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驻村轮战的日子里(之二)

编者:

近日,六盘水市检察院挂帮的盘州市胜境街道所辖大箐村成功脱贫摘帽。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汇聚了无数人的努力。

在六盘水市检察院检委会专委赵艳的印象里,大箐村有一支坚守处事原则、耐心为群众提供帮助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伍,在脱贫路上,他们不放弃每一户有实际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诺言。

扶贫队员敖成华

驻村轮战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但这一个月中,无数个平凡而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普通人的行为感动了我。

有一个叫敖成华的扶贫队员,我对他的印象尤其深刻。他是盘州市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他办事思路之清晰、思维之慎密、做群众工作的耐心让我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

每到一户,他都会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记事本上记下每一户存在的具体困难。对独居老旧房屋里的老年人,他会找到其条件好的子女,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老人能入住到子女的新房。对居住的房屋有安全隐患的,他会积极联系在外打工或在外租房带子女读书的屋主,讲清隐患,并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及时帮助修缮。对患肺结核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为他们申办慢性病卡,让其无钱治病的烦恼消除。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熟悉政策的优势,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申请各项补助。如果建档立卡的贫困计生家庭发生家庭成员死亡的,他就为他们申请计生协会的省级生育关怀基金,进行死亡救助。

大箐村蔡桃金老人的儿子去世,留下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给六十多岁的老人扶养。小敖在第一时间摸清此情况,并将老人的现状上报计生协会,为其申请了5000元的救助基金。类似情况他还上报救助了大箐村父亲离世的韩福吉,母亲去世的韩小狗。

当他打电话与这些家庭沟通时,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环境之熟悉程度会让你对他多一份沉甸甸的敬重,因为诸如张三家房后土墙开缝多少,屋后沟里积水多少,如果拆除旧墙进行修缮对连在一起的隔壁邻舍的房屋会造成多大影响……很多细节他都一清二楚。更悬的是需改造房屋的人家房前屋后哪里堆得有一堆砖,哪里有沙子石头可用,他也清楚。

他做老百姓的工作,娓娓道来,入情入理,不听都没理可辩。当然也有头天做通工作,第二天又反悔的情况。比如让住在老屋的老人搬入老人儿子们新房居住的事情,那些子女十个有九个是要反悔的,总会提出这样那样的原因。每当这个时候,在旁边听电话的其他人都快被气疯了。而小敖还是会有他的办法,甚至是藤藤网网、网网藤藤的亲戚关系,他都有本事搜罗出来去做工作,总之谈来谈去后,他居然就成了贫困户的十里八乡的亲戚,你不听他的都不行。

在我驻村轮战的日子里(之二)

扶贫队员敖成华(右三)

有一天中午下着小雨,在村里吃完午饭,我们一行人又跟着他去做一家赡养老人的工作。

这家的两个老人有两个儿子,原本他们跟大儿子家住,但大儿子不幸去世,大儿媳妇带着小孩异地扶贫搬迁走了,本地的房子就必须拆除退耕,大儿媳妇愿意赡养老人,但是老人故土难离,不愿住到异地。小儿子在政府的补贴下,建了两层新房,但不愿意赡养老人,理由是两个老人的土地都分给大哥家了,不管大哥在还是不在,赡养老人都应该是老大家的事,所以两个老人依然在破旧低矮的小偏房里住着。

一到老人的住地,小敖看见满地跑的小鸡,他就说:“前段时间喂的那一批卖了?我记得有七八个大的。”听他这一说,我们在咧嘴笑的同时不由竖起大拇指——他真的比很多老人的子女更了解老人的日常居家问题。面对这种如此谙熟你家庭底细的扶贫干部,还有什么事是他搞不定的呢!

我们跟随他围着老人小儿子的新房转了一圈,又进屋实地查看了一下几间屋子的摆设。房子的确很大,但室内除一间客厅和两间卧室外都是空着的,二楼还没有全部粉刷好。

大家在屋里坐定,他对老人的小儿子讲起了一套套的道理。他先讲老人六七十岁了,故土难离,人之常情;后讲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道理,说:老人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他心里看重你所以一定要守着你;再讲大房子空着却让老人住小屋,以后你的子女怎么看你,你看你儿子,爷爷奶奶的房子再旧,我们来时,他在爷爷奶奶那里,证明他的心里还爱着他们;另外虽然两个老人家有一定年纪了,但身体还可以,你们不在家的时候,老人也可以帮助照顾一下孩子;还有,你经济确有困难就应该先修第一层,有条件再修第二层,不过现在既然已经修成这样,那政府就补助你一部分钱,把他收拾粉刷出来,把两个老人接下来,一家人好好过......

在小敖的劝说下,一直抱着手站着,很不吭气的小儿子终于点头,同意让两个老人搬进新房,与他们一起居住。

从这样一件事情,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他之所以能说服这些文化不高,自己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的的人,不是因为他以权压人,以势逼人,而是他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想,如果不是多次上门做工作,他怎么知道老人有多少只鸡呢?(赵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