意境,徽宗趙佶看了,不由撫掌讚道:“妙啊”。

幾隻蝴蝶,把無形的花香卻有形的躍然於畫板上,真是讓人無不歎服。

古往今來的帝王中,在繪畫上有誰能比得上徽宗趙佶呢?花鳥魚蟲皆因自然而生,使世界有了靈氣,而趙佶卻使這自然世界的靈氣在畫布上得以長存綿延,難怪後世有人贊說他的花鳥畫蘊藏著“魔術般的寫實主義”技巧,“天縱將聖,藝極於神”,簡直是神人的巔峰之作啊!

所以,如果你看過趙佶的《瑞鶴圖》、《柳鴉圖》、《池塘秋晚圖》和《芙蓉錦雞圖》,那麼你一定會深深地被他淡淡靜謐的傷感畫風所吸引,真的是驚豔千古,豔絕啊!


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單單在烹茶品茗時會突然想起徽宗趙佶呢?這個問題真的難以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嫋嫋升起的炊煙以及撲鼻的茶香中,你端起建盞,從茶湯邊一個一個幻滅的泡沫中激起你對一個人深深懷念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人一定和茶有關。

是的,徽宗趙佶就是和茶有關的這個人。

那天午後,陽光慵懶的在天上掛著,在御花園的西閣,趙佶坐在偌大的茶桌前。桌上擺放著剛剛碾羅好的抹茶,趙佶優雅地把茶粉撥入茶盞,注入煎水,他拿起竹筅,輕用手腕運筅,輕重緩急有度地開始擊打拂動茶湯,湯花瞬間“乳霧洶湧,溢盞而起,週迴凝而不動”,然後他把茶湯分賜給圍坐的大臣們品嚐。

真是“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好一杯“鬥茗”後的香茶,只聞一下這茶香,周圍的人們就已經神清氣爽,兩腋生風了。

趙佶就是這麼個在茶道中有造詣的高人,隨後不長時間,他的經典茶書《大觀茶論》橫空出世,對於茶的地宜、採製、烹試、品質等進行了切中要害的討論。尤其關於點茶,詳細介紹了這種代表性的茶藝細節,為後人瞭解宋代點茶提供了依據。

這是趙佶以一個帝王身份在文化角度對茶道進行的高度闡述,並把茶道精神概括為“致清、導和、韻高、致靜”八個字,為以後的茶文化奠定了非常有價值的基礎。

或許趙佶真的是不應該當皇帝的,有人評價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聽了這話,我真的很傷感,明明他那麼富貴的千金之軀,他滿身的藝術細胞,卻偏偏讓他去管理國家?這是他之不幸?還是國之不幸,抑或是歷史的不幸呢?

他的心血全在藝術造詣上,怎麼會羽扇綸巾,算計人心?怎麼會大內伏虎,無刃削藩?即使坐上丹墀寶座,又有誰能體會到他不為人知的苦惱呢?

就憑他創立的灑脫的書法“瘦金體”,就不知驚豔了多少目光,再加上他儒雅的體態,多少的後宮佳麗為他傾倒。

才藝著身,當了皇帝又如何,不當皇帝而又如何?或許不當皇帝,做一個文藝範的暖男,靠才能吃飯,活得更為灑脫,還能避免後半生的顛沛和禍患,從而榮耀一生呢。

真的是世事難料啊!


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間無地著相思。有人說,你若是對一個人痴迷,一定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我更是因為徽宗趙佶滿身的才藝,卻以淒涼收尾的人生,對他深深眷戀。

有人說他昏庸,昏庸的標準是什麼?是他在其位不謀其政?可是他的人生又豈能容他去選擇,就像後世的宣統帝溥儀,當隆裕以太后名義頒佈《宣統帝退位詔書》時,他是怎樣的無奈和迷惘啊!

趙佶也一樣,那時,宦官童貫是當朝樞密使,權傾朝野啊!本來宋朝和遼國有澶淵之盟,兩國多年來一直禮尚往來,互不侵犯。這個多事且唯恐天下不亂的童貫卻不顧盟約,力薦大宋聯合金國一起滅遼,結果金國大獲全勝,而宋軍卻成了個不爭氣的豬隊友,節節敗退。最後總算是在宋金兩國的夾擊下,遼國被滅。但這對宋朝來說,不但失去了友誼,在金國面前也暴露了自己的軍事軟肋,連說話都抬不起頭來,最終被金國所亡。

靖康元年,金國兵臨城下,徽宗趙佶再也不能吟詩作畫,點茶鬥茶,匆匆忙忙把皇帝之位禪讓給了太子趙桓,即後來的欽宗。

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汴梁,徽宗、欽宗父子及趙氏皇族、後宮嬪妃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都成了階下囚,被押解北上,東京城中的奇珍異寶被洗劫一空,我可憐的徽欽二帝,受盡屈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就像開頭趙佶寫的這首詩“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讓人看了,真的是肝腸寸斷啊。

所以,即使在這個喜慶的歡樂時節,一到喝茶端起茶杯的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首詩來,為那個在寂寥冷漠的荒野,夕陽餘暉中站立的曾經滿面朝陽的帥哥皇帝心痛不已。

被擄北上期間,曾經飄逸飛揚的趙佶忍不住心中的悲傷寫下了《燕山亭·北行見杏花》這首著名的詩詞,一直貫穿在後世的詩詞裡:

裁翦冰綃,打疊數重,冷淡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哀婉悽切的筆調讓人心生不忍之情。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評論南唐後主李煜的詩詞是為“以血書者”,而趙佶的這首詞卻也同樣的似是泣血而作啊。

徽宗趙佶最後終於不堪精神折磨含悲飲恨病死在了五國城,有人說,現在的五國城荒草瑟瑟、亂石林立,有一座黑黝黝的小土山,趙佶曾經經常爬上小土山,登高南望,他在望什麼?他在想什麼?已經無人知曉。而一代才子帝王,就這樣淪落為歷史上最悲慘的皇帝,他的孤寂和感傷終於不為人知地隱沒在歷史中那個坐井觀天的小土山上,煙消雲散……

而今,他的《宋徽宗詞集》一直在我的床頭,伴我入眠。而在後世編纂的多種版本的《宋詞三百首》裡,第一首的詞都是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這是後世人們對這個才情與氣質集一身的瀟灑皇帝的致敬,也使我脆弱的心得到些許的安慰,終究人們一直對你還是偏愛的啊,趙佶哥哥。


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回顧徽宗趙佶的這一生,怎麼說呢,千年之後,就像毛阿敏《歷史的天空》那首歌唱的: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但是歲月,你永遠也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就像千年前的你,徽宗趙佶,不管歷史上有多少人罵你昏庸無能,禍國敗家,但是時間長河匆匆流走後的今天,總有一個人讀著你的詞《宴山亭》,品味著你的書《大觀茶論》,欣賞著你的畫《瑞鶴圖》,成為你的知音,為你痴迷,為你夢斷而長情,也終會有一天,你會在我的夢中,踏花歸來馬蹄香,仍是翩翩少年郎。春風十里,卻終究的一切——都不如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