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无从下笔怎么办?

有学员问我,申论无从下笔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建议你分析一下原因。“作文下不笔”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情况有三种。

一是材料都不懂导致不会写,二是开篇时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引入论点,三是能找到论点但是不知道论据写什么。

一是材料都不懂导致不会写!首先我们来分析第一种情况,就是读不懂材料内容导致无法下笔的。申论作文是题目要求和材料的结合。其实题目要求中给定的作文话题往往比较简单,就是出题人给出一句话让考生理解。而材料往往是洋洋洒洒几千字,而且每则材料内容都不同,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事实上,这些材料内容往往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而我们想要写好申论作文就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剖析,掌握材料核心内容。很多考生读完材料就急急忙忙地写作文了,缺少了剖析材料的步骤,导致后文论述困难而且没有重点。

二是是开篇时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引入中心论点。这种情况的成因是考生太有“完美主义精神”了,总想妙笔生花,往往写了改、改了写,导致首段不到二百字的内容改了n多次,花费一个多小时。实际在考场上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答题卡上的)空间让大家改来改去的。我们平时练习就要进行实战模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做题,放弃完美主义。作文开头先联系主题引入正面性的东西,再提出问题,最后引出总论点。

三是考生不清楚论据(分论点内容)的填充。其实一部分论据来源于材料,这叫“结合给定资料”。材料里面出现的一些案例、道理论证或是反映的问题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在我们的申论作文中。只不过我们只能参考借鉴,不能全盘照抄。另一部分论据就来自于考生的自我积累了,这也是题目要求中的“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部分更注重考生能力的体现,如果论述得当,这部分论据很容易成为文章的亮点。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做出详细解答。

大作文是申论所有题型中分值最高、对考生能力要求最高、最难写好的一个题型,务必要重视起来。然而很多同学一边渴望大作文提分,一边把更多的复习时间留给了行测,甚至有很多同学跟我说在考试前一篇大作文都没有写过。这种做法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我们在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之后,剩下的就是大量的、反复的真题练习。在这里一定要强调真题,而非模拟。模拟题是机构给出的,质量完全无法与真题相比较。所以对于宝贵的真题,我们需要反复去做、去思考。尤其是大作文部分,我们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读懂材料的含义,更要了解为什么出题人会选择这些材料、出题人想要通过这些材料反映什么内容。

我们先要明确一篇完整作文的组成部分,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说,就是框架(主、分论点)、内容、语言表述和字的要求这四个方面。

A框架(主、分论点)。主论点/立意具有唯一性,是题目要求与材料的有机结合。(至于如何进行两者结合,因为每年考题不一样,需要用真题进行解析说明,在此无法详述了)很多时候同学反映申论分数惨不忍睹的原因,除了小题采分点没找全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大作文写跑题了。分论点从属于主论点,分论点同样源于材料,不过论述角度多样化。每位同学的想法不一样,选取的分论点也不尽相同。我们写作时也是先确立框架,再完善内容,而不是提笔就写。

B内容。内容是需要“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我们既要利用好材料,也要用自己的积累打造文章亮点。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内容空洞、车轱辘话很多,就是因为既没运用材料,也没有自我积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作文里面千万不要长篇大段的抄材料或是拼接材料,我们可以适当引用(比例最好不要超过全文的20%)。其余内容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意思可与材料相符。

没有任何一种努力会被浪费。之前有考生对我说,她积累的东西在笔试阶段没用上,但是她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更流畅了,很少再写“大白话”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收获。

C语言表述。题目要求中出题人指出考生作文“语言流畅”即可,也就意味着我们无需过多追求华丽的辞藻、气势恢宏的排比句,只要能用简洁的书面语把我们的想法表述清楚就可以。事实上,有很多考生都在表述上“吃了亏”。写很多“大白话”不说,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病问题,比如句子缺少主语、词语搭配不当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是考生平日练习时细心留意就能够改正的。

D字的要求。一方面是字迹。标点符号要写清楚,不能随意地点个点儿,否则扫描到电脑里,阅卷人是看不清楚的,会影响他的阅读感受。另外,我们要把每个字写清楚,横平竖直,不连笔。字好确实是锦上添花,但绝非雪中送炭。毕竟这不是书法考试,想单凭字迹就“杀出重围”不现实。另一方面是字数。

在题目要求中,出题人会明确给出字数范围,按照要求作答即可。建议考生写作前规划好每个段落的字数,而不是写到最后疯狂的在结尾处抄材料凑字。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最能提高申论分数的大作文框架(非模板):

用好微传播 传递正能量(题目就要体现出总论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已进入微时代。微传播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首先结合材料提出正面的东西)但是也出现了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等问题,这不利于我们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结合材料和主题提出问题)一切以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引用题目中的那句对某句话的思考,表明我们的文章有按照那句话来写)

所以,我们要用好微传播,传递正能量。(开门见山,第一段话就要提出总论点,且总论点一句话即可)

用好微传播,需要弘扬良好社会风尚。(分论点,一句话即可,运用“大概括”方法从材料中高度概括而来,不要很细的点也弄成分论点)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平台行抒发感情,疏解压力,都会对别人造成一些影响,如果传播的是良好的社会风尚,就会引导其他人积极向上。(先理论分析为什么要提出分论点)某市一群农民摄影爱好者组成一个“谐乐剧组”,专门拍村里面滴一些好人好事,揭露陋习丑事,评选十佳媳妇,这样的微传播使村民受到了感染,相互看谁做的更好,在村里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可见,微传播要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例证,要边引用例子边分析,同时进行,例子要简单概括)

那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经费、人力等方面支持群众的微传播,特别是传播好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引导群众积极向上。(简要提对策,回应分论点,一两句话即可,分论点还是要以论证为主,除非明确要写策论文)

用好微传播,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分论点,一句话即可,运用“大概括”方法从材料中高度概括而来,不要很细的点也弄成分论点)如今,微信、微博是新生事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加强引导和监管,那么就不利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先理论分析为什么要提出分论点)现在,微传播出现了一些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微传播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强化引导和监管。针对朋友圈出现的群众聚集事件谣言,某区公安如果不及时通过微博辟谣,《长江日报》不及时澄清网络谣言,那么将引致市民恐慌,后果不堪设想。另外,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都对他人成果进行抄袭,如果不对这种情况进行制止,这种侵权行为将会愈演愈烈,将会助长侵权行为歪风邪气,所以我们要对微信微传播加强引导和监管。

(例证,要边引用例子边分析,同时进行,例子要简单概括)为此。我们公安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管,及时辟谣,惩罚造谣者。还要加强加强网络法律法法规的建设,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要通过立法强化网络运营商的内在管理,履行好平台的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其对侵权的监管义务。(简要提对策,回应分论点,一两句话即可,分论点还是要以论证为主,除非明确要写策论文)

用好微传播,需要积极发挥公民的小能量。(分论点,一句话即可,运用“大概括”方法从材料中高度概括而来,不要很细的点也弄成分论点)微时代每个公民都可以很方便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念,社会已进入“公民话语权”时代,这时候就有必要激发公民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积极表达社会责任。(先理论分析为什么要提出分论点)尽管个人的声音很弱小,但是当每个人通过微博、微信、微社区等微平台直接对政府政策和议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汇成磅礴能量。

(例证,要边引用例子边分析,同时进行,例子要简单概括)所以,我们要引导公民通过微博、微信、微社区等平台,对政府政策和议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关心社会事务的建设,发挥公民主人翁精神,更好地改进政府的服务。另外,也要引导公民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甄别信息,独立思考。从而,可以汇聚起公民的大能量,促进社会积极向上、促进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要提对策,回应分论点,一两句话即可,分论点还是要以论证为主,除非明确要写策论文)

所以,在微时代,只要我们积极弘扬社会良好风尚,加强正确引导和监管,发挥公民的小能量,就一定能够用好微传播,传递正能量,给予整个社会向上的希望。(总结一下总论点和分论点,回应开头)

申论大作文无从下笔怎么办?

如果你想看更多申论干货,可以关注“申论摆渡人”微信公众号,私信我,我会及时回复!或者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