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買來一幅破畫,裱畫師修修補補後,如今成了千古名畫

很多畫家去到故宮,都想瞻仰一番博物院展藏的那些千古名畫,故博藏有華夏十大傳世名畫中的半數。但這些傳世名畫,並非每個去到故博的人都有幸能一睹這些千古名作的真容的,這些歷經千百年滄桑的名作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密封保護狀態,每一次的公開展出和暴露都會對這些寶貝文物造成一定的傷損,因此,大部分的時間裡這些名畫都處在嚴密的科學保護措施下。

6萬買來一幅破畫,裱畫師修修補補後,如今成了千古名畫

△五牛圖

但若老是讓這些老祖宗僅存下來的珍品靜躺在“保溫箱”中也是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所以故博會在經過科學縝密的安排處理後定期對外公開展覽,每次展覽之後又有專門的科研團隊對這些古畫進行保護和修復。而在平時,這些專家的工作就是將那些收集上來的殘破古字畫進行“翻新”處理,再破的字畫經過他們的修修補補後,都可能成為如今我們看到的千古名畫。

6萬買來一幅破畫,裱畫師修修補補後,如今成了千古名畫

△黃作梅(左)

故博館藏的五幅傳世名畫之一《五牛圖》,就是這樣一幅從“殘破之軀”,經過專家巧手“翻新”之後重獲新生,最終才從一幅破的不能再破的破畫成為千古名畫的。

五零年代初期,由著名媒體人黃作梅出面,以六萬港幣的價格在香港一個大企業家手上購得這幅《五牛圖》,當時拿到手的時候這幅畫簡直不能稱之為畫,而是一幅爛到已經分辨不出所畫為何物的抹布般破舊了,不僅髒如抹布而且已經滿是蟲洞。

6萬買來一幅破畫,裱畫師修修補補後,如今成了千古名畫

△孫承枝和徒弟在修復古畫

這幅畫穿越了一千二百餘年的時光還能留下一紙“殘軀”其實已經算是奇蹟了,歲月蒙塵和千年氧化本就是最致命的,加之各種環境的黴變和蛀蟲侵蝕、還有各類蟲子的屍身和“粑粑”都附著在其上,所以六萬港幣換來的的確就是一幅破畫。

當黃作梅將這幅破畫送至京都的時候,所有人都犯愁了:爛到這個程度根本沒法修復呀,這麼爛的畫拿了有什麼價值呢?

6萬買來一幅破畫,裱畫師修修補補後,如今成了千古名畫

△五牛圖修復過程

《五牛圖》到底有多破多爛呢?看看圖四頂部這幅畫修復之前的模樣吧:用百孔千瘡形容最貼切了,畫上不但有大面積的殘損,還有五六百個密密麻麻的蛀蟲洞,幾乎已經看不出任何牛的模樣來了。

當時故博沒有辦法“翻新”這幅畫,只得將這件破到不能再破的古畫小心地存放起來,希望日後能有更好的技術來修復它。

6萬買來一幅破畫,裱畫師修修補補後,如今成了千古名畫

△孫承枝

二十餘年後故博開始啟動對庫存殘舊字畫的修復工程,當年那幅《五牛圖》的修復工作分配到了裝裱師孫承枝手裡。雖然孫承枝的職業一直是裝裱,但此時他已經是一個資深的字畫修復專家,當他接到這個修復任務時並沒有馬上開始,而是先對《五牛圖》進行了一番瞭解。

原來故博之所以如此重視這幅破畫,是因為它竟然是存世古畫中最早畫在紙上的畫,再往前推就沒發現過比它更早的紙質繪畫了。其次它也是作者韓滉僅存下來的一幅畫了。

6萬買來一幅破畫,裱畫師修修補補後,如今成了千古名畫

△五牛圖修復前後對比

孫承枝帶著助手對這幅破畫進行了數日的方案論證,其中最難的就是如何修補數十處大的殘破和數百個密密麻麻的蛀蟲洞。這些殘破的孔洞很多還在畫或印章題跋處,導致原本的圖文也缺失了,所以不光是“補洞”還要“補畫”“補章”“補字”,否則無法還原這幅破畫的“真容”。

整個修補工作耗費了孫老數百日的時間,其中用到的技藝和替代材料可能一本書也列不完。修補完成之後,一幅宛如剛剛鈐印完工的新畫呈現在了眾人眼前(圖一),除開滿滿的滄桑年代感之外,這幅破畫已經重生為品相完美的千古名作,很快就列入了十大傳世名畫當中。

孫老巧手修補《五牛圖》的前後對照可參考文中圖四和圖六,很多網友對此質疑說“這和重新畫一幅或者複製一幅有什麼區別呢”,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敢相信破成這樣的畫可以修復如新,但這也正說明了孫老的修復技術的確是達到了“妙手回春”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