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博望,刘备的指挥所——隐山,南阳九架孤山最东的山

九架孤山最东的山是隐山,离南阳市区20公里,属宛城区新店乡。西北—东南走向,跨越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250米。隐山的名字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大将夏候淳在此决战,刘备火烧隐山北边的博望后,佯装兵败逃遁而隐兵设伏在山后,从此人称“隐山”。

火烧博望,刘备的指挥所——隐山,南阳九架孤山最东的山

隐山名字来源三国,而在隐山附近发生的很多故事,都有着厚重的三国文化。山顶原有“昭烈帝庙”一座,传说刘备在博望之役登山观察指挥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刘备的仁人功德,修庙祭祀。可惜此古迹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山的西边有一个夏饷铺村,名字由来出自三国故事,夏是当年曹操的大将夏候淳,饷是指粮饷。传说是当年曹操占宛城,夏候淳将军队的粮饷存放在此。就是这个夏饷铺村,还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老将的故里,村旁至今仍留有演武厅、饮马池、灌花井等遗迹,另立有“季汉后将军刚候黄忠故里”石碑一通。山东有个村庄叫大苏庄,是三国时候刘备送徐庶到许昌,走马荐诸葛的地方。山北有个梅林铺村,则是三国时期曹操征宛城时,道上短水,将士们长途跋涉、口渴难耐,找不到饮水,军心涣散。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指着前方一个地方大呼“喂,前边有个梅林,梅子又酸又甜!”众将士听到酸梅,不由口流涎水,干渴消去,士气大振,队伍又加快了行军速度,火速向宛城进发。从此,曹操所指的地方建村就叫“梅林铺”。成语故事“望梅止渴”,流传至今。山下还有大军帐、小军帐的自然村名,可能皆源于三国曹操 或刘备军队驻扎的地方。

火烧博望,刘备的指挥所——隐山,南阳九架孤山最东的山


这座山,沃野平夷,矗然而起。高二里许,麓六里余。东绕清河水,西傍白洮河,白水豫山襟峙,其前层峦远嶂,环其左右。山则岿然中立,似有独显其秀之象,二龙戏珠之势,双目观宇之姿。二黑巨门星,五行属土,代表母亲。厚德载物,育载万物,她慈母般地爱护着宛地人们。

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秀至此,人困马乏,令军小憩。并自言自语道:“若有座山隐住自己该多好啊!”话音刚落,忽听一声巨响,一座乾山巽向的孤山应语而生,隐住了刘秀。该山故名隐山。山东北住着刘秀军,山西南住着莽军。两军均传令“以鸡鸣造饭,食毕行军。”刘秀所住村庄的鸡半夜即鸣,军队闻鸡鸣而起,埋锅做饭。天不明就出发了。兵贵神速,血战大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莽军所住村庄的鸡一夜未鸣。士兵疲惫,一觉睡到申时方醒,迎接他们的是又一个黑夜,真是天意啊!

火烧博望,刘备的指挥所——隐山,南阳九架孤山最东的山

山顶原有三石,景观独特。一曰磨刀石,传关羽常在此磨青龙偃月刀。大战前夕,他对着石头说:“天公若保佑我军取胜,宝刀即能劈开此石!”言毕,持刀三劈大石,石裂开三道缝,从此保留下来。博望之战中,关羽一柄青龙偃月刀,杀得曹军人仰马翻,夏侯惇望风而逃。二曰马尿石。四只马蹄支起一黑色石头,状若骏马,马屁股后石缝里呈黄色状。传系赤兔马在此撒尿所致。三曰马打滚石。山之东坡,有一平展光滑石板。传赤兔马常在此打滚,马头朝南,马尾朝北,连马鬃都异常清晰,惟妙惟肖。

火烧博望,刘备的指挥所——隐山,南阳九架孤山最东的山


时光真快啊!

您曾经怪石林立,植被丰富,风景独秀,被称为“无墨画”。隐山当年,曹操、刘备故事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直到有一天,有人发现了隐山蕴藏的蓝晶石矿。蓝晶石不蓝,洁白晶莹,光彩夺目,珍珠一般,用途广泛。大自然之密一旦被窥破,剩下的只有破坏。今之隐山,二龙戏珠之南北山头已荡然无存,碎石斑斑,山体几乎被夷为平地。

火烧博望,刘备的指挥所——隐山,南阳九架孤山最东的山

仅活着的两棵小树艰难地抬着头,顽强地述说着往事。隐山之史,让每一个了解她的人骄傲;隐山之内涵,让走近她的人震撼;隐山之现状,令每个人痛惜!

面对后世不肖子孙,您没有分辩,没有抗争,甚至没有半句怨言。有的只是奉献,无私的奉献,包括自己的身躯和魂魄。忍字心头一把刀,您想用大爱来惊醒世人,想用无取代有,想用自己的残缺之躯匡扶正道。但不肖子孙被利蒙住了双眼,只一味索取而毫无回报。羊有跪乳之恩,牛有反哺之情,而有些人连一点怜悯之情也没有。没有孝心的人,就只剩下一个躯壳,行尸走肉一般。

【文案整理:杨宏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