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卻寫不出來東西?

徐娟玲


寫作和所有技能一樣,需要聯繫。

寫作與其他技能不同,它需要通過閱讀,通過觀察,輸入大腦,經過發現、提煉,然後運用相關的技巧將想表達的輸出。

初期,很容易出現,不知道寫什麼的狀態,不用恐慌,因為恐慌也沒用。那麼不妨開始一個聯繫,用一句話,或者幾個詞去發散,然後把它記錄下來。

也可以多看看悟空問答,這個版塊設置的很好。通過互助的方式,帶著問題思考,寫出自己的答案,既聯繫了寫作能力,又幫助了提問者解開了疑惑。完美!

好的作品,從來都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真情實感加上適宜的規劃,你也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加油,互勉。


騳虤I虤騳


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卻寫不出來東西,其實我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


1.不寫;

2.不記錄和複習。

你看上圖這些是我去年,在工作之餘寫的一些原創,不管好壞,大概一年下來大概也有30篇左右,平均一個月2篇左右!

去年我才開始認真的去下決定讀書,一年下來大概看了90來本,而實際上我記住的能算上我讀了的大概只有30來本。出去京東閱讀,微信閱讀,得到聽書,下圖是我去年主要看的一些書。

比起一年讀500本,300本和100本的來說還是差了太多。

但是今年我卻已經寫了這麼多的文章了,這是為什麼呢?

記不清是誰說過的一句話了,寫作最大的敵人不是其他而是不寫,不去動筆寫,就以為自己寫不出來,這是最大的問題!


這個我深有體會,其實從2016年開始,做運營,做文案,做策劃,到如今上下班,包括放假我都沒有停下筆來一次,堅持寫讓我得到最大的好處就是,上千字的文章,我可以隨隨便便的寫出來!


另外關於題主說讀了很多書卻寫不出東西來,從個人經驗來講,我覺得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會讀書。


而是沒有去記錄和複習,這裡的記錄指的是記筆記的方法,複習指的是複習的次數!因為你要是記錄和複習了記住了,寫作的時候就一定能有所言!


能寫又有所言,輸液就沒有白讀了。


花花大宇宙


這個確實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有些人讀書很多,但是就是寫不出自己的原創,哪怕很短,很淺薄。

以我的親身經歷,我覺得應該有下兩個原因。

一是從來沒有動手寫過。只是看書,只是看別人的書評。但是自己從來就沒有真正寫過文章。就算偶爾寫一點,也因為覺得不夠好等原因沒有堅持下去。我剛開始也是,提起筆半天寫不出一個字,真是“胸中縱有千言,筆下實無一字。”那陣真是憋的難受啊,一開始我就放棄了,但是後來一朋友說“就算憋不出來也要憋,你又不是天才,還想一下筆就寫出個紅樓夢來啊。”後來我就慢慢寫,剛開始真的寫不下去,後來慢慢就好了,先不論質量好壞,最起碼突破了不能寫的難關。這個是最重要的,萬事開頭難,一旦寫東西成了習慣,幾天不寫都難受。就算寫的很爛,也圖個自娛自樂。

二是隻讀書卻不會提煉總結。一本數十萬字的小說讀完,不能只記得故事情節,還要提煉總結一些對你有用的東西,比如精彩的段落可以抄寫下來,反覆看,反覆學,慢慢的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再比如作者對文章結構的安排,有的作家對文章結構的安排,情節的處理真是絕妙,就像郭德綱說相聲一樣,包袱抖得恰到好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建議大家可以讀讀《白鹿原》。

祝每個有寫作夢的朋友都能成功。


固定資產不值錢


我在小學三年級就可以寫三張信紙這麼長的文章,寫作文一直被語文老師推薦做範文,說實話在小學除了語文課本什麼書也沒看過也能寫,班上有個連上課都有要偷看小說的男同學寫作文卻很一般,我覺得一個人組織文字的能力也有天賦的,前幾年一次在香港浸會大學聽幾位作家講文學創作講座,有機會見到國內一位女作家白玲,我問她怎樣才能寫出一本長篇小說,她說有次去農村只呆了四天,和農村大媽大嬸聊天,回到家裡就寫了一本長篇小說。我覺得很佩服和欣賞她的寫作才華。這位作家告訴我她也是從小就很能寫文章。其實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寫文章都不行,長大之後通過看書練習之後能寫文章寫書的人反而更佩服他,沒有天賦全靠努力的人下功夫更大,但是多數人都是去學自己感興趣的學科,那是一種愛好和樂趣,不需要逼自己,也有自動的內在趨動力。


Amy16281


我只有三個結果,就能胡扯奇葩,意思就能說出幾句,不算是胡扯,我也能說出去,這三樣缺一不可!第一個就是心情!第二個想象歷!第三個有一個人靜靜的!別人不知道,反正我,我覺得就這樣?我主要是看題目寫字,我一題目,我一提沒寫,就這樣寫下去了,你要加點油,再加點鹽,你的想好你重點是哪一項?你懂不可能寫Jean會寫個人了,人跟動物不是一塊,這是他們叫我看書,我也是看題目,我看重點,抬頭一

開頭,中間☆。節尾,我一天看了1000本書的,因為我的主題是,題目,他們寫文章的,一邊一般漂流終點,重點他們交流符號,我早都看見,他們說看頭條給錢,一篇文章,30分鐘,要是感興趣的文章,我一直不路。要是沒感覺,兩三分鐘過去,所以我看頭條他們的文章,最多十分鐘,我是我感興趣的玩意,一般的30分鐘忽悠,三四分鐘,不是30?你要是從裡面學習,真的能學一點,記性不好,你看有多,頂個屁用,一會就忘,你說是不是?有的人寫文章,沒有頭也沒有尾,有開始就有結果,叫我看一篇文,開頭,中間,節尾,說不定還有人看,反正這是我琢磨出來,你心情不好,怎麼寫?唯一是心情,還有,想象歷,感冒發燒,乾脆停手,連個毛都寫不出來!第三個也關鍵,你要一個人靜靜,別人一打岔,完了,剛學的,又忘了,這是我週末

要是真寫文章時,有人在你身邊晃,你也寫不出來,我每次洗

寫的時候,一個人靜靜,反正手機大概三遍,意思多少個字?我真的沒搜過,反正我每次這麼想,就拿我手機的屏幕,三伴,就可以了,那就可以,你要說別人喜歡看什麼?這真不好說,幾十

十幾億,你怎麼知道啊!那就在,題目裡頭找,你感覺哪個瑩瑩對你有感?反正問答裡頭多很,那麼多題目。我每次遇到,心裡隱隱悠悠有一種預感,所以就選它了,我才會寫幾百個字,300買200

你沒有感覺?對一個人感興趣,會把握人那人寫出來。你要麼就是恨那個人,你能把它寫出來,要麼喜歡那個?嗯,蘋你心裡感覺也能寫,寫的全都是她,我寫每一個人有根據,我接著目前還沒有寫,神話,我哪天也寫一篇,我在寫花草動物,你們寫三四百個字,幾十分鐘?我一個人30分鐘,心情好,15到25分鐘,一個人靜靜,我感覺邪1000個,一個鐘頭,不過這三樣缺一不?可!作者。作家。記者。媒體。你們寫三四百個字,用幾個小時?還是幾分鐘?還是十分鐘?


可可我可我不要可我不


老鬼也算讀過兩三千本書籍,現在每天寫文章也能掙三五百塊錢兒的稿費,平均每天三十來萬的閱讀者瀏覽老鬼的文章。所以還算有點發言權吧。老鬼站在實用角度談談個人看法:

一、很多人在讀書時,腦子裡沒有裝入一種“我讀書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寫東西”的意識,造成了自己讀書的方法不對!

每個人讀書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讀書時的關注點、興趣點自然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讀書只為滋潤心靈、讓自己的心境更圓滿,那麼他們讀書時最大的關注點是吸納書籍中相應的精華、哲理、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等即可。

有些人讀書是為了從中汲取自己在社會、職場、工作、職業技能等等方面的思維方式、理念、思路、方法,目的是指導自己在社會、職場、某個職業、某技能/技藝方面的提升,那他們關注的一定是學以致用的東西!

書籍的種類、領域、版塊眾多,每個人的愛好、讀書的類別等等差異也很大的!不同書籍、不同的讀書目的,決定了我們從中得到什麼!

每個人讀書的出發點是不同的,所以從書籍中得到的東西會有極大的差異。

因此,讀書多並非一定能夠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這一點老鬼是有發言權的!或許有人說寫不出來就是因為讀的少、讀的不透,其實,不是的!讀書目的中絲毫沒有“寫作”二字的人,讀了一輩子書,都可能寫不出什麼好文章、好書籍來!這很正常的!

因此,要在讀書時,腦子裡裝入“寫作”這種意識,你才能注意書籍中下面的要素:

1、這本書籍的完整邏輯框架是什麼樣的?

很多人看了很多書籍,從來沒有思考、梳理過這個問題!而只能敘述書籍中的部分重點內容而已。如果自己要寫作,不注意梳理框架,那自己腦子裡用原來是混沌的!

2、這本書籍中哪些地方或許是我寫作中可以借鑑的素材、案例或者寫作模式的參考?

當你腦子裡想著這一點時,才會在閱讀時額外留意!才會去關注甚至記憶某些章節、某些完整的段落、語句。

3、某一章節所談的內容,是否是一篇自己寫文章時可以借鑑的完整邏輯或者邏輯中的一部分?

因為文章不同於書籍,一篇文章幾百字、上千字,頂多上萬字,再多就沒人看了!因此,文章所呈現的內容信息量、所發表的觀點等等,是有限的。因此,對於書籍中某些章節的關注,很重要!

4、結合正在閱讀的某一本書籍,我從中得到了、悟出了、整理出了哪些心得或者對某問題形成了什麼樣的個人的邏輯、脈絡?

書籍的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某個脈絡來寫作的。因此,很自然的會將很多內容按照自己的寫作邏輯與思路來進行創作。而我們在將某些書籍通讀或者反覆閱讀後,有可能從中整理出屬於自己的一套邏輯、思路、框架。

因此,我們如果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書籍中的大量素材時,你就可以做到真正站在書籍之外看書籍了!

5、書籍中很多點睛的、準確的語言、措辭、語句的使用,是需要額外留意的!

很多人讀書,看懂了書籍作者所表達的意思、思想。但是!但是!我們將書籍合上之時,無法準確的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出來!原因是:我們找不到、記不住作者所使用的措辭、語句!

很多人讀書,只讀“意思、思想”,這可以理解。但如果你要寫作,那就請記住:“詞彙”是必須要關注的!某些經典的語句是怎麼使用的,也是要關注的!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例如:某個人和我們說了某句話,我們知道意思了,也感覺人家說的非常好、讓人很舒服,可自己就是重複不出來!原因就是,沒留意人家說話過程中所使用的具體的措辭!

因此,請在自己讀書時大腦裡裝入“我閱讀之後希望能夠自己寫東西”這個意識吧!沒有這個意識,讀書與創作之間的轉化很難滴!

二、讀書之外,請有意識的多看一些其他優秀的文章!

書籍與文章,兩種題材的寫作是有巨大差異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非常清楚。

一本書,至少幾萬字!而一篇文章呢?

幾萬字、十幾萬字、幾十萬字的書籍,寫作的框架組織、邏輯梳理方式等等,與文章的創作一定有差異,而且差異很大!

況且,同樣一個人,在閱讀書籍與瀏覽文章時,閱讀的方式與關注點、興趣點、閱讀標準等等也是不同的。

因此,只看書籍,往往不夠的!請大家要留意、拜讀一些優秀的文章為好!

因為文章寫作的構架有它自己的特點。無論任何題材的文章,與書籍都是有所差異的。

一篇文章開篇的方式、內容表述的邏輯、觀點闡述的深度、上下文之間的銜接,往往與書籍創作,有不一樣的地方。

仔細的揣摩優秀文章的寫作為好。

三、注意:不同媒介、平臺上的文章,其創作風格、寫作特點也是有差異的!

什麼是好文章?並沒有絕對的標準!

發表在報紙上、雜誌上、互聯網上的文章,因為介質的不同、瀏覽人群的不同,對文章寫作的要求也是有差異的!

即使在互聯網上發表文章,也會因為互聯網上藉助平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例如:用自媒體寫作,我們就要清晰的知道:像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因為閱讀者閱讀習慣的原因,要求我們在很多方面額外關注!

1、標題的使用,與傳統媒體、平臺的取標題策略方法是不同的!沒有一個快速抓住他人眼球的標題,沒人會點開!即使你寫的內容再好,可能都沒用!

2、開篇第一句話、第一段,如果不能迅速抓住瀏覽者的眼球、讓其產生興趣、慾望,很可能會被瀏覽者快速的關閉!——別問原因!這就是現實!

3、文章的字數如果達不到一個“值”,頭條後臺自動識別為不合格,不會幫你大規模推薦,你就無法獲得大量的展示機會!別覺著不公平!別覺著自己雖然只寫了三百字,但是字字珠璣。沒用的!因為頭條後臺是極其審核,做不到完全合理的評判!

其實各個媒介上文章的創作、發表、展示、被閱讀,都是有一定之規的。都不能做到讓人可以任意揮灑!除非你已經是某個領域裡的頂尖人士!

因此,研究所要使用的文章發佈平臺、媒介,也是很重要的哦!

說的殘酷一點:這個世界,沒有多少地方可以讓我們任意揮灑!都是有規矩的!否則你就沒有機會得到展現的機會!例如我們過去常看的百家講壇節目,你以為那些國學大師、大咖,可以隨性的講嗎?編導會給那些大咖提出很多要求!否則,收視率起不來的!

好了,先說這麼多吧。希望能給朋友們一點參考。

歡迎您能夠【關注】老鬼,謝謝。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我這裡有三個簡單的小技巧,可以幫你寫出好文章。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詩出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唐朝詩人杜甫的傑作。意思是形容廣泛的閱讀各種書,這樣在做文章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不過如果我們只是需要寫一些工作上的總結匯報,或者只想對時下的社會現象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那我們只需要《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的作者是布蘭登·羅伊爾,他來自加拿大,曾經就讀於著名的哈佛大學。他後來入職了一家考試培訓機構——Kaplan,在職期間他總結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寫了這麼幾本“小小的書”,分別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和《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以及其他的著作。有趣的是,正如書名一樣,寫作書是紅色的封面,邏輯書是藍色的封面,語法書是金色的封面。

說回這《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布蘭登用很簡短的篇幅,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用了20條原則來教你寫出一篇條理清晰,結構明確的好文章。這裡的結構就像是人體內的骨架,支撐著整個文章的框架。風格更像是人體內的血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寫作風格。而可讀性可以理解為人的穿衣打扮,這說明第一印象很重要。

看到這裡的你可能會說,20條原則也太多了,不要擔心,我為你總結了以下這三個技巧,掌握了它們,你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了。

1. 搭建簡單的框架

小學老師第一次教寫作文,就跟我們說過文章的三大結構:開頭、正文、結尾。這是最簡單的文章結構,能搭建起這樣的框架,你的文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如果是在寫高考作文,起碼一個及格是跑不掉的。

我們知道,文章的開頭需要有趣,能引起人的閱讀興趣。而結尾,可以總結全文,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看法,最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可能有些職場上的報告都有其固定的模板,開頭結尾都有它們固定的模式,那我們就重點來說說“正文”該怎麼寫?

像一些學術上的文章,或者工作上的報告,一般的格式都是採用“提出論點-論證分析-總結”這三步來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如果你的開頭是“提出論點”,結尾就是“總結”,那麼正文就得是“論證分析”。

論證分析,是指用一些事實論據或者道理論據,來論證了你開頭提出的觀點。舉個例子,你是一位美食評論家,文章開頭你點明瞭一家餐廳的食物很好吃,那麼中間你可以分析說明食物好吃在哪裡?可以通過舉例,如新鮮的食材、鹹淡適宜的調味、過人的烹飪技巧,充分來說明餐廳食物的美味,進一步論證了你開頭的論點——食物很好吃。

這樣,有趣的開頭,充分論證的正文,以及畫龍點睛的結尾,一篇好文章的框架就這麼搭建起來了。

2.使用貼切的舉例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在論證的時候舉例,會讓文章的觀點更加有說服力。那麼,我們如何來舉例呢?

我們再來看剛才“美食評論家”的例子,假如在正文舉例論證的時候,說的是餐廳環境的清幽、廚房的整潔、周到的服務,這些例子,能讓你覺得這家餐廳的食物很好吃嗎?恐怕大家沒辦法信服,因為所有的例子都跟食物沒有關係。所以,只有使用貼切的舉例,才能有效地論證提出的觀點,增強說服力。

注意的是,恰當的舉例不要超過3-4個,三個最佳。因為,我們常說“事不過三”,太多就顯得文章內容過於拖沓,反而給人印象不佳。

3.學會合理的排版

我們通過上面兩個技巧,已經可以寫出一篇有理有據,結構清晰的文章。但是,在你發表這篇文章之前,我們還得再做一步,那就是給它打扮一下,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給文章排版。如果你寫的是工作報告,那麼就按照公司的報告模板套用就行。如果是沒有明確要求排版格式的文章,那就來看我們的第三個技巧——學會合理的排版。

如果詳細來說,排版其實有很多竅門,不過我們只需要注意這三點:文字間距、突出重點、分類明確。

文字間距: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字與字的間距、行與行的間距、段落與段落的間距。間距太窄,文字密密麻麻,顯得特別擁擠。間距過寬,空白太多,顯得內容銜接不足。所以,注意調整好文字間距,可以找兩個同事或者朋友幫你看看,避免自己看不出來。

突出重點:文章內容的重點部分,可以用加粗、加黑或者下劃線等,來突出重點。

分類明確:使用小標題來拆分文章內容,使其條理分明。

這裡提到的“突出重點”以及“分類明確”,如果還不清楚含義,可以看看我這篇文章的排版,都有用上這些技巧。

以上,就是我從《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得到的三個技巧,適合想快速入門寫作之路的你,或者只想完成一篇完整工作報告的你。這本書篇幅簡短,內容比較基礎,可是實用性強。雖然在20條原則中,有幾條原則不符合中文寫作的我們,但是基礎的關鍵性在於,只有打好基礎,才有我們看到的高樓大廈。所以這篇文章,獻給那些想要走上寫作之路的你們,也包括我。



林桐育兒經


成為寫作達人,多讀是必須的,先有輸入才能有好的輸出。做了十多年記者,也設計過寫作課程,涉獵過不少寫作題材的書。

有6本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它們分別從【目標】-【素材】-【閱讀】-【文筆】-【技巧】-【習慣】等方面幫助你循序漸進,建立系統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一、【目標】知道為什麼出發,才能走得更遠

圖:喬治·奧威爾,《我為什麼要寫作》

一個作家的起點,可能如蝴蝶效應一樣埋藏在童年的細節裡。在這本書裡,奧威爾放大了這隻蝴蝶,因而多少染上了啟示錄的味道。他那並不快樂的童年,草蛇灰線地折射到其巔峰之作《1984》中。

奧威爾在書中交代了其創作的4個動機:純粹的自我中心、審美的熱情、歷史的衝動、政治的目的。情不知所起,對愛情來說很美妙,但對一項終生之事來說,“知所起”和“知所往”一樣重要。我們可以在奧威爾的故事中嘗試尋找自己的答案。

縱使思想閃耀,奧威爾對文本的嚴苛一點也不含糊,但你要足夠細心和耐心,才能大浪淘沙般發現那些優美的法則。例如奧威爾6條寫作規則,是出現在另一本叫《政治與英語》的書中,想不到了吧?

二、【素材】作家的倉庫裡裝著什麼?

圖:毛姆,《作家筆記》

毛姆從18歲開始,隨身記錄了50年,記了有15冊,毛姆的高產不是沒有原因的。

寫作不是靈光一閃的東西,即使有,一兩次就算是中獎了。哪有什麼捷徑,老老實實看、記、思、寫唄。也因為是筆記,裡面的邏輯和故事性有些雜亂無章,不能當文學作品看,當思維札記看還不錯。可以幻想一下,一個上世紀的老作家,揣著舊本子周遊人世,觀秋毫,聽絮語,萃取創作的養分。我們能從中觸摸作家思維的路徑,跟著走一走,看一看,那風光是極好的。

裡面金句蠻多的,時不時翻一翻,也無須講究順序,看久了,甚至可以當工具書看。很多時候,臨筆犯難,思路鬱結,如油入面,需要一針入膚,一痛百通,翻翻這些前人的思維閃光,頗有“一壺清露來雲表,聊為幽人洗肺肝”之感。

三、【輸入】會讀,才會寫

圖:艾德勒&範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讀書,尤其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吸收更多的知識精華,也是寫作者的底層能力。

最錯誤的讀書方法,莫過於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好書都有骨有肉,閱讀它的方法自然也是拆骨化肉。作者的一個核心理論是,閱讀一本書要回答四個問題:整本書在談什麼?細節是如何表現出來的?這本書是真實的嗎?與我何關?

這本書出版於1940年,一直暢銷不衰。不管你主攻什麼類型的書,裡面都能找到詳盡的建議。例如小說等故事類書籍,要“快讀”,且要專心,就想象自己在參加一個陌生的宴會,一開始的蒙圈是正常的,慢慢熟悉每一個人,最後站上高處,俯瞰整個宴會,誰跟誰,誰是誰,自然就明朗了。

四、【基本功】從每一個字詞句開始

圖:夏丏尊&葉聖陶,《文心》

這是民國時期夏丏尊和葉聖陶寫給中學生的書,但千萬別小看了,裡面的東西放在今天一點也不過時。

如果選一本惡補文筆基礎的教材,我會首推這本。夏、葉兩位老先生,用32個故事,講解了“關於國文的全體知識”,既清新雅緻,又意趣盎然,外帶濃濃的民國風。那才是精緻漢語該有的樣子。

五、【技巧】好故事的捷徑

圖:許榮哲,《小說課》

如果寫作是一個江湖,《小說課》就像一部武功秘籍,將故事心法分解傳授,而且不需要有多高的天賦和基本功。《小說課》的作者許榮哲來自臺灣,羅振宇則稱他是“最適合中國人的故事入門教練”。

《小說課》一共分為一、二兩冊。 如果把寫作看做烹飪。《小說課》第一冊《折磨讀者的秘密》就像要煲一鍋老火靚湯,相當於“慢練”;第二冊《偷故事的人》就像教人如何快速拼出一套精美的便當,相當於“快練”。

每個人對寫作和表達都有不同的需求,有人想十年磨一劍,有人想現學現賣。這些想法都能從《小說課》裡找到相對應的操作說明。

六、【習慣】秘密只有一個

圖:村上春樹,《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即使是天選之人,也沒有容易多少。

就像作者說的:“如果沒有寫小說,(我)大概不會受到關注,會極為普通地度過極為普通的人生……一寫便是三十五年有餘。這個事實至今仍然令我震驚。我想在這本書裡表達的,就是這種震驚。”

村上寫這本書算是自扒了家底,他的寫作天賦不容置疑,但這裡他並沒有抖,而是更多地去描寫創作歷程中那些偶然、艱辛或奇妙的瞬間。我讀出的意思是,真有某些天啟時刻,只是有些人悟到了,像伸手抓住一個從天空飄然落下的東西。

村上一手寫自己的創作故事,一手自剖對文學的理解,不玄乎,都是樸素的道理,例如書要一本一本讀,字要一個一個寫,他自己每天寫10頁紙,不管有沒有靈感,不多也不少,就像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標題那樣——與時間成為朋友;(寫作是)徹底的個人體力勞動。

這其實就是寫作的終極要義:開始寫,不要停。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葉偉民寫作


這確實是困擾著很多人的問題,我自己就是這樣,雖然相對於那些一年讀幾十本甚至幾百本書的人來說,我讀的書確實不算多,但也確實讀過一些書。

我也曾想著是否能夠這點東西,就算不是洋洋灑灑幾千字,哪怕是七八百字也好。我希望自己能夠寫出一些優美的文字,供人品鑑,但一拿起筆,就覺得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那些在腦子裡構思好的情節,突然就像是遇到短路,瞬間消失不見。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不知道從何寫起。

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對此做出總結,就我個人而言,主要還是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閱讀量遠遠不夠。我常常以為,自己比身邊之人多讀了幾本書,就算是一個愛讀書之人,其實不是。我完全處在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裡,我以為自己閱讀量已經足夠,其實那只是冰山一角,知識儲備不足,又如何能寫出讓人讚賞的文字呢?

二是實戰經驗不足。寫的東西太少,沒有經驗,也沒有掌握各類文章的寫作特點。比如詩歌,是否一定要以敘述的形式,循序漸進,面面俱到?其實不然,很多詩人寫詩,其實只是抒發自己的情緒,有些看似毫無邏輯的詩句,其實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相反,如果害怕別人看不懂我寫的文字,東加一句,西補兩句,沒有留白的空間,反倒失去了它該有的韻味。

三是缺少素材。如果你想寫情感類的文章,但自己的感情史卻是一張白紙,那寫出的東西總會讓人感覺照本宣科。如果你想寫旅遊攻略,但自己去過的地方卻少之又少,又該從何下手呢?

綜上所述,我認為想要寫出好文章,有了閱讀量還遠遠不夠,還必須積累更多素材,多練筆,多與人交流才行。

作為一個新手,我希望自己能夠早日突破這個難關,同樣,也祝福你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文風,然後,一飛沖天!!!



尋找生活的小確幸



讀了很多書。卻寫不出東西來。只有兩種情況:一是讀的是爛書。二是沒有做讀書筆記。確切的說,不是在讀書。而是在翻書。

如果讀的書都是經典。並且做了詳盡的讀書筆記。不可能寫不出東西的。

以鄙人為例,愛好國學。從2004年起,研讀諸子經典和先秦歷史。並且做了詳盡的讀書筆記。寫了一百多篇文章——讀書札記。

讀書最瘋狂的是2011——2015年。每天讀書、寫札記的時間達六個小時。 通常每本書讀三遍。最多的是《韓非子》,讀了八遍。耗時最長的是《左傳》讀了三遍。耗時五個月。

我讀過的諸子經典有《論語》、《孟子》、《荀子》、《孔叢子》、《孔子家語》、《左傳》、《禮記》、《周易》、《尚書》、《詩經》、《老子》、《莊子》、《列子》、《公孫龍子》、《韓非子》、《尹文子》《商君書》、《呂氏春秋》、《晏子春秋》、《墨子》、《屍子》、《鬼谷子》、《戰國策》、《孫子》、《尉繚子》、《山海經》、《孝經》、《竹書紀年》、《世本》,《黃帝四經》、《淮南子》、《史記》、《楚辭》、《管子》等。

由於俺文化程度低,基礎差。為了提高古文閱讀能力,專門讀了王力版的《古代漢語》。

俺作的讀書筆記分篇章內筆記和整理歸類後總結的筆記。 篇章內的讀書筆記就是對篇章內的重點和核心內容作標記。 讀第一遍時作篇內筆記。讀第二遍時,就補充篇內筆記,又對讀書筆記整理歸類。 大多數典籍俺都讀三遍,最重要的是第二遍。

任何一本書,俺作的筆記中都有一項叫關聯。以《孔叢子》為例。 在《孔叢子·刑論》篇中,有孔子之言: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匱其生,飢寒至於身而不為非者,寡矣。 將此歸類與“關聯”項後,→1、《論語·子路》中,孔子回答弟子,若能治理衛國:先富之,再教之。2、《孟子·滕文公上》: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而有恆心者,唯士能為。


再分享一下《左傳》中讀書筆記的整理歸類。

第一項:詩經(即左傳中引用的詩經)

第二項:尚書

第三項:逸詩(即沒有被孔子收入教科書的詩篇) ……

第七項:占卜 第八項:儒家思想(共有29條)……

第十二項:孔子之言

第十四項:微言大義,即春秋筆法

第十六項:弒君

第十七項:誅大夫

第二十七項:文學常識

第二十八項:史料價值

此外,還有“成語”、“關聯”、“歷史故事”、“重要戰爭”、“天文曆法”、“列國形勢”、“歷史人物”等等。

如:歷史人物的大項中,第16條是重耳。重耳的事蹟有13項,分別是:出逃,樂不思晉,欲鞭野人,受食還璧,約定退避三舍,勤王,請遂弗許,棄原守信等。

作了讀書筆記之後,寫讀經札記就非常容易。 例如:俺的文章《左傳》札記——重耳的另一面,就是對《左傳》中的讀書筆記稍微整理,再修飾以文辭。並在文章最後一段寫出自己的心得,就成文章了。

讀書筆記雖不是文章。但文筆修飾之後的讀書筆記+自己的心得=文章。

附錄:大家可以關注我。點擊我的名字,進入我的個人中心。再點擊文章。有多篇《左傳》札記。其中就有《左傳》札記——晉文公重耳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