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做才能学会运用《易经》?

五年小股友龚叶平1


运用《易经》的切入点很多,七十行,各人的运用各不相同!

学风水,命理,切入点,必须从最原始的基础学起,连甲,乙,丙,丁,都不识理解,子,丑,寅,卯更无没法解理,河图,洛书,不懂这神数表,小学生个个识填,但其意义不少人不懂!不懂河图,洛书,便无从了解八卦,不了解八卦,更不知有廿四山,四十八分针,更不知什么叫向上长生……!!!所以要懂十二宫生,旺,墓,这是风水学的最基础的东西。

命理学,就是从十二宫生,旺,墓为切入点,不懂十二生旺墓,不懂季节的深浅,妄议八字用神,更不懂物极必反的道理!更不知土能克水,一旦发起洪水,千里之堤也毁于一旦!谁都知道,木能生火,一旦把柴塞满灶堂,火必死!所以就有火遇空亡则亮,金遇空亡则呜……!土遇空亡则崩!!!如此类推,触类傍通……!!!

孔明是谋士,是军事家,他的切入点更不同!

他指挥千军万马,他注重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他以天文为主导,地形为棋盘,知人善用,孔明借箭,他用天文预测学,测得那天天降大雾,谋策敌人水上船只,可借多少支箭?他用的是《奇门遁甲》!这是最著名的《易经》学一个分支……!!!

当今私家企业的老板,切入点应是曾士強的用《易经》指导企业管理,应为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七十二行,运用《易经》的切入点,尽不相同,必须灵活应用!绝不可一知半解,乱套!!!

不懂的,必须学懂,学精,理论联系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方能真正将《易经》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去!并让《易》发扬光大,为人类服务……!!!使之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达到天人合一!!!

这才是学易,用易的真正目的!!!

……!!!








用户老顽童四公


《易经》的用法,有它的基本方面。解释《易经》的《易传·系辞传》说得很明确: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这是我们学习运用《易经》的基本方面。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这是运用《易经》的目的。

从《易经》精神上体会,用法上用这样几个重点:


1、在语言和思想表达方面,可以灵活运用《易经》和《易传》的文辞。

《易经》文辞属于最为古老的书面语了。其中有历史背景知识,有精彩的现象和哲理描述,有文学性很强的格言韵语。它已经在我们的语言中被广泛运用着。今天,这些卦爻辞,能起到帮助表达和丰富思想的作用。

《易经》本身有卦辞,有爻辞,这两部分在运用上是一样的。本身属于占卜用语,但是采用了讲故事、形象化、打比喻等手法,生动深刻。

孔子是灵活运用卦爻辞的大师,《论语》里只记了一例,“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来说明修养和掌握技术要坚持有恒的道理。在《易传》的《系辞传》里,有“三申九德”等等范例,帛书《易传》里记录的例子非常丰富。

在文学、义理方面,《易传》的学习应用价值同样很大,应该重视

言辞运用,要活用,触类旁通,有所创新,翻旧为新。

2、学会运用《易经》对变化的模拟方式,运用义理和易象原理,明白事理规律和应对方法。

易以象告,《易经》的道理,卦爻辞的根据,是基于易象而引申出来的。应当以取象比类的方法,由此及彼,汇通哲学道理和具体情境、具体事物,用从易得到的启示去推阐具体的结论。这方面,《易传》里有精辟的范例。比如《文言传》、《大象传》等。

3、学会运用易象、义理的原理,启发认识、创造、推测现实事物,体现乾坤精神,生万物利万民。

《系辞传》列举了观象制器的例子,如《涣》卦,上风下水,仿照这个卦象,人们制作了舟楫;观《小过》卦,上震下艮,象征上面动,下面定止,好像捣臼。现代事物里,水火既济,就像燃油发动机,上卦水就好比是喷油,下卦火,好比是内部燃烧室里的燃烧过程,水火配合适当,就能达到平衡持续地产生动力。运用象数思维,对扩大思路很有帮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要依靠对《易》的了解,同时更要和现代化知识结合。

4、《易经》本来是卜筮之书,没有把握的事情,可以运用占卜的方法进行决策。

但占卜主要是助断,用筮法去取象,仅仅用占卜,不能作为群体的共识和科学依据。不少所谓“大师”在这方面闹了不少笑话。

5、明白《易》为君子谋的道理,以《易经》精神为指导,涵养德性,修身贵德,德才兼备。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这是用好《易经》的基本价值观。

学《易》用《易》,不能走邪路,以为会用《易》就可以无所不至、无所不能行。“《易》不可以占险,如果用心不良,《易经》是不会助纣为虐的。《易》在本质上,不仅是自然哲学和辩证法,同时也是道德伦理之书。在中国历史上,更看重它的伦理方面。今天我们不能狭隘地把它看做是道德说理的标准教科书,但是,中国历史上对《易经》的道德认识,大部分还是合理的,应该予以继承。


热带雨林的午后


我们探讨如何学会运用《易经》,实际上大家无时无刻不在运用易理,只是我们没意识到而已,这就是“系辞”中说的“百姓日用不知”。但是如果这样也无法进行探讨了,所以我们还得从研究学问的角度出发来说。两位前辈张岱年和刘大钧先生均认为,真正的《周易》研究者,必须要全面通晓象、数、理、占。我结合两位先生的看法,试从“易术”和“易道”作为切入点,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先把道和术的概念说一下。所谓道,指的是什么驱使和支配着你;所谓术,指的是你能驱使或支配什么。这样来看,“易术”就是我们通过学习《易经》而获得的驱使或支配事物的能力;“易道”就是通过学习《易经》而明晓我们自身的能力限度,以及如何遵从宇宙自然规律的领悟。

我们所讨论的如何运用《易经》一定是对上述“易道”和“易术”两方面的明晰,切不可认为学会了《易经》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可以为所欲为了。

“易术”部分的运用主要指《易经》的象数占测,“《周易》本是‘先王以神道设教’的卜筮之书,后经孔子改造,才变成了阐发“人文化成”的人文之《易》”(《纳甲筮法讲座》刘大钧),“系辞”中也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易经》的预测功能自古及今已被无数史实所证,这点无可怀疑。至于如何学习《易经》占卜,我大略说几点个人的看法:

1、《易经》筮法的筮例早初记载在《左传》和《国语》中,通常称为“春秋筮法”。那时候的人以蓍草演卦,方法比较繁琐(网上有不少关于此法的教学视频),其断卦方法多以卦象结合卦辞、爻辞来推,现在人很少用此方法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三个铜钱摇卦的方法,称为“纳甲筮法”。据说此法起于汉人京房,因为比蓍草演卦便捷许多,现今普遍流行。

2、从《周易》本身的占法来说,“春秋筮法”和“纳甲筮法”是比较“正统”的,《梅花易数》、八字、风水等等其次一点。

3、学习“春秋筮法”的资料不多,《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可读,近人尚秉和先生对象数筮法功力深厚,可找其相关的书学。

4、学习“纳甲筮法”可先读“火珠林”(据考是京房遗法),但比较著名的有《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等,现代人对纳甲筮法多有发明,可以在网络上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

5、关于八字、风水等等就不说,比较庞杂,尤其是风水这块。

“易道”指引我们去探索天地自然的终极和人生存在的意义。“系辞”中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文言” 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因而与其说是学习它,不如说是在学习、生活中去领悟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

历史上就有很多人提出过他们的观点,比如三国时期的王弼,他以老庄解易,提出“贵无”的看法;唐朝的孔颖达提出“易理备包有无”;宋朝的程颐提出“理”是宇宙一切的根源,还有把《易经》和佛法结合起来阐述世界的终结实质......,以上种种皆可学习参考。

就学习本身而言,当通晓了诸多学派的思想之后,你就会自然不自然的运用了(表现在在言谈举止和对人事的分析方法上等等)。就像人们说的“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来也会吟”,当然这还算不上理想的状态。虽然我们很难达到古人那样“羽化而登仙”之境,但如果在学习《易经》过程中,在丰富了知识的同时,心灵上愈来愈自在,行事上也能逐渐趋近“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那可能就是最大的收获吧。

就说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用。


含章易学社


不知您说的运用是指哪些方面。

我说说个人见解。

易,有象、数、理、占。

但无论哪方面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1,求同存异。

这个世界只有大同,没有一统。所以你能容下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求同存异的思想基础要有。

2,时与位。

用易,是无时无刻都包含时机与空间。一开始是时机比较重要,后面是位置比较重要。时与位,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3,与自然和谐相处。

任何与自然相违背的事与人都是错误的,这是重中之重。所以判断一件事一个人就看:符不符合自然。

4,易有“变易、不易、简易”。

万事万物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改变,但其中的规律是可以发现并掌握的,善于发现规律,顺势而为,可以无咎。大道至简,不过“一而二,二而一”而已。

5,是人都有局限性,这是自然。所以要懂得抱虚、守虚、谦虚。

6,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知易行难,难能可贵,在“恒”。


hitman1


今日头条有许多有关《易经》的帖子,包括所谓的国学大师、易学专家,皆为拿本《易经》照本宣读,念到某一卦就讲,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然而,《易经》不是翻书,拿本《易经》念,念到某一卦就拿这一卦说事儿的。这仅仅是念经,不是运用《易经》。

运用《易经》,是事先为了某个事儿,求人占筮,占得一卦,还要看看,是否有“变爻”,若有,则必须“变卦”,即变得另一个卦,才可根据这一卦的卦象,占卜吉凶。

《史记》有不少运用《易经》的案例。如《史记,田敬完世家》,“陈完者,陈历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历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于宾王。”

卦得《观》之《否》,什么意思呢?观,否,两卦有什么区别呢?否,上乾为三个“一”爻、下坤三个“_ _”爻。观,唯一不同的是,从下住上数,第四爻为“_ _”爻。也就是,先占得《否》,然后将第四爻“一”变为“_ _”爻,即为《观》。

为什么要变爻、变卦?因为占卦时所得爻,若阳爻为九数所得,即为“老阳”,阴爻若为六数所得,即为“老阴”,这就必须阳爻变阴爻,或阴爻变阳爻,变成另一卦,变卦。

占卦,事先有所求才占。不是今日头条上有人拿本《易经》,再拿过去的事儿说事儿,那叫事后诸葛亮,不是占卦。


赵日金141


清朝易学家尚秉和说过"未学易,先学筮。"。是学《易经》的根本入门之法。

《易经》是中国古圣人经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之后,所做的时空模型。正所谓《易》经三圣,世历三古。《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莱布尼次根据中国的《易经》而发明了二进制,刘天华根据《易经》发现了第十棵行星。

就象当今世界并不能完全破译宇宙中的奥秘一样,当今世人也不可能完全破译《易经》的奥秘。所以我们要永不停息地学习《易经》,研究《易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尽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华道易马永平


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应用易经的前提,就是要先归类事物(归纳法),再推演事物的发展(演绎法)。

比如:工作上近日能否升迁?

首先归类:

关键词是“工作”和“升迁”。

工作为文,属离卦,在下;升迁为进,属乾卦,在上。

则此卦为天火同人。

其次演绎:

天火同人,二五相应。二为臣位,五为君位。臣守臣位,兢兢业业,拱照君主;君守君位,明察秋毫,抚慰臣工。

若要迁升,必有贵人,彼此照应,是为同人

易经在生活中最有用的就是其“理”,因为此理同,所以能归纳演绎。


胡子物理


把它当做古代的一部“交子通州”法则即可,相当于现今社会时代的“交通法则”,一堆人也不为过的路通法则。

毕竟“交通”一词,大概是由易经而来的,如此简单的比如,是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

不要被里面的真实内涵范畴所困惑,因为古代人物晋升北国的路通法则,不就是goto(高徒)学会高升徒走的法则吗?

所以是在『经过济南』之通州前,只用了六十四卦之中的八分之一卦而已。

即乾宫德行的小八卦之法则,把易理处于东南地陷之位置上。

如此这般说来说去,学习易理就不难了吧?

无非就是这么简单的『通州』之前,“交警”东南『现在场景』稍微解析灵活运用自如即可。

只有一个个场景虚拟出来,滴墨晕散化开『易经』句子(乾宫范畴),通过漫画书写法的会话对话方式方法,把某易理句子成分分析一下子,使得读者群体性通俗易懂,慢慢吃透了易理(乾德范围)的真实内涵。

无需要整部易经都能懂,那是不可能得出结论性的认知度,乃九州大地范围之内的“交通法则”,各有各的不同之处,何况眼前一亮相关的纪实文学作品,仅仅『乾宫德行天下』足矣。

另外,提示一下分工协作最简单的优化,即提高写创人手参与写作的效率→对易理等国学经典语录感兴趣的组合起来(培训),专门为每一集的古语会话对话场景,设计相关内涵的词语说话啊!

那么一来二去,纪实文学作品的成功率,离爆发力量大从优而就不远了。

专人写此类古语句子→滴墨晕散化开『铺水泥』,彻底减负每一集『开路基→铺沙石→铺沥青』的强度工作量。

假如有几十人→感兴趣学会『铺水泥』就行了。

其他人『开路基→铺沙石→铺沥青』云云。

懂得协调性分工协作组合化,是最佳阵容搭配的优化方法论,任何易理在眼前→都由『专人』负责制,把它一一对应运用自如到『漫画书』里面。

这是急于求成的做法,事关重大的成功率,有条件反射弧度的人手,可以考虑一下→→参与写作此题材的『铺水泥』工作。

到时实计实算→→会均匀分布份额工作量吧?


蓝本动画


呵呵,要怎样做?才能学会合理运用易经?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难于登天!

这个好比一把尺子,木工可以运用尺子来打出尺寸不同的优美实用的各式家具。瓦工可以用来建造出巧夺天工的奇妙绝伦的建筑。

但对于顽童来说,一把拿在手里的尺子充其量可能就是一件玩物而已。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易经的运用在我国早已经涉入方方面面,各个领域。不论是军事政治经济,医疗,管理,包括为人处世等等都有易经文化的影子。

想到了易经,很多人也很容易想到了“算命”,其实那是人们对易经的误读和曲解。

我曾经无数次运用易经理论给人们进行心理咨询,讲出各种各样的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大道理”,常常还能把一个即将走向死亡之路的人拉回来,让他们回心转意……


诗领头羊


先讲个概念:

《易经》易为变化,变化之机;经为经行,运行之理;易经即为机理,机制。易经是研究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机理的。为研究机理,先将万物抽象为气,(甚至抽象为神),研究万物气的存在和发展的机理,为研究描述气的机理,古人发明了多项工具:

①河图洛书学原理

②阴阳五行学原理

③八卦学原理

④天干地支学原理

⑤气类象学,气的类物学,气的类音学,气的类味学,气的类色学,气的类神学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